卫生资源管理ppt课件.pptx
《卫生资源管理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资源管理ppt课件.pptx(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卫生资源管理,2022/12/13,2,第一节 卫生资源管理概述,卫生资源管理是卫生事业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时期,一切都在国家的统一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下,卫生资源管理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卫生资源浪费,配置不合理等情况十分普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卫生资源管理已得到国家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2022/12/13,3,一、卫生资源管理概念,卫生资源是指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各类资料的来源,它包括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全部要素,如卫生人力、卫生经费、卫生设施、卫生装备和药品、卫生信息。也包括卫生技术、卫生服务能力、卫生管理(体制、政策
2、和队伍等); 卫生资源管理的定义:根据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调控,并对卫生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指导,称之为卫生资源管理。,2022/12/13,4,二、卫生资源管理的内容,l卫生机构的配置:如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设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和执业管理等; l卫生经费的筹集、分配,卫生经费的使用监督及卫生经济政策的调研、制定; l卫生设施、设备的行政管理(如医疗卫生基本建设的定项审批、大型医疗设备的审批和使用的监督等); l卫生技术人员聘任、调配、技术职称晋升的考评等; l卫生信息的搜集、分析、利用等; l国外各类卫生贷款的分配、使用、监管和对外卫生
3、合作、卫生援助管理等。,2022/12/13,5,三、卫生资源管理原则,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从宏观上看,我国现阶段卫生资源总体上说是短缺的;从微观上看,某些地区某些卫生资源又是充裕的或过剩的。一般情况下,城市卫生资源相对集中、相对充裕,农村则相对分散、相对贫乏。从国家整体来说,东部地区、平原地区卫生资源相对集中、相对充裕;中西部地区、山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山区相对分散、相对贫乏。,2022/12/13,6,卫生资源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l充分利用资源,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l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l 遵从党和国家各项卫生工作方针政策;l 优化配置卫生资源,讲求
4、技术经济效益;l合理配置,功能互补,为各类卫生资源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续),2022/12/13,7,l从实际出发,尽可能资源共享;l不增加社会和病人的不合理负担;l分级管理,各尽其责;l 宏观调控,强化监督,建立健全各类有效的执法监督和行政监督体制;l可持续发展,不搞短期行为;l管理部门相互协调,杜绝政出多门,不能相互推诿扯皮;l 政务公开、事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2022/12/13,8,四、卫生资源管理中应注意处理的两个问题,卫生资源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做好卫生服务。因此,卫生资源管理直接关系到卫生服务的能力和质量,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病人
5、的诊治及人口的健康素质。,2022/12/13,9,(一)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关系 我国的卫生资源从总体上说是短缺的,这个基本事实,要求在卫生资源管理时,加强宏观调控,以尽可能地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使用卫生资源。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时,要有明确的导向,并要有具体的便于实施的配套措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死老化的计划指令式的调控模式应该彻底摒弃,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以满足市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的,既有权威又有灵活性的新型调控模式。 (续),2022/12/13,10,微观管理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即通常所说的“放权”,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力、物尽其用。 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
6、微观管理,都要将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在此前提下,根据管理的需要有步骤地、适时地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宏观管理上做到管而不死,微观管理上做到活而不乱。,2022/12/13,11,(二)存量和增量的关系 卫生资源的量始终是变动的。按卫生资源的拥有时序,可将卫生资源分为存量和增量。 存量(又称累积量),系指一个地区以前已有的卫生资源的总量;增量系指即将拥有的卫生资源补充值。显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量会不断变为存量,并产生新的增量。 卫生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卫生资源的存量通过再分配或转移(或称再配置),改变不合理的现状,进行优化配置。对卫生资源的存量进行优化配置,是深化卫生改
7、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续),2022/12/13,12,过去,卫生资源管理中偏重于卫生资源增量的管理,忽略或不重视卫生资源的存量管理。导致卫生资源存量优化配置在卫生改革中相对滞后。 卫生资源存量优化配置,已得到国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已经或将要出台一系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如区域卫生规划、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实行卫生事业单位人员聘任制和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管理制度等。还应该注意,“优化”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应一切从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调整,动态管理。 (续),2022/12/13,13,卫生资源的增量主要有某个时期或某个阶段计划投入的卫生经费、计划购进的诊疗设备、新建
8、各类业务用房、计划接收的各类毕业学生和新引进的外地(外国)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等。 卫生资源增量的管理要遵循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要注意切合实际,不能盲目扩大外延增量,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防止把卫生资源的增量作为“政绩”的评价标准。在卫生资源增量管理方面,国家已有一些政策,如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审批制度等,一些地方和单位制定了人才引进、外资引进优惠政策等。我国加入WTO后,卫生资源增量的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很多问题需要研究,需要改变过去的管理模式。,2022/12/13,14,五、卫生资源的利用,我国卫生资源从总体上讲是短缺的。如何合理利用已有的卫生资源,是卫生资源管理的最重要、最经常
9、接触的课题。卫生资源利用主要是指卫生人力、财力、物力的利用,包括卫生资源在利用方面的公平性、有效性、优化性。,2022/12/13,15,(一)卫生资源的利用原则:公平性和有效性 1公平性 指在有限卫生资源的条件下,人群健康权力的平等性、卫生服务的平等性、健康权力与义务的一致性、满足社会福利的最大可能性和卫生资源分配的均衡性。 1)人群健康权利的平等性 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具有享受等同的健康权利。作为政府,应该以人群健康作为最高目标,在区域间、部门间、社会人群阶层间提供健康保障。健康是公民的权利,而政府有提供健康权利保障的义务。 (续),2022/12/13,16,2)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在卫生资源
10、不足的条件下,公平性的内涵包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衡量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包括:居民享有卫生服务的水平;居民享有卫生服务的数量;人民享有卫生服务的质量;居民在享有卫生服务中需要和需求之间的距离;居民享有卫生服务的紧迫感;居民享有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包括就近性等。 (续),2022/12/13,17,3)健康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健康既然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必然对每个公民提出享受健康权利而应尽的义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健康权利愈来愈引起注意,但对自己在健康权利方面应尽的义务却认识不足。加强对健康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社会公平性的重要环节。因而,既要强调健康权利的重要性,也要强调
11、健康义务的必要性。 (续),2022/12/13,18,4)社会福利满足的最大可能性 从全社会来讲,公平性主要是看对公民社会福利满足的可能性。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向社会公民提供在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最大的社会福利,具体表现在卫生资源在社会人群中的互助、平等和均衡。追求最大的社会福利是社会卫生资源投入的目标,而社会福利的分配则是人群在享受卫生资源分配上的满意程度,因而在考察社会福利满足的最大可能性中,一是要强调社会福利的最大投入,二是社会福利的均衡分配,三是社会福利最大限度的有效使用。 (续),2022/12/13,19,5)卫生资源分配的均衡性 分配对象可以是按区域、地理、行政区划、行业、部门工作
12、领域、机构和不同类别的人群来划分。在区域上,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倾斜;在地理上,城市向农村倾斜,平原向老、少、边、穷山区倾斜;在行政区划上,沿海向内地倾斜;在行业间,工业向农业倾斜;在部门间,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倾斜;在工作领域上,医疗向预防保健倾斜;在机构上,医院向防保机构倾斜。这些倾斜政策能调整卫生资源在社会上的分配不公平性,也能促使卫生资源利用的均衡性。,2022/12/13,20,2有效性 包含效果、效率、效益三大组成部分,三者在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上有不同的形式。在客观管理上,卫生资源的有效性主要是考察卫生资源分配和使用在卫生发展规模、卫生事业结构、卫生服务质量和卫生部门的社会效益和经
13、济效益。在微观管理上,主要是考察部门之间、区域间、机构间,卫生资源的分类项目如资金、人力设备和技术使用的效率。,2022/12/13,21,(二)卫生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主要内容有:实行区域卫生规划、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卫生资源宏观分配和卫生资源的宏观利用。 (三)卫生资源利用的微观调控 主要内容有:投入要素的组合、成本控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成本效果及效率和效益。 (四)卫生资源利用的评价指标。 人口质量与健康状况、卫生服务质量、社会人群对卫生服务的评价及卫生资源利用指标等。,2022/12/13,22,六、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配置卫生资源是卫生资源管
14、理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在供需平衡基础上,充分有效地提供卫生服务,发挥卫生资源的最佳效率,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称为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优化配置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从国情、省情和各地的实际出发,进行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2022/12/13,23,(一)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卫生资源配置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的福利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人口多、底子薄、卫生资源不足,卫生事业的发展面临着
15、很多困难和问题。只有从国情、省情、各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标准,使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相一致,相互促进,才能快速持续地发展。,2022/12/13,24,2效率优先,兼顾社会公平原则 卫生服务活动追求的第一目标就是效率。只有提高服务质量和劳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才能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卫生资源的目的。 卫生服务活动追求的第二目标,即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就是体现公平性的一个例子。在提供卫生保健服务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可及性,注意对脆弱人群的医疗照顾。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也是保持稳定加速发
16、展经济的客观需要。,2022/12/13,25,3重点倾斜,兼顾全局原则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中所强调的。农民是卫生服务的主要对象。大多数地区农村卫生仍然相对薄弱,各种疾病仍严重威胁着农民的健康。不少地方农民缺医少药问题依然严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还十分突出。因此,在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中应该对农村和预防保健实施倾斜,同时要合理统筹,综合安排,坚持防治结合,城乡兼顾,中西医并重,全面发展,提高卫生服务的整体效益。,2022/12/13,26,4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谋求以较小的投资来获得较大的效益。这里所说的效益,不单是直接的经济效益,还包括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7、。有些工作,单就直接经济效益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是很大的。如服小儿麻痹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它的社会效益、间接的经济效益与销售糖丸本身的经济收益完全不能相提并论。,2022/12/13,27,(二)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评价指标,评价卫生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指标: 1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该指标通常说明卫生费用的数量,即国家在多大程度上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以保证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卫生总费用的总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递增,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1999年、200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5.1%、5.3%。合理增加财政投入是
18、紧迫而必要的。在财政投入不能合理增加的情况下,只有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浪费,才能使有限的卫生费用发挥更大的效益。,2022/12/13,28,2人均卫生费用 该指标说明一个地区卫生资源水平,也反映卫生资源地区之间、人群之间的配置是否合理。不同性别、年龄、经济、文化以及医疗制度等对人均卫生费用有重要影响。1999、2000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分别为331.9元、376.4元,(安徽省1999年人均卫生费用208.13元。) 3卫生机构之间的费用比例 该指标反映了卫生资源在各级卫生机构配置的合理性。一般讲,医疗机构级别越高,所诊治病人的病情越复杂越严重,平均每次诊
19、治费用就越高。也就是说,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应按不同标准、一定的比例来确定资源配置标准。,2022/12/13,29,4门诊和住院之间资源配置的构成 该指标反映医疗机构内部资源配置是否合理。通常住院服务是诊治一些危重疾病,平均每次住院费用远大于门诊费用。然而门诊医疗服务是人们最常使用的一种医疗服务,门诊利用次数远大于住院利用次数。 5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资源配置比例 医疗、防疫和妇幼三者间的比例关系是卫生部门在考虑卫生资源配置时应当重点加以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医疗服务是消耗卫生资源最多的一项服务,目前我国卫生资源的绝大部分是配置在医疗服务上。从卫生服务对健康的作用来看,预防和妇幼保健服务的贡
20、献大于医疗服务,2022/12/13,30,第二节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一)概念 卫生人力资源是指经过卫生职业训练,能够根据群众需要而提供卫生服务的人员,包括已在卫生部门工作的和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的总称。 卫生人力资源特点:一是培养周期长。从专科培养到高层次的硕士、博士培养要花费10年的时间,还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新信息;二是卫生人力资源与设备、财政等资源不同,是有情感有思维有创造力的资源,其知识层次、潜能、激励因素、合作动能不尽相同,因而卫生人力资源的使用、配置和管理相当复杂,极具挑战性。,2022/12/13,31,(二)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卫生
21、人力的千人口拥有量已达到甚至超过一些发展中国家,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医学科研水平迅速提高,在生命科学等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卫生人力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卫生人力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与分布不合理,管理相对滞后,卫生人力管理体制和机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2022/12/13,32,我国卫生人力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 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放,国外医疗卫生机构、跨国医药企业公司、人才服务机构及其它健康相关产业将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竞争的压力和冲击。包括台港澳在内的海外卫生技术人员将更多地加入卫生人才
22、市场,为我国提供新的卫生人力资源,同时也会加剧人才市场的竞争。 另一方面,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竞争制度的引入,包括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人员聘用、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都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在人才管理和开发上,新理念、新体制、新机制与传统人才管理必将激烈碰撞,我国卫生人力管理必须进行深刻改革,在管理理念与模式方面也必须有所创新和再造。,2022/12/13,33,二、我国卫生人力发展的基本策略和目标,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 “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政事职责分开,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新体制
23、,基本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才结构合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根据本地区的卫生需求,逐步优化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卫生事业单位要以卫生部制定的编制原则或有关部门核定的编制标准为依据,合理配置各类人员,根据业务需求和工作量控制人员总量,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续),2022/12/13,34,“改革卫生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实行聘用制。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单位与职工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各类不同人员的特点实行相
24、应的聘用办法,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续),2022/12/13,35,“卫生事业单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要改革卫生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对卫生管理人员实行职员聘任制,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对卫生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实行合同制,对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要加强聘后管理,建立和完善岗位考核制度。要建立解聘、辞退制度。要运用市场机制,调整卫生人才结构,促进卫生人才合理流动。” 上述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卫生人力配置和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性依据,2022/12/13,36,中国2001-20
25、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提出了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策略是: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全面提高,重点建设;改革创新,科学管理;适应市场,合理配置。 我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开发与发展的总目标主要有: 人员数量适当增加,全国卫生人员总数从2000年的559.1万人增加到657.51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从449.08万人增加到526.01万人,到2015年,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64人左右,拥有执业医师数达到1.26人左右,执业护士数达到1.26人左右。 (续),2022/12/13,37,加强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以中青年为主体的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卫生 资源管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6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