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有效性.docx
《论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有效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有效性.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容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创新、银行业竞争加剧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伴随着跨国资本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银行的业务迅速扩大,建立适应新的国际环境的、有效的国际银行监管原则和风险管理方案的问题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同时如何在银行监管中构建有效的激励契约来达到银行监管的目标成为新巴塞尔协议中的亮点。2004年巴塞尔资本新协议推出后,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办法,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对银行实施监管的重要时期。但是在银行监管中建立有效契约,以及有效契约如何实施国内专家都有很多讨论却并没有正式成为监管当局很重视的监管手段。但是巧合的是,本文通过银行监管有效激励契约的设计得出的资本充足监管是有效激
2、励契约的核心手段。该监管手段也是我国银行监管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我国银行股东和经理人,监管人和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有其特殊性。那么通过建立有效激励契约来对我国银行也监管是不是有效的,以及资本充足率监管作为银行监管有效契约的最核心的监管手段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有多大效果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是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来研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有效性,运用的工具是委托-代理理论下的激励契约模型。文章首先是对银行监管有效激励契约作理论分析,主要借助的是DT激励模型。该模型首先从银行股东与银行经理人之间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出发,在这两者之间构建一个最优的激励契约。最后所能到的契约的效果是当经理的绩效能达到一
3、个好的预期目标的时候,该契约是事后有效的。DT模型在对契约进行改进,引入一个外部的监管人。推导出实施事前激励契约。本文然后考虑到我国银行股东和银行行长、外部监管人在银行监管建立激励契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与在DT模型中假设的委托代理关系之间的区别,来对在我国银行监管中能否建立一个监管契约,以及建立起的监管契约能否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作进一步的研究。并最后针对性为我国银行监管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 银行监管 有效激励契约 国有商业银行 委托代理理论英文摘要AbstractUnder the promoting of the global economic unification, financi
4、al innovation and the more violent banking competition, with the accelerating expansion of the circulation scale of transnational capital and the operation of Multinational bank.The problem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and adaptive to the new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bank su
5、pervising principle and risk-management plan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banking supervision, how to construct an effective motive-contract have become the highlights of the new Basel Accord. After the “Basel Capital New Agreement” has been published in 2004, the Banking Reg
6、ulatory Commission promulgated the “Regulation Governing Capital Adequacy of Commercial Banks”, which indicated that our nation came into an important period implementing supervision to banks. Although there were many domestic experts discussed much about how to construct and implement a valid contr
7、act in banking supervision, it did not become the supervising method of which the regulatoryauthoritytakes much account. But what coincident is, this paper obtains that the capital adequacy supervision is the core method of the effective motive-contract by devising the banking supervision valid moti
8、ve-contract. And it is also the main supervising method of our banking supervision. But in our country,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both existing between the bank-stockholder and manager and between the supervisor and bank. It would be not so effective to establish a
9、valid motive-contract to supervise our banks, especially the capital adequacy supervision which is the most crucial monitoring measure in the banking supervision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supervising method in our country, so how much effect this supervising method would have on the state-owned comme
10、rcial banks supervision is worth studying and discussing.This article will make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the banking supervision effective motive-contract by DT model at first. This model will start first from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existing between the bank-stockholder and manager, and then
11、 construct an optimal motive-contract between them. The final effect that the contract could make is, when the managers performance could achieve a good anticipative purpose, the contract is effective afterward. The DT model ameliorates the contract, and introduces an exterior supervisor, then educe
12、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rgone motive-contract. Then basing on the DT model and incorporating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taking account of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both existing between the bank-stockholder and manager and between the exterior supervisor and bank-stockholder,
13、to research whether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could construct motive-contract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motive-contract, finally this paper will put forward some politic suggestion aiming at the banking supervision of our country.Key words: Banking supervision Effective motive-contract State-ow
14、ned commercial banks Principal-agent theory目 录内容摘要I英文摘要II1.绪 论11.1.选题背景与意义11.2.文献综述21.3.研究思路和框架31.4.本文的技术路线图52.银行监管有效激励契约设计的理论分析62.1.委托代理理论概要62.1.1.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前提62.1.2.分析逻辑与基本结论72.2.银行监管有效激励契约的构建72.2.1.银行股东与经理人最优激励契约的构建92.2.2.引入外部监管人后银行监管的契约改进13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问题对监管有效激励契约的影响173.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监管中存在委托代理问题173.
15、2.国有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问题对有效契约的影响213.2.1.银行股东与经理人委托代理问题对有效契约的影响213.2.2.外部监管人的委托代理问题对有效契约的影响234.结论及政策建议254.1.基本结论254.2.政策建议26参考文献29致 谢321. 绪 论1.1. 选题背景与意义20世纪70年代金融自由化浪潮兴起后,各国普遍放松了对银行业的管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创新、银行业竞争加剧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各国银行业的经营风险明显加大。这促使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必须探索建立与新经济环境相适应的金融监管方式,以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伴随着跨国资本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
16、跨国银行的业务迅速扩大,客观上要求建立适应新的国际环境的、有效的国际银行监管原则和风险管理框架。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银行业监管的发展动向明显表现出两个特征:其一,原有的直接管制手段逐渐被间接管制取代,银行管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二,各国的监管合作程度提高了,国际清算银行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推出的巴塞尔协议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纳,而它提出的围绕着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理论和措施也被认为是代表了银行管制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如何在银行监管中构建有效的激励契约来达到银行监管的目标成为新巴塞尔协议中的亮点。虽然银行业监管的手段、方法和理论基础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各国都始终把保持银行业的安全和
17、稳健作为监管的基本目标。如何在银行监管中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契约越来越被各国监管人的重视。国内外对通过建立机理契约来对银行进行监管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作为国际清算银行(BIS)成员行,早在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就第一次公布了资本充足率的测算标准,将资本充足率纳入了我国银行业监管的监测范围;1996年,我国正式加入到巴塞尔协议。2004年巴塞尔资本新协议推出后,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办法,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对银行实施监管的重要时期。但是在银行监管中建立有效契约,以及有效契约如何实施国内专家都有很多讨论却并没有正式成为监管当局很重视的监管手段。但是巧合的是,本文通过
18、银行监管有效激励契约的设计得出的资本充足监管是有效激励契约的核心手段。该监管手段也是我国银行监管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我国银行股东和经理人,监管人和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有其特殊性。那么通过建立有效激励契约来对我国银行也监管是不是有效的,以及资本充足率监管作为银行监管有效契约的最核心的监管手段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有多大效果值得研究和探讨。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意义、手段等方面,缺乏对监管有效性的系统讨论。本文是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来研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运用的工具是委托-代理理论下的激励契约模型。在现有的文献中,虽然有不少学者从委托代
19、理理论角度来对资本充足监管问题进行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基本是从资本充足监管可改善银行的委托-代理中的问题。其分析最后结论一般在于说明在我国银行内部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而本文在基本委托代理模型出发,讨论了监管有效激励契约的建立,同时试图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讨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下,探讨了我国银行股东和经理、外部监管人和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来对上面有效激励契约模型在我国银行监管中的有效性作进一步的研究。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综述1.2.1国外的研究国际金融界和学术界对有效银行监管的有益探索主要有: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及部分国家监管
20、当局对其反应的官方文件框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涉及的有效银行监管方面内容,国外学术界也有一些有益的评论性与研究性文献。主要包括Estern(a2O00)结合新协议出台后金融机构的各种反应而对之进行的归纳和评述以及Ahmna(2001)从银行监管角度对新协议提出的分析性建议与批评。总的来说国外学者对银行监管有效性的研究视角有三种:一是研究单一监管原则的有效性,国外很多学者都对巴塞尔协议中的核心监管原则资本充足监管的有效性进行研究。Peltzman(1970)、Dietrich和James(1983)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商业银行资本投资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认为银行监管主要手段资本充足监管是无效的。而Mi
21、ngo(1975)对Peltzman的模型进行修正以及Wall和Peterson(1987)采用非均衡分析得出了资本充足监管对商业银行是有效的。二是考虑到银行股东、经理人与存款人之间存在的事后信息不对称因素,探讨银行监管对银行道德危害的影响,用以分析银行激励契约监管的有效性;Dewatripont和Tirole(1995)就直接从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通过分析银行监管的激励机制来分析银行有效监管方法。Jurg Blum(1998)运用动态博弈模型运用激励理论对监管下银行行为进行分析,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一家银行在有监管和无监管时的决策问题。三是针对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不对称信息,考察银行监管方案
22、是否会影响银行对潜在借款人的事前甄别和事后监督。Furlong and Keeley(1989)证明了银行监管对银行行为有降低风险的激励。但是Flannery(1989)推导认为,实行资本充足监管后,银行往往会采取更高的风险行为。从已有文献来开,无论从哪个研究视角入手,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论并不统一。1.2.2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银行业有效监管的探讨主要有:一是对我国银行业有效监管的一般性探讨:王兆星(2001)认为,作为有效监管的先决条件,除了需要有稳健且可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外,同时还必须具备有效的市场约束和完善的公共金融基础设施,即有效监管的市场基础架构,并在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审慎的会计
23、制度以及健全、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信息披露与透明度方面提出建议。朱孟楠、郭春松(2003)认为,非现场监管是有效银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持续银行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赵海城、谢霖(2003)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认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银行业经营的风险,从监管角度看则可以弥补其他监管手段的不足而造成了监管缺陷。二是主要集中在监管手段资本充足监管有效性的研究:江曙霞(1994),她主要研究资本充足监管能否保证银行保持或提高其资本充足率的作用。还有康斌、赵杰(2004)分析了商业银行应该满足资本充足监管的要求,陈德胜、姚伟峰、冯宗宪(2005)对中国商业银行如何有效提高资本充足率进行了研究
24、。三是从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和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来研究银行监管有效性:张杰,1997至2004年关于中国国有金融研究的一系列文章中,部分涉及国有银行的监管问题,主要是涉及资本监管问题,集中体现在2003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谜团、经济变迁中的金融中介与国有银行、2004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中,张杰认为对国有银行提出资本充足率要求是不必要的,并且对我国国有银行资本性质提出独到的看法。收集到的资料有从激励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来对银行有效性进行分析的学者主要有郭家新(2001),何自云(2003),蒋海、萧松华、齐洁(2004),冉勇、蒲勇健(2004),蒋海(2004),杜传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有 商业银行 监管 有效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