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税制改革 提高居民收入.docx
《推进税制改革 提高居民收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税制改革 提高居民收入.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推进税制改革 提高居民收入“十二五”时期扩大消费需求的分析摘要 当前我国居民相对收入偏低、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制约了我国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税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现行的税制导致宏观税负过重,不利于居民收入的增长。为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必须推进税制改革。具体的政策建议是进行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的改革。关键词:居民收入 税制改革 个人所得税 消费税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然而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因素中主要起作用的是投资和净出口。消费的作用则不断弱化,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80年代平均为64%,90年
2、代为56%,2000年以后仅为41%。我国消费率下降主要是居民消费率下降。若要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则必须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从宏观上,影响居民消费额的两大因素,一是居民的消费能力,即居民的相对收入;二是居民的消费倾向。用公式表达,就是:居民消费额居民消费能力居民消费意愿。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特点是向政府、企业倾斜,这种分配格局使得我国居民最终分配比率即居民相对收入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下降。收入水平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消费倾向,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比较低。而我国目前的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使得居民的消费倾向自2002年开始一直下
3、降。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均下降的叠加效应,使居民消费率10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其中,居民相对收入下降的影响较大,约占60%。“税收在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通过税种的确立、税率的高低、税基的宽窄、税收的减免等措施,调整国家和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影响纳税人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向,进而调节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运行”【1】,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现行的税收制度存在系统性和功能性的缺陷,不利于居民收入增长。因此,基于提高居民消费率的需要,推进税制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是政府一系列改革措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 我国居民收入及消费现状分析1、居民相对收入偏低,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扩
4、大所谓居民相对收入是指居民个人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它反映了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地位。近年来,虽然我国居民绝对收入普遍增加,但是由于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企业倾斜,导致我国居民相对收入偏低。1995年2005年,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6.5%提高到了20.3%,企业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6.7%提高到21.5%,而居民个人收入占GDP的比重则从66.8%下降到58.2%。相比之下,同期美国的三方占比为政府13.8%、企业12.8%、居民73.4%;日本的三方占比为政府20.2%、企业6%、居民73.8%。【2】1998年2006年,我国的GDP年均增长9.6%,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而同期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率平均达到18.8%(相当于GDP增长率的两倍),2007年更是高达32.4%。图1 我国居民相对收入变动情况图2 同期美国、日本国民收入分配三方占比在居民相对收入偏低的同时,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持续扩大。根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基尼系数1999年为0.397,2000年为0.408,此后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2009年,中国的基尼系数高达0.47,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表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尼系数的增长趋势2、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从收集的数据中可以观察到,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消费率较高,平均为65
6、%;90年代为60%,已经下降了5%。2000年之后消费率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62%一直下降到2008年的49%,8年共下降1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投资率、净出口率的上升,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1996年为60.1%,2006年则降至39.2%,2007年继续下降至38.6%。消费率下降主要是居民消费率(即居民消费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居民消费率80年代平均为51%,90年代为46%,进入21世纪后为38%。2000年以后也是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46%下降到2008年的35%,8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二、现行税收制度下的宏观税负状况及分析税收收入是国民经济的
7、重要指标。政府征税会影响纳税人对消费、储蓄、投资以及劳动等行为的选择,从而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税收收入总量及其税负水平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指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办法的总称。理想的税制可以成为政府进行总量调解、结构调解和其他调节的有力工具。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税收制度大体上经历过三个阶段。现行的税收制度自1994年税制改革后沿用至今。而1994年的税制改革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平衡财政收入,没有经过对宏观税负水平的科学论证和界定。因此1994年以后,税收收入的超常增长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现象。税收收入占GDP的比率从1994年的11%持续上升,2006年已经攀升到18%
8、以上,2009年达到18.82%。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以2005年为例,我国的税收收入为2949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了15.81%;同年我国GDP则增长了14%,税收增长幅度超过GDP增长幅度1.8个百分点。图2显示,1998年以来我国税收增长速度连年高于GDP增长速度,并且差距越来越大。图2 1998一2005年我国GDP与税收收入增长率图税收收入超GDP增长导致我国宏观税负不断增加。1994年,中国的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为14.69%。到了2007年已分别提高至24.45%,扩大了1.66倍。从绝对量上看,中国的大、中、小三个口径的宏观税负都处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进税制改革 提高居民收入 推进 税制 改革 提高 居民收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