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docx
《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来自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Does the Effect of Social Capital on Poverty Reduction Fall or Rise during Marketization?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张爽 陆铭 章元* 张爽,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和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电话:021-55075812;E-mail: 042015197;陆铭,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上海,200433;电话:021-65642064;E-mail
2、: minglu73;章元: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上海,200433;电话:021-65643056;E-mail: zhangyuanfd。本文在复旦大学、“IDRC/CIGI中国青年学者贫困研究网络”第一次会议和NBER-CCER第八届年会上报告过。作者感谢A. Alesina、李实、蔡昉、王乐、封进、陈钊、王永钦、许庆、徐志刚、樊潇彦,以及社会学家桂勇、敬乂嘉、政治学家陈周旺、刘春荣、李瑞昌等的评论,感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985项目对本研究提供的数据支持。此外,陆铭感谢来自教育部的对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的研究资助、上海市曙光学者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
3、05JJD790004)的研究资助,章元感谢复旦大学文科科研推进计划金苗项目(05JM009)的研究资助。最后,感谢两位审稿人的修改意见。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来自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摘 要 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它的作用会随着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本文以农村贫困为例,研究了市场化如何影响社会资本的作用。本文发现:(1)社会网络和公共信任能显著地减少贫困,而且在社区层面的作用尤其明显;(2)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社会资本减少贫困的作用总体上来说会减少,其中,家庭层面的社会网络的作用减少得尤其显著,而社会层面的社会资本的作用却不会显著下降。关键词
4、 贫困,社会资本,市场化,交互项Does the Effect of Social Capital on Poverty Reduction Fall or Rise during Marketization?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Abstract Social capital, as a non-market power,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poverty. Whether the effect of social capital falls or rises during marketization? By studying r
5、ural poverty in China, this paper exploits how marketization affects the effects of social capital. We find that: (1) Social network and public trust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reduce poverty in rural China, especially at community level. (2) Generally speaking, the effect of social capital on pove
6、rty falls during marketization, especially the effect of social network at household level. But the effects of the social capital at community level will not be reduced significantly.Key words Poverty, Social Capital, Marketization, InteractionJEL Classification I32,O15,P36,Z13一、引言社会资本是一种对于提高人们的福利和增
7、进经济增长都非常重要的非市场力量,但是,很少有人研究过社会资本的作用会不会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在经济转型中,市场的力量逐渐强大,从理论上来说,市场的力量可能减弱也可能加强社会资本的作用,那么,现实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情况?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道路。中国的市场转型中生长起来的市场力量将减弱原有社会结构中的非市场力量的作用,还是会加强那些非市场力量的作用,从而使中国未来的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渗透着非市场力量的经济体制?基于家庭亲友关系的社会网络是中国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社会资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Knight and Yueh, 2002),
8、但是它对于减少农村贫困的作用还有待于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在已有的文献中,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另一个重要形式还没有被纳入对于贫困决定因素的研究,社会资本在家庭层面和社区层面的同时作用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本文在中国农村贫困的研究中发现,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和公共信任都能显著地减少贫困,而家庭层面的社会网络和公共信任却对贫困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证实了社会资本具有较强的公共品性质。我们还发现,在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从总体上来说,社会资本减少贫困的作用在下降,而市场化减弱社会资本的作用的影响主要出现在家庭层面,在社区层面社会资本的作用并没有显著地减弱。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于已有文献做了详尽的
9、回顾和评论,并通过比较指出了本文的贡献;第三部分在借鉴了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两个替代性的理论假说;第四部分是数据来源和数据描述;第五部分是模型和实证结果;第六部分是模型的稳健性检验;第七部分对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一个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二、 文献评论社会资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和形成非正式制度方面,它能够有效地弥补市场缺陷(Bowles and Gintis, 2002)。然而,这种通过非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在市场化过程中会减弱,还是会嵌入到市场机制中去发挥更大的作用呢?这一问题对于理解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非常重要,但已有的文献几乎都没有重视这个问题。Knight 和Yu
10、eh (2002)采用中国的城市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资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作用,发现社会资本在私有部门的回报率高于国有部门。他们由此认为,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私有部门不断壮大,社会资本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他们的发现是可信的,那么,这就可能从一个方面表现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可能伴随着非市场力量嵌入市场体制的过程,由此形成的市场体制就可能是一个被非市场力量扭曲的体制。但是,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的作用真的会被市场化加强吗?Knight 和Yueh (2002)并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该研究先验地根据所有制哑变量对样本进行分组,并比较两组分别回归得到的社会资本的系数大小,但是作者并没有
11、证明两组系数之间的差距在统计上是否显著。如果要证明这一点,需要将这个哑变量放入模型中,构造哑变量与社会资本的交互项,如果交互项显著,才能说明按照哑变量进行分组后社会资本的系数在统计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我们的研究中,市场化程度是一个连续变量,因此,我们需要构造市场化程度与社会资本的交互项,由交互项的符号和显著性来判断市场化对于社会资本作用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还涉及到社会资本对于贫困的影响,而这在中国农村贫困的研究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Jalan 和 Ravalion (1998; 2000) 将总贫困分为暂时性贫困(Transient Poverty)和慢性贫困(Chronic Pov
12、erty) Jalan 和 Ravalion (1998; 2000)提出,暂时性贫困是指在某个时点观察到的由短期生活水平下降而引起的贫困;慢性贫困是指在某个时点观察到的由于长期较低的福利水平产生的贫困。,并发现:总贫困和慢性贫困由相似的因素决定,如家庭规模、年龄特征、教育水平、实物资本和地理位置等等。除了Jalan 和 Ravalion (1998; 2000)发现的贫困的主要决定因素之外,Gustafsson 和 Wei (2000)还发现,家庭从事非农产业和户主的党员身份也能显著地减少贫困。 关于中国农村的贫困治理政策,章元、陆铭(2006)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评论。 然而,在以上文献发
13、现的这些传统的因素之外,近年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的社会资本对于贫困的决定作用却还没有得到相应的研究。Grootaert(1999) 运用印度尼西亚的数据发现,社会资本能显著减少贫困,而且,社会资本对于特别穷的群体来说更加重要,因此,它被称为 “穷人的资本”。在中国农村,社会资本对于减少贫困有重要作用吗?中国正处于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市场化程度的变化将如何影响社会资本对于贫困的作用呢?已有文献都没有重视以上问题。本文将社会资本及其与市场化指数的交互项作为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放入模型中,研究社会资本对于中国农村贫困的作用,以及市场化对于社会资本作用的影响。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最初由社会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
14、明确提出, 到90年代已经成为各个学科研究的热点。经济学界普遍认同的对于社会资本的定义由Putnam (1993)提出:“社会资本是能够通过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经济效率的网络、信任和规范”。以后的大部分实证研究都遵循这三个维度来对社会资本进行度量。 规范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维度与经济学里的制度是比较相近的概念,它属于相对比较宏观的概念,而且也难以在家庭或社区的层面上进行度量。当然,规范也可能在社区层面上发生作用,但规范在社区层面的作用很难与社会网络和信任在社区层面的作用独立分离开。因此,在这篇论文里,我们没有将规范作为贫困的独立影响因素纳入模型之中。大多数已有的实证研究仅将社会网络作为社会资本的度量
15、,从社区或家庭层面考察社会网络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Narayan 和 Pritchett(1997) 发现,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能显著提高人们的福利 Narayan 和 Pritchett(1997)用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来度量家庭福利。;Grootaert(1999) 发现了家庭层面的社会网络对于减少贫困的显著作用。最近的一些研究也开始考察国家或社区层面的信任和规范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Knack 和 Keefer(1997)发现,国家层面的信任和规范对经济绩效有显著影响。Zak 和Knack (2001) 采用相同的信任度量进一步证实了信任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我们从以上的文献中得知,社会资本的
16、三个维度对经济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其中社会网络更是在家庭和社区层面都显著影响经济发展和福利水平。但是,以上文献分别侧重于考察社会资本的其中一个或两个维度在单一层面上的作用,没有将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在不同层面的度量放入同一分析框架中进行研究。在证实了社会资本对于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的重要作用之后,我们会问,社会资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Coleman(1990)提出,社会资本与实物资本、人力资本最大的区别在于:社会资本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社会网络是个人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提供共享信息、降低风险、减少机会主义行为(Grootaert, 1997; Collier, 1998b);而信任有明显的外部性
17、,它能够促进合作,减少交易成本,并弥补正式制度的缺陷 (Fukuyama,1995; 2000)。其次,社会资本在两个层面上:家庭层面的社会资本主要是家庭的社会网络,家庭直接通过它拥有的社会网络获取资源,从而影响就业、福利(如家庭人均收入或人均支出来度量)和贫困(Grootaert, 1999; Knight and Yueh, 2002);社区层面的社会资本包括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和信任,社会资本在社区层面充分发挥了公共品的作用,形成促进信息共享,减少交易成本,促进集体决策的长期非正式制度(Collier, 1998b; Fukuyama, 2000)。 通过与已有文献的比较,本文的贡献主要体
18、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本文将社会资本的网络和信任两个维度在社区和家庭两个层面的度量纳入到同一个模型中研究其对贫困的作用,并通过构造排除自身以外的社区指标减轻了社区层面的社会资本的联立性内生问题;第二,本文首次正式地通过构造社会资本与市场化程度的交互项,由此来研究市场化程度是如何影响社会资本对于贫困的作用的,回答了社会资本的作用到底会随着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使用的Probit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大部分已有文献都错误地估计了非线性模型中交互项的偏效应 (Ai and Norton, 2003),而这一问题在本文中得到了解决。三、假说市场化会如何影响社会资本这一非市场力量
19、的作用?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尽管这对于市场力量和非市场力量的相互作用的经济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已有的社会学研究似乎比经济学家更早地思考了类似的问题。社会学的研究关注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的关系,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以再分配经济 在社会学理论里,再分配经济(redistributive economy)是指由国家政治权力支配的非市场贸易,通常研究国家社会主义再分配制度;而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价格机制为基础的自由交易(Szelenyi , 1978)。在这里,与市场机制相对应的是再分配经济,因此,我们遵循社会学文献的说法。为基础的分层机制在市场转型中是否持续发挥优势。“权力转移/精英再生”论 (Sz
20、elenyi, 1978; Nee, 1991, 1996)认为,市场转型会引起传统的权力向市场领域的转移,以再分配经济为基础的分层机制和精英地位逐渐衰落,由市场机制产生新的分层机制和新的精英。而“权力持续/精英循环”论(Rona-Tas, 1994; Bian and Logan,1996)则认为,在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再分配体制下形成的权力持续发生作用,在此基础上的分层机制具有延续性,传统的精英在市场体制下仍然占有优势。本文借鉴了社会学的智慧,对市场化如何影响社会资本的作用提出两个替代性的理论假说:假说1:社会资本的作用会随市场化进程减弱“权力转移/精英再生”论支持了假说1。市场转型改变了资
21、源配置的方式,市场真正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在旧的经济体制下通过拥有更多社会资本而获得大量资源、从而享有精英地位的人,将在市场转型中逐渐失去他们的优势,即社会资本的作用被市场力量减弱。以上理论实际上是支持了市场力量对于家庭层面的社会资本的作用的影响。如果社会资本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的话,那么,可以预期社区层面的社会资本也同样会对资源配置起作用,而且其作用也同样会被市场力量减弱。假说2:社会资本的作用会随市场化进程加强“权力持续/精英循环”论支持了假说2。Rona-Tas(1994)提出,精英阶层利用在过去权力经营下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在转型的过程中继续获取资源,市场转型的过程实际上被传统体制下
22、的精英所控制。由此形成的市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规范的市场,而是与非市场力量结合的市场,社会资本可能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嵌入到市场机制中去获得更高的回报。在经济学里,制度是内生的,经济的市场化转型是脱胎于原有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因此,在原有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下拥有社会资本的人有可能通过操纵新生长起来的市场力量来获得更高的回报。Knight 和Yueh (2002)的研究发现与假说2是一致的。他们的发现说明,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个人层面的社会资本将在市场机制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四、 数据来源和描述本文主要的数据来源是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的2004年中国农村调查数据库。我们的有效样本包含了
23、分布在22个省 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陕西、甘肃和宁夏。的48个村的938户家庭在2003年的相关信息,即包括48个村级层面和938个家庭层面的横截面数据,每个村的家庭样本数大约为20个。本研究的样本以家庭为单位,因此各村的数据和家庭数据进行了匹配。本文度量市场化程度的数据来自樊纲和王小鲁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2年)。该报告首先从五个主要方面对市场化程度进行了度量,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资本 作用 市场化 进程 减弱 还是 加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