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基本知识介绍ppt课件.ppt
《卫星基本知识介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星基本知识介绍ppt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三 讲卫星基本知识介绍,2,一. 航天器飞行基本原理 航天器轨道动力学简介三. 航天器常用轨道 卫星工程大系统 航天器的特殊环境,目录,3,一. 航天器飞行基本原理(1)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V1一般抛射体在均匀重力场中将沿抛物线回到地面。当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V1时,该物体将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假设在地球表面发射航天器,使离心力等于地球引力,即有,则得,这就是第一宇宙速度V1。,图1,4,2)第二宇宙速度V2第二宇宙速度V2是指航天器从地球表面发射并能脱离地球引力场所需要的速度。根据能量守恒定理,其所需速度V2应使航天器在地球表面的动能等于航天器从地球表面到无穷远克服引力场所做的功
2、。,即,因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0 +0,所以,+,无穷远,势能最大,5,3)第三宇宙速度V3第三宇宙速度V3是指航天器从地球逃逸太阳系所需要的总速度。这需要两部分动能,一部分动能是脱离地球引力所需要的动能,另一部分动能是脱离太阳系所需要的动能。,脱离太阳系所需要的速度为,由于地球的公转速度为29.8km/s可以利用(使发射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所以,脱离太阳系所需要的速度只需要V3=42.2- 29.8 =12.4 km/s。这样,从地球逃逸太阳系所需要的总速度V3 为,6,(2)大气层 地球大气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都集聚在地球表面附近。大气层的大气密度基本上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按指数规律下降的
3、。另外,大气密度随着地理纬度、一年四个季节、一天24小时时间及太阳活动变化而出现一定的变化。 大气在020km范围占总质量的; 大气在00km范围占总质量的.9; 大气在00km以上占总质量的 。 所以,与地球大小相比,大气层是一个很薄的薄层。 根据大气层温度的垂直分布,习惯上把它分成几层。 从地面到10km左右的范围,温度垂直递减率平均为6 /km。由于它是对流作用而形成的,故称对流层。,7,对流层顶部温度大约在-50-55。对流层顶部以上的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在50km附近达到0。在这一范围,由于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上升,所以大气稳定性较好,主要呈水平运动,故称平流层。 从平流层再往上,
4、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在80km附近温度降到-100 。该层称为中间层。 从中间层再往上,温度随高度急剧上升,在500 km附近,温度高达700K,平均温度为1000 K。由于这部分大气温度很高,所以称之为热层。 热层再往上,就逐渐地过渡到行星际空间。大气层与行星际空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在航天器设计中,从实用出发,可把对流层的大气称为低层大气,从对流层顶部到大约110 km的大气称为中层大气,110 km以上的大气称为高层大气,又把1000 km以上的大气称为外大气层。,8,图,9,表1.地球大气层特性,(3)航天器最低轨道航天器飞行高度在110 km以下,是不能形成可以应用的轨道的。能形成可
5、以应用的轨道的高度一般在170 km以上。返回式航天器在返回到110 km时,可以按再入大气层考虑。航天器飞行高度在1000 km以上时可以不考虑大气阻力。,10,二. 航天器轨道动力学简介(1)轨道运动方程 下面先研究航天器围绕地球运动的二体问题,即不考虑其它天体的摄动。为了进一步简化,先把地球当做质点,即航天器是在一个中心引力场内运动,如图2 所示。这样,在地心赤道惯性坐标系0-xyz中,航天器轨道运动方程为,(1a),(1b),(1c),图,11,(2)轨道平面运动 在上式中,把第二方程(7.1b)乘以z,第三方程(7.1c)乘以y,然后相减可以得到,进而得到 AX+BY+CZ=0 (2
6、),同理可得,积分得,即,12,上式表明,卫星在一个平面内运动,这个平面称为轨道平面。式中 A、B、C为轨道平面的方向系数(有两个独立量),即轨道面的法线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中的方向,可用球面坐标系(法线长度为1)表示为,A= sinisin, (3a)B= -sinicos (3b) C= cosi (3c)式中,,为升交点赤经, i 为轨道倾角。这是两个积分常数,见图3 。,图,13,(3)轨道在平面内运动方程 航天器在轨道平面内作运动时,是满足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其平面运动方程可以写为(见图7.3),式中,、为航天器在0坐标系(原点在地心0,0轴和0轴在卫星轨道平面内,且互相垂直)中
7、的坐标。作极坐标变换为 =rsin,=rcos, (4c)并代入(4a)和(4b)方程,,(4a),(4b),14,地心,直角坐标和极坐标,图,15,平面运动方程,16,17,上式中第二式可以写成微分形式,,式(7.5) h为常数 。此即开普勒第二定律(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见示意图5 。,由此得第三个积分常数,(5a),图,经整理得,其动量矩形式为 h=rV,(5b),18,令,则有,进而有,(5a)可写成,(F2),(F3),将式(F2)代入(F3)得:,(5a),求解以为自变量的r方程,由式,19,上式是极坐标圆锥曲线方程,该圆锥曲线的半通径 p =h2/。式中有三个积分常数h、e、
8、,偏心率为e,地心处在其焦点上。若e=0,则r等于常数,航天器作圆周运动;当 0e1时,为椭圆方程;当e=1时,为抛物线;e1时为双曲线。对于绕地球运动的航天器来说,偏心率0e1。做(近圆)椭圆运动,即开普勒第一定律。,即,这是二阶线性方程,其解:,再把式,代入式(6a)得,(6b),(6a),20,由式6b可知 : 当-=0=f 时,即近地点地心距;当-=f=180时,即远点地心距;则半长轴由椭圆几何可以得到。,图,(7c),(7a),(7b),(7d),(7e),(7f),21,(4)轨道速度,以上已经解决了航天器在轨道平面内的位置,下面求解航天器在轨道上的速度。,上式为能量积分,又称活力
9、公式,a为积分常数(a不是独立的常数)。,令v为航天器在轨道上的运动速度,则,即,积分得:,(8a),对上式求导数,即按式(4)极坐标求导,可以得到,22,因为,两边求导,由式(4)知,有,又由,得,则,或,两边积分得,所以,(8b),23,(5) 轨道周期 n是航天器在轨运动的平均角速度,则航天器在轨运行一圈,所需周期T为:,由上式可知,航天器在轨运动周期的平方与 轨 道半长轴立方成正比,无论轨道的形状如何(即偏心率不同),只要半长轴相同,它们的周期也相同。这就是开普勒的第三定律。,或,(9),24,轨 道周期 由式(7.13a) : ndt =(1ecosE)dE,两边积分有,式中,25,
10、图,rp,e=(ra-rp)/2a,六个轨道根数的几何意义立体示意图,(6)六个轨道根数的几何意义,n(t-) = M,(6)六个轨道根数的几何意义,(6)六个轨道根数的几何意义,(6)六个轨道根数的几何意义,a-半长轴e-偏心率i-轨道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幅角M/t-平近点角/时间,29,三. 航天器常用轨道几种类型轨道的应用范围,30,地球同步(静止)轨道 已知对地静止卫星的周期为一个恒星日的时间,即T=23小时56分04秒(地球相对太阳转一圈为24小时,但地球一天还相对太阳公转约1/365.25度,所以地球相对惯性空间自转一周不到24小时)。,则根据轨道周期由式(9)可计算出地球同步
11、轨道半长轴a=42164.6(km)。由于地球平均半径RE=6378km所以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H=aRE=35786.6km。,(9),31,发射场的地理纬度对发射地球静止轨道航天器影响较大。目前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入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786km的过渡轨道。在运载火箭不改变过渡轨道倾角情况下,如果火箭向正东方向(射向为90)发射,其过渡轨道倾角为发射场的地理纬度。西昌发射场的地理纬度为28.50 ,所以过渡轨道倾角i即为28.50 。 图8为目前发射静止轨道航天器过程的示意图。 过渡轨道远地点、近地点和静止轨道速度按下式计算:,(8b),32,图a,图b,远地点,33,Va与Vs之间夹角
12、为过渡轨道倾角 i 。需远地点发动机产生的速度增量Vi可由图中几何关系,按下式计算:,根据我国情况,即在西昌发射场用长征三号系列发射,发射场的地理纬度为28.5,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786km。计算结果如下表。,(10),34,2. 太阳同步轨道 由于地球是一个非标准球形、质量分布不均匀,对航天器要产生非球形摄动力。摄动力的结果之一将使卫星轨道面产生进动。地球扁率产生近似轨道摄动方程为,(11),(12),35,如果轨道面进动角速度与太阳在黄道上运动的平均角速度(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平均角速度)相同,即当 = = 360 /365.25= 0.9856/d, 则这条轨道称之为太阳同步轨道
13、。 太阳同步轨道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航天器在太阳同步轨道每圈升段(或降段)经过同一纬度上空的当地时间相同。太阳、地球和航天器轨道面的几何关系参见图7.26。,36,图a,37,图b,正午轨道,38,太阳同步轨道应用很广,主要用于遥感航天器。这种轨道的优点是可以保持太阳光线和轨道面的夹角不变。因此,这种轨道航天器的太阳电池阵能得到较好的光照条件;同时,对于可见光遥感航天器,可以得到地面上的较好光照条件。 下面,我们用一个示意图来说明轨道升交点经度(轨道面与赤道面交线又称节线)进动物理概念。航天器在轨道面内运动就如同陀螺运动一样,在没有外力作用情况下,其轨道法线在惯性空间保持不变。如图10所示,若在
14、节线方向加一力矩,则轨道法线将产生进动。图10a是陀螺进动原理示意图,图10b是航天器轨道法线进动原理示意图。,39,图1 a,图1b,40,四、卫星工程大系统,航天:是指进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即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又称外层空间)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各种活动的总称。航天技术(空间技术):为航天活动提供技术手段和保障条件的综合性工程技术。航天工程系统-航天系统:是由航天器、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网、应用系统组成的完成特定航天任务的工程系统。卫星(人造卫星、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运行(至少一圈)的无人航天器卫星的组成:卫星平台(总体)+有效载荷卫星平台:结构机构、热控、姿
15、态与轨道控制、推进、测控、数据管理(星务、OBDH)、电源、总体电路卫星+运载+发射场+测控+应用-卫星航天工程系统,或卫星工程大系统卫星工程的主要特点:设计特点、试验特点、制造特点、管理特点,41,1.1.2 航天任务工程系统的组成 对实时应用的人造地球航天器而言,航天任务工程系统除航天器外,有将航天器送入轨道的运载火箭,有对运载火箭和航天器进行发射前准备和发射的发射场,有对运载火箭和航天器进行测量和控制的测控中心,有和在轨航天器配合发挥预定特定功能的地面应用系统。包括航天器共有五个系统。 对深空探测和科学研究航天器而言,航天任务工程系统比实时应用人造地球航天器少一个地面实时的、连续工作的应
16、用系统。 对载人航天器而言,大系统比实时应用人造地球航天器(无人航天器)任务工程系统多航天员、逃逸救生和着落场等几个系统。,42,图1.1表示了一般卫星任务工程系统的组成。图1.2表示以通信卫星为例,卫星通信工程系统和通信卫星系统的组成。,43,图1,44,图1-3 航天器分类,45,1.1.3.2 航天器任务的特点 各种航天器任务都是利用航天器在轨道上不同的空间特性来实现的,这些特性也表征了各种航天器任务与其它工程任务所不同的特点: (1)卫星通信和卫星对地遥感则是利用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具有全球实时或延时大面积覆盖能力的最基本的空间覆盖特性; (2)空间材料加工是利用了航天器在空间具有微重力
17、和高真空的特性; (3)航天育种是利用航天器在轨道上具有微重力和空间环境辐射的特性; (4)天文观测卫星是利用超越大气层的特性; (5)有人月球基地是利用月球丰富的资源特性等。,46,表1.1表示了不同的航天任务所利用的空间特性,47,1.1.3.3 航天器任务目标的分类 一般任务目标可分为以下几个类: 基本目标:这是航天器的主要任务目标; 从属目标:这是航天器的附带任务目标; 隐藏目标:这些是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非技术性要求,但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的任务目标。 特殊目标 :完成空间攻击与防护任务及其它特殊任务目标 。它不同于上述三个目标,即既不是利用空间特性实现某个任务目标,又不是为政治目的而
18、达到的任务目标,而是为了空间作战,实现制天权的任务目标(军用卫星是利用空间特性完成军事任务目标)或及其它特殊任务目标 。 表1.2给出了火灾卫星(假设)的任务目标。,48,表1.2 火灾卫星(设想)的任务目标,49,(4)特殊目标概念: 如前所说,特殊任务目标,既不是利用空间特性实现某个任务目标,又不是为政治目的而达到的任务目标。特殊任务目标除了前面所说的空间作战任务目标外,还有诸如天葬、太空旅游、太空婚礼、太空信封、太空旗帜及其它纪念品等。后者任务目标除天葬外,皆由载人飞船或返回式卫星来实现。,50,五. 航天器的特殊环境,大家知道,航天器设计要求和一般工程系统项目设计要求不同。其中,产生不
19、同的最大原因之一是由于它会遇到一般工程系统项目所没有的一些特殊环境。这些特殊环境包括航天器在轨运行时所遇到的各种空间环境和在运载火箭发射时以及航天器返回时所产生的各种力学环境。 其它非特殊环境(如地面贮存、吊装、运输等)基本与一般工程系统项目相同。 这些特殊环境在系统工程观念中属于环境系统的一部分。根据系统工程观念,在航天器总体设计中要把这些特殊环境作为约束条件,即把这些特殊环境做为设计输入要求,要使研制出的航天器能适应这些特殊环境。,51,(1)航天器的空间环境 空间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航天器诱导环境和人为环境。这些环境除少数可为航天器所利用或在航天器搭载应用外,大多数对航天器都是有害的。这
20、样,在航天器设计中,除按一般工程设计学进行设计外,还要求设计专门的防护措施,以适应这些环境。 空间自然环境是空间自然存在的环境。空间自然环境包括高真空、各种辐照(如质子、电子、粒子和重离子等辐射)、原子氧、重力场和地磁场等环境。 航天器诱导环境是由于航天器在轨运行和工作时形成的环境。它有失重(或微重力)、喷气发动机羽流污染、材料放气污染等环境。 人为环境是由于各国发射航天器时,人为产生的环境。这些环境有末级运载火箭由于残留推进剂引起火箭爆炸和安全爆炸装置或电池等爆炸产生大量的空间碎片;另外,还有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各种无线电射频引起的电磁干扰等环境。,52,1)真空环境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就越来越
21、稀薄,也就是越来越接近真空。随着大气密度减小,大气压力也随着减小。度量环境真空度的高低一般不用大气密度,而是用大气压力,单位是Pa。大气压力也是基本上随着高度的增加按指数规律下降。 在春秋季节时,北半球中纬度海平面处的大气标准压力po= 101325Pa。当航天器的轨道高度处于100km左右时,其环境的真空度(即大气的压力)大约为410- 2Pa。航天器的轨道高度达到3000km左右时,其空间环境的真空度达到410- 11Pa。地球静止轨道压力则更低,即真空度更高。 冷焊、密封处理,53,2)热环境 航天器在轨道上所遇到的热环境有航天器接收到的外部热流、内部产生的热量和向深冷空间辐射热流等三部
22、分。 外热流主要来自太阳直接热辐射、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地球热辐射三部分。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是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大气向上光)和大气向下光通过地球反射穿过大气层到航天器。地球热辐射是由于地球本身的温度为300K而产生的热流。当航天器进入地球阴影时,航天器只接收地球热辐射的热量。 内部热流来自航天器各个分系统的仪器设备的耗电或摩擦等而产生的热量。 同时,航天器的热量通过其专门设计的外表散热面向4K 深冷空间辐射出去。,54,一般,对航天器的热设计来说,热环境主要考虑外部热流、内部热耗和空间热沉(即4K 深冷空间)。而对于高轨道来说,例如,地球静止轨道(轨道高度为35786km),外热
23、流主要就考虑太阳辐射,即忽略地球热辐射和反射。 在分析太阳辐射时,对任何轨道的航天器,太阳辐射强度(以太阳常数表示)都要考虑到日地距离和太阳光的入射角对它的影响。日地距离:1月3日为近日点,太阳常数为1399W/m2; 7月4日为远日点,太阳常数为1309W/m2;太阳常数平均差3.3 ; 太阳常数最大和最小差6.8 。 当航天器的热设计是正确合理时,在轨道热稳定工况下,这种输入与输出的热量最终会达到平衡,使航天器的各个仪器设备处在要求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55,3)粒子辐射环境 航天器在近地空间轨道上,受到空间粒子辐射的作用。空间粒子包括质子、电子、粒子和重离子。粒子辐射环境主要包括地球辐
24、射带、太阳宇宙线环和银河宇宙线三个部分 。 地球辐射带是被地球磁场捕获的带电粒子所形成的区域。这是由美国学者范艾伦(James Van Allen)首先提出来的。他通过在美国头几颗卫星上探测到的数据,经过研究,认为是大量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捕获形成了辐射带。所以,地球辐射带又称为范艾伦辐射带。后来,苏联通过卫星测量结果也证实了地球辐射带的存在。,56,地球辐射带环绕在地球赤道周围上空,按空间分布可分为内、外两个辐射带。辐射带形状大体上是在地球赤道上空围绕地球形成环状构形。辐射带主要由质子、电子和少量重核组成。 内辐射带靠近地球,在赤道平面上大约从60010000 km的高度范围内,在地球子午面上
25、纬度边界为40。内辐射带所捕获的质子能量范围为0.1400MeV,所捕获的电子能量范围为0.047MeV。 外辐射带是离地球较远的捕获粒子区。外辐射带在赤道平面上大约从1000060000 km的高度范围内,在地球子午面上纬度边界范围为55 70 。所捕获的粒子主要是电子,其能量范围为0.044MeV。也有能量很低的质子(通常在几兆以下)。,57,太阳宇宙线环境是指太阳质子事件中由太阳耀斑爆发时喷出的高能质子到达地球空间并在地球磁场作用下在地球不同纬度分布形成的辐射环境。太阳宇宙线的粒子主要是质子,它的能量范围一般从10MeV几十GeV。但通量小。 银河宇宙线环境是来自银河系的高能质子、粒子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卫星 基本知识 介绍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61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