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际工艺品有限公司国际贸易会计版.docx
《某国际工艺品有限公司国际贸易会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国际工艺品有限公司国际贸易会计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英博鸿泰(北京)国际工艺品有限公司国际贸易(会计版 完整版)第一章n国际贸易 - 商品(货物)或服务的国流动。 n 国际贸易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国贸易相关问题的理论基础。 n 国际贸易同国际经济学的关系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理论部分,国际金融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第一节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一、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性 1.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状况存在很大差异我国根据要素禀赋情况应贸易那种产品? 2. 国家与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使得各国需要进口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3. 对世界经济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开放程度下的对外贸易与经
2、济增长( 1973-1989单位: % ,联合国 1992 贸易与发展报告 4. 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世界各国所处的阶段不同,所生产产品种类、等级就不同,从而分工不同,基于各国对各产品的供求差异,需要进行贸易。5.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是全球化的基础和产物。6. 价格差异和需求偏好特别注意:劳动力和资本的国际流动是因为工资率和投资利润率的差异。二、对外贸易的特点(一)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困难 1 语言不同。 2 法律、风俗习惯、宗教的不同。 3 贸易壁垒多于国内贸易。 4 市场调查困难。 5 交易接洽困难多。(二)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 1 各国的货币与度量衡差别很大。 2 商业习惯复杂。 3 海关
3、制度及其他贸易法规不同。 4 国际汇兑复杂。 5 货物的运输与保险。(三)对外贸易风险大 1 信用风险。 2 商业风险。 3 汇兑风险。 4 运输风险。 5 价格风险。 6 政治风险三、国际贸易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国际贸易学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经济规律、基本政策的经济学科。 1. 各个历史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特征及其一般规律性 2. 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重商主义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赫 - 俄 3. 对外贸易政策 4. 不同类型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第二节 国际贸易发展简史一、 国际贸易产生的两个基条本件: 1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
4、。二、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1. 古代的世界贸易 l 早在公元前 3500 年前后,人类文明就开始在中东产生。 l 到公元 100 年左右,古典时代进入鼎盛时期 , 地中海的罗马帝国、中东的帕提亚帝国、印度的贵霜帝国以及中国的汉王朝分别发展成为各地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 l 对国际贸易的第一次大推动是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势力扩张。l 从公元 11 世纪到 13 世纪,十字军多次东征从穆斯林手中夺得了地中海,从而使地中海象古代一样再一次成为欧亚大陆贸易的海上通道。十字军东征对世界贸易的推动不仅仅是打通了地中海的通道,更主要的是将西欧融入了世界。 l 到了 14 世纪,整个欧洲已形成了几个主要的贸易区,包
5、括地中海贸易区 , 北海和波罗地海贸易区 , 东欧罗斯贸易区 , 不列颠贸易区。与此同时,亚洲也形成了几个比较重要的贸易区,包括以中国、朝鲜和日本为主的东亚贸易区,占婆(今越南南部)和扶南(今柬埔寨)等国的东南亚贸易区,以及以印度为主的南亚贸易区。n 在 13-14 世纪,东西方之间通过陆路和海路也进步发展了贸易。陆上通道主要是原来的“丝绸之路”。欧洲从东方进口的商品主要有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印度的珠宝、蓝靛、药材、地毯,以及东南亚的香料。这些商品在欧洲人的消费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欧洲能向东方出口的产品却不多,除了出口羊毛、呢绒和金属制品外,不得不支付大量的黄金与白银。 n 在 1
6、5 世纪前,整个国际贸易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按自愿交换的原则进行。贸易在自然经济中的地位并不重要,只是人们经济生活中的一个补充。因此,当时各国之间各洲之间的贸易还处于不连续不稳定的状态。2.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n 15 世纪前的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之内和欧亚大陆之间, 15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及由此产生的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大大发展了各洲之间的贸易,从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n 地理大发现对欧洲经济从而对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使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商业革命。所谓商业革命表现为商业性质、经商技术以及商业组织方面的巨大变化。( 2 )地理大发
7、现引发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此时世界贸易的主要方式是暴力控制下的殖民贸易。3.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n 从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欧美国家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先后发生了工业革命。这使得贸易不再只是自然经济的互通有无,而是作为主要的牟利手段,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n 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1 )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 2 )促进了交通、通讯的发展;( 3 )使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经过工业革命,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形成了一个以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
8、,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世界贸易格局。贸易成为主要的牟利手段。世界贸易的基础不仅是各国天然资源, . 。4. 二战后世界贸易的发展 n 战后国际贸易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 )战后较长的和平时期;( 2 )第三次产业革命和 90 年代信息产业革命( 3 )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4 )战后经济秩序的改善。n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主要变化:( 1 )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比重大大增加;( 2 )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组成部分;( 3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主要贸易流向,“北北贸易”取代“南北贸易”成为主要贸易模式;( 4 )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
9、展。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三、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1.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辉煌篇章 n 早在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漂洋过海进入殖民开拓之前一千多年的西汉,中国就已有了与中东、欧洲的贸易往来的著名的“丝绸之路”。因此,汉代开始的对外贸易不仅是中国贸易史的开端,也是世界贸易史中的辉煌篇章。n 中国第二个外贸辉煌时期是唐朝。唐代的陆路贸易基本上沿原有的“丝绸之路”进行,长安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中心。海路贸易在唐朝也得到的大力的发展。 n 唐代的中国主要出口产品仍是丝绸锦缎。从公元 8 世纪开始,唐代的瓷器开始大量出口。n 唐代开始的鼓励
10、对外贸易的政策在宋朝得以继续推行,其中有两点发展值得特别提出。第一是积极主动地吸收外商招徕贸易;第二是敢于聘用外籍人员任职管理海外贸易。 n 宋代的贸易结构与汉唐相比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中国仍是以丝绸、瓷器为主要出口产品,同时进口香料、象牙以及新的植物品种。宋代贸易的主要变化是,贸易通道从以陆路为主变成了海路为主。n 与历代王朝相比,元朝政府更重视商业,元朝统治者并不受制于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的理念,不仅改变了宋代禁官下海的政策,允许权贵官吏从事海路贸易,还组织大规模的官方贸易。元代不仅在经济技术上而且在理念上大大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n 元朝政府建立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陆路驿站交通网络,远
11、至中亚、西亚、甚至欧洲,与此同时,元朝政府疏通整修从元大都到杭州的大运河,保证了南北水运的畅通。因此,各国商人通过元大都进行大量的贸易活动,元大都成为各国货物的集散地。2. 中国近代史上的闭关自守 n 直至明朝之前,中国在维持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同时,各朝都实行鼓励对外贸易的开放政策。与当时的世界各国相比,中国是一个较为发达和开放的经济。但是,这一状况到了明清两朝时发生了变化。 n 首先是明朝初期实行了“海禁”与“朝贡贸易”。 n 明朝最著名的海外开拓是“郑和七下西洋”。 n 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到了清朝又不时得到沿袭。3. 1949 年后的中国对外贸易 n 到了 1978 年,占世界人
12、口将近四分之一的中国,出口总额只有 97.5 亿美元,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进一步跌到 0.74% ! n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一直到 70 年代末,中国基本上处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状态,这一段时间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封闭的时期。 n 从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开始了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从 1978 年到 2001 年这短短的 24 年中,中国的年对外贸易总额从 206.4 亿美元,增加到 5097.7 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 15 。其中出口总额从 97.5 亿美元增长到 2661.5 亿美元,相当于改革开放前 28 年的 28 倍。四、当代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1. 以发达
13、国家为主体 2. 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遍及全球、水平型分工成主要形式、产业内分工的发展、国际服务业分工的发展 3. 国际贸易结构向高科技、服务业发展 4. 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5. 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角色6. 科学技术在国际贸易中作用加强 7. 世界贸易体制加强,贸易自由化为主流 8. 世界市场竞争向综合化、集团化和有序化发展综合化:把服务、投资与知识产权结合起来;把贸易自由化与允许正当保护结合起来;把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综合使用;把跨国公司发展与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国内市场竞争与国外市场竞争结合起来;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结合起来9. 出现国际物流“革命”配
14、送方式上:准时、准确、准量网络运营: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电子技术:依赖信息化技术,建立一体化、网络化服务;综合服务:物流范围的全方位扩展;流通业态:以跨国公司的生产系统和营销网络为中心,形成全球性的物流基地和运营中心。 10. 中国贸易地位崛起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按从事贸易的角度不同分类: 对外贸易(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它国家或地区进行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一些岛国如英国、日本等也常用“海外贸易”( Oversea Trade )这一概念。包括货物与服务的对外贸易称其为广义对外贸易,不包括服务在内则称其为狭义对外贸
15、易。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务( Goods and Services )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之间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国际贸易是从国际(世界)范围内来看这种商品交换活动,是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构成的,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按商品形态不同分类: 有形贸易( Visible Trade )实物商品的进出口称为“有形贸易”或称“有形商品贸易”( Tangible Goods Trade )或简称货物贸易( Goods Trade )。 无形贸易( Invisible Trade )服务贸易无形贸易指一
16、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交换活动,包括运输、保险、金融、旅游、技术转让等劳务的提供与接受以及其他非实物形态的进出口。有形商品的进出口须经过海关手续,从而表现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是国际收支的主要构成部分;无形贸易虽然也构成国际收支的一部分,但因不经过海关手续,通常不显示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而显示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 n 过境交付( cross-border supply) ,这里过境的是服务,一般不涉及资金和人员的过境移动。如电信服务、信息咨询、卫星影视服务。 n 境外消费( Consumption Abroad) ,一般是指通过服务的消费者的过境移
17、动来实现的。如旅游、教育培训、健康服务等。 n 商业存在( Commercial presence ) , 主要涉及市场准入和直接投资,即在一缔约方境内设立机构。如,在境外设立金融服务分支机构、会计事务所、维修服务站等。与第二类不同的是它强调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到消费者所在地提供服务。 n 自然人流动( Movement of Personnel )主要是缔约方的自然人(服务提供者)过境移动,在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而形成的贸易。如建筑设计与工程承包。国际服务贸易(总称为商业性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1 )运输服务;( 2 )旅游服务;( 3 )其他商业服务(通信、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
18、与信息、文化与娱乐、特许与许可服务等)按统计标准不同分类: 总贸易体系 (General Trade) 总贸易体系又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凡是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记为进口,称为“总进口” (General Import) ;凡是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为出口,称为“总出口” (General Export) ,两者之和为总贸易额。 专门贸易体系 (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体系又称特殊贸易体系,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凡通过海关结关的货物计入进出口。补充概念:国境:一国行使主权的领土范围。结关:进口商或出口商向海关申报进口或出口,接受监督与
19、检验,结清应付的税款或费用,经海关同意后,货物放行。关境:一国海关法规全部生效的领域。1在总贸易体系中,所有进入国境的货物都计为进口,所有离开国境的货物都计为出口。这种说法对不对?2为国内消费和使用而从海关保税仓库中提出的货物以及从自由贸易区进口的货物,在总贸易体系中,是否计为进口?在专门贸易体系中,是否计为进口?3只要货物进入或离开一国领土,该国海关就要征收关税。这种说法对不对?4在专门贸易体系中,所有进入关境的货物都计为进口,所有离开关境的货物都计为出口。这种说法对不对?5国境与关境在地理范围上总相同?6从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贸易区出口的货物,在总贸易体系中,是否计为出口?在专门贸易体系中,
20、是否计为出口?答案:1.T 2. 在总贸易体系中,计为进口。因为已进入国境。在专门贸易体系中,计为进口。因为从海关保税仓库或自由贸易区进口的货物,需要缴纳关税,也就是说,这些货物进入了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必须履行结关手续,而专门贸易体系是以货物是否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因此,该种情况为进口。 3.F 4.T 5.F 6. 在总贸易体系中,计为出口。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不计为出口。按贸易形式不同分类: 一般贸易:一般贸易是指国境内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货物的交易形式,但投资设备、捐赠等除外。 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指国内企业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包装物料等,经加工
21、或装配后,将成品或半成品复出口的交易形式。该项业务主要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贸易方式。按商品流向不同分类: 出口贸易 (Export Trade)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国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 (Re-Export Trade) 。 进口贸易( Import Trade )进口贸易又称输入贸易是指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输往国外的商品未经消费和加工又输入本国,称为复进口或再输入( Re-Import Trade )。 过境贸易 (Transit Trade) 过境贸易又称通过贸易,某种商
22、品从甲国经乙国输往丙国销售,该商品的输入和输出对乙国而言即为过境贸易。这种贸易对乙国来说,既不是进口,也不是出口,仅仅是商品过境而已。过境贸易的两种类型:直接过境贸易,即外国货物到达本国口岸后,在海关直接监管下,通过国内运输线从其它口岸离境,有时直接过境甚至不需卸货和转换运输工具,承办过境的国家一般要收取一定的费用。间接过境贸易,即指外国货物到达本国口岸后先存入海关保税仓库,未经加工改制,又从海关保税仓库提出,运出国境的活动。按贸易有无第三国参加: n 直接贸易( Direct Trade )是指货物生产国将货物直接出口到消费国,消费国直接进口生产国的货物时两国之间发生的贸易,即由进出口两国直
23、接完成的贸易。 n 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不直接向消费国出口,商品消费国也不直接从生产国进口,而经由第三国商人来完成贸易,这种形式的国际贸易称为间接贸易( Indirect Trade )。 n 转口贸易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而言就是转口贸易( Entrepot Trade )。转口贸易又可分为两种: n 直接转口贸易,商品还是从生产国直接运往消费国,但转口商人参与商品的交易过程,分别与生产国的出口商和消费国的进口商订立买、卖合同 n 间接转口贸易,商品由生产国输入转口国,再由转口国商人负责向消费国输出。转口贸易与间接贸易的区别?两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商品生产国与消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工艺品有限公司 国际贸易 会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