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docx
《如何评价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评价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docx(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会计研究动态(第14期)-如何评价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文摘共81篇会计基本理论(9篇)4如何评价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4分配权能对应与会计行为异化4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5资产概念的本质、定义与特征6中国会计研究成效问题分析以会计研究(19802002)为样本7论资产计量7XBRL:一种多功能的工具(XBRL: A multitalented tool)8一项关于私人公司GAAP的调查(The Case for private company GAAP)8论法务会计发展误区与学科建设难点9会计准则与制度(8篇)10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与发展10会计法的立法创新及其影响10经
2、济转型国家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改革1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法律责任的问卷调查及分析11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回顾、基本框架及其启示12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分析与解释机制13会计商誉与经济商誉的差异研究14我国收益报告改革探讨15成本管理会计(1篇)16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16公司理财(13篇)17有效市场理论的思考兼论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分歧17关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起点的探讨17国内外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和启示18有控制权利益的企业融资工具选择19中小高科技企业R&D融资问题探讨20公司相互持股与中国企业改革对发展条件、利弊影响及管制对策的分析20负债融资、负债来源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
3、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21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22国际财务公司的发展趋势23中国股市现金股利悖论研究24内幕交易的限制与分析师跟踪分析公司的动机24战略控股过程:目标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影响研究25行业特征与资本结构研究26审计(9篇)27财务重述与独立审计质量27审计报告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27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离任审计28上市公司审计、财务困境与会计师事务所更迭基于20022003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28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分析29以组织发展与战略管理为背景的内部审计外包研究30审计技术革命与帕累托改进30注
4、册会计师保证服务的发展与研究31同业复核日渐兴旺31会计教育(5篇)33办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开创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新局面33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33试析会计教育改革34ERP实验教学改革探微35ERP模拟企业管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5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2篇)37谈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协调37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失效的原因及其相关措施37会计盈余管理(5篇)39资本市场压力、披露频率导致的盈余/现金流量冲突和管理近视症39会计变更、盈余管理与企业财务特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39盈余的预期管理与盈余管理40盈余管理与会计域秩序41亏损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价
5、值相关性实证研究42公司治理(10篇)44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改革来自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证证据44论企业财权配置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发展视角44外部会计师事务所是否能在新兴市场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45独立董事说“不”有信息增加量吗46公司董事会的变脸47论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的经济学分析48中国上市公司CFO制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48论审计委员会效率之改进49募集资金变更与公司治理50财务视角下公司治理效率探析50业绩评价 预算与控制(9篇)52和谐监管浅论52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演进及其对绩效评价的影响52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熵值分析53基于执行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之探讨53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研究
6、54论财务监督制度化55企业集团预算控制模式及其选择55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模型56契约激励、信息共享与供应链的动态协调57英文杂志目录58会计评论2005年第4期(The Accounting Review,April 2005 Issue)58会计视野2005年第6期(Accounting Horizons,June 2005 Issue)58会计师杂志2005年5月(Journal of accountancy, May 2005)58证券投资管理2005年第2期,总第31卷(The Journal Portfolio Management, Volume 31, No.2,
7、2005)59文献索引(112条)60会计基本理论(9篇)如何评价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美国FASB首创的。1976年12月,FASB发出的一份讨论备忘录中,首先正式提出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至今为止,美国名义上有七份概念公告,其实只有六份发挥作用。美国FASB的概念公告总体上来说,内容详细充分而且相当严谨,存在许多独创性,值得我国学习,具体表现为:(1)明确提出财务报告的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提供的信息及其质量特征。在SFAC NO.1中将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定位为向投资者提供评价未来现金流量前景的信息,为达到这一目标,公告提出了必须提供反映一个主体经济资源、义务、
8、业主权益及其变动的信息和反映收益的信息。同时,该公告发展了财务会计,即财务报表被发展为财务报告。随后的SFAC NO.2提出了会计信息的总体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具体来说主要有可比性、可理解性、重要性等;(2)第一次提出财务报表的十大要素,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定义。这一点主要体现在SFAC NO.3中,之所以要提出财务报表要素的目标就是为了计量,于是在SFAC NO.5中明确指出报表要素确认的几点标准。(3)发展了财务报告。在SFAC NO.1中提出了编制以财务报表为中心的,包括附注、附表、董事长报告等其他财务报告的财务报告。SFAC NO.5中,不但从整体上提出了一整套财务报告,还为个别财务
9、报告应反映的内容及其所起的作用做了简单而明确的规定。(4)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并第一次提出了四项基本的确认标准。SFAC NO.5的另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区别了几个重要的概念盈利、收益和全面收益。同时在确认方面提出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四项基本的确认标准。但是财务概念框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完整、内在不一致以及含糊不清的问题,所以仍无法对会计和报告问题的解决提供所有必须的工具。最后,该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应完善会计目标不完整的缺点,不能只重视决策有用性而忽视受托责任,所以在信息质量特征中,对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应合理的权衡;其次,应将财务报表要素与
10、账户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毕竟账户体系是财务报表的基础,它们的信息是相互关联的;再次,在FASB概念公告中各要素之间的定义存在着矛盾,主要表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定义中以未来经济利益为核心,而收入、费用要素的定义中却不能体现这一点;最后,概念公告应该把财务报告的列报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否则整个概念框架不完整。总之,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理论运用于规范财务会计准则的一个新发展,瑕不掩瑜,优点和创性应该还是它的主流。(兰海涛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4期,作者:葛家澍 叶丰滢 陈秧秧 徐跃)分配权能对应与会计行为异化正当的会计行为是在合理的内在需求、有效外部约束和适当的会计行为目标共
11、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而异化的会计行为则源于行为需要和动机的扭曲、与之结合的外部环境以及不正当的会计行为目标。当外部的制度安排合理地规范了会计行为主体的需要与动机时,其会计行为往往是正当的,而在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或制度执行被扭曲的情况下,会计行为则很可能会发生异化。作者在本文中重点阐述了分配权力和分配能力的对应是扼制会计行为异化的有效制度安排这一观点,指出这一制度安排只有与现代企业的“共同治理”模式相结合,会计行为才能公平反映与计量各参与者的要素贡献与索取权要求,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首先,作者在阐述分配权能对应-会计行为异化的控制问题中指出,企业可理解为利益分配与计量的一种制度装
12、置,各要素所有者参与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取收益。会计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系统、适时地反映与控制,可有效地解决收益的分配与计量问题。在不当利益动机驱使下,企业契约的强势参与者很可能会利用会计谋取不正当利益,即表现为会计行为的异化。在现代企业制度安排框架中,分配权力与分配能力的对应是抑制会计行为异化的有效制度安排。通过分配权能之间的有效对应,可界定出各利益相关者的自主行动范围,使各参与者的个人行动受到其他参与者的激励约束和参与约束的制衡。如果各参与者的分配权能不相匹配,则制度安排的约束作用就会发生扭曲,会计行为就会发生异化。这里,分配权力是指企业参与者的要素贡献与索取权;
13、分配能力则指的是参与者影响会计界定与计量利益的客观能力。其次,在分配权能的权衡与对应中,作者提出,“共同治理”模式是最佳选择。在共同治理模式下,债权人、员工、供应商、顾客等利益相关者和股东、管理者一样,都在企业中投入相关要素并创造价值,都相应的拥有分配权力。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各利益相关者的分配权力,并给予相应的分配能力,就要求企业会计行为公平地反映与计量各参与者的要素贡献与剩余索取权要求。最后,作者在对利益相关者分配权能对应的现实分析中强调,股东分配权能不对应导致的会计行为异化表现为内部人操纵会计利润、进行财务报告舞弊、侵吞国有资产等。债权人分配权能不对应导致的会计行为异化表现为提供虚假报
14、表骗取贷款、过度进行利润分配等。管理者和员工的分配权能不对应很可能导致内部管理者和员工通过舞弊手段攫取他人利益,进而导致会计行为发生异化。供应商和顾客的分配权能不对应导致的会计行为异化表现为企业迫于压力的会计政策选择及对准则制定的游说或寻租。政府作为公共品资源提供者,其分配权能不对应导致的会计行为异化表现为企业的偷逃税款和地方政府指令下的财务报告舞弊等行为。可见,现代企业中的诸多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投入了要素资源,以此获取收益,并通过对会计计量与分配过程的参与和影响,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正当利益。因此,在分配权能得到有效对应的制度安排下,会计行为就能够公平反映与计量各参与者的要素贡献与索取权要求,也
15、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或财务报告舞弊问题。(邬娟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4期,作者:雷光勇 王玮)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从早期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来看,大多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制定的。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大大加快,创新业务层出不穷,从而对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提出了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有:(1)资产减值问题;(2)创新金融业务和所谓“资产负债表外业务”问题;(3)将在未来导致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但其发生时间或金额不确定的负债问题。国际会计准许理事会在其概念框架中指出,会计计量是指“确定将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中确认和列报的财务报表要素的货币金额的过程
16、”。“这一过程涉及特定计量基础的选择问题”。然而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实践来看,可以发现准则与概念框架,准则与准则之间在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着诸多不一致,一些重大的会计计量基本概念问题没有解决,其中主要体现在:(1)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应用的一些会计计量基础无法在概念框架中找到理论依据;(2)概念框架没有明确其规范的几种计量基础的应用前提;(3)不利于国际会计的协调与趋同。目前,无论是美国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都在致力于解决财务会计中的计量问题:为会计计量提供概念基础,明确计量目标,提供评价标准;区分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为公允价值提供应用指南。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的会计计量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
17、本计量基础,对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基础的应用较为谨慎。作者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可以对有活跃交易市场的金融资产和负债逐步允许采用公允价值,以便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同时对其他资产和负债,在现行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之上,可以考虑我国的市场环境,吸收各界智慧,探讨我国会计计量改革的途径和方式。总的来说,我们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国际上关于会计计量的理论、实务和准则规范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需要充分研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我国的会计计量实务及其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将来在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中对会计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指南进行规范奠定基础。(韩海文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5期,作者:陆建桥)资产概念的本质、
18、定义与特征资产在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资产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只有通过资产,才会衍生出费用、收入、负债等会计要素并且成为资本增加的主要来源。但从20世纪初以来,人们对资产的本质、定义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也是值得推敲的又一个会计理论问题。首先,作者简单回顾了前人对这一问题的考察。认为无论是用“取得成本”来表述资产,还是用“未来的经济利益”来定义资产,都各有其理由。即观察资产的角度不同,但又未能体现资产的本质。然后,作者联系经济学,对资产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企业资产的本质是社会经济资源的结论,并且对资产做出如下定义:“资产是特定企业由于交易和事项(包括资本投入或退出的
19、产权交易)以及交易虽未执行但在法律上不可更改的契约而取得或控制,而由企业配置和运用,旨在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未来经济流入)的经济资源。”。同时作者认为,资产具有各种特征,主要有提供未来服务的能力;有交换其他资产的能力,可以清偿负债;特别是可用来捕捉获利的机遇;还有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等等。最后,作者还指出了企业控制的经济资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当前的企业资产还只是由企业配置的经济资源的一部分;作者认为资产的定义与FASB和IASB所给出的最大的不同是:不把资源的取得限定于过去的交易和事项。作者不同意把资产的一项主要特征能单独或必须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才能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即未来的
20、现金净流入作为资产定义中的主题,更不同意资产的本质是未来经济利益的说法。 (邹纯格整理自经济学动态 2005年5期,作者:葛家澍)中国会计研究成效问题分析以会计研究(19802002)为样本文章运用“中国会计研究规范问题探讨”一文中建立的“原创”与“后继”标准,以会计研究23年来所发表的有关文章遵循研究规范的状况做出统计分析,试图对最近20年中国会计研究的成效作一个大致的描述。根据研究设计,作者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原创性研究、继续性研究、争论性研究。通过一些统计数据反应了各领域文章数量及比例、创新总体分布情况以及各类型原创分布情况。再通过假设检验及解释对“领域原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宏观
21、社会经济环境是会计理论创新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学科自身的发展也会对会计环境创新产生影响的结论。同时文章也反映了继续性研究、争论性研究分布情况和知识移植、方法移植的总体应用情况。通过上述分析,作者得出了关于20余年中国会计研究发展演进的一些初步结论。首先,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研究重心的转移,从纯理论研究向应用性研究转移;伴随研究重心的转移,创新重点也发生了转移;伴随学科的交叉趋势,创新方式有所转变;继续性研究与争论性研究具体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其次,作者又指出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由于没有找准理论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没有处理好“原创”与“接着说”的关系,缺少
22、科学批判的传统,争论性不强,导致我国会计研究创新程度不高,知识移植和方法移植存在跟风现象。最后,作者提出了他们研究的不足之处:“科学论文”能否代表“科学研究活动”?“科学论文评价”能否代表“科学评价”?以会计研究(19802002)作为研究对象是否合适?如何处理科学评价的“延时性”与“时代性”?(邹纯格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 作者:杨雄胜等)论资产计量由于会计学对资产本身以及会计目标认识的不同,会计上资产计量一直存在着成本与价值之争。文章作者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的本质、会计的目标等方面对资产计价进行了探讨,认为资产计量难以全部采用价值计量,成本计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首先,
23、作者基于会计信息的两个首要质量特征-相关性与可靠性,发生冲突时应把握在可靠性的前提下追求相关性最大的观点以及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的观点,指出了在资产计量中成本计量的必要性。同时,作者认为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主要目标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所以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资产也可以采用价值计量。其次,作者认为企业价值并不等于其全部资产价值的简单加总;现值计量技术尽管在理论上已经突破,但是难以应用于所有资产,所以资产难以全部采用价值计量,成本计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另外,作者提出,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特别是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资产可作如下分类计量:对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可以采用价值计量,但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评价 美国 FASB 财务会计 概念 框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49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