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表主要指标解释.docx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表主要指标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表主要指标解释.docx(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表主要指标解释第一部分 普查表的填报规定及要求1.普查表中的指标包括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时点指标的时间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的调查年度为2004年日历年,即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试点表中时点指标的时间为2003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的调查年度为2003年日历年,即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2.普查表中的各类统计分类、目录和代码均为全国统一的标准,必须严格贯彻执行。3.“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的填报范围为全部法人单位,包括比照法人单位填报普查表的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的填报范围为法人单位所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4.单产业
2、法人单位(无下属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填报法人单位一套表,但不填报“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多产业法人单位(具有多个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填报法人单位一套表,其法人单位本部及所属产业活动单位还要分别填报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多产业法人单位与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1.同业(按行业大类,下同)并在同一地区(省)时,由多产业法人单位统一填报全部法人一套表。2.同业但不在同一地区时,多产业法人填报的“企业财务状况”应包括全部产业活动单位的相应数据;多产业法人填报的其他表,只包括与法人在同一地区产业活动单位的相应数据;与法人不在同一地区但同业的产业活动单位,应向所在地普
3、查机构报送“商品销售分类”和“住宿和餐饮企业经营、财务情况”中的补充资料的数据。含有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的第一产业法人单位负责布置和收集并向当地普查机构上报其附属的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的普查表,包括“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和“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5.普查按法人单位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调查,即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在同一地点的,按单位的实际所在地由法人单位负责进行普查登记,并向当地普查机构上报各项普查表。对于在工商部门的登记注册地与生产经营所在地不是同一地点的企业(即所谓异地经营企业),或在工商部门登记后又变更了地点的企业,普查时都要按实际生产经营所在地进行普查登记。但下列情况除外:建
4、筑业企业:按法人企业注册地进行普查登记。交通运输业企业:按法人企业注册地进行普查登记。行政单位:在外省的非法人办事机构(如办事处、联络处),由派出省进行普查登记。但办事机构兴办的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法人单位,应按在地原则进行普查。6.普查表的各个项目以及编码都必须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需要文字表述的,必须用汉字工整、填写清晰;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7.在填写普查表的属性标识时,首先在选中的属性代码上划圈,然后在中填写代码,每中只填一位数字。8.“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和“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中凡属某一行业或某类单位填报的项目,其他行业或单位免填。9.普查表内所有价值量指标均
5、以人民币计量,按标明计量单位填写;以外币计量的价值量指标,均以2004年12月31日的汇率的折合成人民币填写;普查表内填写所有数字一律取整数(重点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主要工业技术经济指标除外)。第二部分 单位基本情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1.单位代码(01):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具体填写规定如下:(1)法定代码填写规定已经领取了法定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使用法定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法
6、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代码均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8位,第九位校验码填“B”。(2) 临时代码使用规定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临时码段已由国家统计局划分区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再由各省划分区段分配给地、市、县统计局按规定使用。地方各级统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临时代码的发放,做到发放的代码不重不漏。2.单位名称(02):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企
7、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法人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3.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03):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企业法定代表人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填写;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填写;机关的法定代表人填写单位主要负责人;社团法定代表
8、人按社团法人登记证填写;产业活动单位填写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4.单位所在地及行政区划(04):指单位实际所处的详细地址及行政区划代码等。本栏分三部分填写:第一部分:单位实际所在地的详细地址。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要求写明单位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以及具体街(村)的名称和详细的门牌号码,不能填写通讯号码或通讯信箱号码。第二部分:单位归属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村委会。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位于城市内的单位填写所在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的名称;位于农村的单位填写所在村委会的名称。第三部分:行政区划代码,由所在地普查机构统一填写,填表单位免填。行政区划
9、代码:指单位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代码,共有12位阿拉伯数字,分为三段。第一段为6位数字,表示县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统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260-1999)填写;第二段为3位数字,表示街道、镇和乡;第三段为3位数字,表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第二段和第三段代码按照统计上使用的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国统字200064号)编制并填写。第二段3位代码中的第一位数字为类别标识,以“0”表示街道,“1”表示镇,“2和3”表示乡,“4和5”表示政企合一的单位;第二、三位数字为该代码段中各行政区划的顺序号。具体编码方法如下:(1)街道的代码从0010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2)镇的代码
10、从1001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3)乡的代码从2003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4)政企合一单位的代码从4005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第三段的3位代码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代码,用3位顺序码表示。具体编码方法如下:(1)居民委员会的代码从0011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2)村民委员会的代码从2003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行政区划编码中的地址名称应采用民政部门认可的正式名称。5.通讯号码(05):包括长途区号、电话号码、分机号、传真号码、邮政编码、电子信箱和网站地址。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在填写电话号码时,将号码以左顶齐方式从左向右填写在方框内;号码超过所列空位时,向方框外右面扩充。6.行业
11、类别(06):根据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本项分二部分填写:(1)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栏,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具体填写各单位的一至三种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总产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军工企业兼生产民品的,只填写主要民品的名称,并在第一个产品名称后注明“军工”。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的活动性质填写主要业务活动(主要产品)名称。(2)行业代码栏,基层单位免填。由所在地普查机构根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填写行业小类代码。军工企业兼生产民品的,即使目前企业的民品产
12、值大于军工产值,但军工企业的生产方向并未改变,由普查机构按军工生产的性质划分行业并填写行业小类代码。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的活动性质填写行业小类代码。7.登记注册(或批准)情况(07):指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机关(或批准成立的机关)名称和登记注册号码。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本项标识为复选指标,即登记注册机关(或批准机关)为多个时,可复选多项。不属于前三项的选填“其他”,并在后面的方框内用文字注明具体的批准机关名称;如果确实未经任何部门批准,请注明“无”。国家机关、政党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一律选填“其他”,不需文字注明批准机关。登记注册号码只填写在工商、编制和民政部门办理审批、登记
13、注册的号码。企业填写营业执照正本上的注册号;事业单位填写事业单位登记证上的登记号;社会团体填写社会团体登记证上的登记号;民办非企业单位填写民办非企业登记证号。登记注册类型(08):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企业或生产经营性活动单位的登记注册类型,按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类型填写。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的登记注册类型,按其主要经费来源和管理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比照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与代码确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的类型分为以下各种:8.国有企业: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
14、国有独资公司。9.集体企业: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10.股份合作企业:指以合作制为基础,由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的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称为联营企业。联营企业包括国有联营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和其他联营企业。11.国有联营企业:指所有联营单位均为国有。12.集体联营企业:指所有联营单位均为集体。13.国有与集体联营企
15、业:指联营单位既有国有也有集体。14.其他联营企业:指上述三种联营企业之外的其他联营形式的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称为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分为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5.国有独资公司:指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16.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以外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7.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
16、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称为私营企业。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以及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独资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18.私营独资企业:指按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一名自然人投资经营,以雇佣劳动为基础,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指按个人独资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17、。个人独资企业填表时归入私营独资企业。19.私营合伙企业:指按合伙企业法或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按照协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20.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指按公司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投资或由单个自然人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21.私营股份有限公司:指按公司法的规定,由五个以上自然人投资,或由单个自然人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22.其他内资企业:指上述第(1)条至第(7)条之外的其他内资经济组织。23.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指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的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按合同
18、规定的比例投资设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24.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企业:指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合作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或提供条件设立,分配利润、分担风险和亏损的企业。25.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在内地设立的由港澳台地区投资者在内地全额投资设立的企业。26.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外经贸部批准设立,并且其中港、澳、台商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达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凡其中港、澳、台商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小于25%的,属于内资中的股份有限公司。27.
19、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指外国企业或外国人与中国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按合同规定的比例投资设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28.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指外国企业或外国人与中国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合作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或提供条件设立,分配利润、分担风险和亏损的企业。29.外资企业: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内地设立的由外国投资者全额投资设立的企业。30.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外经贸部批准设立,并且其中外资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达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凡其中外资股本
20、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小于25%的,属于内资中的股份有限公司。31.国有经济控股情况(09):本项限全部企业法人填写。32.国有绝对控股: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所占的比例大于50%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为“国有”、“国有联营”和“国有独资公司”的企业必须选填此项。33.国有相对控股(含协议控制):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所占的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企业中的其他经济成分所占比例的企业(相对控制);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由国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协议控制)。34.其他:指除以上两种情况以外的企业法人。35.隶属关系(10):指本单位隶属于哪一
21、级行政管理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12404-1997)分为:中央、省、市(地区)、县、街道、镇、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和其他。本项限法人单位填写。在填写隶属关系时,须注意以下几点:(1)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的单位,以领导为主的一方来划分中央属或地方属。(2)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及集团军办的国有单位,划为中央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区办的国有单位,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属单位。(3)乡改镇的原乡办企业(单位),如果还隶属于乡镇企业局管理,该企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仍应填“乡”。(4)无主管部门的单位、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
22、的办事机构所开办的第三产业等单位填“其他”。隶属于“中央”的单位兴办的集体企业,隶属关系也填“其他”。36.开业(成立)时间(11):除筹建单位外,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1)解放前成立的单位填写最早开工或成立的年月;(2)解放后成立的单位填写领取营业执照或批准成立的时间(如开业年月早于领取营业执照的时间,填写最早开业年月);(3)合并或兼并的企业,按合并前主要企业领取营业执照的时间(或最早开业时间)填写;(4)分立企业按分立后各自领取营业执照(或独立开业)的时间填写;(5)与外方或港、澳、台合资的企业,按领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的时间填写。37.营业状态(12):指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状态。本
23、项限企业法人和生产经营性活动单位填写。38.营业:指全年正常开业的企业和季节性生产开工三个月以上的企业,包括部分投产的新建企业。临时性停产和季节性停产的企业视为营业。39.停业(歇业):指由于某种原因已处于停产状态,待条件改变后将恢复生产经营的企业。40.筹建:一般指企业未经工商部门登记开业,正在进行生产经营前的筹建工作。如研究和论证建设、投产或经营方案,办理征地拆迁,订购设备材料,进行基建等。有些三资企业虽经工商部门登记,但未正常投产开业,仍属于筹建。有些行业的企业,由于行业管理或其他政策性管理的需要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试营业才能正式开业,这些处于试营业状态的单位也属于筹建。41.当年关闭:指
24、当年因某种原因终止经营的企业,包括关闭、注销、吊销的企业,但不包括破产企业。42.当年破产:指当年依照破产法或相关法律、法规宣布破产的企业。43.其他:指上述以外的其他企业。44.执行会计制度类别(13):分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事业会计制度、行政会计制度和其他四种情况。本项限法人单位填写。45.企业会计制度:指执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施工企业会计制度、运输(交通)企业会计制度、运输(铁路)企业会计制度、运输(民用航空)企业会计制度、公路经营企业会计制度、邮电通信企业会计制度、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国有林场和苗圃会计制度、国有农牧渔良种场会计制度、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旅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次 全国 经济 普查 主要 指标 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