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利润表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解读.docx
《第四章利润表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利润表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解读.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6第四章 利润表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解读第一节 利润表的解读与分析一、利润表分析概述要点1、利润表的格式与结构【利润表编制依据】 利润=收入-费用【利润表的格式】 根据利润表的编制依据,在编制利润表时有两种方式:一是以企业一定时期的全部收入总和减去全部费用支出总和,一步到位计算出净利润,相应产生了单步式利润表格式。二是根据企业收入和费用的性质类别,尽可能将收入和费用相互配比,然后再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相应的产生了多步式利润表格式。我国企业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格式。【多步式利润表】P77 采用上下加减的报告式结构,净利润的计算是通过多个步骤得到,它能清晰地反映企业净利润的形成,准确揭示利润
2、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提供一些重要的中间信息,便于报表使用者进行企业盈利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状况。P78表4-1【多步式利润表编制步骤】 P77 第一步,计算营业利润。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第二步,计算利润总额。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第三步,计算净利润。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多步式利润表中各项目之间的联系】 利润表中各项目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公式来表示。要点2、利润表分析作用 【利润表分析内涵】 利润表
3、分析是指以利润表为依据,对利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评价企业业绩、发现问题和向企业相关利益者提供真实业绩信息为目的的分析活动。【利润表分析作用】 P76-77一是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二是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为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四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管理者的绩效。二、利润表分析的步骤 利润表分析一般遵循以下基本步骤:第一步,进行利润表的比较分析;比较分析包括利润表的水平分析、利润表的结构分析等。第二步,进行收益项目关系分析;第三步,进行收入、费用项目的真实性、完整性分析。三、利润表水平分析要点1、利润表水平分析含义 【概念】 是指通过将企业报告
4、期的利润表数据与前期数据对比,解释各方面存在问题的比较分析方法。【利润表水平分析的表现形式】 比较利润表要点2、比较利润表编制【例4-1】 根据SYZG公司2010年利润表资料(略)编制比较利润表。 SYZG公司比较利润表 单位:万元项目 期末 期初 增减额 增减/%一、营业收入 3395494 1897581 1497913 78.94 减:营业成本 2144184 1223208 920976 75.29 营业税金及附加 13124 5886 7238 122.97 销售费用 320483 204158 116325 56.98 管理费用 192150 100151 91999 91.86
5、 财务费用 29833 13334 16499 123.74资产减值损失 15295 12562 2733 21.76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5034 4515 519 11.50投资收益 4299 -7303 11532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 1642 615 1027 166.99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 689688 335494 354194 105.57 加:营业外收入 15082 5259 9823 186.78 减:营业外支出 10945 5102 5843 114.52其中:非流动资产 1596 1199 397 33.11处置损失三、利润总额 693825 335651
6、358174 106.71 减:所得税费用 77422 33407 44015 131.75四、净利润 616403 302244 314159 103.94 【利润表变动情况分析评价】 利润表的水平分析就是要抓住主要指标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变动额与变动幅度,然后逐项分析导致这些指标变动的原因。营业利润分析: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又包括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和对外投资的净收益,反映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业务的财务成果。营业利润的变动的原因是:或者营业收入增加;或者营业成本和费用减少;或者两者共同变动;但是如果营业收入增加水平低于营业成本或者期间费用的增加水平,则说明企业成本控制较差或者
7、费用发生不合理,导致企业获利能力下降,则企业在以后的年度应采取措施降低单位成本、减少期间费用。本例中,公司营业利润增加35.4194亿元,增加原因主要是营业收入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所致。营业收入增长率78.94%营业成本增长率75.29%,说明该公司成本控制较好,同时,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营业收入增长率,说明该公司为扩大销售规模,提高销售收入,在业务费用方面加大投入,是合理的。由此可见企业通过管理提高了盈利能力。利润总额分析:该公司利润总额增长35.8174亿元,关键原因是营业利润增长35.4194亿元,增长率为105.57%,同时,由于营业外支出的不利影响,使利
8、润总额减少5843万元。增减因素相抵,利润总额增加35.8174亿元。根据以上变动原因分析可判断,该公司利润总额的变动比较正常。净利润分析:净利润是可供企业所有者分配或使用的财务成果。本例中,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61.6403亿元,比上年增长31.4159亿元,增长率为103.94%,增长幅度较高,而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是由利润总额增长35.8174亿元所引起的,由于所得税增长4.4015亿元,二者相抵导致净利润增长。根据以上原因分析,可以判断该公司净利润的变动也是正常的。四、利润表垂直分析要点1、利润表垂直分析含义【利润表垂直分析概念】 是指通过计算利润表中各项目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反映利润表
9、中项目与营业收入关系情况及其变动情况,分析财务成果结构,并判断其变动合理性的比较分析方法;通过各项目比重,可以分析各项目在企业经营收入中的重要性,比重越大,重要程度越高,对总体的影响越大。【利润表垂直分析的表现形式】 共同比利润表要点2、共同比利润表的编制【例4-2】 根据2010年SYZG公司利润表(略)编制共同比利润表。 SYZG公司共同比利润表 单位:%项目 2010年 2009年一、营业收入 100 100减:营业成本 63.15 64.64 营业税金及附加 0.39 0.31 销售费用 9.44 10.76 管理费用 5.66 5.28 财务费用 0.88 0.70资产减值损失 0.
10、45 0.66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0.15 0.24投资收益 0.12 -0.38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0.05 0.03 二、营业利润 20.31 17.68 加:营业外收入 0.44 0.28 减:营业外支出 0.32 0.27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0.05 0.06三、利润总额 20.43 17.69 减:所得税费用 2.28 1.76四、净利润 18.15 15.93【利润表结构分析评价】 利润表垂直分析首先要看收入构成情况,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如果商品销售收入占比重较大,说明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主营业务,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否则
11、,说明企业的收入来源不稳定,不利于企业利润的积累和长远发展。其次,要抓住经营利润比重、利润总额比重等指标。如果企业利润主要来自经营利润,说明企业的盈利状况比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如果利润主要来自投资净收益等项目,则企业的盈利状况没有持久性。本例中,该公司营业利润占营业收入的20.31%,比上年度增长2.63%,增长原因主要是主营成本、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结构下降所致;利润总额比重为20.43%,比上年增长2.74%,主要是受经营利润的影响,说明企业的盈利状况比较好。但要看到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提高对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带来的不利影响。五、利润表收益项目关系分析要点1、利润的类别利润或分为经
12、营利润和非经营利润,或分为经常业务利润和偶然业务利润,或分为内部利润和外部利润等。每种利润对企业盈利的持续性和重要性是不一样的。要点2、经营利润与非经营利润比例的分析【经营利润概念】 又称主营业务利润,是指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的差额;或者说经营利润是指营业利润扣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后的差额。【非经营利润】 P79 是指利润总额中扣除经营利润后的部分,包括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等。【经营利润的意义】 经营利润的持续增长是企业盈利持久性和稳定性的源泉,即在利润总额中,经营利润比重越大,则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越高。经营利润与非经营利
13、润比例分析可通过编制利润构成分析表进行。【案例4-2】 P79 要点3、经常业务利润和偶然业务利润比重分析【经常业务利润】 P80 是指企业常规业务产生的利润。【偶然业务利润】 P80是指偶然发生业务产生的利润。如获得的一次性收入、处置资产所得、短期证券投资收益等。【经常业务利润的意义】 经常业务利润比重越高,表明利润经常、持续发生,企业收益质量较高。反之则企业收益质量较低。【案例4-3】 P80要点4、内部利润和外部利润比重分析【内部利润】 P80 是指依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利润,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外部利润】 P80 是指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或接受捐赠等公司外部转移来的利润。外部利润
14、持续性较差。【内部利润的意义】 企业内部利润比重越高,企业收益的质量越高。【案例4-4】 P80六、利润表项目解读(一)营业收入要点1、营业收入分析目的 P83 【目的】 判断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合理性。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销售收入的规模及其成长性是评价公司财务业绩的关键所在。因此,精明的报表使用者在关注净利润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收入。在近年来曝光的财务丑闻中,利用收入确认来操纵利润的案例屡见不鲜,收入确认是企业最经常采用的操纵伎俩。因此,财务报告使用者在分析收入时,应当充分关注企业是否存在收入操纵行为,以免被误导或上当受骗。【项目数据填列依据】 “营业收入”项目金额=“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发
15、生额 + “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例4-3】 DZ公司期末“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贷方的金额分别为104500000元和550000元,则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金额为110000000元(=104500000+550000)。要点2、营业收入分析的关注点 P82-85 分析判断营业收入是否真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分析营业收入确认是否正确; 二是分析营业收入与利得的划分是否正确。三是分析营业收入与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中相关项目的配比关系;四是注意利用非财务信息分析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五是注意对营业收入的构成进行详细
16、分析。要点3、营业收入确认是否正确的分析 P82 【营业收入确认是否正确的分析关注点】 一是关注营业收入确认是否符合确认条件;二是关注营业收入确认时间是否合法;三是关注特殊情况下营业收入确认的正确性。【营业收入的分类】按照企业经营业务主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工商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就是商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一般占企业收入的比重应较大。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经营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涉及其他业务收入的资产项目主要是对外销售的原材料存货、出租出借及随产品出售并单独计价的包装物、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投资性房地产(无论
17、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等。其他业务收入一般占企业收入的比重应较小,收入数量不稳定。按照性质不同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 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条件:P136一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一般而言,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随之转移,如大多数零售商品。二是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三是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四是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五是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可以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取得。【
18、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 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一是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二是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三是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四是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 构成内容: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确认条件:一是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利息收入金额,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使用费收入金额,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案例4-6】 P83要点4、
19、分析营业收入与利得的区分是否正确【收益、收入、利得的关系】 收益概念:是指经济利益的增加,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经济利益概念:经济利益是指现金或最终能转化为现金的非现金资产。收入概念: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所有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利得概念P83: 利得是指收入以外的其他收益,通常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如接受捐赠、政府补助取得的资产、收取的其他企业违约的罚款、处理固定资产净损益等。利得在报表中常以净额反映。利得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
20、增加,但它是一种偶发的收益,不能被称为收入。【区分收入和利得的意义】 有利于判断企业收入的持续性。如果企业将利得划为收入,则企业的收入不具有可持续性,意味着企业的盈利性将会下降。 要点5、分析营业收入与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中相关项目的配比关系【营业收入与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中存在配比关系的项目】营业收入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应收账款、应交税费等项目存在配比关系;营业收入与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存在配比关系; 【营业收入与资产总额的配比关系】 P83 营业收入代表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即资产总额,因此,分析营业收入数量是否正常,可以通过观察
21、营业收入与资产总额是否配比进行判断,具体做法是计算主营业务收入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再结合行业特征、企业经营生命周期进行分析。一般而言,处于成长期或衰退期阶段的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会较低,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该比重则较高;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该比重较高,而某些特殊行业如航天企业等该比重则较低。如果营业收入与资产总额不配比,应质疑企业营业收入的真实性。【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的配比关系】 通过判断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是否配比可以判断营业收入的真实性,一般而言,营业收入增加,应收账款规模也增大;通过判断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是否配比可以判断营业收入质量的好坏,计算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将其与本期预
22、算、与企业过去实际、与行业水平进行比较,如果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过大,则说明企业营业收入质量不高,因为没有产生相应的现金流入量,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加大企业的风险。应收账款的增幅高于营业收入,这可能意味着:或者公司放宽信用条件以刺激销售;或者公司违反规定,提前确认收入;或者公司虚构收入等。 【营业收入与相关税费的配比关系】 营业收入的取得会伴随着税金的支付,如只要取得营业收入,就要按规定税率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因此,营业收入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费”项目、利润表中的“应交税金及附加”项目、现金流量表中的“交纳的各种税费”项目存在配比关系。真实的营业收入应该与这些项目存在数量上的配比。【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利润 所有者权益 变动 表解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