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1讲集合与不等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第1讲集合与不等式ppt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讲 集合与不等式,第一部分 集合,1 了解集合元素的性质、空集与全集的意义;2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3 理解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的概念;4 掌握交集、并集、和补集运算;5 掌握简单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判定。,考纲要求,理 要 点一、元素与集合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 、 ,2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有 和 两种,表 示符号为 和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属于,不属于,3常见集合的符号表示.,N N*或N Z Q R,4集合的表示法: 、 ,列举法,描述法,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AB BA,AB,非空集合,A B B A, B,常用重要结论:(1)若A
2、B,BC,则AC;若A B,B C,则A C.(2)ABAAB;ABAAB.,三、集合的基本运算,x|xA,或xB,x|xA,且xB,x|xU,且xA,解题归纳领悟1解决此类题目,应利用集合相等的定义,首先分析已知元素在另一个集合中与哪一个元素相等,有几种情况等,然后列方程组,求解例如4题应从元素“0”着手分析,问题则变得简单2对于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是否满足互异性3研究一个集合,首先要看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然后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当集合用描述法表示时,注意弄清其元素表示的意义是什么.,4判断两集合的关系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化简集合,从表达式中寻找两集合间的关系;二是用
3、列举法表示各集合,从元素中寻找关系5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合理利用数轴、Venn图帮助分析6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与联系:集合A的真子集一定是其子集,而集合A的子集不一定是其真子集;若集合A有n个元素,则其子集个数为2n,真子集个数为2n1.,一、把脉考情 从近两年课改区试题来看,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分值为5分,属容易题两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及两集合的包含关系是热点,同时集合常与方程、不等式相结合,考查方程、不等式的解法 从试题看,试题由考查单一知识点向两个知识点发展,预测将以集合的交、并、补集运算为主要考
4、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关注:,第二部分 不等式,1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线性分式不等式、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3 掌握用集合、区间、数轴上的点集表示它们的解集。,考纲要求,一、不等式与区间,基本知识回顾:,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实数 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2、不等式的性质:(见下表),区间:设a,b为任意实数,且ab,则有:,二、,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初中知识回顾,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ax+b0,当a=0,b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R,当a=0,b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当a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x ,当a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5、x|x ,(其中a,b为常数,x为未知数),定义:,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如何求呢?,我们把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ax2+bx+c0 其中a,b,c是常数.,一般地, 如果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等的根 x1 = ,x2=,那么,不等式ax2+bx+c0(a0)的解集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其中,不等式ax2+bx+c0(a0)的解集为,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不等式ax2+bx+c0(a0)的解集为,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不等式ax2+bx+c0(a0)的解集为,不等式ax2+bx+c0(a0)与不等式ax2+bx+c0),当判别式=b2-4ac0时,大于符号取两边,小于符号取中间,x2,x1,x2,x1,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小结,R,三 分式不等式,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叫分式不等式。解法:右边化零;系数化正;化为整式不等式(组)。注意:(1)标准化之前不要去分母,只有分母恒正或恒负时才可以直接移项;(2)解不等式中的每一步要求“等价”即同解变形;(3)结果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四 绝对值不等式,定义:绝对值符号内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叫绝对值不等式。解法:,谢谢!,再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50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