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ppt课件.ppt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本章知识的地位与作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必修(宏观 、基础),必修 (典型案例),选修 (具体、深化),必修,必修,对立,二、本章基本知识1、区域的基本含义(特征、空间结构、产业结构)2、区域发展阶段(指标与三个阶段)3、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南北差异、西部开发)4、区域经济联系(东西合作、资源调配、产业转移),1.1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区域的概念”要求能识记。“区域的基本特征”要求能够理解,并通过活动,学会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特征。阅读材料“区域地理学”不作知识性要求。,2.了解区
2、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要求能识记。“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要求通过活动,在理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作用因素的基础上,能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教材活动中的两个案例不作知识性要求。阅读材料“区域空间结构”不作知识性要求。,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要求能识记。“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要求能识记。4.理解区域产业结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了解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表现。知道不同发展水平阶段的区域产业结构特点。通过活动,学会对实际区域案例的产业结构或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判断。阅读材料“区域产
3、业划分”不作知识性要求。,5.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数据和图表的分析方法,比较的方法。6.树立区域的整体性观念。要求建立起区域中各要素,包括自然区域中的个自然因素之间,社会经济区域中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观念。这里强调的是观念。,发展要求: 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区域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了区域环境的综合性特征。要求能综合分析自然区域或社会经济区域实际案例的区域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说明:“从经济活动所反映的区域空间结构特点”的相关知识可作为课外学习内容。,二、活动建议和活动要求活动1:建议分为两个活动。 活动(1):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
4、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建议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在课内以讨论的方式完成。 活动(2):读图11、12、13、14,说一说自己家乡所在地与图中的四个地区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哪些差异?观察图15、16、17,分别说出他们的区域特征,谈一谈在地理景观、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等方面,这三个区域有哪些差别?,活动目标要求:通过两个读图活动,了解区域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特征;训练分析应用资料的能力;感悟区域间的差异。对7张图片所示区域类型(如雨林区域、工业区)的特征不作知识性要求。,活动2:分析图18,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观察图19,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分布变化
5、的原因,谈一谈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活动目标要求:培养分析、比较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和差异的能力。能对实际区域特征要素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两个案例不作知识性要求。建议:第2个活动的材料可以用浙江省的资料替代。,活动3:阅读材料,判断区域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及原因;阅读材料,探讨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原因。分析三种区域的特征。活动目标要求:问题1:要求通过案例数据资料的分析,判断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提高对不同发展水平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的理解。问题2和问题3:仅作为巩固性练习。三种区域的特征分析不作知识性要求。,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一、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知
6、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要求识记。并识记在这三个指标下的区域发展水平类型。 “人文发展指数”不作要求。阅读材料“区域开发方式”不作知识性要求。,2.理解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基本特点。知道区域发展阶段的演变过程。理解三个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能分析教材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三个活动中的材料和问题分析的结果不作知识性要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格局图不作知识性要求,仅作为工业化阶段区域不平衡发展的案例。阅读材料“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作知识性要求。,3.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讨区域在
7、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同影响。通过活动达到的能力训练。发展要求: 能够运用具体案例分析其区域发展特点。能分析实际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说明:“人文发展指数”可作为课外学习内容。,二、活动建议和活动要求建议教学过程中安排两个活动。 活动1:把教材中的探究活动1和活动2合并。阅读美国匹兹堡案例材料二则,讨论问题: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说出它们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
8、什么样的变化?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级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美国东北部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活动目标要求:通过对案例的研究,理解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和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以及在此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案例本身不作知识性要求。训练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活动2:继续阅读美国匹兹堡案例材料,讨论问题:活动目标要求:通过对案例的研究,理解综合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形成原因,了解如何应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案例本身不作知识性要求。训练学生用案例分析的方
9、法解决实际问题。,1.3区域发展差异一、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要求识记到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空间分布。,2.分析、比较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了解东、中、西部产业结构的差异,理解其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了解东、中、西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差异。了解东、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差异。理解三大经济地带发展差异及形成原因。阅读材料“城市化水平”和“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发展”不作知识性要求。图1-18“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要求能识记。,3.查找、运用资料,归纳、比较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知道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划分的界线。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
10、。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和区域发展方向,4.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知道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图示。知道西部地区开发的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理解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发展要求: 掌握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方法。运用图表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要素分析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分析实际案例的区域发展特征与差异。,二、活动建议和活动要求 本节教材共设计了5个活动。活动1: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讨论三个问题。活动目标要求:问题1: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及空间分布作知识性要求。问题2和问题3: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相结合,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分析问题。,活动2:建议分为两个活动。活动(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地理环境 人类 活动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