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第一次做ppt)课件.ppt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第一次做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第一次做ppt)课件.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大心理办,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湖南大学心理健康与生涯发展教育中心,彭萍 副教授,湖大心理办,2,中学阶段,人在少年,无论身心发展还是人生发展皆处于关键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称之为“疾风骤雨”时期。少年,少年,人生的春天,祖国的春天。少年的健康成长无论对于人的一生还是对于祖国的未来来说都意义重大。健康,不仅意味着身体健康,还意味着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属于健康新概念之一,且与其他三个方面的健康是互相影响的。对今天的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受制于身心发展周期性规律制约,具有少年期所特有的心理问题,而且受到社会转型时期种种社会适应性问题制约,具有我们这个
2、时代所特有的一些心理问题。少年朋友的生活总体上充满着阳光、雨露、鲜花与歌声,但“成长中的烦恼”也如影随形,“剪不断、理还乱”。,湖大心理办,3,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湖大心理办,4,初中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一、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随着初中生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及与父母及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 总体来讲,初中生个性的特点有二:一是不平衡性;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湖大心理办,5,具体表现为:(一)自我意识高涨 心理学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前,曾出现过第一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其年龄
3、大约在1至3岁,是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的。 在接下来的若干年时间里,儿童的自我意识虽然仍在继续发展着,但发展的速度则是相对平缓和稳定的。,湖大心理办,6,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 育,使初中生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 因为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发生得过于突然,使他们在持有一种惶恐感觉的同时,从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一直嬉戏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中抽回了很大一部分,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 其突出表现是,初中生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
4、?”“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等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他们的心中,这种倾向在脑海中憧憬着。,湖大心理办,7,又如,同是记日记,在小学生的日记中,主要记述的是当天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对此的肤浅认识;而且记日记的态度也不自觉,经常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强迫之下去完成;对于日记的保密程度也无过高要求,甚至有时主动提供给别人看。 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初中生的日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在日记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初中生的日记更侧重于阐发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些体会和感受直接来自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以及自我期望等;,湖大心理办,8,其次,初中生记日记的态度也是自觉自愿的,真正出自于表达思
5、想及宣泄情绪的内心需要;第三个变化是,他们开始将日记作为自己的绝对秘密,细心加以保管,不许别人翻看。 初中生日记特点的变化,表明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丰富,经常沉浸在关于“我”的思考和感受中。也恰是由于这一点,导致了他们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 初中生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表现为 一方面,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湖大心理办,9,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因此,当听到别人在低声讲话,便断定是在议论自己;当看到别人面露微笑,又认为是在嘲笑自己;如果某位老师多看了他一眼,就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总之,他们觉得周围人时时刻刻都在品评他,这种想法使初中生感到压抑、
6、孤独而且神经过敏。 初中生这种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使得其个性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湖大心理办,10,(二)反抗心理,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湖大心理办,11,1. 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个原因,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于是就产生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湖大心理办,1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是导致初中生反抗性出现的第二个原因
7、。生理学家曾指出,只有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身体外周相应部分的活动达到协调时,个体的身心方能处于和谐状态。 但生理学的调查表明,在青春期刚刚起步时,与个体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性明显增强,但性腺的机能尚未成熟,两者尚不协调。,湖大心理办,13,其结果表现为,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初中生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等表现得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 在正常情况下,外界的刺激强度与神经系统的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性,两者应是相互协调的。 但在初中阶段,这种依存关系受到了影响致使初中生对于较弱的刺激,也给予很强烈的反应,常因区区小事而暴跳如雷,湖大心理办,14,独立意识是
8、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个原因。 初中生迫切地要求享有独立的权利,将父母曾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将教师及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 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的感觉,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 所以,可以说初中生的反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否认自己是儿童,而确认自己已是成熟的个体。,湖大心理办,15,2. 反抗心理的表现,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大约存在两个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出现于2岁到4岁之间,几乎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重叠。 这时期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对父母对他们身体活动的约束。 第二反抗期则出现于初中
9、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内容的,例如,希望成人能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湖大心理办,16,初中生一般在下列一些情况下易出现反抗行为:,第一,独立意识受到阻碍。 初中生内心的独立要求很强烈,但父母却没有这种思想准备或尚未来得及适应这种情况,仍以过去那种十分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结果导致反抗行为。第二,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例如父母不听取初中生的意见,将他们一味地置于支配从属的地位。第三,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也将引起极度反感。,湖大心理办,17,第四,当成人强迫初中生接受某种观点时,后者拒绝盲目接受表现出对抗的倾向。初中生的反抗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有时表现得很强烈,有时则以内
10、隐的方式相对抗,常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是以一种“风暴式”的方式对抗某些外在力量的。这种反抗行为发生得十分迅速,常使对方措,湖大心理办,18,当时的任何劝导都无济于事,但事态平息之后,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也将较快地随之消失。(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初中生的另一种反抗不表现在外显的行为上,只存在于内隐的意识中。这种情况常出现于性格内向的初中生身上。他们不直接顶撞予以反抗的对象,但却采取一种漠不关心、冷淡相对的态度,对对方的意见置若罔闻。这种反抗态度和情绪不易随具体情景的变化而转移,具有固执性。,湖大心理办,19,(3)反抗的迁移性,初中生反抗行为的迁移性是
11、指,当某一人物的某一方面的言行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人物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同样,当某一成人团体中的一个成员不能令他们满意时,他们就倾向于对该团体中的所有成员均予以排斥。这种反抗的迁移性,常使初中生在是非面前产生困惑,在情绪因素的左右下,他们常常会将一些正确的东西排斥掉,这给他们成长带来不利。,湖大心理办,20,(三)情绪表现的矛盾性,在初中生的情绪表现中,也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 随着初中生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扩大,其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象以往那么单一了,但还远不如成人的情绪体验那么稳定,表现出明确的两面性。,湖大心理办
12、,21,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初中生的情绪表现有时是强烈而狂暴的,有人曾用“疾风暴雨”一词来形容这时期个体情绪强烈的特点。 同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相对大得多,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 但初中生的情绪表现也不是一味的强烈,有时也表现出温和、细腻的特点。,湖大心理办,22,2. 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情绪的可变性,是指情绪体验的不够稳定,常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的特点。情绪的这种特点一般是由于情绪体验不够深刻而造成的,初中生们尽管在表面上情绪表现的强度很大,但体验的深度并不与此成正比,一种情绪容易被另一种情绪所取代。,湖大心理办,23,情绪的固执性,是指情
13、绪体验上的一种顽固性,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例如,一些初中生会因为几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湖大心理办,24,3. 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情绪的内向性,是指情绪表现形式上的一种隐蔽性。 初中生在情绪表现上已逐渐失去了那种毫无掩饰的单纯和率真,在某些场合,可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隐藏于心中不予表现。,湖大心理办,25,情绪的表现性,是指在情绪表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上了表演痕迹。初中生在团体中有时为了从众或其他一些想法,将某种原本的情绪加上一层表演的色彩。在情绪的表露上失去童年时那种自然性,带有
14、了造作痕迹。,湖大心理办,26,(四)人际交往上的特点,初中生在结交朋友方面,也显示出与童年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湖大心理办,27,1. 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童年期的儿童在结交朋友方面最明显的特点是交朋友上的团伙现象,表现为6、7个儿童经常在一起交往和游戏。在这种交往中,儿童们感到了身心自由和愉快。因此,就交友的方式来说,小学时代是团伙的时代。到了小学高年级,这种交友的团伙形式就已发展到了顶点,然后就逐渐趋于解体,被新的交往形式所取代。,湖大心理办,28,进入青春期以后,初中生突出了许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 他们需要有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
15、,而交友的团伙形式是不具备这种功能的。 因此,他们交友的范围逐渐缩小了,初中生最要好的朋友一般是一至两个。,湖大心理办,29,他们选择朋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性格相近,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 初中生好友之间一般为相同的性别,这一阶段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所建立起的友谊相对稳定和持久。,湖大心理办,30,2. 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初中阶段朋友之间的友谊比以后各年龄段朋友之间的友谊更直率,更易被观察到。男生之间的友情强度较大,而女生之间的友情却表现得更温和、更细腻。初中生的朋友关系对于发展他们的各种心理水平和情绪的稳定性是非常
16、重要的。有了朋友,他们会表现得更热情、更积极、更富有信心和勇气,更好地发展各种社会性能力。,湖大心理办,31,3. 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在幼儿期和童年期,儿童们的交往一般是不分性别的,经常是男女儿童在一起游戏,即使有时分出性别,也不是由于性别意识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在兴趣方面存在差异。进入初中以后,男女生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特点,双方都开始意识到了性别问题,并彼此对对方逐渐发生了兴趣。但是,在最初阶段,他们对于异性的兴趣却是以一种相反的方式予以表达,或者在异性同学面前表露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或者在言行中表现出对异性同学的轻视;或者以一种不友好的方式攻击对方。总之,从表面上看,他们并不相互接近
17、,而是相互排斥。,湖大心理办,32,到初中阶段的后期,男女生之间逐渐开始融洽相处。而且,在一些男生与女生心中,会有一位自己所喜爱的异性朋友。 调查表明,女生一般对那些举止自然、友好、不粗鲁、有活力的男生更容易产生好感;男生一般对那些仪表好、文雅、活泼的女生易产生好感。 但男女生一般都不将这种情感公开出来,在许多情况下,只是一个永久的秘密,湖大心理办,33,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与成熟,随着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产生于初中阶段的这种情感很可能就渐渐地淡化下去了,甚至完全消失。所以,初中阶段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情是很稚嫩的,没有牢固的基础,很少有保持下来,最终发展为爱情和婚
18、姻的。,湖大心理办,34,但是,只要处理得当,控制在相当有限的程度内这种感情也有一定的意义。当一个初中生喜欢上一个异性同学时,他(她)自然也希望对方能接受自己,于是就能更加自觉地按照一个好少年的标准,尽可能地去完善自己,从而促进各方面的发展然而,如果这种关系无限度的发展,就会妨碍初中生的正常进步。,湖大心理办,35,4. 与父母关系的变化,(1)情感上的脱离初中生由于在情感上有了其他的依恋对象,与父母的情感便不如以前亲密了。(2)行为上的脱离初中生要求独立的愿望十分强烈,在行为上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3)观点上的脱离初中生对于任何事件都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不愿意接受现成的观念和规范
19、。因此,他们对于以前一贯信奉的父母的许多观点都要重新审视,而审视的结果与父母意见常常不一致。,湖大心理办,36,(4)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随着初中生生活范围的扩大,会有其他成人形象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他们的心目中,这些人物又都是些近乎理想水平的形象,相形之下,父母就黯然失色了;另一方面,随着初中生思维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会逐渐发现存在于父母身上的,过去却未曾觉察的某些缺点,这也会削弱父母的榜样作用。,湖大心理办,37,5. 与教师关系的变化,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儿童与教师的关系都是比较友好的。一般来说,小学生们可以接受任何一种类型的教师。初中生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他们开始品评教师,而且在每位学生
20、的心目中都有一两位最钦佩的教师。初中生所喜爱的教师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热情和蔼、关心学生的成长、有朝气等。,湖大心理办,38,(五)心理发展的矛盾性,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湖大心理办,39,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
21、上的矛盾。,湖大心理办,40,1. 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湖大心理办,41,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
22、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湖大心理办,42,2. 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湖大心理办,43,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
23、的不平衡性。,湖大心理办,44,(1)反抗性与依赖性,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但是,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湖大心理办,45,存在于少年身上的反抗性也带有较复杂的性质。有时是想通过这种途径向外人表明,他已具有了独立人格;有时又是为了撑起个样子给自己看,以掩饰自己的软弱。实际上,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他们还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
24、情感和生活上,初中生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湖大心理办,46,(2)闭锁性与开放性,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 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因此,初中生在闭锁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湖大心理办,47,(3)勇敢和怯懦,在某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 这
25、是因为,首先,他们在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在主观意识中,不存在着过多的顾虑,常能果断地采取某种行动;,湖大心理办,48,其次,由于他们在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经常不能立刻辨析出某一危险情景。 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 例如,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未说话先脸红的情况在少男少女中都是常见的。这种行为上的局促是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分不开的。,湖大心理办,49,(4)高傲和自卑,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讲座 第一次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6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