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docx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doc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在搞懂资本国际运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深对资本国际运行的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及其时代特征,认识中国在经济全球缓趋势中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主要内容:一、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以及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方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关系的原理,结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课堂重点讲授与课堂练习为主。前面我们讲到社会资本的运行,主要是放在一国范围内进行分析的。资本运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2、展,一国资本必然要走出国门,穿梭于各国之间,以寻求更大的经济利益。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当今世界,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异常活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国与国之间双边、多边和全球性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整个世界呈现一体化与多极化并存、竞争与合作并存等多样化特征。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研究资本在国际间运行的现象、矛盾和规律。进而了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措施。第一节 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一、生产的国际化商品的生产最初是在一国国内进行,随着生产的扩大化,商品的国内生产已经不能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要。这时候生产的国际化就应运而生了。生
3、产国际化的意思是指,生产活动超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其基础就是国际分工。(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国际分工,是一国内部的社会分工超越国界在国家之间展开的结果,理解时注意两点:第一,这种分工始于一国国内,没有国内分工的深化和发展,就不可能出现国际分工,它是国际分工的前提和基础,不要以为分工起初就是国际化的;第二,这种内部的社会分工必须要超越国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分工不断深化使得自身超越了国界,在国家之间进行。分工越是深化,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越是紧密。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自然条件,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是否便利、气候是否宜人、自然资源是否丰富、国土面积是否
4、广袤都会影响这个国家社会分工的发展;另一个是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国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结构、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国内市场的大小和发育程度不同,使得他们的社会分工水平也不同,这样在社会分工上各国之间就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促使各国为求得相对的比较优势而不断提高国内社会分工的程度,在不存在对国家间经济交往进行人为限制(如闭关自守)的条件下,各国分工的发展就会促进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第一次产业革命而迅速发展,到第二次产业革命后初步完成的。此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国际分工在分工格局、部门分工、分工类型、商品形式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
5、际分工深化的直接后果是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那什么是世界市场呢?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内商品、服务交换的场所和交换关系的总和。它可以辐射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是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条件下把各个国家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和桥梁。世界市场包括世界商品市场、世界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等。其中世界商品市场是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它的存在是通过国际贸易具体体现出来的。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是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各国根据自己在国际分工格局中所处的位置,从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和本国的实际条件出发,尽可能生产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为达到这一目的,生产出来
6、的商品就要借助于国际贸易来完成。这个过程是这样的: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最初能在国内保持一定的秩序和比例关系。我们知道,增殖是资本的唯一冲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商品生产者便不断积累资本,扩大生产,使得生产规模呈现出无限扩大的趋势。同时,任何一国的市场规模受资源、技术、人口等限制又是有限的,这样生产规模无限扩大和有限的国内市场之间的矛盾便凸显出来。这就使得生产发展过于迅速的部门出现大量过剩产品,而发展较慢的生产部门的产品则出现短缺。国内消耗不了的剩余产品需要到国外寻找市场,短缺的产品则要从国外进口以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国际贸易就由此产生了,并在国际分工深化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国
7、际贸易是各国在世界市场上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条件。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利润,商品生产者为了追求利润,不断扩大生产,使得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生产过程存在着规模无限扩大的趋势。而规模无限扩大的生产和有限的国内市场的矛盾,驱使商品生产者打破一切地域的、国家的界限,去开拓国外市场,发展对外贸易。(二)国际价值和国际价格世界市场上的商品是在各个不同的国家生产的,在进入世界市场之前,它们已经凝结了本国生产者的劳动,是有价值的。这儿的价值是商品的国别价值,国别价值只是一个国家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的凝结,而不是世界各国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的凝结。由于各国的生产条件不同、劳动者的熟练程度不同和劳
8、动强度不同,使得各国劳动者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数量不同,从而使得同一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国别价值不同。这样,各国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就必须找到一个共同的价值标准来进行交换。这个价值就是国际价值。国际价值是以生产商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的价值。它与国别价值之间是有区别的:第一,国别价值任何时候都存在,它是由一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国际价值则是在当市场发展为国际市场、货币发展为世界货币、国别劳动发展为国际劳动时产生的,它是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第二,国别价值反映的是一国国内商品的交换关系,而国际价值反映的是国际间商品的交换关系。这两种价值可以互相转化,当商品从国内
9、市场进入国际市场时,国别价值转化为国际价值;当商品从国际市场进入国内市场时,国际价值转化为国内价值。第三,国别价值的表现形式是本国的货币,国际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或多种世界货币。当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用一种或多种世界货币来表示它的国际价值的时候,国际价格就产生了。国际价格是指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形成的价格,它是商品的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换同样要遵循价值规律进行。商品的国际价格由国际价值决定,同时也受世界市场上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当世界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它的国际价格会低于它的国际价值;当某种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时,它的国际价格会高于它的国际价值。反过来,商品的国际价格的上
10、下波动可以调节世界市场上这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从而使得商品的国际价格接近于国际价值。但在世界市场出现自然的或人为垄断的情况下,国际价格和国际价值会发生较大的偏差,供求对价格的调节作用就会随垄断程度的加深而趋于弱化。当存在买方垄断时,商品的国际垄断价格可能会低于它的国际价值,也低于完全竞争时的国际价格;当存在卖方垄断时,商品的国际垄断价格可能会高于它的国际价值,同时也低于完全竞争时的国际价格。垄断者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消费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二、资本的国际化和商品生产一样,资本最初也在一国国内运行,但是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家追逐利润的本性,决定了资本必然要超出国界走向
11、世界。(一)国际资本流动和借贷资本的国际化国际资本流动也就是资本国际化,它是指资本越出国界在国际范围内的运动。资本国际化是同生产的国际化相适应的。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和产品都是以资本作为外在表现形式的。资本在循环和周转的运动中,表现为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三种形式。与此相对应,资本在国际间的运动形式就表现为商业资本的国际化、借贷资本的国际化和产业资本的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实现的条件:一国货币转化为世界货币。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当一国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发生作用的时候,就成为世界货币。最初,世界货币是以金银等形式存在的,如英镑、法郎等,后来又经历可兑
12、换银行信用券和纸币等形式,现在世界货币正向电子货币发展,如信用卡等。目前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还是以纸币为主,这些纸币以发行国的经济实力作为保证,即一国的经济实力强大,该国的货币就比较坚挺,其信用度就高,就有可能充当世界货币。比如说美国,它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所以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就容易被接受。除了美元之外,英镑、法郎、德国马克、日元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货币也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资本在国际间进行运动的时候,会引起各国之间的支付和债权债务关系,从而产生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兑换等一系列问题。比如说,我们对美国出口商品,进口商付给我们的是美元。此时,美元就作为支付手段发挥作用,这儿我们就把美元称作
13、是外汇。外汇表示什么意思呢?对一国货币来说,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清偿债权债务)的支付手段,就称之为外汇。外汇通常是指可自由兑换的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如政府公债、公司债券等。这儿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外汇必须是可以自由兑换的,二是外汇表现为货币和有价证券两种形式。当进行外汇交易时,各国的货币就需要进行兑换,这样就产生了汇率,即各国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这种交换比率又是如何来确定的呢?在金本位制度下,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是它们的含金量之比。比如说美元的含金量是5%,英镑的含金量是10%,那么美元与英镑的汇率就是2:1。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是它们各自所代表的国际价值量,也即两国货
14、币在世界市场上的购买力平价。这是指两种货币在世界市场的购买力之比。比如说对于世界市场上的某种商品,用一美元可以买八个,而用人民币可以买一个,那么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用购买力平价表示就是0.125:1。资本国际化的三种形式中,商业资本的国际化就是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实际上我们在生产的国际化中已经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接下来,我们主要分析借贷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国际化。借贷资本的国际化具体表现为资本的国际流动。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不存在资本的国际流动的。那时候中小资本占据主要地位,为了发展生产而对资本有极大的需求,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剩余的资本向国外输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一些大的企业逐渐有
15、了资本的积累,但是即使有剩余也是用于满足国内其他生产部门的需要。到十九世纪后半期,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侵略扩张,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在满足了国内生产需要的同时出现了剩余。为了使这些剩余资本能够带来更多的利润,垄断资本家们就把剩余资本向国外输出,从而使得资本开始在国际间进行流动。所以说,资本的国际流动是生产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资本跨越国界追逐利润的结果。促使资本进行国际间流动的原因有四个:一是国际间资本的供求。从资本供给方面看:垄断资本家占据有利的生产部门和投资场所后,就不愿意把资本投入那些无利或利润少的部门,因此资本就相对显得过剩。为了获
16、取高额利润,资本家就必须向国外输出资本;随着国际间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争夺世界市场和原料供应的斗争日趋白热化,为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需要进行资本的输出,因为资本输出既能带动商品的输出,又便于越过其他国家的贸易和关税壁垒,在国外就地生产和销售,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大企业来说,在满足了国内生产和经营的同时,也需要向国外进行投资来获取利润或者是分散风险,以求得更大的发展。从资本的需求看: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财力有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大量的建设资金,迫切需要引进国外的资金;一些发达国家在进行大型项目建设的时候,为了分散风险,也需要其它国家资本家
17、的投资。这样,有供给有需求,资本便在国际间流动起来了。二是国际间资本收益率的差异。资本收益率是投资收益与投资成本的比率,是反映投资者投资活动获益程度的一个指标。受利益的驱动,资本总是由收益率利低的国家流向收益率高的国家。假定现在只有A、B两国,A国的资本收益率是18%,B国的资本收益率是12%。A国的资本收益率高于B国,B国的投资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就纷纷把资金转移到A国,此时国际资本的流向是从B国流向A国。随着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A国由于国内市场上资本增加,资本收益率下降,而B国由于大量资本的流出,资本收益率上升。当两国的资本收益率趋于平衡时,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就会趋于停止。但这种情况只是一
18、种理论假设,在实践中静止的平衡是不存在的。随着资本继续从B国流入A国, B国的收益率就上升为18%,A国的资本收益率就下降为12%,此时资本就呈反向流动,开始从A国向B国流动了。另外,投资者对资本收益率的预期也会影响资本的流向,当投资者预期某个国家的资本收益率高的时候,资本就会流入这个国家,反之,资本就会从这个国家流出。三是汇率的波动。汇率的变动会影响资本的流向,国际间汇率由于受世界政治、经济、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处在不停的起伏变化之中。如果一国的汇率是预期上升的,那么投资者就乐于在这个国家投资;反之,投资者就有可能从这个国家撤出资金。注意,这里的前提是影响投资的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只考察汇率
19、预期对一国投资的影响。原因很简单,比如说,当美国一些公司预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上升时,由于人民币升值了,在预期人民币收益不变时,以美元表示的预期收益率将会大有提高,这就使得他们乐于在我国投资,反之,则反是。还有就是通过汇率的升降进行国际金融投机,投机者通过预期某种货币汇率的上升或下降,按较低汇率买进,按较高汇率卖出,或以较高汇率卖出,再以较低汇率买进,从而获取利差。这种投机活动会带来短期的国际资本流动,比如说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索罗斯的投机性交易就引起了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他凭借“量子基金”的雄厚实力,从泰国的有关银行贷出大量的泰铢,然后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兑换美元,众多投机者跟
20、风而动、仿而效之,使得泰铢贬值;当其达到一定的低点后,再大量买进泰铢,在众多投机者推波助澜的作用下,使得泰铢升值,在其达到一定高点以前,再大量抛出,这样一进一出,他就把大把大把地的钞票捞到了自己的腰包,并带动大量国际资本进出泰国。四是一国的经济政策。一国政府为引导和协调国民经济发展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也很大。例如,为克服国内资金短缺的困难,政府就会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外国资本;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政府会从国外借款,暂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或者为调节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政府可能采取或松或紧的外汇管制,并制定出国内外的投资政策等。在世界经济不景气,或者国际经济关系不稳定时
21、期,各国的经济政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就更为重要了。资本在国际流动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信贷。(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投入另一个国家的生产部门。国际直接投资是当代国际资本运行的主要方式,它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是单独投资,即投资者在国外建立独资的生产经营实体;二是联合投资,即投资者在国外建立合资的生产经营实体;国际直接投资有两个特点:一是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国际直接投资往往是同具体的项目联系在一起的,这些项目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几年到几十年都有,大型项目收益高但风险也大,这样就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但是这对东道国有好处,可以减轻东道国的资金风险和外债
22、负担。二是有利于东道国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国际直接投资与具体项目相联系,并且东道国还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因而能够带动投资者所在国的技术和先进设备向东道国的出口,有利于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我国的直接投资建设的若干子公司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手机从上万块钱一部到几千元一部,从身份地位的象征变为普通人拥有的通讯工具,与此类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2)国际证券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购买外国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外国企业或政府发行的有价证券并获取相关收益的投资行为。这种投资只能按所购债券的规定收取利息和要求到期归还本金,或者按照所购股票的规定获得红利及在外
23、国企业破产时分割其财产。它也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国际股票投资,这是投资者购买其它国家企业股票的投资活动。二是国际债券投资,这是投资者在国际债券市场上购买外国企业或政府发行的债券的投资活动。对证券卖出国来说,外国投资者购买本国证券,意味着资本的流入;对证券购买国来说,本国投资者购买外国证券,意味着资本的流出。与国际直接投资相比,国际证券投资属于国际间接投资,投资者购买证券后并不需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它的特点是:风险小,这是因为证券投资周期短,流通方便;灵活性大,各种有价证券可以在国际上自由地转换和买卖;流动频繁,前两个特点决定了证券可以在国际间频繁移动,以追逐更多的投机利益或寻找更安全的场所。
24、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赚得着钱就赚,赚不着钱就跑”。特别是大量的国际游资,其流动速度更快,一天之内就可以流动几个国家。(3)国际信贷是指一国的政府、银行、企业或其它投资实体向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它一般分为中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中长期信贷一般带有援助性质,政府间的贷款通常是中长期信贷,利率较低甚至无息,附加费用少,还款期限较长,并有一定的宽限期,但是贷款的程序比较复杂。非政府间的贷款则是以获取收益为目的,利率通常较高,对借款人的资信要求也较高。短期信贷通常在一年或一年以内,是为了满足资金需要而发生的,贷款利率由当事人来决定。(二)跨国公司与产业资本的国际化产业资本的国际化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事商品的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 全球化 国际 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5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