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学1ppt课件.ppt
《农业微生物学1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微生物学1ppt课件.ppt(1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微生物学的发展简介,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史前期1676年之前(约8000年) 朦胧阶段 初创期16761861(约200年) 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 奠基期18611897 (约40年) 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科赫) 发展期18971953(约50年) 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成熟期1953至今 分子生物学水平阶段,第二节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生物固氮 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为氨的过程, 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具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近五十个属,包括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根据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以及其它生物的关系,可以把它们分为三大类:自生固氮体系,共生固氮体系
2、和联合固氮体系 微生物能够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固氨,关键是靠固氮酶的催化作用,第二节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共生固氮体系 根瘤菌(Rhizobium)与豆科植物共生;弗兰克氏菌(Frankia)与非豆科树木共生;蓝细菌(cyanobacteria)与某些植物共生;蓝细菌与某些真菌共生,第二节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自生固氮体系 好氧自生固氮M 固氮单胞菌属 (Azotobacter固氮菌属,Azotomonas 固氮单胞菌属,etc)厌氧自生固氮M (Clostridium 梭菌属 )兼性厌氧自生固氮M(Bacillus,Klebsiella,etc)大多数光合M(蓝细菌,光合细菌),第二节 微生物的合成
3、代谢,联合固氮体系 不生成共生固氮特殊结构;有较强的寄主专一性雀稗固氮菌(Azotobacter paspali)与雀稗根系形成联合,第二节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固氮机制 N2 + 8e- + 8H+ + nATP(固氮酶Mg2+)2NH3 + H2 + nADP + nPi 固氮反应的必要条件 ATP,e-、H+及其载体,固氮酶,N2,Mg2+,厌氧环境 固氮酶包括2种组分 组分I(P1): 真正的固氮酶,又称钼铁蛋白(MoFe),由4个亚基组成。组分II(P2): 实际上是一种固氮酶还原酶,又称铁蛋白Fe),由2个亚基组成,微生物的生长,细胞生长的标志:外观上是细胞由小长大包括: 染色体(或
4、DNA)的复制、 核糖体的生物合成、 线粒体的生物合成、 细胞壁的生物合成等,微生物的生长,Individual Growth and Synchronous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Synchronous Growth 同步生长使培养基中细菌同时分裂,处于相同的生长阶段(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叫同步生长。环境条件诱导法机械筛选法其它方法,环境条件控制法,温度调节法培养基成分控制 控制限制因子的量 或添加某些抑制剂(氯霉素抑制菌体蛋白合成)其它方法 用交替见光和黑暗处理光合细菌,缺点: 打乱细胞原有的正常代谢。,第一节微生物生长及测定,细菌的群体及生长曲线 细菌
5、的生长曲线,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分批培养(单批培养,密闭培养)曲线的测定:液体 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恒定容积的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胞密度,以活细胞数的对数对培养时间所作出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微生物的非典型生长曲线:延滞期、快速生长期、生长衰退期,第一节微生物生长及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延滞期(适应期) 在延滞期,细菌的增殖率与死亡率相等,均为零;菌数几乎不增加,曲线平稳指数期, 又称对数期 (logarithmic phase) 细胞增长以指数式进行的快速生长繁殖期称为指数期,也称对数期,Lag phase 调整
6、期、适应期、停滞期,细胞生理特点: 分裂迟缓、菌体大、DNA含量高代谢活跃出现的原因: 为了调整代谢(需要合成多种酶,辅酶和某些中间代谢产物)影响因素: 菌种的遗传性、菌龄、接种量、及移种前后所处的环境条件等。,缩短意义: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措施: 增加接种量 调整营养成分 采用对数期的种子接种 选用繁殖快的菌种,延滞期,延滞期特点:生长速率等于零细胞合成新的成分微生物细胞特点:补充消耗的材料适应新的培养基或别的培养条件细胞形态变大或变长对外界不良环境敏感。,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与实践意义,接种龄对数期“种子”,延滞期较短;延滞期或衰亡期“种子”,延滞期较长接种量接种量大,延滞
7、期较短;接种量小,延滞期较长;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成分丰富的,延滞期较短;培养基成分与种子培养基一致,延滞期较短,把细菌接种到新鲜的培养基中培养时,并不立即进行分裂繁殖,细菌增殖数为,这时需要合成多种酶,辅酶和某些中间代谢产物,要经过一个调整和适应过程 。,Microbiology,延滞期出现原因,Log Phase (指数期),细胞数呈几何级数增加细胞的生理特点: 细胞生长速率R最大, 均衡生长:个体形态、化学组成和生理特性等均一致, 代时(G,世代时间,增代时间)或倍增时间:最短 酶系活跃,代谢旺盛出现原因:细胞完成生理调整,基质营养和环境适宜 代谢生理等研究材料,增殖酵母菌的最适材料,作为发
8、酵的种子可缩短延迟期。,影响指数期代时长短的因素,菌种营养成分营养物浓度培养温度,第一节微生物生长及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稳定生长期( stationary phase ) 新增细胞与逐步衰老死亡细胞在数量上趋于相对平衡状态,这就是群体生长的稳定期,稳定期,细胞数变化: 活细胞数保持动态平衡(正生长和负生长相等),总细胞数开始时仍呈上升趋势。 菌体产量与营养物质的消耗间呈有规律的比例关系(生长产量常数Y,或称生长得率): Y= x - x0 C0 - C 还有更精确的计算方法。出现原因:营养尤其生长限制因子的消耗,营养物比例失调,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pH值EH值等理化条件不适,细胞生理特点: 分
9、裂速度降低 活细胞数达到最大值 开始积累储藏物质 积累发酵产物(次生代谢物,对数期-菌体生长期,稳定期-代谢产物合成期) 芽孢细菌产生芽孢*实践意义:生产收获时期(菌体及相平行的代谢产物);细胞物质生物测定;促进连续培养原理提出和工艺技术创建,稳定期,Death phase 衰亡期,细胞数变化: 活细胞数逐渐下降细胞生理特点: 细胞内颗粒更加明显,出现液泡 细胞出现异常形态 细胞死亡伴随自溶产生原因:遗传,培养条件和环境不适宜,细菌生长曲线的用途: 研究上 生产上,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反映一种微生物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 ( 如试管、摇瓶、发酵罐 ) 生长繁
10、殖和死亡的规律。它既可作为营养物和环境因素对生长繁殖影响的理论研究指标,也可用为调控微生物生长代谢的依据,以指导微生物生产实践。,第二节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可以分为三类适宜环境: 微生物能正常地进行生命活动不适宜环境: 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受到抑制或被迫暂时改变原有的一些特征。恶劣环境: 微生物死亡或发生遗传变易。,第二节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温度温度通过影响膜的液晶结构、酶和蛋白质的合成及活性、RNA的结构、转录等 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溶解度温度三基点最适生长温度,微生物的生长温度范围 最低温度: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低限 最适温度:微生物生长
11、繁殖速度最快的温度 最高温度: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高限 致死温度,A,C,B,v,T ,不同生物的温度上限一般有以下规律:,原核生物高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中古生菌高于真细菌;非光能营养细菌高于光能营养细菌;单细胞生物高于多细胞生物。,第二节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氧浓度Obligate or strict aerobes 专性好氧菌 Facultative anaerobes 兼性厌氧菌 Microaerophilic bacteria 微好氧菌 Aerotolerant anaerobes 耐氧菌 Anaerobes 厌氧菌,专性好氧微生物:strict aerobes 分子氧作为最终电
12、子受体,氧参与合成固醇及不饱和脂肪酸;细胞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对氧化还原电位的要求 Eh+0.1v 可生长,最适在+0.30.4v 如:霉菌、大部分放线菌及部分细菌,兼性须氧微生物:facultative aerobes Eh+0.1v 通过好氧呼吸获取能量 Eh+0.1v 通过发酵或无氧呼吸获取能量 细胞含有SOD和过氧化氢酶 如:许多酵母和细菌 酿酒酵母、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等,微好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a 只能在 较低的氧分压(0.010.03巴)下才能正常生长;也通过有氧呼吸获取能量。 如:霍乱弧菌、氢单胞菌属等,耐氧微生物: aerotole
13、rant anaerobe 一类可在分子氧存在条件下进行厌氧 生活的厌氧菌。仅依靠发酵获得能量细胞 内有SOD和过氧化物酶,但无过氧化氢酶。 如:乳链球菌、乳酸乳杆菌、膜明串珠菌,厌氧微生物:anaerobe 只能在无氧或低Eh值时, 才能生长。分子氧可抑制生长或导致死亡。通过发酵或无氧呼吸等获取能量。细胞内缺乏SOD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 如:梭状芽孢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丁酸弧菌属等,第二节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氢离子浓度 (pH) 嗜酸菌嗜中性菌嗜碱性菌,根据控制作用的效果分类灭菌(sterilization): 凡是能够杀死或消除材料或物体上全部微生物的方法杀菌、溶菌;消
14、毒(disinfection): 能够杀死、消除或降低材料或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不致引起疾病的方法;防腐(antisepsis): 能够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但不能杀死微生物群体的方法低温、缺氧、干燥、高渗、高酸度、高醇度、加防腐剂。化疗(chemotherapy):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selective toxicity)即对病原菌具高度毒力而对其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该宿主传染病的一种措施磺胺类、抗生素、生物药剂等。根据控制作用原理、方式和方法分类物理控制方法化学控制方法,影响灭菌作用效果的因素(时间),作用时间长短,起始微生物总数,微
15、生物的抗性,作用方式,The use of physical methods in control,Heat高温杀菌机理:高温使蛋白质、核酸等重要生物大分子发生变性、破坏,以及破坏细胞膜上的类脂成分,导致微生物死亡。Dry heat sterilizationMoist heat sterilization,高温灭菌或消毒的方法,1、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150170下处理1-2小时。适用于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耐热物品的灭菌。优点:可保持物品的干燥火焰灭菌(灼烧灭菌):常用于金属性接种工具、污染物品及实验材料等废弃物的处理。,2、湿热灭菌(消毒),湿热灭菌是在含水状态下进行消毒灭菌。煮沸消毒、
16、高压蒸汽灭菌、间歇加热灭菌、巴氏消毒、实罐灭菌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力比干热灭菌好。为什么?热蒸汽对细胞成分的破坏作用更强热蒸汽比热空气穿透力强蒸汽潜热大,当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可放出大量热量,故可迅速提高灭菌物体的温度。 潜热是指当1g100的水蒸汽变成1g100水时,释放出2255.2J 的热量,(1)常压法,巴氏消毒法是一种专用于牛奶、啤酒、果酒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的低温消毒方法(6085,30min15s)。 低温维持法63 ,30min 高温瞬时法72(85),15s;常用煮沸消毒法:饮用水的消毒( 100处理15min以上)间隙灭菌法:适用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诱
17、导芽孢萌发,杀死营养体,连续3次),(2)加压法,常规加压蒸汽灭菌法: 121.3,压力为1kg/cm2或15磅/英寸2,维持1530min 115,压力为0.7kg/cm2或10磅/英寸2,维持1020min(过高温度容易被破坏) 使用于一切微生物学实验,医疗机构或发酵工厂中对培养基等多种器材、物料的灭菌。连续加压蒸汽灭菌法(连消法):发酵工业和食品加工生产中使用,让培养基在管道的流动过程中快速升温、维持和冷却,然后流进发酵罐(热交换)。 135140下维持515秒热死时间最短时间(温度恒定)热死温度最低温度(时间恒定,10min),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高压蒸汽灭菌器是利用加压的饱和蒸汽(潜
18、热)对物品、器械、药液等灭菌的设备,适用于科学研究、医疗卫生、食品等实验室或工厂使用造成蛋白质等变性失活。潜热是指当1g100的水蒸汽变成1g100水时,释放出2255.2J的热量 区别只在于自动化程度的高低(水位控制、温度恒定控制、时间控制、自动排放冷空气、程序化显示)饱和蒸汽压压力指示温度直接利用温度探测器指示温度,高压蒸汽灭菌过程,先加水(一般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淹过电发热管和内筒支架;放物(要求松散);加盖(对称旋紧),加热,升温排除冷空气(放汽阀)加压(关闭放汽阀),保温,定时降温,至压力为“0”,打开放汽阀开盖取物(注意蒸汽烫伤),(二)影响加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1、灭菌物体的含
19、菌量2、灭菌锅内空气排除程度 灭菌锅是靠蒸汽的温度而不是单纯靠压力来达到灭菌效果。3、灭菌对象的pH pH小于6.0时,微生物易死亡, pH在6.08.0时,不易死亡。4、灭菌对象的体积。5、加热与散热速度。,消毒、灭菌的生物指示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结核分枝杆菌致病菌指示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沙门氏菌致病菌指示菌(通用检测)(Salmonella spp),(三)高温对培养基成分的有害影响及其防止,1、有害影响: 形成沉淀物、破坏营养、改变pH等2、防止法 特殊加热灭菌:分别灭菌(用前后混合)、低压灭菌
20、(降低温度)、缩短时间等 过滤除菌法 其他方法:逐一加入法或加螯合剂,其它消毒灭菌方法,辐射杀菌紫外光、电离辐射、某种条件下的强可见光、微波等,可用作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保存食品。化学药剂的熏蒸(后述)环氧乙烷、甲醛等,三、化学杀菌剂、消毒剂和治疗剂,(一)表面消毒剂(二)抗代谢药物的代表磺胺类药物(三)抗生素,The Use of Chemical Agents in Control,最低抑菌浓度50% lethal dose, LD50Minimum lethal dose, MLD,(一)表面消毒剂(广谱毒性),是指对一切活细胞都有毒性,不能用作活细胞或机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石炭酸系数(
21、Phenol coeffcient,P.C.):是表示表面消毒剂的相对杀菌强度,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具备一定可比性一般而言,石炭酸系数越高,杀菌强度越强。,石炭酸系数的计算,一般规定处理时间10min供试菌被全部杀死的稀释倍数之比(药剂和石炭酸)。供试菌: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某甲药剂稀释300倍(稀释度1:300);石炭酸稀释100倍(稀释度1:100)。,二.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消毒剂:能杀死微生物的制剂 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制剂 消毒剂的种类 氧化作用 强氧化剂、漂白粉、氯等 凝固蛋白
22、 甲醛、酚 溶解类脂 乙醇、酚、来苏尔 脱水作用 福尔马林、乙醇 与巯基作用 重金属、 与核酸作用 碱性染料 与膜作用 新洁尔灭,常用的消毒剂 70%乙醇 福尔马林 新洁尔灭 (0.25%) 漂白粉 自来水0.20.5ppm Cl2 发酵用水 预防性 1ppm 污染过的水 10ppm 发酵设备外壁 20200ppm 空气 1%漂白粉熏蒸 发酵工厂常用 防霉剂 防霉涂料、硫磺、石灰,抗代谢药物,是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的结构相似,并可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具有选择毒力。竞争性抑制最常用的是磺胺类药物。磺胺与叶酸合成前体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结构类似。叶酸是辅酶,在氨基酸、维
23、生素、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很多细菌需要自己合成叶酸才能生长。磺胺药具有选择毒力:因为人体由于缺乏相应的合成酶,不能自身合成四氢叶酸,必须由外界提供,所以对磺胺不敏感。,The use of chemical agents in control,抗生素 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或其人工合成衍生物(半合成),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它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发现和半合成了几万种,临床使用五、六十种,抗生素最初是由英国科学家弗来明(A.Fleming)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偶然发现的,40年代初才作为化学治疗剂生产问世。,青霉素抑制藤黄微球菌的生长,抗生素的抗菌谱:抗生
24、素的作用对象的范围。通常将对多种类群的细菌有作用的抗生素称为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和土霉素既对G又对G-细菌有作用;而只对少数几种细菌有作用的抗生素则称为狭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只对G菌有效。,3、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引起细胞壁降解;干扰细胞膜;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抑制DNA合成;抑制DNA复制;抑制RNA转录;抑制RNA合成。,注意:D-环丝氨酸万古霉素杆菌肽青霉素头孢菌素氯霉素,第一节 微生物的突变,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三个经典试验经典转化实验Experiments done by Frederick Griffith (in London) in 1928 found there
25、 wer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the bacterium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Mixture of R cells & cell matters from S cells,S type cell,TMV,TMV,HRV,Wild Separation Mixture Infection Isolation,HRV,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第一节 微生物的突变,微生物的变异突变 基因突变或称点突变(包括自发突变、诱发突变) 染色体畸变 (包括缺失、重复、插入、易位、倒位),第一节 微生物的突变,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证明变量试验:(F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微生物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