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一预习讲义.docx
《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一预习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一预习讲义.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一预习讲义:第一章 第一节税法概述 共五个问题:1.税法的概念与特点2.税法原则3.税法的效力与解释4.税法的作用5.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一、税法的概念与特点(一)税法概念税法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了解税法定义时需注意:1.有权的机关:在我国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立法机关、获得授权的行政机关。2.这里说的税法是广义的,包括各级有权机关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是由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争诉法等构成的法律体系。【例题多选题】(2009年)从广义的立法层次上划分,税法包括()。A.全
2、国人大制定的税收法律B.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法规C.省级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税收法规D.中央政府部门制定的税收规章E.市级政府制定的税收规章 正确案ABD案解析从广义的立法层次上划分,税法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税收法律、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法规或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税收法规,有关政府部门制定的税收规章。 (二)税法的特点-了解1从立法过程看-税法属于制定法,而不属于习惯法即税法是由国家制定的,而不是由习惯作法或司法判例而认可的。2从法律性质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而不属于授权法规即税法直接规定人们的某种义务,具有强制性。3从内容看-税法属于综合法,而不属于单一法即税法是由实体法、程序法、争讼法等构成的
3、综合法律体系。我国结构:宪法加税收单行法律、法规。【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税法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从立法过程来看,税法属于制定法B从法律性质来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C从内容上看,税法具有综合性D从法律性质来看,税法属于授权性法规 正确案D 二、税法原则-掌握(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 两类原则 具体原则 税法的基本原则(四个) 1税收法律主义2税收公平主义3税收合作信赖主义4实质课税原则 税法的适用原则(六个) 1法律优位原则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法基本原则
4、的是()。A法律优位原则B税收法定主义原则C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D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正确案B (一)基本原则(4个)-掌握含义及特点1税收法律主义(也称税收法定主义、法定性原则)(1)含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的规定,超越法律规定的课税是违法和无效的。(2)功能:保持税法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3)具体原则:课税要素法定、课税要素明确、依法稽征。【例题单选题】(2008年)税收法律主义也称税收法定主义。下列有关税收法律主义原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税收法律主义的功能侧重于保持税法的稳定性B课税要素明确原则更多地是从立法技术角度保证
5、税收分配关系的确定性C课税要素必须由法律直接规定D依法稽征原则的含义包括税务机关有选择税种开征和停征的权力 正确案D案解析依法稽征原则,即税务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稽核征收。而无权变动法定课税要素和法定征收程序。除此之外,纳税人同税务机关一样都没有选择开征、停征、减税、免税、退补税收及延期纳税的权力(利),即使征纳双方达成一致也是违法的。 2税收公平主义(1)含义: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2)法律上的税收公平与经济上的税收公平【解析】经济上的税法公平往往是作为一种经济理论提出来的,可以作为制定税法的参考,但是对政府与纳税人
6、尚不具备强制性的约束力。3税收合作信赖主义(1)含义:征纳双方关系从主流上看是相互信赖,相互合作的,而不是对抗的。(2)这一原则与税收法律主义存在一定冲突,许多国家税法在应用这一原则时都作了一定限制。4实质课税原则(1)含义:依纳税人真实负担能力决定其税负,不能仅考核其表面是否符合课税要件。(2)意义:防止纳税人避税与偷税,增强税法适用的公正性(注意选择)。【解析】纳税人借转让定价而减少计税所得,税务机关有权重新估定计税价格,而不是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价格。【例题单选题】如果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或其他方法减少计税依据,税务机关有权重新核定计税依据,以防止纳税人避税与偷税,这样处理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
7、的()。A税收法律主义原则B税收公平主义原则C税收合作信赖主义原则D实质课税原则 正确案D 【例题多选题】关于税法的基本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税收法定主义的功能偏重于保持税法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B经济上的税收公平不具备强制约束力,仅作为制定税法的参考C实质课税原则的意义在于防止纳税人的偷税和避税D税收公平主义赋予纳税人既可以要求实体利益上税收公平,也可以要求程序上税收公平的权力E税务机关有权重新核定计税依据,体现的是税收公平主义原则 正确案ABCD (二)税法的适用原则(六个)-掌握含义并加以应用1法律优位原则含义:税收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规章效力
8、,效力高的税法高于效力低的税法。关系:法律法规规章法律优位原则在税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不同等级税法的关系上。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优于税收行政规章的效力。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含义:新法实施后,之前人们的行为不适用新法,而只沿用旧法。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含义: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效力优于旧法。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含义: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订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解析】居于特别法地位级别较低的税法,其效力可以高于作为普通法的级别较高的税法。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含义: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
9、,而程序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溯及力。【解析】实体性权利义务以其发生的时间为准,而程序性问题(如税款征收方法、税务行政处罚等),新税法具有约束力。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含义:在税收争讼发生时,程序法优于实体法,以保证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例题单选题】纳税人必须在缴纳有争议的税款后,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才能受理纳税人的复议申请,这体现了税法适用原则中的()。A新法优于旧法原则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C程序优于实体原则D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正确案C 【例题多选题】根据税法的适用原则,下列说法存在错误的有()。A根据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纳税人在新税法公布实施之前发生的纳税义务在新税法公布实施之后进入税款征收程
10、序的,原则上新税法不具有约束力B根据法律优位原则,税收法律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但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税收行政规章的效力C程序法优于实体法是指在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D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凡是特别法中作出规定的,原有的居于普通法地位的税法便废止E新法实施后,之前人们的行为不适用新法,而只沿用旧法 正确案ABD 三、税法的效力与解释(一)税法效力-熟悉1空间效力2时间效力 时间效力 各3种情况 含义 税法的时间效力是指税法何时开始生效、何时终止效力和有无溯及力的问题 税法的生效 1税法通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生效 2税法自通过发布之日起生效【最常见】 3税法公布后授
11、权地方政府自行确定实施日期 税法的失效 1以新税法代替旧税法【最常见】 2直接宣布废止 3税法本身规定废止的日期(最少见) 【例题单选题】关于税法的时间效力的陈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税法的时间效力是指税法何时生效的问题B对于重要税法的个别条款的修订,目前大多采用这种自通过发布之日起生效的方式C税法的失效方式中,很少采用的是直接宣布废止D我国及许多国家的税法均不坚持不溯及既往原则 正确案B案解析税法的时间效力是指税法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和有无溯及力问题,而不单是何时生效问题;对于重要税法的个别条款的修订和小税种的设置,较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大多采用这种自通过发布之日起生效的方式;税法的失效
12、方式中,很少采用的是税法本身规定废止日期,因为这种方式较为死板,易于使国家财政限于被动;税法的失效方式中,最常见的方式是新税法代替旧税法;我国及许多国家的税法均坚持不溯及既往原则。 3人的效力。属人、属地、属地兼属人,我国采用的是属地兼属人原则。(二)税法的解释【说明】(1)法定解释应严格按照法定的解释权限进行,任何有权机关都不能超越权限进行解释。因此,法定解释具有专属性。(2)法定解释同样具有法的权威性。(3)法定解释大多是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法律的适用过程中进行的,是对具体的法律条文、具体的事件或案件作出的,所以具有针对性。但其效力不限于具体的法律事件或事实,而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1
13、按解释权限划分 种类 解释主体 法律效力 其他 立法解释 三部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高行政机关、地方立法机关作出的税务解释 可作判案依据 属于事后解释 司法解释 两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两高联合解释,作出的税务刑事案件或税务行政诉讼案件解释或规定 有法的效力可作判案依据 司法解释在我国,仅限于税收犯罪范围 行政解释 国家税务行政主管机关(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 但不具备与被解释的税法同等的法律效力原则上不作判案依据 执行中有普遍约束力 【例题多选题】可以作为法庭判案直接依据的税法解释有()。A行政解释B立法解释C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D各级检察院作出的检察解释E最
14、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 正确案BCE 【例题单选题】(2008年)下列有关税法解释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税法解释不具有针对性B税法解释不具有专属性C检察解释不可作为办案的依据D税法立法解释通常为事后解释 正确案D案解析一般来说,法定解释应严格按照法定的解释权限进行,任何有权机关都不能超越权限进行解释。因此,法定解释具有专属性。法定解释大多是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法律的适用过程中进行的,是对具体的法律条文、具体的事件或案件作出的,所以具有针对性。司法解释的主体只能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它们的解释具有法的效力,可以作为办案和适用法律和法规的依据。其他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均无解释法律的
15、权力。我们通常所说的税收立法解释是指事后解释。2按解释尺度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扩大解释(考过多选)字面解释:必须严格依税法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解释,既不扩大也不缩小。限制解释:是指为了符合立法精神与目的,对税法条文所进行的窄于其字面含义的解释。扩充解释:是指为了更好地体现立法精神,对税法条文所进行的大于其字面含义的解释。税法解释对于税收执法、税收法律纠纷的解决都是必不可少的。【例题单选题】(200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劳务报酬所得按次征收”,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劳务报酬所得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这一税法解释属于()。A司法解释B字面解释C扩充
16、解释D行政解释 正确案C 四、税法作用-了解1规范作用:5方面(考过定义)2经济作用:5方面五、税法与其他部门法关系-了解关注:(二)税法与民法的关系联系:第一,税法借用了民法的概念。第二,税法借用了民法的规则。第三,税法借用了民法的原则。区别:第一,调整的对象不同。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属于横向经济关系;而税法调整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征纳关系,属于纵向经济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一方固定是国家及其税务机关;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则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人、公民之间不固定的关系第二,法律关系的建立及其调整适用的原则不同。民事法律关系建立及其调整是按照自愿、公平
17、、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的,民事主体双方的地位平等,意思表示自由。民法原则从总体上说不适用于税收法律关系的建立和调整。税收法律关系中,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权利义务关系不对等。第三,调整的程序和手段不同(三)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五)税法与刑法的关系【例题多选题】(2008年)税法与刑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下列有关税法与刑法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税法属于权力性法规,刑法属于禁止性法规B税收法律责任追究形式具有多重性,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只采用自由刑与财产刑形式C刑法是实现税法强制性最有力的保证D有关“危害税收征管罪”的规定,体现了税法与刑法在调整对象上的交叉E对税收犯罪
18、和刑事犯罪的司法调查程序不一致 正确案BCD案解析从税法与刑法区别而言: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主要用来建立正常的纳税义务关系,其本身并不带有惩罚性。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主要用来建立正常的纳税义务关系,其本身并不带有惩罚性,A不正确。就法律责任的承担形式来说,对税收法律责任的追究形式是多重的,而对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只能采用自由刑与财产刑的刑罚形式。税收犯罪的司法调查程序同刑事犯罪的司法调查程序是一致的,E不正确。第二节税收法律关系 本节共3个问题:1概念与特点2税收法律关系主体3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一、概念与特点(一)概念-了解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过
19、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两种学说及含义:权力关系说和债务关系说(二)特点4点(掌握)1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2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3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4具有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转移的性质【例题单选题】(2009年)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作为纳税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征税机关B税收法律关系的成立、变更等以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要件C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对等性D具有财产所有权单向转移的性质 正确案D案解析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1)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2)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3)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纳税人承担较多的义务,享受较少的权利;(4)具有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
20、单向转移的性质。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征纳双方(一)征税主体:以税务(国税、地税)机关为主,还有财政机关、海关。1税务机关职权(注意多选题)2税务机关职责(注意多选题)(二)纳税主体:纳税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单位)1纳税人权利有新增P19,共14项(注意多选题)2纳税人义务有新增P22,共10项(注意多选题)【例题单选题】下列职权中不属于税务机关职权的是()。A税收检查权B税收行政立法权C代位权和撤销权D税收法律立法权 正确案D案解析税收法律立法权,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税务机关没有制定税收法律的权力。 【例题单选题】在税收法律关系中,纳税人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不尽相同,下列行为中属
21、于纳税人权利的是()。A按期进行纳税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税款B依法进行账簿、凭证管理C依法注销税务登记D向税务机关咨询税法及纳税程序 正确案D案解析ABC选项均是纳税人的义务,只有选项D属于权利。 (三)其它税务当事人的权力和义务其他税务当事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银行、工商、公安等。(注意多选题)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了解(一)产生:-以引起纳税义务成立的法律事实为标志(即出现应税行为)。【例题单选题】税收法律关系产生的标志是()。A纳税人办理或重新办理税务登记B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的同时存在C引起纳税义务成立的法律事实D征、纳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成 正确案C (二)变更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注册 税务 考试 税法 预习 讲义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2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