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银行不良贷款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docx
《某银行不良贷款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银行不良贷款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硕士论文: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成因、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及对策 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姓名:聂凌云学号:19962008专业:西方经济学导师:易 纲 教授2002年5月版 权 声 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授权,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并复印、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益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目 录一、引言1二、对中国不良贷款数额的估计.22.1中国不良贷款问题的统计口径22.2估算2三、 国不良贷款成因:事实的回顾.43.1 中国不良贷款问题的背景介绍.43.2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机制7四、 经验证据.114.1中国的银
2、行对企业预算软约束的实证证据。.114.2 不良贷款与预算软约束关系的实证证据.12五、 文献综述.13六、理论框架-关于中国不良贷款成因的一个博弈模型.15七、中国不良贷款带来的金融风险。.207.1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207.2发生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损失。.23八、政策建议.24参考文献.28论文摘要中国的金融体系是十分脆弱的而中国的银行体系则是中国金融体系中最脆弱、最危险的地方。如何处理处理大量的银行不良贷款一直是困扰中国银行业的难题。该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有其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其在现实中急待解决。本文首先估算了中国的不良贷款的数额并回顾了中国不良贷款的形成历史。此后综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3、。在此基础上运用预算软约束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中国不良贷款形成的机制和其带来的金融风险。在对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其所带来的金融风险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后,本文为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不良贷款、预算软约束、金融风险、博弈Abstract:The Chinese Financial System is very fragile. The Chinese Banking System is the frailest in the Chinese Financial System. How to deal with the huge amount of Non Performing Loan
4、s (NPLs) is the dilemma of Chinese Banking System. This problem is not only very important in theory, but also very important to practic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first estimates the amount of Chinese NPLs and reviews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NPLs. Then this article makes a survey of literature.
5、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author us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oft Budget Constraint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NPLs and the financial risk caused by the NPLs.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author make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Key Words: Non-performing Loans, Soft Budget Constraint, F
6、inancial Risk,GameCONTENTSI. IntroductionII. The Estimation to Chinese Non-Performing Loans.(I) The Statistical Standard of Chinese Non-Performing Loans(II) Estimation III. The Reason of Chinese Non-Performing Loans: A Survey to Facts (I)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Non-Performing Loans (II) The Forma
7、tion Mechanism of Chinese Non-Performing LoansIV. The Empirical Facts (I) The Empirical Facts of Banks Soft Budget Constraint (SBC) to SOEs(II) The Empirical Fact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of SBC and Non-Performing LoansV. A Survey to the Literature. VI. The Framework of Analysis: A Game Theory of The
8、 Reason of Chinese Non-Performing Loans.VII. The Financial Risk Caused by The Non-Performing Loans.(I)The Financial Risk Confronted by China(II) If The Financial Crisis Happens, The Lost of China.VIII. Policy Suggestion.Reference一. 引言经济学家杂志1998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在整个亚洲中是最差的,并预言当中国着手进行金融体系和国有企业重组时,即使不会出现
9、全面衰退,至少也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增长速度下滑。上述观点或许是言过其实,但中国的金融体系与1997年陷入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相比确实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信用过度扩张、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监管不力以及不良资产的大量积累等。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当脆弱,而最脆弱、最危险的地方则是银行体系。大量的银行不良贷款 不良资产与不良贷款的区分: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不良资产除了应包括不良贷款外还应包括其对外投资等业务所带来的损失。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不良资产应包括利用所有来源的资金所形成的效益不佳的资产。由于中国的银行业务主要为信贷业务且信贷资金为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这两个指标在口径上相差并不大。同时因为不良贷款这一
10、概念与不良资产相比在实际中更具可操作性,且本文主要关心银行的金融风险问题,因此在本文中主要采用不良贷款这个概念。为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带来了隐患。虽然中国政府对这个问题的急迫性有认识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是收效却不明显。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不稳定和金融危机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性的危害,其后果表现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经受不起较长时间的金融不稳定,因为这将会破坏中国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经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此,认真地研究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其在现实中的紧迫性。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试图回答以下三个关键的相关问题:第一,中国的高额不良贷款到底
11、是如何形成的?第二,现存的高额不良贷款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金融风险?第三,为了实现中国银行业的稳定与发展应采取哪些对策?本文余下部分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对中国不良贷款的数额做了估计。第三部分对中国不良贷款的形成历史进行了回顾。第四部分考察了一些实证证据。本文第五部分则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综述。第六部分构造了一个三期博弈模型用预算软约束理论对不良贷款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第七部分讨论了高额不良贷款所带来的金融风险。第八部分提出了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二. 对中国不良贷款数额的估计2.1 中国不良贷款问题的统计口径本文把对中国不良贷款规模的估计作为分析该问题的起点。要对中国不良贷款的规模做出估计必需对其统计口
12、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首先我们应认识到在中国关于银行不良贷款的划分标准是一个不断规范化的过程。在80年代中国几乎没有试图去划分银行贷款的质量。即使是在中国要求大型国有银行按商业化原则经营以后,划分贷款和注销呆帐体系的建立依然较慢。1994年以前每一个主要银行都有其自身划分不良贷款的体系和标准。但这些体系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中央银行要求专业银行“呆帐”所占比例不能超过其贷款总额的2%;“有问题的贷款”所占比例不能超过5%;“值得关注的贷款”所占比例最多不能超过8%。简而言之,中央银行对贷款的划分比有一个上限,而不考虑银行的实际贷款质量。(Lardy,1998)。从1995年开始中国实行了统一的
13、信贷资产质量分类办法:即把贷款分为两类,一类为正常的,一类为不良的。不良贷款中根据贷款逾期时限的长短又分为三种,两年以内的称逾期贷款;两年以上的为呆滞贷款;因企业破产或自然人死亡而无法收回的则为呆帐。尽管“一逾两呆”的体系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该方法与大多数发达国家流行的五级分类的方法相比显得更为宽松。(按五级分类的方法计算,中国银行九九年底的不良贷款比率为百分之三十九,但若以“一逾两呆”方法计算,中国银行九九年的不良贷款比率只有百分之十五。)自1998年开始中国要求各商行银行按国际惯例执行新的贷款分类办法。该办法将贷款质量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五类 正常贷款,指借款
14、人能严格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关注贷款,指借款人目前有偿还能力,但存在一些可能对贷款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以及抵压和担保都不足以保证贷款本金与利息的完全偿还。可疑贷款,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部分贷款损失。损失贷款,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预计贷款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后三类称为非正常贷款,即通称的不良贷款。,简称贷款风险分类办法。本文在下面进行不良贷款规模的估算时也以该分类方法为标准。2.2 估算对于中国不良贷款的具体数额向来是众说纷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2001年1
15、月曾表示,2000底,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到期未收回”的贷款占总贷款的25,但他强调,这不等于外界所谓的“不良贷款”,而真正收不回的坏帐截至2000年底只有3。而里昂证券公司的经济报告指出,目前大陆所有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52,520亿元人民币,而不良贷款额达43,217亿元人民币,占资产比率29%。其中目前大陆4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94,860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额为23,720亿元人民币,占资产比例25%。大陆3家政策性银行总资产额为13,730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额为3,432亿元人民币,占资产比例25%。大陆其他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16,780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额为4,195亿元人民币
16、,占资产比例25%。大陆城市合作社资产总额为16,780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额为8,390亿元人民币,占资产比例50%。大陆信托公司资产总额为6,100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额为3,050亿元人民币,占资产比例50%。大陆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4,270亿人民币,不良资产额为430亿元人民币,占资产比例10%。由于对于不良贷款的规模和回收率等指标,各方面的看法存在着分歧。故此本文利用公开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推算提出自己的判断。2000年中国银行体系贷款状况 单位:亿元名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银行总贷款65208.69378.0 4695.111161.914695.2数
17、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及各行的年报等。上表反映了2000年中国银行体系的贷款余额这是我们估算不良贷款的起点。在中国采取了五级分类的新的不良贷款的划分标准后,只有中国银行在其2000年的年报中公布了按此标准划分的不良贷款数值为28.78%。(参见下表) 2000年中国银行既全资附属金融企业贷款质量 单位:RMB百万元余额比重%正常贷款710,72251.90关注贷款264,49119.32不良贷款394,01728.78 其中:次级137,01310.01 可疑200,14014.62 损失56,8644.15数据来源:中行2000年年报。中国银行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属于效益较好的。而农信社、城信
18、社和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状况则要差于国有商业银行。只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状况较好。但因其规模较小,故从总体上推断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为30%是可行的。再加上转移给资产管理公司的14,000亿元,中国2000年底的不良资产大约为45,542亿元,约占当年GDP的50.9%。参照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到30%的资产回收率,即便考虑到资产管理公司中的不良资产状况较为恶劣,如以40%的回收率计算,中国不良贷款的损失约为27,3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31%。如以30%的回收率计算,中国不良贷款的损失约为31,9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35%。三. 中国不良贷款成因:事实的回顾3.1 中国不良贷款问题的背
19、景介绍从上述估算可以看出中国的不良贷款问题是十分严重的。而中国不良贷款的形成与中国渐进式的改革历程是分不开的。渐进式的改革历程虽然使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为了有助于分析这一问题,本文先对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历史、特点按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机制特征分三阶段做一个回顾。虽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所占的份额是不断下降的,但直到2001年3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贷款仍占到所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三分之二左右。为了能抓住问题的重点,在下文中主要考察四大行的不良贷款问题。阶段一:1979-1984专业银行的恢复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为中国金融的改革第一次高
20、潮。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把银行从财政的附属地位中解放出来,更多发挥银行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改革之前中国实行的是人民银行大一统的单一银行制度。四大专业银行的相继恢复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只有一家人民银行的局面。这一时期的金融结构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建国以来传统金融结构的主要特征:高度的计划性及统一性,银行的行政依附性和信贷的财政性。这一阶段中国不良贷款问题的一个特点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处于一个隐而未发的时期。1979年改革前,国有企业的资金几乎全部由财政拨给,只有季节性临时需要的资金由银行贷款提供。在8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财政上的负担日益沉重,国家对国有企业开始实行“拨改贷”的政策。“拨改贷”
21、是指国家基本停止对已有企业的资本金注入,而以银行贷款的方式来维持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情况是,实施“拨改贷”以后,部分国有企业是在国家没有投入资本金,完全靠国家拨款改成贷款或由专业银行贷款兴建的企业,这些企业几乎全靠贷款经营,利息支出甚多,负债也不少。也就是说相当一批企业从建立之初就没有资本金的注入,完全依靠贷款创办并运营。其实,即使是财政有些拨款的企业,因资金不到位或严重不足,也只能依靠贷款;而且旧的“两金”等财政政策和企业办社会的负担,使得企业还贷困难。更为严重的是,还有相当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并且扭亏无望的企业,依赖于银行贷款“输血”得以度日。“拨改贷”政策使国有企业过度负
22、债先天不足。国企的这种情况在当时产品求过于供,国企效益尚可的情况下还问题不大。但一旦国企经营状况恶化,企业缺乏流动资金时,则使得贷款需求的压力增大,银行资产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同时由于银行自身的体制问题,使银行无法遏制这种倒逼机制。形成了“越欠越贷、一贷就死、越死越贷”的恶性循环。因此可以说,以财政“甩包袱”为目的的“拨改贷”政策,使财政预算约束逐渐硬化,而银行预算约束逐渐软化,造成了企业债务问题,成为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开始。而国企过度负债的状况为以后银行不良贷款的大幅增加埋下了伏笔。阶段二:1984-1994 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阶段。在该阶段人民银行开始专司中央银行的职能,但专业银行的性质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 不良贷款 管理 财务 知识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2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