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批判(DOC 69页).docx
《经济学批判(DOC 6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批判(DOC 69页).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 页共78 页经济学阶梯教室收集整理目录目录. 2第一章经济学是什么?. 2第二章市场是什么?. 5第三章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9第四章价格怎样调节供求关系?. 12第五章贸易、劳动分工和主导权的争夺. 15第六章什么是货币?. 18第七章什么是资本?. 21第八章什么是劳动?. 25第九章工资是怎样确定和变动的?. 29第十章竞争和垄断. 36第十一章市场能否有效配置资源?. 38第十二章关于外部性. 41第十三章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一). 44第十四章关于最低工资与价格管制的争论. 48第十五章消费行为的双重性与边际效用理论的失误. 50第十六章生产函数起什么作用?. 55第十七章
2、生产二重性与边际收益递减. 57第十八章企业是什么?. 60第十九章没有竞争的完全竞争市场. 63第二十章再谈竞争市场的效率和公平. 68第二十一章竞争与不完全竞争. 70第二十一章企业如何定价. 72第二十三章为什么集中行业的利润率并不太高?. 75第二十四章投机、赌博和市场经济. 77第一章经济学是什么? 按:这是本书稿第一章。作者对萨缪尔森定义中的关键词社会、稀缺和分配进行辨析,认为定义中“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的说法在方法论上犯了将社会主体化的前提错误,因而掩盖了经济活动的本质即人与人的冲突,从这个观点出发,日常生活中看似平静双赢的经济活动其实都是人与人的战争,商场如战场。有意思的是身
3、处战场中的人很能够体会战争的残酷,可是西方经济学的教条却无视人们的这些体验,这是为什么?第2 页共78 页经济学阶梯教室收集整理萨缪尔森写道:“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P2) 这个定义值得商榷。社会是什么?社会是有着不同需要、经历、文化、价值观和理想的人,为着各自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相互冲突或合作、斗争或妥协的场所。冲突、斗争是绝对的、长期的、本质性的、无条件的,合作、妥协是相对的、短期的、现象性的、有条件的。社会本身没有主体性,谈不上去利用什么,也谈不上如何利用,更谈不上去分配什么。社会本身甚至都不是一个客体,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人的思
4、想和见解,才同时具备客体性。所谓研究社会,其实就是研究人及人的相互关系,人的思想文化、主张、见解、爱好。人是唯一有主体性的存在,但人和自然却都具有客体性。人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有主体性的人形成了各种组合:国家、民族、家庭、政党、集团、宗教团体、学术团体、工会、学校、俱乐部等等,以及更广义的组合:社会。如果说这些组合有主体性的话,那么其主体性来自源于形成组合的人,来源于人与人的冲突与合作。同一组合内部不同人的共同特点或要求,形成了该组合的主张、纲领、特性;由于形成组合的人的不断变化,同一组合会重组、裂解或消散;又达成新的妥协,形成新的组合。因此,所谓“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一说,首先犯了将社会整
5、体化、拟人化的错误。这是个前提性的错误。因为真正的经济问题恰恰是不同的人和集团争夺资源和生产的支配权。萨氏在下一页承认,“经济生活是由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复杂的集团,包括购买、销售、讨价还价、投资和威胁等。”(P3 )讨价还价是各类经济活动的核心,价格其实是交易双方力量、智慧、耐心、勇气较量的妥协点。在经济学教科书中,价格机制是社会分配机制;而事实上价格机制是力量较量机制,是斗争和妥协的机制。这两种说法看似相近,其实有着本质区别。按照前一种说法,贫富悬殊是社会分配不公,应该怪“社会”;按照后一种说法,贫富悬殊是富者在与贫者的斗争中获胜的结果,是赢家通吃的结果,应该怪富人之贪婪、狡诈和狠毒,应该怪
6、使厚黑之人得以实现赢家通吃的游戏规则。前一种说法使人感到孤立无助,因为社会是没法怪的。社会是天,是上帝,社会分配不公就如同天或上帝分配不公一样。贫者只能仰天长叹:天啊,你为何如此不公?在这种说法下,一部分人就可以借社会的名义掠夺另一部分人,因为富人的所得是社会分配的,并不是富人巧取豪夺得来的。在这种说法下,穷人要么是听天由命,要么是铤而走险。穷人的顺从常常使富人得以更加专横自为,骄奢淫逸,其结果常常逼得穷人铤而走险,双方同归于尽,造成历史周期性地中断。后一种说法不但可以增强穷人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的斗争性,而且可以对为富不仁者形成道义上的谴责,从而缓和贫富分化,减少刀兵相见、尸骨遍野、文明中断甚至
7、人类灭绝的危险。由此可见,所谓“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一说,根本上掩盖了经济活动的本质,美化了弱肉强食的社会秩序。萨氏称:“经济科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理解这些复杂的活动”,然而如此定义的经济科学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理解这些活动。其次,“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分配”使经济学家站在社会之外,就象动物学家“研究蚂蚁群体的活动规律”一样。这表面上是特别客观、公正的态度,事实上却很容易沦为褊狭。道理非常简单,动物学家研究蚂蚁的经费不会来自蚁王或工蚁,可以做到客观公正。而经济学家研究“社会如何分配”的经费却并不来自作为整体的“社会”,而是来自社会中的若干第3 页共78 页经济学阶梯教室收集整理特定群体,例如政府
8、、大学、基金会、公司、媒体等,就很难保持客观公正。那些崇尚客观公正的经济学家常常发现,为大公司、大老板支招、抬轿的经济学家媒体出镜率高,收入丰厚,有很多机会成为政策顾问;而自己却只能十年复十年地坐冷板凳。更有意思的是,冲突的利益集团双方可以分别雇用各自的经济学家搞研究,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却都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学术特别是经济学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因为我们不是蚂蚁,无法理解蚂蚁的行为动机,所以只能靠观察、统计来研究蚂蚁活动规律。然而奇怪的是,经济学家也是人,可以理解人的行为动机,为什么却也只能靠观察统计来研究经济。萨氏总结道:“经济学家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理解经济生活。包
9、括观察经济事件,利用统计分析,并注重历史记录。”(P3)然而,这种“科学的方法”的科学性十分可疑。在这一科学的显微镜下,人的目标、利益、智慧、力量的冲突和较量是看不到的,所能看到的只有现象性的结果。而科学是什么呢?科学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要从现象深入本质。由于经济学家自外于社会,“自绝于人类”,不去考察人与人冲突与合作的内在原因与外在现象间的关系,也就不可能掌握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而只能达到一些统计性的、现象性的、充满了例外的“规律”、“法则”。每一只蚂蚁都是相似的,但每一个人却是不同的。蚂蚁的行为是简单的,人的行为是高度复杂的。这意味着,我们不可能象研究蚂蚁社会一样研究人类社会。从这个意
10、义上说,任何自外于社会的社会研究都只能是伪科学。萨氏认为,经济学的双重主题是稀缺与效率。其论述非常简单,“物品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无限。”(P2)因此,物品必然是稀缺的。又因此,“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P2),即效率。然而,物品固然是有限的,对物品的需求却不一定是无限的。对于以拥有更多的物品为荣的社会风尚来说,对于以拥有更多的物品来肯定自己、否定他人从而确认自我的人来说,需求的确是无限的。经过经济学的熏陶和市场经济的体认,千年之交的世界的确充斥了这种标准的“经济人”。然而,人的经济人化本身却是一个历史过程。“经济人”其实也是内心充满了焦虑的人,拥有汽车者想拥有飞机,没有汽车者
11、想拥有汽车。这常常不是因为飞机比汽车舒服快捷,汽车比自行车舒服快捷,而是因为“没有者”在“有者”面前感到自卑,“没有者”仰视、羡慕“有者”;是因为“有者”在“没有者”面前受到尊重,“有者”可以傲视、鄙夷“没有者”。正是基于对这种文化的透视,所以一些智慧者或选择了与人为善的积极态度,或选择了与世无争的消极态度,而其共同点则都是知足常乐,心态平和。这一类人不需要通过拥有更多的物品来确认自我,也就是没有无限膨胀的欲望。正因为如此,所以“经济人”化的过程总是不彻底的,充满着反复的,而且“经济人”的行为中也常常含有非“经济人”成份。这意味着,无限的欲望其实是文化的产物,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则是欲望无限的文化
12、。只有在这一前提下,稀缺才有可能是经济学的主题。但是,当我们懂得了无限的欲望其实来自于人的相互否定的话,那么稀缺只是现象,人与人的冲突才是经济学的真正主题。由于人与人的冲突有时候以组合的方式表现,因此在组合内又可以表现出人与人的一定合作,但合作的动力仍然来源于冲突。如果冲突是经济学的真正主题,那么所谓效率就是个假命题。萨氏称,“更准确地说,在不会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该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按照这一命题,当一项技术增进了产出,使技术人第4 页共78 页经济学阶梯教室收集整理员和投资人都从中获益时,该项技术活动就是有效率的。诚然如此
13、。然而,技术方和投资方为了争夺投资收益的份额却可能展开持续的较量,技术方可能保留关键技术以防投资方过河拆桥,也可能因为不满于所得份额而降低技术参数,或另寻投资人;相反,投资方可能设法取得关键技术,以降低技术方的地位,也可能隐满、缩小或夸大(视具体报酬支付结构及支付方式而不同)该项投资的市场价值。只要达成合作协议,这一较量在静态来看就是有效率的。但随着较量的持续,随着产品和技术市场的不断变化,将可能形成投资方控制技术方,或技术方控制投资方的局面,当然也可能合作破裂,甚至撕毁协议,对簿公堂。也就是说,帕累托效率其实只是静态或暂态效率、现象效率。由于冲突的持久性和本质性,从动态来看,经济活动的核心都
14、是一方主导甚至主宰另一方,即一方的意志和目标将可以强加于另一方。虽然被强加的一方有时也能获得经济上的利益补偿,但是他却会感受到自我意志被践踏,被凌辱,体验到失败。事实上,这种社会地位或政治结构上的不平等远远比生理上的舒适程度更令人关切。这正是象美国这样的物质丰裕社会却仍然使人强烈焦虑不安的根源。从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是失败的。它消耗了如此之多的自然资源,动员了如此之多的劳动资源,却并不能给生活于其中的人带来起码的安全感和满足感,甚至不能给人以起码的人格尊严。其实,在日常用语中,效率大都是指单位资源所能完成的任务量,例如劳动生产率指一个人所能完成的产量、产值,时间利用率指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工作时间
15、,每公升油所能行驶的路程等。这些的确是衡量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至于帕累托效率,更多地只是用于论证市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在个人、企业的实际经济决策中几乎毫无意义,其意识形态色彩实在是太浓厚了。第二章市场是什么? 按这是本书稿第二章,作者认为市场秩序赞美者实在站在消费者立场上,而忘掉了作为生产者的一面。作者以方便面为例,分别站在各个环节(厂家、批发商、零售商等)的立场上算了一笔笔的精确的利益帐,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经济生态图景,从而得出结论:经济活动的实质是利益的争取。利益冲突的结果则是使社会日益两极分化,使战争和暴力日常化,由此人类的前景并不美好。作者是想劝人们放下屠刀吗?萨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奇迹般
16、的市场秩序:“整个体系运行过程中,没有任何人进行统第5 页共78 页经济学阶梯教室收集整理一指导或强制运作。成千上万的企业和消费者自发地进行交易,他们的活动和目的通过看不见的价格和市场机制得以协调。没有任何人决定生产多少鸡肉,货车运往哪里,以及超级市场何时开业。然而,最终当你需要之时,食品便会出现在商店里。”对于任何一个经济学初学者来说,这番描绘是很能打动人的。可不是吗?只要我们有钱,无论是极端复杂的计算机,还是普通的大米面条,转眼间就可以成为我们所享用的物品。这些物品可能经历过无数道加工和交易的环节,可能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工人、农民、工程师、科学家、教师的智慧,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晶,而这一
17、切都是在没有中央计划的前提下自发进行的。如此,我们怎么能不赞叹这个市场机制的美妙精巧呢?然而,俗话说得好,“只知道和尚吃馒头,不知道和尚受戒”。当我们不是作为消费品的享受者,而是作为市场机制的参与者感受市场时,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例如,当我们在市场上买方便面时,就可能会琢磨,125 克的油炸方便面卖1.60 元,有多大利润?面粉0.8 元/500 克,则面粉成本是0.2 元,植物油及其他辅料的钱能有多少呢?就算也是0.2 元吧。工人的工资有多少?恐怕超不过0.1 元。乖乖,每包方便面要赚我1.1 元,真黑!这番话如果被方便面厂的老板听见了,他立刻就会大叫起来:冤枉啊!我不但没赚钱,还赔钱呢。你
18、算的只有原材料和工资费用,没有算固定成本。我花了1000 万元投资建设了5000 平方米的厂房和10 条生产线,每年生产1000 万包方便面。如果只生产一年的话,每包方便面的固定成本就要1 元钱; 如果按5 年折旧计算,每包方便面的固定成本便是0.2 元。这1000 万元钱我是从银行借来的,每年光利息就得100 万,每包方便面平摊的利息就是0.1 元。你别看商店的零售价是1.6 元,其实我给批发商的价格只有1 元。你算算,每包方便面我赚你多少钱?才0.2 元。还没完呢,要是我在电视上不打广告,这方便面能卖到1.6 元的零售价吗?不能。好,我一年的广告费是100 万,折合每包0.1 元。这样,我
19、就只剩下了0.1 元。还要17%的增值税,按批发价减去固定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及广告费用算,0.3 乘以17% 是0.051,我还剩0.049 元利润。还没完,这剩下的利润还得交所得税30%,我就剩0.035 元了。市场有风险你知不知道?今年我能卖出去1000 万包,能赚35 万元,要是明年我只卖出去800 万包,我立刻就要倾家荡产。因为销售收入减少20%,而固定成本、利息和广告费却一分不少。实际上,我是在给银行打工,给批发商打工,给地主打工。批发商一听也叫苦不迭:你给我打工,我给谁打工?不错,我从你这里是1 元钱进货,但我送给零售商只有1.2 元。你以为批发生意好做啊?我一年批出去方便面100
20、万包,每包赚2 角就是20 万。但现在一个摊位费就是10 万,各种税费少说也得有5 万,我还得有一辆送货车啊。光这辆车的油钱就是2 万,还不说司机费。好在是我老婆开车,要是别人开车,一年还不得2 万、3 万?你算算,我还剩多少钱?其实真正赚钱的是零售商。零售商一听就火了:我赚钱?那你来干!每包方便面我是赚0.4 元钱,不瞒你说,所有商品我的批零差价大概都在25%左右。但是销售量上不去啊!你看现在商店多如牛毛,都以为开店就能赚钱,把商业区或商业门面的房价抬得高高的。结果呢,消费量就那么大,商店一多,每家商店的营业额就上不去。去年我的营业额有5000 万,批零差价有1250 万。但我一年光房租就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批判DOC 69页 经济学 批判 DOC 69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