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内汽车双向行驶控制.docx
《隧道内汽车双向行驶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内汽车双向行驶控制.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题目:特长隧道双向行驶安全指示PLC控制系统设计 系别: 电力工程系 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 班级: 10级电气二班 学号: 10401040210 姓名: 何 波 江 论文成绩指导教师孙爱芬答辩成绩主答辩教师综合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特长隧道双向行驶安全指示PLC控制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 班级 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流量变的越来越大,为了缓解或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提高道路的空间利用率,修建各种城市隧道或地下构筑物已成为急剧增长的趋势。城市隧道对减少城市道路用地、缩短城市行车里程、疏导城
2、市交通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建成的隧道超过1069座,单通道延长超过340公里,建成的3000米以上的隧道13座,随着国家加大公路建设的步伐和力度,隧道的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公路隧道作为高速公路的特殊结构,不仅车速高和流量大,结构也相对封闭,加之行驶经过的车辆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所以车辆的行驶环境与条件相对较差,比较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并且事故的处理与救援亦相对比较困难,对于长大和特长隧道而言更是如此。因此,高速公路隧道成为高速公路监控与管理的重中之重,进而我们要进行特长隧道双向行驶安全 指示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随着电气工业的发展,PLC价格的不断降低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小
3、设备开始采用PLC进行控制,PLC在我国的应用增长十分迅速。随着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基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一段时期内PLC在我国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建国后30年所修建的公路等级均较低,线形指标要求不高。五十年代,我国仅有公路隧道30多座,总长约2500m,且单洞长度都很短。六、七十年代,我国干线公路上曾修建了一些百米以上的隧道,但标准也很低。进入八十年代,公路隧道的发展逐渐加快,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深圳梧铜山隧道和珠海板樟山隧道,福建鼓山隧道和马尾隧道,甘肃七道梁隧道等。到1990年底,我国建成的千米以上隧道已有十余座。在大型公路隧道建设中,技术也随着不断提高,并学习
4、和引进了很多国外先进技术。福建鼓山隧道,洞内设有照明、吸音、防潮、通讯、防火等装置和闭路电视监控及雷达测速系统,这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公路隧道。“八五”“九五”期间是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迅速发展的时期。 “九五”期间新建隧道504座,27.8万延米。还建成了多座特长或宽体扁坦隧道,如中梁山隧道(3100m2)、缙云山隧道(2450m2)、大溪岭隧道(4116m2)、二郎山隧道(4200m2)、飞鸾岭隧道、真武山隧道等。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我国已建成公路隧道1208座,总里程362km。“十五”期间,我国铁路、公路等领域合计约有总长3000公里的隧道工程需要修建,隧道长度大于10公里的约占10左右。现
5、在国外的隧道发展迅速,青函隧道:目前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全长53.9公里,海底长度23.3公里。此隧道跨越津轻海峡连接日本的北海道和本州美国的德拉瓦隧道:世界最长的输水隧道全长169公里。 美国纽约的林肯隧道:跨越哈德逊河连接纽约市和纽泽西州,是世界最繁忙的公路隧道之一,长度2.4公里。三、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和所采用的方法、手段。 各部分硬件设计: 本设计采用三菱FX系列PLC、光电传感器、红绿交通灯、报警电铃。按钮:系统需要的按键有3个,一个启动键,一个130m控制键,还有一个260m的控制键。报警电铃。软件设计:梯形图程序的设计(程序的设计思想,无车通过时的程序设计,有车通过时的程序设计,
6、有汽车通过和无车通过时的衔接,控制开关在程序中的设计),各信号灯工作时序图(A、B两入口都无车进入的情况和A口有车进入时以及B口有车进入时),电气控制系统图设计报警电铃B口绿灯B口红灯A口绿灯A口红灯PLC机 红外传感器信号手动控制信号四、预期结果: PLC产生控制信号,使得系统的信号灯红绿转换,按动启动按钮,A口绿灯亮,B口红灯亮,信号灯系统开始工作。当B口绿灯亮时,从B口进人第一辆车算起,A口红灯持续亮90s,B口绿灯持续亮20s,接着闪烁2s后熄灭,此后两道口红灯同时亮68s。即待从B口进入隧道内的汽车全部开出后,A口才能进车,A口时同理,周而复始,指示车辆的安全运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7、两道口绿灯不能同时亮,如果万一同时亮,系统停止工作并报警。指导教师签字时 间 年 月 日摘 要本文介绍了国内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特长隧道汽车双向行驶安全存在的问题。信号控制是一种用来确保交通循环的质量和安全的必要措施。红外传感器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减少了大量的失误,更加有效的增强了汽车双向行驶的安全性,有利于加强隧道的安全。基于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 PLC 的特长隧道汽车双向行驶控制系统,详细介绍了所选用的三菱FX2N 系列 PLC,并根据设计要求对PLC的输入输出I/O进行了分配,编写了 PLC 梯形图程序。 最后介绍了本PLC电路所可能存在的干扰,并介绍了预防干扰的方法。
8、对系统的输入、输出点进行统计,根据PLC的选型相关规定和输入输出的总点数,选用日本三菱 FX2N 可编程序控制器。分配了PLC的IO地址,设计出PLC的外接线图。介绍了PLC常见的编程方法,设计了PLC控制系统的程序。这种方法易学易用,成功率高,设计复杂的控制程序可以节约大量的设计时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现场安装、调试。针对系统调试、安装以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注意的事项。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论文最后总结了课题研究的成果,讨论了课题中所用到的编程与接口技术。关键词:特长隧道 PLC 传感器 汽车双向行驶目 录第1章 绪 论
9、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3 课题背景及要求21.3.1 课题背景21.3.2 本课题的PLC控制要求31.4 论文主要内容31.5 总体方案设计及创新点41.5.1 总体方案设计41.5.2 论文创新点4第2章 PLC原理及各模块的选择52.1 PLC 原理介绍.52.2 PLC 发展历程52.3 PLC 的应用现状62.4 PLC 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62.5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分类72.6 PLC的选择92.7 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92.8 电源的选择10第3章 各部分硬件设计113.1 PLC的外连电路设计113.2 系统原理框图113.3 传感器的选择
10、及安装123.4 辅助设备设计与选型14第4章 软件设计164.1 梯形图程序设计164.2 程序设计思想164.3 无车通过隧道式的程序设计174.4 有车通过隧道时的程序设计194.6 时序图周期为1s的方波214.7 I/O分配表234.8 有汽车通过隧道和无汽车通过隧道程序的衔接234.9 控制开关在程序中的设计23第5章 PLC整体电路的干扰与预防255.1 电源系统引入的干扰255.2 感性负载引起的干扰255.3 输出信号的抗干扰措施265.4 抑制外部配线干扰的措施26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286.1 结论286.2 展望28参考文献29致 谢30附 录31附录A 资料31附录B
11、梯形图41附录C 指令表44II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第1章 绪 论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得到长足的发展,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带动了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公路交通运输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又因交通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隧道是山区高速公路的主要结构物,在山区高速公路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由于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有着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特殊建筑结构,给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近年来。隧道交通事故已屡见不鲜,很多隧道已经成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区和控制区。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2004年1月2005年1月,共发生交通事故18
12、1起,其中隧道交通事故就达56起,约占全线事故总数的31。控制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因此,从隧道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着手分析、探讨改进隧道的汽车安全行驶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高速公路隧道事故多样性的原因分析据调查,发生隧道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隧道的人口路段线型为弯道、坡道路段。用地条件制约着道路线型及道路走向的选择,因此,部分隧道的人口为弯道、坡道路段,有的甚至是多弯道、长下坡路段;(2)隧道人口段一般为两种不同路面材料的过渡区域。由于沥青具有可燃性,不利于隧道消防,隧道内一般为水泥路面,而隧道外多为沥青路面。因此,隧道内外路面附着系数存在差异;(3)隧道内外
13、光线存在明显差异。在较长的隧道中,光线照人较少,虽然隧道内设置有照明装置,但是终究存在较大的隧道内外光线明暗程度的差异;(4)隧道人口处积水问题较难解决。在某些地区,雨天隧道人口处往往积水较多,影响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5)隧道的空气环境较差。隧道是一个相对封闭性的通道,空气环境较差,车辆排放的废气和车辆的扬弃废尘不易排除,废尘和废气在一段时间后容易沉积在路面上,降低了路面的附着系数。由于隧道区段的上述特点,决定了隧道交通事故分布特征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因此,决定我们要努力去改进隧道汽车的行驶安全。本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安全指示方面解决特长单向隧道的汽车安全行驶问题。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建国
14、后30年所修建的公路等级均较低,线形指标要求不高。五十年代,我国仅有公路隧道30多座,总长约2500m,且单洞长度都很短。六、七十年代,我国干线公路上曾修建了一些百米以上的隧道,但标准也很低。进入八十年代,公路隧道的发展逐渐加快,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深圳梧铜山隧道和珠海板樟山隧道,福建鼓山隧道和马尾隧道,甘肃七道梁隧道等。到1990年底,我国建成的千米以上隧道已有十余座。在大型公路隧道建设中,技术也随着不断提高,并学习和引进了很多国外先进技术。福建鼓山隧道,洞内设有照明、吸音、防潮、通讯、防火等装置和闭路电视监控及雷达测速系统,这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公路隧道。“八五”“九五”期间是我国公路隧道建
15、设迅速发展的时期。“九五”期间新建隧道504座,27.8万延米。还建成了多座特长或宽体扁坦隧道,如中梁山隧道(3100m2)、缙云山隧道(2450m2)、大溪岭隧道(4116m2)、二郎山隧道(4200m2)、飞鸾岭隧道、真武山隧道等。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我国已建成公路隧道1208座,总里程362km。“十五”期间,我国铁路、公路等领域合计约有总长3000公里的隧道工程需要修建,隧道长度大于10公里的约占10左右。现在国外的隧道发展迅速,青函隧道:目前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全长53.9公里,海底长度23.3公里。此隧道跨越津轻海峡连接日本的北海道和本州美国的德拉瓦隧道:世界最长的输水隧道,全长16
16、9公里。 美国纽约的林肯隧道:跨越哈德逊河连接纽约市和纽泽西州,是世界最繁忙的公路隧道之一,长度2.4公里。1.3 课题背景及要求1.3.1 课题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流量变的越来越大,为了缓解或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提高道路的空间利用率,修建各种城市隧道或地下构筑物已成为急剧增长的趋势。城市隧道对减少城市道路用地、缩短城市行车里程、疏导城市交通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建成的隧道超过1069座,单通道延长超过340公里,建成的3000米以上的隧道13座,随着国家加大公路建设的步伐和力度,隧道的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公路隧道作为高速公路的特殊结构,不仅车速高和流量
17、大,结构也相对封闭,加之行驶经过的车辆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所以车辆的行驶环境与条件相对较差,比较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并且事故的处理与救援亦相对比较困难,对于长大和特长隧道而言更是如此。因此,高速公路隧道成为高速公路监控与管理的重中之重,进而我们要进行特长隧道双向行驶安全指示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随着电气工业的发展,PLC价格的不断降低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小设备开始采用PLC进行控制,PLC在我国的应用增长十分迅速。随着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基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一段时期内PLC在我国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1A口检测装置B口检测装置KA2停3Y3停3停2SB4SB3B口A口A口红
18、灯LED1A口绿灯LED2B口绿灯LED4B口红灯LED3启动SB1停1SB2报警Y控制台KA1.3.2 本课题的PLC控制要求图1-1 现场模拟图1.4 论文主要内容(1) 总体方案的设计(2) PLC原理与系统各模块选择(3) 各部分硬件设计(4) 软件设计(5) PLC整体电路的干扰与预防1.5 总体方案设计及创新点1.5.1 总体方案设计PLC作为现代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控制器之一,我们当然不能忽视它。采取它来进行我们系统的设计,不但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还具有很强的性价比,还可以通过通信联网,实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而且在程序编制上也不需要费太大的工夫, 所以我们用PLC来进行这
19、样的一种系统设计是无可后非的。本方案中,隧道口交通灯控制系统以PLC作为控制核心。利用可行的传感器采集汽车到达隧道口的信号,传感器作为输入信号设备,它将采集到的控制信号送入PLC。作为对来自传感器输入信号的响应,PLC产生输出控制信号去控制隧道A、B口的信号灯工作,从而实现了单向隧道汽车的顺利通行。PLC还接受来自两个附加开关的输入信号,两个开关安装在隧道130M 和260M 位置,它们主要功能是在出现交通意外,或着是信号灯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这两个开关将系统程序停止运行,以便及时处理,减少更多的意外。在设计中,还安装了报警电铃,它在隧道的A、B口都有,如果系统出错导致A、B口绿灯同时亮
20、,这时报警电铃工作,可以告知隧道口欲进入隧道的汽车,从而保证了隧道汽车通行的安全性。1.5.2论文创新点本方案设计要求中,两个道口安装有红外线自动监测装置,检测车辆进入隧道的情况,并通过小型的继电器触点KA1和KA2,把信号输入PLC。经过查阅资料,我发现一般的传感器在现场将光信号转化成了模拟信号,然后经过模数转换后输入到PLC中,然后进行PLC模块的控制。在本次设计中,使用的光电传感器的内部电路比普通的传感器多加了一个比较电路,使得输出的信号是一个高电平和一个低电平,起到了代替小型继电器线圈的作用。因而省去了一部分的外部电路,起到了简化的作用。第2章 PLC原理及各模块的选择2.1 PLC
21、原理介绍.PLC基本工作原理:PLC由CPU,存储器、I/0接口、内嵌的精简高效操作系统组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配置(扩展)自己的I/0(输入、输出)的类型及数量,用户按自己的控制需求编写控制程序下载到PLC的存储器内,PLC在运行的时候,PLC内的操作系统能运行用户的程序,根据用户程序通过输入端子完成输入信号(开关、触点、传感器等)的读取,并进行处理运算,把运算处理的结果输出到输出端子,以控制用户的执行机构(阀门、线圈、指示灯等)1。从而完成用户所需的控制功能。PLC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工作方式。每次扫描过程。集中对输入信号进行采样。集中对输出信号进行刷新。输入刷新过程。当输入端
22、口关闭时,程序在进行执行阶段时,输入端有新状态,新状态不能被读入。只有程序进行下一次扫描时,新状态才被读入。一个扫描周期分为输入采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元件映象寄存器的内容是随着程序的执行变化而变化的。扫描周期的长短由三条决定。(1)CPU执行指令的速度(2)指令本身占有的时间(3)指令条数。由于采用集中采样2。集中输出的方式。存在输入/输出滞后的现象,即输入/输出响应延迟。2.2 PLC 发展历程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 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传统上,这些功能是 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1968年美
23、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 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 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3。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汽车 双向 行驶 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