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外商投资促进规划.docx
《湖南省外商投资促进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外商投资促进规划.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南省外商投资促进规划湖南省商务厅目 录一、国家现行宏观经济政策对湖南的总体要求3(一)中部崛起战略与中央宏观布局3(二)“两型社会”建设与“和谐发展”3(三)湖南省“十一五”规划: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4(四)湖南省未来五年投资促进工作目标4二、湖南的省情与吸收外资现状5(一)湖南省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6(二)湖南省吸收外资状况6三、投资促进的重点领域与区域分布11(一)湖南发展产业集群十一五规划11(二)区域规划与城市群建设14(三)促进10大重点领域,带动产业集群大发展20四、针对目标投资者的系统营销31(一)三个层面、互为支撑的品牌金字塔31(二)系统营销的方式31五、系统营
2、销的体制保障31(一)建立“三足鼎立”的现代营销体系31(二)规范行为、改善环境、确保系统营销体系的顺利运行31第一章 国家现行宏观经济政策对湖南的总体要求中央提出“中部崛起”和建设“两型社会”战略,是为了改变东西部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实现均衡发展,促进中部和湖南实现对内和谐小康可持续发展,对外建立节约环保友善的国际形象。湖南在中央宏观战略布局的指导下确立了通过“新型工业化”带动城市群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开发国内外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1.1 中部崛起战略与中央宏观布局国家“十一五”规划对“中部崛起”的要求是:中部地区要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
3、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加快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形成精品原材料基地。支持发展矿山机械、汽车、农业机械、机车车辆、输变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业以及软件、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干线铁路和公路、内河港口、区域性机场。加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国家发改委在“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利用外资是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内容。鼓励外商扩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
4、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服务业的投资,在市场准入资格、准入程序、业务范围方面依法给予适当倾斜的政策。”1.2 “两型社会”建设与“和谐发展”2008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经体20073428号文件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通知,批准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通知明确要求,推进长株潭综合配套改革,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
5、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1.3 湖南省“十一五”规划: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湖南省“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GDP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力争缩小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万元GDP能耗降低20%”等综合指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加快发展的愿望。在经济发展方面,湖南省“十一五”规划突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服务
6、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任务。在区域布局方面,突出了区域协调与城乡协调。在城镇化方面,提出加快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体现了长株潭核心增长极的龙头带动作用。在明确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湖南省还出台了“湖南省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十一五”规划”,并确定了重点培育发展的50个产业集群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区域布局。1.4 湖南省未来五年投资促进工作目标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承接国际及沿海产业转移,是促进我省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途径,是我省近五年投资促进工作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湖南在承接产业转移、
7、发展加工贸易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纵向比,进步很大;但横向与沿海地区比,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中部其他五省比,发展已明显滞后。当前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和国家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政策的实施,为湖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15%;争取引进战略投资者50家,其中引进世界500强510家;全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36%,力争23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湘落户,培育扶持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企业群体;力争实现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0%以上,年递增50%以上;再争取设立3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家国
8、家出口加工区,争取长沙金霞海关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国家认定;招商项目库中的省级项目每年在1000个左右,客户库中的重点客商名单4000个、其中可联络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400个。第二章 湖南的省情与吸收外资现状湖南地域辽阔,物产富饶,传统农业发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随着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湖南农业对全国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呈现农业产业化的美好前景。目前,主要农副产品粮食、棉花、油料、苎麻、烤烟以及猪、牛、羊肉产量均居全国前10位。其中苎麻居全国第1位,生猪居第2位,烤烟居第4位,稻谷产量多年为全国之冠。湖南还是中国四大产茶省之一。近年来,湖南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着力培育壮大特色支柱
9、产业,2006年,全省166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475亿元。湖南又以“文化大省”和“人才辈出”而闻名于世。“湖南大学”的前身“岳麓书院”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目前唯一还在行使其“教书育人”职责的书院。“岳麓书院”门前“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对联,更是高度概括了湖南人才辈出的历史境况。从曾国藩的“湘军”到毛泽东的“红军”,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从“出版湘军”到“电视湘军”,湖南人又在新时代不断写下新的篇章。湖南的工业具有较好基础,创造出许多全国第一:中国第一台磁悬浮实验列车,第一个双足步行机器人,第一架“蜂王”飞行器、第一台智能工具机,第一个电子U盘,中国最早的“银河
10、”I、型巨型高速电子计算机,第一副国产飞机刹车片等等,今天的湖南工业有望取得更大突破。湖南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形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与医药、电子与信息等十几个优势产业和以长株潭为代表的7个高新技术区。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湖南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0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79. 49亿元,增长26. 3%,在许多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湖南的制造业企业也正在逐步展示自己的实力。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远大空调,长丰猎豹等企业在全国已有较大的影响。目前,湖南的先进制造产业已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现代工程机械产业群,以株洲、湘潭为中心的现代电力机车、轻轨地铁产业群,以长沙为基地的数
11、字仪表产业群和以衡阳为基地的高压、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制造产业群。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正使湖南制造业在中国迅速崛起,“湖南制造”已大步走向世界。2.1 湖南省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达到9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2003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4405元,比2000年增长109%,翻了一番。全省财政总收入11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3.18亿元,增长26.2%。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59.56亿元,比上年增
12、长70.1%,加快26个百分点。在全省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641.640.8调整为17.642.739.7。2.2 湖南省吸收外资状况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国门逐渐打开,试探性的国际资本开始流入湖南省。1992年,湖南省吸纳外商直接投资从1983年的26万美元一跃成1.29亿美元,为前9年累计金额的1.5倍。此后,湖南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总量成倍增长,到2002年湖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0亿美元(10.31亿美元),2005年跨越20亿美元(20.72亿美元),2007年突破30亿美元(32.71亿美元)。1983-2007年,湖南省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
13、投资179.19亿美元,年均增长26.2%。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2年的08上升到2007年的2.6;外商直接投资相当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已由1992年的3.0提高到2007年的5.6。近7年来,累计使用外资金额占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使用外资总金额的70.8,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绝对额居中部6省第3位。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737家,合同外资金额53.19亿美元,增长21.35%;实际使用外资32.71亿美元,增长26.11%。外资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湖南省资金不足,改善了产业结构,加速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合管理水
14、平提高,扩大了就业,为湖南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湖南省利用外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2.2.1 外商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过去五年,湖南省大项目大幅增加,拉动了全省利用外资的快速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92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43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57.46%。湘投国际、五凌电力、华润电力B厂、中联重科、镁镁科技等一批战略投资者项目的实际到位外资均达2500万美元以上。全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中,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359个,合同外资金额82.34亿美元,占同期全省比重的56.33%。世界500强企业加快在湘投资步伐,
15、一批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我省服务领域吸收外资取得新的突破。迄今,在我省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40多家,世界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了2家研发中心。2.2.2外资产业构成以制造业为主,农业比重过轻近年来,湖南外资来源地域不断拓宽,实现了以港澳台地区为主,向全球拓展的格局。2001-2007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中,香港地区投资63.58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50.1%;台湾地区投资12.32亿美元,占9.7%;欧盟国家投资10.95亿美元,占8.6%;美国投资7.58亿美元,占6.0%;拉美洲的英属维尔京群岛投资7.17亿美元,占5.7%;韩国投资5.09亿美元,占
16、4.0%;加拿大投资2.73亿美元,占2.2%;非洲国家投资2.73亿美元,占2.2%;大洋洲国家投资2.64亿美元,占2.1%。 图1:2002-2006年湖南省第一、二、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状况 表1:2002-2006年湖南省外商投资的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亿美元行业项目数合同外资金额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个数比重()金额比重()金额比重()农、林、牧、渔2006.417.455.103.173.68采矿业702.242.611.791.722制造业163752.4561.7842.2540.7147.3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223.9111.517.875.66.51建筑业822.63
17、8.896.083.754.36交通传输、仓储和邮政业331.062.471.691.141.3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0.640.680.470.50.58批发和零售业862.762.651.811.752.03住宿和餐饮业1113.563.192.181.51.74金融业40.130.460.310.060.07房地产业43413.9129.6820.3017.420.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41.093.522.411.51.7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50.480.390.270.160.1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60.832.121.450.630.73居民服务
18、和其他服务业240.770.80.550.50.58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71.831.661.141.011.1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10.030.00370.000017002.2.3 外资来源广泛,港台投资占据半壁江山目前我省外资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过去五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新批项目为200个、1868个、1053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16亿美元、50.11亿美元、32.77亿美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4%、58%和38%。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过去五年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37家,合同外资金额61.7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0.71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全省吸引外资总量的52
19、.45%、42.25%和47.32。2007年制造业吸引外资比重继续攀升,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额15.66亿美元,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47.88%,成为第二产业中吸引外资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吸收外资总量虽然占到全省利用外资总量的1/3强,但与全球服务业FDI流出和我省广阔的服务业市场相比,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且以地产项目为主,可持续性不强。第一产业利用外资增长幅度较大,过去五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7.06%,但总量很低,创历史最高记录的2006年也仅7312万美元。外资农业项目普遍规模较小,主要在100500万美元之间,投资类型主要是农产品加工业和养殖业。长期以来,我省第一产业利用外资一直徘徊在35
20、%左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我省“鱼米之乡”、“天下粮仓”的称誉不相称。2.2.4外资区域分布集聚效应明显 过去五年,“长株潭”地区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02家,合同外资金额82.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6.85亿美元,占全省同期吸收外资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0.9%、56.23%和54.45%,城市群外资集聚效应明显。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这种城市群外资集聚效应愈加明显。以珠三角外资内移为主的承接外资梯度转移开始显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郴州、衡阳、永州作为“粤港澳后花园”,已成为我省承接外资梯度转移的主要地区。图2:2001-2007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显著特点 香港地区投资6
21、3.58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50.1%; 台湾地区投资12.32亿美元,占9.7%; 欧盟国家投资10.95亿美元,占8.6%; 美国投资7.58亿美元,占6.0%; 过去五年,“长株潭”地区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02家,合同外资金额82.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6.85亿美元,占全省同期吸收外资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0.9%、56.23%和54.45%,城市群外资集聚效应明显。 2007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86.91亿美元,占68.5%。第三章 投资促进的重点领域与区域分布湖南省引进外资发展产业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
22、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把加快制造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三大支柱产业即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扶持三大新兴产业即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提升四大传统产业即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建筑材料、造纸工业。特别是把销售收入率先过1000亿元的机械装备制造业、财政收入贡献最大的卷烟制造业、具有战略性地位的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走一条优势带动、重点突出、全面兴旺的工业化之路。湖南省引进外资发展产业的重点举措是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承接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其一是在全球范围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促进我省产业升级扩量;其二是实现与珠三角的交通互连、产业互补、
23、市场互通、资源互享,并参与泛珠三角合作,扩大与港澳地区的交流。其三是积极东进,争取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机会。3.1 湖南发展产业集群十一五规划“十五”以来,湖南实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投入,着力提高优势产业集中度和企业集团化水平,加快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化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已经和正在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3.1.1 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如装备制造业已形成长沙工程机械制造、株洲(湘潭)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长沙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永州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和衡阳高等级输变电装备制造等一批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外商投资 促进 规划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4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