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势.docx
《ERP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RP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ERP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势一、ERP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势浅析一、推动ERP发展的因素推动ERP技术与应用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支撑这种发展的主要因素来源于“需求”和“技术”两大关键因素:图 1 推动ERP发展的主要因素ERP实施的主体企业的需求永远是ERP技术发展的主动力,由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使得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ERP提出了新的需求,具体表现在:1. 全球化市场的发展与产业链之间合作经营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得ERP能支持异地企业运营、异种语言操作和异种货币交易;2. 企业过程重组及协作方式的变化使得ERP能支持基于全球范围的可重构过程的供应链及供应网络结构;3. 企业需要
2、应对新生产与经营方式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使得ERP也越来越灵活的适应多种生产制造方式的管理模式;4. 由于行业特性越来越明显,因此ERP的行业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5. 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ERP的柔性越来越高以适应企业的动态变化;6. 企业的低成本策略使得ERP可以按需配置、大大缩短实施周期。IT技术的发展是推动ERP发展的另一驱动力,毕竟ERP应用是以“技术导向”为推动的应用技术,具体表现在,计算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将会为ERP提供越来越灵活与强大功能的软硬件平台,多层分布式结构、面向对象技术、中间件技术与Internet的发展会使ERP的功能与性能迅速提高。趋势一:SOA架构的引入,使ERP全面
3、升级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面向服务架构)的概念是由Gartner公司给出的,Gartner对SOA的定义为“客户端/服务器的软件设计方法,一项应用由软件服务和软件服务使用者组成SOA与大多数通用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着重强调软件组件的松散耦合,并使用独立的标准接口。其核心是:u SOA是一种软件架构思想,并不是一种产品。u SOA的重点是面向服务,此服务包括企业的内部与外部的每一个业务细节,比如企业中财务应收发票的处理就是一个服务。SOA的思想是把这些服务从复杂的环境中独立出来组件化封装,然后通过标准的接口使不同的服务之间相互调用。
4、SOA是一种软件架构思想,通过使企业中一个个细化的服务标准化,来达到企业的IT系统跟随企业的动态变化的目的。1. 以往软件架构的缺点:目前,以往的软件架构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u 软件的复杂度在不断加深。随着硬件系统、操作系统平台的不断增加以及企业网络的飞速蔓延,如何把这些不同的信息系统集成起来,也就是实现EAI(企业应用集成),更是令许多企业的IT人员不堪重负。到目前为止,传统的编程技术所形成的软件系统都是刚性的。也就是说,一旦开发完成并投入运行,就是固定不变的,不能在使用过程中进行调整和改变。在业务流程中,软件系统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各功能模块按照确定的顺序执行。如果数据结构或者业务
5、逻辑发生改变,就必须对所有相关的软件模块、数据源和消息逐个进行修改。u 成本的不断上升。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IT需求也是在不停的变化的,需求一变,就要求IT系统也随之发生变化,而在以往的软件架构下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是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的,这样使企业要么对原系统做出修改,要么更换软件,这时企业在IT上不得不重复投资。而且企业在购买软件系统时,由于在以往的软件架构下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是紧密耦合型的,企业必须购买一个整体系统,那么企业将无法对企业无用的功能从系统中剔除出来,所以企业必须付出高于企业需求的费用。2. SOA的优势而通过SOA思想的引入,使得ERP软件可以做到:1) 支持异构集成 所
6、谓异构环境,包括四个层次,硬件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如果一套硬件、一套操作系统、一套数据库、一套应用软件能够面面俱到的解决集团企业的所有管理问题,那是再好不过了。但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更普遍的是,不同的应用往往选择不同的平台和应用系统,以便充分发挥各个厂商的特长。支持SOA的ERP系统为集团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了伸缩空间,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2) 降低企业的IT成本 以往多数企业在建设企业的ERP系统时是从项目的角度出发的,比如ERP项目、CRM项目等,事后当企业的IT系统越来越多的时候,才会考虑系统的集成问题,但这时候往往集成的难度就很大了。而SOA要求企业在建设IT
7、系统之初就要考虑这些问题,也就是要考虑服务之间的接口问题。这样就会使企业的IT成本大大降低。同时,SOA将改变以往的软件购买模式。目前,多数企业在购买软件时往往是成熟性软件,需一个模块或一个系统的购买,企业在购买时往往无法将那些企业不需要的功能剔除出去,这样,企业就不得不为此多付出资金、培训成本等许多不必要的成本。而支持SOA的集团财务软件则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真正的按需购买,企业需要什么功能就购买相应的服务,帮助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支出。3) 实现企业的动态变革支持SOA的集团财务系统使企业的IT人员不必太多的关心企业IT系统的底层技术,而更多的去考虑集团财务的业务处理以及财务业务与IT的接合。同时
8、,以往企业在开发集团财务系统时,在重复功能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同时系统在开发完成后,如果企业业务变化,系统将很难更改或者更改的成本很高。而SOA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立的服务,服务之间可以通过标准接口来相互调用,这样企业在重复功能上就可以直接通过接口调用,而不必去重新开发。企业的业务发生变化时,只需要修改相对应的服务即可,降低了修改的难度与复杂度,保证了企业的IT系统的动态变化。3. SOA将改变以往的软件供应模式要真正的实现SOA,市场上必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服务消费者、服务提供者、服务注册中心、合同。图 2实现SOA的四个因素u 服务提供者:通俗的讲就是我们常说的软件供应商,它通过在服务注
9、册中心将提供的服务与要求的合同注册并发布出来。u 服务消费者:即企业与其他消费服务的组织,它们通过服务注册中心寻找符合自身的合同与服务。u 服务注册中心:相当于一个服务信息的数据库,为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消费者提供一个平台,使两者可以各取所需,同时服务注册中心要有一个通用的标准,使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符合这个标准,这样,服务消费者使用的服务才可以实现跨跃不同的服务提供商。u 合同:是服务提供商与服务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协议。引入SOA以后,ERP软件的双方都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供应商将改变以往的软件提供模式,供应商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发完成每一个“服务”后,将其发布到注册中心,而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需要,
10、一些“服务”需要用到或更换软件系统时,就到注册中心去寻找适合自身“服务”的软件系统,因为所有在注册中心的软件都是遵循一定的标准,所以软件可以实现无缝集成,这样,就真正实现了松散耦合型架构。在SOA下,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的搭配或集成新的业务流程,从而使企业业务模型的灵活性大大增强。趋势二:平台化ERP的柔性大大增强在ERP应用实施的过程中,用户的满意度一直不高。主要原因是产品更新周期加快、市场响应要求提高,对ERP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导致ERP实施成功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显然再去走定点开发的路是行不通的。那路在何方? 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设计技术已经为我们创
11、造了基本条件,那就是走ERP平台化之路。 例如,在计算机刚开始出来时,我们要使用直接的0和1(二进制)来编制程序,这是最原始最直接的方法。为了提高设计效率,简化程序设计,软件专家研制了汇编语言,之后大家就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设计,大大提高了软件生产率。当然人们并不满足于此,后来在汇编的基础上出现了C语言,在C语言的基础上又出现了DBASE、BASIC及现在的VB、DELPHI、PB等等。实际上我们的应用系统就建立在这些基础平台上。 那么在语言平台与最终的应用软件之间是否还存在一个平台呢?回答是肯定的。经过多年的积累,人们已经总结出了业务的核心,其架构、业务模型、标准化高的业务处理均是可封装的,如果
12、我们把这部分封装起来,再开发出辅助这个平台的客户化工具,就可以形成业务化平台。同样如此,如果对ERP进行分析、研究,将ERP的相关部分封装起来,再加上工具包,就可以形成平台化的ERP。 平台级企业信息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软件平台,内置多种管理软件组件和快捷的二次开发工具,其组件可以通过多种语言来开发,开发出一个个的小模块,然后把每一个小模块独立起来建成一个组件,最后把这些组件组装起来形成最终的成品。那么对这些组件进行调用,管理和删减、添加及修改,甚至重新构架都可以,而这样对某一部分的改动根本不会影响到其它功能。这就是平台带来的灵活性,易操作性,使它在进行小的改动时可以直接通过系统上的某些功能来实
13、现,而不必要通过改源代码的方式来处理,可以降低企业信息化软件的开发难度,提高开发效率,提高系统的柔性和可扩展性。一方面管理信息化厂商通过平台提供的组件能很方便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以及用户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将应用软件的业务逻辑和开发技术相对分开,使得应用软件的开发者可以仅关注应用的业务任务,而不必关注其技术的实现。这使管理与业务人员参与应用软件的开发成为可能。平台化软件的基本特性如下:u 软件架构灵活;u 核心业务标准化;u 接口标准化,具有很好的兼容性;u 提供客户化工具包。趋势三:与其它信息系统的集成1. ERP与客户关系管理的进一步整合ERP将更加面向市场和面向顾
14、客,通过基于知识的市场预测、订单处理与生产调度、基于约束调度功能等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全球化市场环境下更强的优化能力;并进一步与客户关系管理CRM结合,实现市场、销售、服务的一体化,使CRM的前台客户服务与ERP后台处理过程集成,提供客户个性化服务,使企业具有更好的顾客满意度。2. ERP与电子商务、供应链SCM、协同商务的进一步整合ERP将面向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 Commerce),支持企业与贸易共同体的业务伙伴、客户之间的协作,支持数字化的业务交互过程;ERP供应链管理功能将进一步加强,并通过电子商务进行企业供需协作,如汽车行业要求 ERP的销售和采购模块支持用电子商务或ED
15、I实现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的电子订货和销售开单过程;ERP将支持企业面向全球化市场环境,建立供应商、制造商与分销商间基于价值链共享的新伙伴关系,并使企业在协同商务中做到过程优化、计划准确、管理协调。3. ERP与产品数据管理的整合产品数据管理 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将企业中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全过程的各种信息、产品不同设计阶段的数据和文档组织在统一的环境中。近年来ERP软件商纷纷在ERP系统中纳入了产品数据管理PDM功能或实现与PDM系统的集成,增加了对设计数据、过程、文档的应用和管理,减少了 ERP庞大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准备工作量,并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管理系统与CAD、
16、CAM系统的集成,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系统集成度和整体效率。 4. ERP与制造执行系统的整合为了加强ERP对于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改变ERP重计划,轻控制的弱点,将进一步加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审核的功能,ERP将与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ve System)、车间层操作控制系统SFC更紧密的结合,形成实时化的ERP/MES/SFC系统。该趋势在流程工业企业的管控一体化系统中体现得最为明显。5. ERP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整合全面的工作流规则保证与时间相关的业务信息能够自动地在正确时间传送到指定的地点。ERP的工作流管理功能将进一步增强,通过工作流
17、实现企业的人员、财务、制造与分销间的集成,并能支持企业经营过程的重组,也使 ERP的功能可以扩展到办公自动化和业务流程控制方面。6. ERP与企业知识门户进一步整合企业知识门户(Enterprise Knowledge Portal,EKP)所关注的是企业内部员工和信息内容,它的核心是知识管理(KM),通过与ERP 系统的集成,使得企业内任何员工都可以实时地与工作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取得联系、寻找到能够提供帮助的专家或者快速连接到相关的知识,它的建立和使用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范围内的知识共享,并由此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趋势四:整合业务流程的监测与评估“用于测量成功的业务应用解决方案是连续改进的关键
18、:财务表现的共享, SC效力,知识资本的价值以及顾客的满意度都是新的评测方法。”Gartner。1. 业务流程融合的趋势价值链下的ERP价值链管理的产生带来了管理思想的变革。价值链管理思想强调将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建立起企业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同时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向供应商和顾客延伸,建立起上下游共同谋发展的利益联盟体。价值链管理思想为管理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ERP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受到价值链管理的影响。价值链一般分为两部分,外部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1) 外部价值链外部价值链主要反映同类产品在不同的生产者之间的价值运动过程,要充分考虑企业目前和潜
19、在的竞争对手,争取获取竞争优势。外部价值链分析主要包括决策、预算和分析三个方面,企业要面临现实和潜在的竞争者,就不得不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形成产品差异,努力降低成本。此外,企业要想方设法对竞争对手的产品特别是成本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产品成本方面的竞争力。2) 内部价值链内部价值链分析指的是企业的内部价值运动。内部价值链分析始于原材料、外购件的采购,而终于产品的销售顾客价值的实现。其目的是找出最基本的价值链、企业生产作业的成本动因及与竞争对手的成本差异,区分增值与非增值的作业,探索提高增值作业效率的途径。内部价值链分析涉及决策、预算、分析和控制所有方面,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分析涉及企业的职能活动和生
20、产经营活动。在价值链下,企业必将改变以往单兵作战的模式,而倾向于建立整个企业上下游共同谋发展的利益联盟体。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流程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价值链的发展:1990年1998年,这以前大多数企业只关注自身的信息系统建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往往采用如电话、传真等形式,整个价值链是线性的(如图所示),市场反馈时效性差,而且还容易失真,因此供应商往往不能有针对性地为市场提供合适的产品。图 4线性价值链图1998年2003年,系统集成这时,多数企业已经将焦点转移到协作上来,开始关注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但这时的集成主要是企业间信息系统的部分集成,实现了企业间部分数据的交换,增加了企业之间信息和流
21、程的可见度,但系统与系统之间只是做到了信息的共享,企业之间无法根据信息的变动适时的做出响应,2003年2008年,服务响应在这段时间里,企业逐渐加深了价值链的认识,从而将焦点真正的转移到了企业的协作上来,开始真正打造属于企业的价值链,这时,仅仅实现部分数据交换信息系统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要求了,企业要求信息系统能够根据上游客户或下游供应商的变化自动给出响应,这样一方面保证了事件的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减少了人为的管理。2008 实时的生态系统以往,企业在建设价值链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到了生态系统中,企业变为了整个链中的一个节点,所有的价值链都是双向或多向的,彻底改变了以前那种线性价值链。在生态系统
22、中,将以客户为中心,以事件为驱动,将整个价值链内的企业作为一个大的虚拟企业,在整个虚拟企业内重新设计业务流程,要求虚拟企业内各个企业的业务流程无缝融合,对于市场的反映做出接近于实时的反映。2. 构建CPM(全面绩效管理)框架在价值链下,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绩效,同时也要考虑与企业相关供应链的绩效以及融合后的业务流程评测,因为未来的竞争将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这时,企业就需要改变以往的绩效评价方法,在融合以往绩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对整合评测和融合后业务流程的评测。在对整合的监测和业务流程的评测上新的评测方法有:财务表现的共享, SC 效力,知识资本的价值以及顾客的满意度等。而在连续的流程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ERP 技术 应用 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6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