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12地图(4课时)ppt课件.ppt
《区域地理12地图(4课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12地图(4课时)ppt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地图,龙海二中 黄晖亮,考纲要求1、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2、常用图例、注记。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等。,第一讲地图三要素,-地图是将地表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放大)后绘制成的图形。,福建省旅游地图,世界政区图,浙江临安发现5幅日本秘密军事地图,思考:谈谈地图有什么作用?,一、地图概况,1、概念: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2、要素:(1)比例尺(2)方向(3)图例和注记3、种类:区域分,专题分,应用分,内容分等4、作用:具有以多种方式表达现实世界的独特功能(1)地图可以识别在某一位置上有什么东西。
2、如,数字地球。(2)地图可以让你识别用其它方式不能体现的空间分布、关系和趋势。如,人口、流行病病因等。 (3)地图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数据集成到同一地理参考坐标系中。如,城市规划、农作物布局。 (4)地图可以通过数据的合并或叠加来分析空间问题。如,商业布局等(5)地图可以用来确定两地之间的最佳路径。如,快递寻找最有效的运输路径;公共交通设计者也能设计出最优的公交路线,公安最佳出警路线等。 (6)地图可以用来模拟未来的情况。公共事业、市政规划等,从而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二、地图三要素,1、概念: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 度,因此比例尺 又叫缩尺。用公式表示: 比例尺=图上距离
3、/实地距离这个公式可变形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例1:如果某地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0千米,则该图比例尺为多少?,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厘米:100千米=1:10000000,比例尺的计算:注意单位的换算,(一)比例尺,数字式和线段式是常见的两种比例尺的表示方法,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3、比例尺的大小,(1).依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C,A,(2).依据相同的图上距离所隔的经纬度来判定:,A,B,C,D,例2、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经纬度间隔越小,比例尺越大,练习,3、
4、下列三种比例尺中,最大的是:A、1:5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C、0 50 千米,1:5000001:500000001:5000000,1、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 。2、1/1000000比例尺 1/100000000比例尺。,小,大于,(1) .图幅大小相同时:1、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就越 ,内容就越 ;精确度就越 ; 2、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就越 ,内容越 ;精确度就越 。,小,详细,大,简略,低,高,千米,4、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4、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详细,简略,大,小,规律:大范围地区多选用较小
5、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国家地图等。小范围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学校平面图、军事地图等。,思考:我们学校校园的平面图宜采用大比例尺还是小比例尺?为什么?,大比例尺:1:200000小比例尺:1:1000000中比例尺介于1:200000和1:1000000之间,思考: 哪些地图需要用较小的比例尺? 哪些地图需要用较大的比例尺?,世界地图、国家地图等,平面图、军事地图等,A,比例尺的缩放要特别注意“扩大”与“扩大到”“缩小”与“缩小到”的区别,5、比例尺的缩放,(1)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2)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 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3)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n倍
6、,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4)将原比例尺缩小n倍,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x n,原比例尺 x 1/n,原比例尺 x (n+1),原比例尺 x (1-1/n),例,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则新比例尺是( )A.1:20000000 B.1:5000000 C.1:10000000 D.1:2000000【解题思路】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0002=1/5000000,比例尺变大。,B,例,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则新比例尺为( ),A.1:50000 B.1:5000000C.1:66
7、500 D.1:2000000【解题思路】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 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 新=原(1-1/4)=1/500003/4=1/66500,C,思考:比例尺的缩放对图幅的大小以及所表示的范围 有何影响呢?,假设反映的范围不变:图幅的变化就是比例尺变化数的倍数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假设图幅不变:所表示地区的范围应为比例尺变化数的倍数平方,例,将1:1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 B、新图图幅面积是原图
8、的2倍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 在新图上长20厘米,D,1:500,4倍,(比例尺变大了)详细,1、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二)方向,1、一般方法:面对地图,通常是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 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方;,指向标,北方,A,B,C,D,正北,先西南向东北,再由西向东,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 定方向,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经纬线,南北,东西,你认识这些常见的图例吗?,(三)图例和注记,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地图的分类,按内容分类,普通地图,
9、普通地理图,地形图,专题地图,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地质图,地貌图,植被图,其它,人口图,政区图,其它,第二讲 地形图,一、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1)、地面高度,海拔:地面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绝对高度,即海拔。,相对高度:地面某点到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为相对高度。,(一)等高线地形图 1、几个概念:,(2)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1、几个概念:,(2)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等高线稀疏:坡缓等高线密集:坡陡,山,等高线的绘制,H,H,H,等高面,等高距,
10、等高线,(一)、等高线地形图,(1)同线等高(2)等高距全图一致(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4)同图中等高线疏密程度反映坡度缓陡(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垂直相交(6)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段(7)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脊(8)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9)特殊或规则的等高线地图,往往是梯田、火山、沙丘、大坝等,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判读山体的不同部位,山谷,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1)判读各种地形(小地形)
11、的等高线形态: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峡谷等,(1)常见地形(小地形)的等高线形态,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用等高线表达特殊地形:,246,247,248,249,250,梯田,70,80,70,60,50,火山口,50,60,70,80,1200,1220,1240,背风坡陡峭,盛行风,迎风坡和缓,新月形沙丘,50米,150米,250米,等高距:50米,F,E,C,G,等高线密集,等高线稀疏,陡坡,缓坡,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上对应的地形名称,知识点归纳:1、各种地形(小地形)的等高线形态(1)山峰:闭合曲线中间数值最大。(2)小盆地
12、:闭合曲线中间数值最小。(3)山谷:等高线弯向数值大的区域。(4)山脊:等高线弯向数值小的区域。(5)鞍部:位于山顶两山顶之间山脊的最低处山谷的最高处。(6)陡崖:等高线的重合处,山谷处的陡崖有瀑布。(7)凹坡:高密低疏是凹坡视野好。 凸坡:低密高疏是凹坡视野不好。,例1、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1)沿AB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是 (甲或乙),沿CD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是 (甲或乙),(2)在等高线图上标出山脊和山谷的位置,乙,山脊,山脊,山谷,山谷,甲,读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点是 (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A,中间疏四周密,密集,稀疏,中间疏四周密,稀疏平直,较高,超过
13、500米,高,超过500米,较低,一般(相对高度)200米-500米,无一定标准,周高中低,低,0米-200米,内部起伏不大,边缘陡峭,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坡度平缓,四周高中间低,平坦广阔,(2) 判读各种大地形类型的等高线形态: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判断图中地形类型的名称:,1.高原 2.山地 3.丘陵 4.盆地 5.平原,实战演练,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例2、读下图为我国某省的地形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回答1214题。,12该省自东往西排列的地形依次是()A山地、丘陵、平原、湿地 B湿地、山地、丘陵、平原C山地、湿地、丘陵、平原 D丘陵、山地、平原、湿地,A,3、等高线地形
14、图的有关计算,(一)、等高线地形图,(1)推算等高线的值:,(2)计算相对高度:,(3)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4)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高距。知道任一条等高线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值。,(1)推算等高线的值:,300,200,400,例1、如图,判断图中A、B的海拔范围各是多少?,A:150米HA100米;,B:50米HB0米。,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线闭合区域:若其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 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 值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若
15、其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 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 值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即“低的更低,高的更高”。),读下图,若等高线所示高度为100m、200m、300m、400m,求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H1取值范围?若相对高度最大值为h,则h为多少?,200mH1300m,299mh300m,H,I,城镇,河流,100,400,200,300,(2)计算相对高度:,(2)陡崖相对高度:,计算陡崖或任意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一是可能求最大相对高度,二是可能求最小相对高度。 公 式:(n1)dH(n+1)d(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的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例:该图中A、B两点以及陡崖的相
16、对高度是多少?,AB的相对高度:,300H 500,陡崖的相对高度:,500米,600米,200米,300米,200H 400,读下图,若等高线所示高度为100m、200m、300m、400m,求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H1取值范围?若相对高度最大值为h,则h为多少?,200mH1300m,299mh300m,1.2,H,I,城镇,河流,100,400,200,300,H与I的温差为多少?,(3)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4)判断坡度陡缓:,规 律,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例、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地理 12 地图 课时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