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海城市经济区域的形成及其合作机制分析.docx
《泛黄海城市经济区域的形成及其合作机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泛黄海城市经济区域的形成及其合作机制分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泛黄海城市经济区域的形成及其合作机制分析王雅莉(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研究所 辽宁大连 116025)内容提要:世界经济秩序越来越表现出依赖于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区发展和由此为基础的经济空间一体化发展的时代特征。由此,经济中心城市越来越成为决定和影响世界经济秩序的重要因素。泛黄海城市经济区域正在逐步形成和扩大,随着新世纪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化,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区域。本文运用Gravity模型、市场潜力函数及集聚经济的原理,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泛黄海经济中心城市的区域作用力和城市经济区的形成机理及其发展的合作策略。关键词:泛黄海 城市经济区域 形成机理 合作策略An
2、alysis on the Forming of the Economic Area with Urban-centered and Its Cooperative Mechanism in the Region round Pan- Yellow SeaWang yali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ublic Administration School, Liaoning, Dalian, 116025)AbstractWorld economical order puts up more and more the spat
3、io-temporal character that l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ropolitan economic area with urban-centered along with the spatial incorporation. Therefore, the economic central-ci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and influencing the world economic order. The metropolitan economic area
4、in the Region round Pan- Yellow Sea is forming and extending step by step. In the new century, with the changing of the world economic order, this area is turning to an important area in the world economy. This paper applies to the theory on Gravity model, market potential function and agglomeration
5、 economies. Based on the former investigation result, this paper enlarge on the regional functional forces of the central-cities, the growing mechanism of urban or interurban and the cooperative strategy of its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round Pan- Yellow Sea. Key Words:Pan-Yellow Sea Area, Economic
6、Area with urban-centered, Mechanism of Formation, Cooperative Strategy世界经济秩序越来越表现出依赖于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区发展和由此为基础的经济空间一体化发展的时代特征。由此,经济中心城市越来越成为决定和影响世界经济秩序的重要因素。故研究经济中心城市的区域作用力与城市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成为新世纪经济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泛黄海城市经济区域正在逐步形成和扩大,随着新世纪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化,已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区域。本文试图探讨泛黄海城市经济区域的形成及其在市场潜力和城市区域作用力决定下的发展合作机制。一、经济中心城市
7、的区域作用力与城市经济区辨识模型经济中心城市是指在一个区域中自身具有如下经济能量的城市:对内它具有某种优势能够从外部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并整合成新的产业资源和发展资源;对外能够将其所剩余和过时的经济力扩散到周边地区或相邻规模较小的城市从而使所在的经济区域扩大。总的特点是:在一个区域的市场总体中,经济中心城市的市场份额最大或很大,例如,前8个城市的市场规模占该地区的市场总规模为80%以上,这就是一个比较集中的城市化经济地区了 类似于研究特定市场的集中度前几个最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比重。根据克里斯塔勒与勒施(Christaller,1933;Lsch,1940)的中心区位定理(the Principl
8、e of Median Location)” 参见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和安东J维纳布尔斯合著:空间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年9月第1版,第31-32页,第417-423参考文献。,经济中心城市往往居于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中间,城市经济区就是由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相对稳定的经济联系构成的城市化地区。正确辨识和规范城市化经济区域范围,对于充分利用经济的自然联系、推进经济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城市经济区的形成,是借助于若干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力”而实现的。借用物理学中的“力”的概念,城市经济力来源于社会经济诸要素的综合作用,是一种城市位能。城市人口、城市GDP、城市商品流通总额
9、、城市固定资产总额、城市基础设施总量与水平、城市平均文化程度与精神文明、城市环境质量等都是其重要来源。中心城市的经济力作用表现在城市对其周围地区的影响力和强度上。其主要有形式和内容有三:1.城市吸引力。城市由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分工经济及其合力的集聚经济作用,使得外部区域的矿业和农业物资、劳动力等初级要素以及居于非城市化地区的技术和企业向城市流动。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越大,其吸引力就越大;2.城市辐射力。城市是高层次生产力的源泉,随着城市中的生产力和产业结构不断地向高层次发展,就会把较低层次的或者说剩余的经济力(信息、技术、熟练劳动力、物资等要素)不断地向城市所在的四周区域扩散,形成辐射功能,
10、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城市辐射力的大小取决于城市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3.城市中介力。中心城市一般作为交通枢纽、商务中心、金融超市和信息中心,汇集了城市与区域之间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城市成为这些要素相互流动的中介或媒介。城市中介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城市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第三产业发展程度。显然,城市经济力的概念要大于城市引力的概念。对于后者,城市引力概念早在1858年,就有学者提出并使用过,并作过定量分析。 参见饶会林:城市经济学,中国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658-659页。 而城市经济力概念是最近几年提出的涵义。著名城市经济学者饶会林教授(1999,658页,
11、1932-2006)曾设定如下数学模型表示中心城市所产生的经济影响: (1)式中,Rik表示城市i在k点的影响力,Pi表示城市i的社会经济综合能量,dik表示城市i与k点之间的标准距离。城市社会经济综合能量是城市的质量(mass),可以用多种经济指标反映,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口、特殊产品量等;一个城市与其发生影响力作用点的标准距离不是实际距离,而是考虑了交通方式后的时间距离。如果设定V为标准速度,V1为交通工具的实际运行速度,di1为城市i与k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二者之间的关系为: (2)可见,城市对其外部某点k的影响力随着dik值的延长而呈递减趋势,并且在交通工具速度越慢的线路上递减速度越快。根
12、据饶会林教授的研究,通过上两式可以确定城市影响力的相对区域和绝对区域。相对城市经济区域是结合康务尔斯(P.D.Converse)的分流点(Breaking Point)概念,确定两个城市的影响力在某地的分界点的。设Rik与Rjk分别为城市i和城市j在k点的均衡影响力,Pi与Pj分别为两市的社会经济综合能量,dij为城市i到城市j的标准距离,则两个城市到k点的标准距离为: (3) (4)dik与djk表达了两城市相对的经济影响长度,把一个i城市与各个j城市在各个k点的标准距离都求出来,并相连各个k点,就构成了该i城市的城市经济区域,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区域。显然,经济能量P相对高的城市,其标准
13、距离d也会相对的长。城市经济区域是有界限的相对区域。绝对城市经济区域是首先确定了一个城市影响力的标准阈值Rk,并根据(1)式原理解出城市到k点的标准距离: (5)以dik为半径就可以确定中心城市的绝对性城市经济区域。由于这种确定方式不考虑城市经济区域间的界点,各中心城市所形成的城市经济区域是互相重叠的。这种重叠实际上反映了城市之间日益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其重叠的部分越大越厚,表明其联系越多,现实中的对话愿望也越多,实现一定区域的空间一体化的要求就越强烈。这里的前提条件,即城市经济影响力标准阈值Rk的确定,可以通过城市非农业人口与城郊和城市辐射的农村地区中的农业人口的比例来确定,即: (6)式中
14、,m为城市人口密度,n为农村人口密度,为农业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例。只要确定了值,并测量了城市和农村的人口密度,就可以确定Rk值了。当然,也可以根据中心城市经济影响力的一般水平直接确定Rk值。二、泛黄海城市经济区域的形成“泛黄海”是近几年提出的区域概念,其经济辐射直径约1800公里,覆盖的相关区域包括日本的九州地区,韩国的全罗南道和北道、忠清南道、京畿道、釜山、大田和仁川等五道四市,中国的京、津、沪、辽、冀、鲁、苏四省三市,是东北亚的经济核心区域;“泛黄海经济区域”的概念,目前主要由相关国家的专家学者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一般指以黄海沿岸地区急剧增加的贸易和发展的可能性为基础,有可能在中日韩三国间形
15、成的城市经济区域;而“泛黄”经济合作的概念最早由日本提出,其构想是以次区域合作的方式,促进日中韩三国相关地区在贸易、投资和科技领域的合作。 参见孙军、杨赞:泛黄海区域物流链条的形成及合作趋势,物流技术,2007年第6期。泛黄海地区各国地缘相近,具有开展经济合作的地缘优势。韩国仁川港和釜山港距中国泛黄海沿岸港口的距离大都在500海里左右,日本北九州港距釜山港123海里,距仁川港506海里,距大连港638海里。日本的货物从海路直接运抵北九州市或九州的其他港口,其海路和陆路运费总和大体相当于经由神户港时的1/2,经由横滨港时的1/3。 福冈、下关和北九州都是日本面对东亚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且相互之间
16、距离较近,实际上已经构成区域港口群落。中国泛黄海区域的港口城市众多,超亿吨的世界大港就有6座。例如北部的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南部的上海、宁波、南通;中间区域的连云港、日照、青岛等,都完全具备成为未来领导区域经济发展龙头的地理区位优势。中日韩三国不仅地理上是近邻,语言文化相近,且所存在的产业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相交叉的特征,使经济互补性十分显著。如果合作有效,将成为除北美、欧洲之外的全球第三大经济力量。目前,区域内总人口超过3.6亿,GDP总额达2万亿美元左右,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尽管基于地缘关系的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尽管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亚洲国
17、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被称为奇迹,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泛黄海区域的经济合作进展却十分迟缓。比较充分展现经济合作趋势并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的,主要集中在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等成熟和比较成熟的经济区域。以物流为例,这些区域取得了区域一体化相当的进展。各国通过降低进口关税、减少海关程序、统一货运单证以及支持公共运输等措施, 便利了区域内贸易、降低了物流费用,同时也促进了物流业的跨国界发展。而作为东北亚经济区域的核心泛黄海区域中日韩三国间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一体化制度安排,就像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热潮中的“孤岛”,这与三国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在泛黄海区域中的中日韩三国的经济部分,所存在的极强的互补性,将
18、会极大的影响东北亚区域乃至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然而,三国若仍保持“孤岛” 现状,将会极大的损失协调效益和一体化效益。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更容易互相影响,国际间的协调显得格外重要。那么,泛黄海地区是否也需要全面的合作机制,在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让人们认识到这一地区是否正在向一个完整的城市化经济区域发展。因为城市经济区域形成的过程中,会逐渐积淀空间经济一体化的潜在势能,从而需要合作机制。由于泛黄海地区中心城市的经济力,大多显现为港口城市的经济力,因而这里主要选取港口城市进行分析。同时,由于本文的关注点是泛黄海城市化经济区域是否正在形成,而不是关注中心城市之间影响力的分界点,因而这
19、里采用(5)式的辨识方法即绝对城市经济区域分析方法研究泛黄海城市经济区域的形成。根据一般的最低影响力水平,这里以100万美元为最低水平,即Rk=100万美元来研究泛黄海区域各个港口中心城市的经济力影响区域。表1列出了黄海地区港口中心城市的GDP数据和所计算的经济力影响半径,其空间重叠状态即相互影响状态可以从图1中直观地看出。表1 2006年泛黄海区域港口中心城市经济力及其经济力影响半径城市经济力GDP(万美元)影响半径dik(海里)城市经济力GDP(万美元)影响半径dik(海里)城市经济力GDP(万美元)影响半径dik(海里)上海1295.80358.58青岛400.82200.21仁川375
20、.59 375.59193.80宁波359.31189.56烟台300.72173.41釜山742.45 272.48南通219.79148.25天津544.89233.43蔚山416.20 204.01连云港65.9281.19秦皇岛69.0183.07北九州499.33 223.46日照63.2379.52大连321.21179.22福冈635.89 252.17数据来源:GDP参照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7、中国港口年鉴2006相关数据确定,dik值则是把GDP数据带入(5)式计算得出。图1 2006年泛黄海港口中心城市经济力影响区域图1画出了各港口中心城市区域影响力的圈域。其中,上海市的
21、影响最大,其经济力覆盖我国整个华东地区,在泛黄海区域影响空间也最大;釜山、福冈、天津市的经济力影响也很大,其经济圈域同上海一起勾画出了泛黄海区域的大体范围;北九州、蔚山、青岛、大连、仁川、宁波-舟山等城市的影响力其次,加重了泛黄海区域经济重叠的厚度;其余的中小港口城市使区域内经济重叠的环节更为深化、紧密。对于每一个港口城市来说,其经济影响力在港口中心位置时最大,逐渐向外扩散时渐次减弱,在圈域边缘上影响力减到最低程度;但是这个边缘已经与另一个城市的经济影响力重叠在一起,从而由于经济互动并不显现出是经济中心地区的边缘。各个港口中心城市的圈域之间,有的互有交叉,有的重叠在一起,表现了这些港口城市在经
22、济上的密切联系。其交叉重叠的地方越多,经济力越有厚度,越能反映出这些港口中心相互联系的实质,越能表明这个地区已经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经济区域,这就是目前泛黄海经济区域的本质属性。实际上,泛黄海经济区域的形成,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变化。二战结束后的20世纪后半期,日本经济首先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开始高速增长,在亚洲东部起到了牵动亚洲经济增长的龙头作用;继而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亚洲四小龙”的新兴工业经济区域迅速兴起,构成世界经济发展的东方特色;而东盟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大陆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向市场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近年来与东亚各国联系的增强,都促使东亚经济迅速
23、崛起,构成了一个广阔的亚洲区经济圈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亮点。在这种发展形势中,泛黄海地区的中日韩三国间的贸易、投资、物流等经济活动日益加快。20012004年,三国在泛黄海地区的贸易量占三国贸易总额的比重,由将近21提高到24.1;同期在泛黄海区域内的投资占三国吸收FDI的比重,从11.7上升到13.8。中日韩三国作为泛黄海区域的三大贸易与物流主体,在全球物流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以集装箱为例,30%的物流量在东北亚地区形成(表2),且今后还会继续增加。表2 中日韩集装箱运量世界份额的变化项 目199120012011(预期值)(A)中日韩(单位:百万TEU)19.151.9137(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泛黄 海城市 经济 区域 形成 及其 合作 机制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2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