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氏头穴透刺及阴调衡透刺法ppt课件.ppt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调衡透刺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氏头穴透刺及阴调衡透刺法ppt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国家及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国家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东贵荣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上海市名中医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主任委员 东 贵 荣,主 要 内 容,一、背景与意义,中风病概述,脑血管病构成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致死病因之一。成为世界性流行病。,高发病率:我国脑出血发病率约为150/10万,占脑血管病发病率的20-30%,是脑血管病中发病较急、病情重、死亡率更高的疾病。,国家卫生部统计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已占首位,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
2、发率为特点。,高死亡率和致残率:我国每年死亡率120/10万,存活者中约75致残,约1/3的患者严重残疾而影响生活自理。,中风病概述,我国每年治疗中风费用在100亿元以上,直接和间接损失近200亿元人民币。,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经解决了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急救,死亡率显著下降,同时致残率明显升高。,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是当今医学领域急需解决的重大攻关课题,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中风病的关键问题,生存率提高,死亡率降低, 中风后并发症和神经功能残障是中风病防治中的关键问题。,针灸治疗中风病,现代神经医学,西药,手术,中药治疗,中风病的诊断,有效率68.29%,急危重症,不可替代,神经
3、早期康复,针灸治疗,针刺治疗中风病,古典针灸文献中即有脑出血的记载,近代中医学已能明确区分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认为针刺是一种外来刺激,加重病人的精神紧张,出血灶不稳定,容易引发再出血或加重脑水肿,提出脑出血不适合针刺尤其在头部针刺治疗,使脑出血的针刺治疗一直局限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失去最佳康复的治疗时机,疗效受到明显的影响 。为了建立头穴针刺治疗脑出血临床方法,自1986年在CT诊断基础上系统开展了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系统研究。,中医学对脑出血的认识,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而形气绝,而血箢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则生,不复则死。”
4、医学衷中参西录内外风候:“其人薄厥者,言脑中所箢之血,激薄其脑部,以致于昏厥也。”,现代医学,脑出血的针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不适合针刺,国家十一五课题,打破陈规,80年代中期,1988年,1994年,2009年,头穴透刺治疗脑出血机理研究,全国头部腧穴学术大会,东氏头穴透刺针法,东氏头穴透刺针法简介,“东氏头穴透刺针法”是根据先辈的临床经验,又经过几十年大量的临床医疗实践和研究总结提出的一种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相关概念,头 穴,透 穴,人体头部的腧穴,是颈项以上人体头颅部的腧穴,不同于头针、头皮针只是人体头皮部具有毛发部位的腧穴。,一针两穴或多穴接经、临经、跨经针刺的一种针刺方法。,相关概念
5、,头 针,头穴透刺,东氏头穴透刺法的理论依据,1、经络理论:十四经、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与 头部密切相联系;,经络理论,现代的脑和脊髓的解剖生理功能理论,&,头,是十二经、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汇聚的部位,诸阳之会,头有五官八窍,2、脑为奇恒之腑,具有统领经络、脏腑之功能;,理论依据,理论依据,3、头有五官八窍:五官:眼、耳、鼻、喉、 舌;感观万物,总计八窍。4、眼有五轮八廓,耳、鼻、舌有五脏六腑之 分别定位与功能。5、面部有五脏六腑分布于功能之区别;,理论依据,现代脑的解剖生理:脑半球:左右两半球:脑叶: 五叶: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岛叶脑极: 五极:额极、颞极、顶极、枕极、
6、岛极,风 府,风 池,风 池,神 庭,头 维,头 维,曲 鬓,曲 鬓,百 会,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足少阳胆经,督 脉,额叶,额叶,颞叶,颞叶,顶叶,顶叶,枕叶,枕叶,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督 脉,任 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理论依据,阴阳调衡透刺针法,阴阳调衡透刺针法的立论依据,脏腑阴阳气血失衡是中风病的根本病因病机 中风病的发生与五脏气血阴阳失调密切相关 , 肝肾阴虚 , 肝风内动;肾水虚弱,不能制火,心火爆亢;金水不能制木,肝阳上亢;脾失健运,痰热互结,均能引起中风病的发生 。 灵枢 邪气藏府病形 云 :“ 五藏之
7、中风奈何?岐伯曰:阴阳俱感 , 邪乃得往 。 ”,阴阳调衡透刺针法的立论依据,中风病的辨证分型可分为阴阳两纲国家十五攻关项目 “ 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研究 ” 课题组在传统分型辨证为代表 )和六型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出血中风急性期分阳类证、阴类证辨证。景岳全书 杂症谟 诸风 论丹溪中风说曰 : “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 夫阳病者,即气病也。气本乎阳,而阴邪胜之则病也。阴病者,即血病也 , 血本乎阴 , 而阳邪胜之则病也 。 ”,阴阳调衡透刺针法的立论依据,中风后肢体瘫痪亦是气血阴阳失衡的表现中风后瘫痪包括弛缓状态和痉挛状态, 无论是弛缓状态还是痉挛状态 ,都是由于气血阴阳失衡所引起的
8、 。中风后瘫痪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不用 , 是左右阴阳失衡所引起的。 素问阴阳印象大论 : “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 素问调经论 曰:“ 左盛则右病 , 右盛则左病 。”,阴阳调衡透刺针法的立论依据,1.4 调衡阴阳是中风病的治疗大法中风病的发生,无论是病因病机还是临床表现,无论是在本还是在标,都与脏腑气血阴阳失衡密不可分,应该以调衡阴阳为其治疗大法。针刺治疗中风病的本质就是要辨病位、明病性,激发经气,通过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来调和阴阳 , 从而达到“ 平秘阴阳 , 精神乃治 ” 。灵枢 根结云 : “ 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 , 调阴与阳 , 精气乃和 , 合形与气 , 使神内藏 。 ”
9、,中风病针刺治疗内容及意义,研究解决面对世界急于回答的问题:针刺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性和优效性?针灸是否有效?针灸是否安全?针灸能否治疗中风病?针灸是否科学?,解决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提出的核心问题1、内伤病辩证法则:脏腑、阴阳、气血、虚实2、针灸治疗法则:辨证、时机、配穴、手法3、治疗的时机 4、适应症、禁忌症5、针刺的部位6、针刺的方法7、针刺的手法8、效应的机制,针灸治疗中风病解决的问题,八项重要内容:意识障碍;瘫痪;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失语;吞咽障碍;尿便障碍;中风后抑郁;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难点、重大攻关问题,意识障碍、偏瘫(肌张力障碍)和语言障碍是中风病的临床关键问题和难点。针刺
10、治疗中风病措施:中医综合治疗成为发展趋势,优化中医药综合治疗。针刺治疗原则:“早期介入、分期治疗、辨证分型”的针药结合治疗,和中药、针灸、推拿综合治疗方案。,针灸治疗解决的策略,“分层、三期、三维、三性”中医特色治疗原则 分层:各级医院分工协作; 三期:急性期、恢复早期、恢复晚期和后遗症期分 期治疗; 三维: 手术、介入的急诊急救、药物和非药物的三 维治疗; 三病: 针对病性(缺血、出血)、病症(症状)、 病证(辨证施治)的三性治疗。,中风辨病辨证,病位:脑 病因:风、火、痰、湿病变因素:阴、阳、气、血病变性质:虚、实、盛、衰,中风病因病机,风:风阳、肝风,风阳上扰、肝风内动火:心火、痰火上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氏头穴透刺 阴调衡透刺法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3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