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14992926.docx
《经济地理学149929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14992926.docx(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区位与区位理论(一)区位区位同位置不同,既有位,也有区,还有被设计的内涵。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二)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的理论。根据上面对区位的限定,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human activities)所占有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主要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在人类活动中,有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等,像这样的人类活动内容或实体,称之为区位主体,它指区位中占有其场所的事物。讨论经济活动的区位理论则构成经济区位理论(economic
2、 location theory)。区位理论有两层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前者是区位主体已知,根据区位主体本身固有的特征出发,来分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然后从中优选最佳区位;后者正好相反,大的区位空间已知,依据该空间的地理特性、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来研究区位主体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一)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人类对自身活动场所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位条件的好坏。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例如,在选择工业区位时,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运输、市
3、场等一般是主要的区位条件;而在选择农业区位时,光热与温度条件、土壤条件、劳动力条件、交通以及市场条件则构成主要的区位条件(二)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区位因子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从区位理论的角度看,即特定产品在那里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生产的可能性。区位因子的分类可以归纳为表21。在韦伯工业区位论中,将成本归纳为三种,即运费、劳动力成本和集聚、分散所带来的成本变化。考虑三者后的最低成本点就是最佳区位点,成本因子又可分为运费因子和非运费因子,运费因子是以运输为主随距离的变化而有规律变化的因子,这些成本在各个场所以系统的且可预测
4、的方式变化,因此一直作为区位理论成本研究的基础;而非运费因子,包括诸如劳动力、动力、水、税金和资本的利息等与投入相关的各种因子以及能够产生集聚和分散经济的各种因子,这些因子一般相对比较固定,不表现出随距离规律性的变化,其中的集聚和分散因子则只与经济活动的规模等有关。就区位因子而言,对区位主体的区位给予大的影响因子是主要因子,相对影响比较小的为次要因子。就工业区位而言,米勒将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运输、市场作为主要因子,而将用水、研究开发、经营、税制、自然条件以及其它要素归结为次要区位因子(图21)。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生产活动、流通活动以及消费活动,其中
5、生产活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劳动、自然和资本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在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通称为生产的三要素。要素投入是生产活动得以存在的基础。要素投入和产出(效用再创造的产物)之间是有一定的技术关系的,这种技术关系通常用生产函数来表示:x=f(y1,y2,)式中:x代表产出;y1,y2分别代表生产要素的投入,即产出是投入的函数。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和数学家柯布,以美国制造工业的产出P、雇佣劳动量L及固定资本量C的数据为基础,导出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如下:PbLkC1-k式中:b、k为常数,可从实证数据中计算得出。从上述生产函数中,可见劳动和资本的重要性。产出也取决于b的大小,b通常被认为是
6、综合技术进步因素。由于综合技术进步因素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产出已开始不主要取决于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更多地取决于科技投入。在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于总产出(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远远超过资本和劳动投入的贡献。对于经济活动中生产区位产生影响的生产要素除资本、劳动力以及技术外,还有土地、原材料、能源等。在这些生产要素中,既有初级基本要素也有高级生产要素,前者如土地、原材料、能源、一般金融资本和普通劳动力等,后者则包括现代化信息网络、高科技人才以及高等教育与科研院所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机构等。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依托。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
7、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以及所处的经济区位所决定。土地自身的特征更多地表现在其自然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土地所处的空间位置(经纬度)、与其它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气候、水文条件)、土地的形态(大小、地形、地貌等)以及土地的地表物质构成(如土壤、岩石、植被等)等。土地的自然特性构成了土地利用的可能性,但并不构成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土地利用可行性更多地由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所决定。由于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差异,反映出土地的利用价值不同。同样面积与自然特性相近的土地,在城市和农村的利用价值相差悬殊,通常为几倍、几十倍或几百倍;即使在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价值(反映在土地价格上)也相差很大,一般相差几倍
8、或几十倍。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像农业生产活动,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的自然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保持与增加土地的自然产出是农业土地利用历来的课题。第二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由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的地租差异,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的圈层分化较显著(图22)。就农业土地利用而言,土地的自然产出力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特性;此外,土地的经济地理位置也影响农业土地利用。在后续的农业区位理论有关章节中将论述,即使是农业生产条
9、件包括土地自身特性完全相同,但由于相对于市场(城市)的位置(距离)不同也会导致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分异。就工业土地利用而言,不同的工业类型要求不同的土地条件。大规模工业生产活动尤其是生产工艺与制造工程连续化的钢铁、石油冶炼、车辆制造等都要有地势平坦、面积大而且土地承压力强的土地,而这些大面积的土地在城市中心部位以及市区是很难找到,即使能找到,由于地价昂贵,也很难承担地价成本的压力,因此这样的工业行业一般都放在郊外。而另一种工业类型,我们通常称之为城市区位型工业,即那些不需要大量土地和建筑,即使地价比较高,但可以期望高额收入回报,而在城市内部布局的工业,如服装工业、出版、印刷工业等。如果用图23来
10、表示,城市区位型工业是那些空间收益随着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急剧下降,因此只有在距城市中心比较近的区域布局才有可能获取收益的那些工业类型。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原材料对于经济活动来说极其重要,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运费大小、原材料的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原料按来源可分为初级原料与加工原料,初级原料是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或经人工培育的原料,如矿物原料以及动植物原料。矿物原料来源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开采成本的差异性,使得处于不同区位的经济活动主体获取它的成本不同,直接影响到原料成
11、本在总成本中占较大比重的原材料型工业的区位选择。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往往是利用多种原料,而且原料配合比例以及原料本身的价格变动程度不一,因此原料对区位的作用随之发生变化。那些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港口等)越来越显示出其对原材料型工业企业而言的区位优越性。很多经济活动,包括一些机械加工、组装等工业企业,并不是直接以初级原料为加工对象,而是以一些材料型工业企业的产品作为加工原料,因此在区位上受提供其加工原料的原材料工业企业区位的影响之外,更多地受其加工后产品的市场以及劳动力成本、技术条件等的影响。现代经济活动,尤其是工业活动,原材料组织的空间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范围。即在全球生产组织与体系中寻求既能满
12、足自身需要、又相对价格低廉并且供应有保证的原材料供应商。基于此,在像汽车制造等零部件需求种类繁多,又要求及时供应的厂商周围,形成了一种新的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供应商园。供应商园一般指围绕某一组装厂而形成为这一组装厂提供零部件供应的供应商的空间聚集区。通过这种空间聚集,使得组装厂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得到它所需要的零部件供应,从而缩短从制造与组装厂商接到订单到客户手中的时间。其中一个代表的供应商园是瑞典的沃尔沃(Volvo)供应商园。沃尔沃供应商园是针对不断发展的汽车个性化需求(小批量或个体定货)以及压缩从接到订单到将汽车发送到客户手中的时间(压缩到三周以内)而策划与启动的。沃尔沃汽车的零部
13、件除瑞典外,大部分来源于欧洲大陆,因此要求在欧洲范围内建立可靠与高效的运输体系,要求提供沃尔沃零部件的欧洲供应商运输到沃尔沃哥德堡或根特组装厂的时间不超过48h。通过启动供应商园计划,使得沃尔沃的大部分零部件都来源于供应商园中的8个主要供应商,从而保证了沃尔沃生产的可靠性和即时性。从供应商园的例子可以看出,现代经济活动区位已经不是以前那样被动地接近原材料地,而是通过重新组织原材料地来达到现代社会生产的及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的要求。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革命对人类文明给予重大影响。能源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次能源,为自然界自身存在、可直接利用的能源;
14、另一类是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后的能源。一次能源中广泛利用的为常规能源,包括可再生的水力、生物能,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裂变燃料等;一次能源中尚待推广利用的为新能源,包括可再生的太阳能、风能、潮能、地热能等,不可再生的核聚变燃料。二次能源主要有电力、汽油、煤油、柴油、焦炭、煤气、沼气、余热等。大量、稳定的能源供应尤其是二次能源中的电力供应对产业活动的发展极为重要。在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中,一般都将能源和交通作为改善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的重点来加以建设。能源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大量消耗能源的产业活动,如金属冶炼中的电解铝、铁合金等,要求在区位选择中接近廉价的电力供应地。
15、能源作为产业活动的影响因素还不仅仅局限在提供能源供给,还反映在直接影响到产业经营成本、效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态度。稳定的能源供给是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区域的能源尤其是电力的供给保证程度是许多企业的选择区位的标准之一。由于能源在各地的分布以及蕴藏条件不同,生产成本差异较大,因而带来了能源供应价格的地域差异,也带来了大耗能经济活动的区域差异。在保护环境以及公众参与越来越发展的今天,经济活动利用能源的种类、数量以及形态直接关系到企业形象以及公众对经济活动的受纳程度,大量消耗能源的企业在许多地方都成为了不受欢迎的角色,因此该类企业的区位选择的空间余地极小。企业形象受损,自然难以吸引
16、优秀人才加盟。因此,对于大耗能工业企业而言,在技术与管理角度加强节能工作,促使所使用的能源类型向高级和可再生能源转化,可以赢得民众对企业的理解,也可以促使企业持续发展。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资本不仅仅指金融资本,也包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不能轻易移动,因此是在一处布局(厂房或大型设备),则不管是否落后于时代潮流,也有可能继续存在一段时间,这就是所说的地理惯性。由于固定资本的地理惯性存在,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为了节省时间以及资本,对于可以作为厂房等利用的原有固定资产沉淀的地区,会对企业构成巨大的吸引力。固定资本的费用,尤其是工业用地费用,因地点不同差异很大。对于大型装置
17、型工业企业,固定资本的费用对区位选择费用起很大的影响作用。资金尤其是融资条件也对经济活动尤其是创始期的小型企业的区位选择带来影响。像国家指定对在某一地区布局的企业给予优先融资等政策性因素,对于解决初期资金供应的意义重大,因此对企业的区位选择产生较大影响。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流动性最大的要素,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性资本流动极其活跃,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达到空前规模,资本在不断流向最具创利机会的地区。尽管从全球角度看,全球储蓄可转化为全球投资。但就局部地区而言,储蓄并不一定转化为本地区的投资,本地区的投资也可以大大高于本地区的积累。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使资本有充分获利机会的区域条件。只有满
18、足资本的获利机会,就可能获取用于发展的充分的资本供应。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对资本的需求是不同的。一般性金融资本仅对成熟性产业与企业给予融资,因此成熟型产业或大型企业一般通过上市筹措资金,或以资产抵压从银行进行商业贷款。然而新兴企业尤其是新兴高科技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有限,固定资产额低,很难在一般商业银行得到融资支持。尽管新兴高科技企业的期待利润率高,但风险大,企业规模小,无资格上市筹措资金,其发展需要风险资本的支持。因此,风险资本市场完善程度,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而言,是区位选择的关键。五、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劳动力是经济活动区位尤其是生产活动区位中重要的区位因子之一。劳动力无论是在质还是
19、在量上都存在着空间上的差异。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差异以及劳动力移动上的摩擦等因素导致劳动成本存在着空间差异。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依经济活动区位主体性质不同而不同。某些产业活动,劳动费用占总费用的比重很大,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的空间差异对其区位的影响很大;相反,对于那些大量使用资本而非劳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活动则受劳动力的影响较小。(一)劳动力特色劳动力是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一部分人口。一般而言,人口密集地区或都市也是劳动力最密集的地方,特别是大城市地区,有着多种多样的熟练劳动力,对于需要大量劳动力供应的经济活动主体(企业)而言,大城市将比劳动力质、量都受到制约的小城市或农村
20、地带的区位更为有利。我国工业企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电器组装、服装与纺织企业,基本上都集中在东部沿海人口相对稠密地区,这反映了这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区位受劳动力分布的影响。我国西北部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集中供应受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经济活动的进入。在发达国家的某些地区,由于可利用廉价女性(特别是家庭已婚女性)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也导致女性劳动力集约型工业企业向这些地区集中,例如英国的南威尔士地区以及日本的九州南部地区。(二)劳动力素质在劳动力因子中,越来越多地不是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劳动力的质量。现代经济活动由于有高度发达的交通体系和技术体系作为依托,其区位选择的空间尺度大,灵活
21、性强。并且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也由于生产与服务的自动化程度加强而减少,普通劳动力的获取已经越来越容易,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小。相反,经济活动对高素质的科技劳动力的需求却越来越大,并且对于任何国家与地区而言,高素质劳动力都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因此,能够获取高素质科技劳动力的区域(主要是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大城市地区),成为最适宜现代经济活动发展与布局的区域。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显现出不尽的活力,知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正在使文明世界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更多地取决于是否具有雄厚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开发的基础,取决于劳动力的素质和
22、技能。经济活动的核心生产要素开始从资本、有形资产、一般劳动力转为知识、科技劳动力、风险资金、无形资产以及优美环境。因此,是否具有充分提供知识生产与创造的人才以及高素质的科技劳动力,即智力密集程度以及区域创新条件如何,是一个地区是否能吸引现代经济活动的关键。(三)劳动力成本劳动力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移动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空间摩擦的制约,因此事实上即使在一国之内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对劳动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区位产生较大影响。考虑劳动力成本的空间差异对区位的影响,韦伯在其工业区位论中的劳动费指向论中已有详尽论述,即当工业企业从运费最小地点转移到劳动费最低地点,所增加的运费小于节
23、约的劳动费时,则发生从运费指向到劳动指向。劳动成本(工资)的空间差异,发达国家相对较小,而发展中国家则较大。尽管发达国家较小,但差异还是存在的,例如英国威尔士的造纸、印刷工业的成年男子体力劳动者平均工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以上,而日本女子小时工的平均工资最低县份不足最高县份的70。我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地域之间的工资水平(实际收入水平)相差更大,具体数字尚无明确统计,但估计至少在一倍以上,这也是我国劳动力移动的主要诱因。(四)劳动力移动劳动力的空间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这主要是由于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不希望远离故里去外地谋生。但是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阶段的国家与地区,都在发生较大规模的人
24、口(主要是劳动力)移动。例如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有大批地方出身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地方大学的毕业生流入以东京大都市圈为首的三大都市圈,在那里形成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使得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随之向这些地区集中,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当然也随之带来了人口与经济活动过度密集等产生的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房问题等社会问题。中国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发展,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廉价的从临近省份流入的劳动者(务工者),维系成本优势的结果。(自然环境对经济区位的影响)第四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地理学 1499292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