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形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经济形势.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季度我市农口经济情况来源:-天津政务网发布时间:2012-04-23一季度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02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25.1%,同比增长26.8%。区县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完成11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29.6%,增长44.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8.6%,增长44.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620元,增长18.9%。新批外资企业51家,合同外资额完成7.78亿美元,增长22.5%;外资实际到位额完成10.73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27.3%,增长24.2%。新批内资企业2168家,到位内资额完成856.9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37.0%,增长19.7%。出口创汇完
2、成28.19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20.4%,下降3.9%。“一城双港三片区”将崛起滨海来源:滨海新区政务网发布时间:2009-01-202008年底,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土地实现了控规全覆盖,滨海新区的每一块土地都有了规划。新区功能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打破了行政区的界限,结合实际情况,规划形成“一城双港三片区”。据介绍,2008年,滨海新区规划分局与新区各组成单位以及市有关部门一起,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从2008年7月以来,完成了从新区战略统规,到行政区和功能区的分区规划、专项规划等一系列工作,使新区规划体系基本完善,规划水平得到提升。其中新区功能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打破了行政区的界限,结合实际情
3、况,规划形成“一城双港三片区”。“一城”是新区的核心区,包括天津港、天津开发区、天津保税区和塘沽区。“双港”有两层涵义,不仅指海空两港,也指南北港区。“三片区”是指西部临空高新区,包括临空产业区和滨海高新区;北部为生活旅游区,包括中新天津生态城、海滨旅游区和汉沽城区;南部重点发展石化产业,包括大港区、大港油田等,这个布局结构使空间结构更清晰,产业发展方向更明确,为滨海新区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规划部门又完成了塘沽区、汉沽区和大港区的分区规划,以及8个产业功能区的规划提升工作。滨海新区的8个产业功能区正在不断加快建设,规划部门对海滨旅游区,结合生态城的建设进行了规划完善,中心商
4、务商业区的规划也得到了完善。规划还对功能区进行了调整,如对临港工业区和临港产业区进行整合等。此外,规划部门还编制了滨海新区发展的8个专项规划,内容涵盖公共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生态绿地、产业布局、旅游、公共设施布局、住房建设等,这些规划不仅强调了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同时也促使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实现滨海新区控规全覆盖是规划部门2008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控规是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通过这项工作,规划部门开展了滨海新区的基础测绘、道路定线等,使新区每一块土地都有规划。规划对不同区域强调了不同的内容,对于老城区,强调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公共设施、绿化等,对于新城区,则重点强调高水平建设
5、。此外,还对生态保护区进行了规划。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别名津沽、津门等。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现在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到2004年,天津建城已有600周年。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经直沽渡河南下夺取政权,1403年改元永乐,天津这个名称出现于永乐初年。天津作为军事重地,于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设卫,翌年设天津左卫,转年又增设天津右卫。清顺治九年(1652年)
6、,三卫合一,归并于天津卫。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由天津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的港口优势不断增强,对外交往进一步扩大。进入新世纪,天津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勇于开拓、奋发图强,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大都市和中国北方重
7、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滨海新区“领舞”中国经济新发展 来源:北方网发布时间:2009-12-04 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对于滨海新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来说,可不是个轻松的假期。李家伟是管委会内规划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每天都要接待不少参观团,这些参观团多数来自环渤海地区,他们除了到规划展览馆参观外,还要到实地去看一看,其中很多企业家都有浓厚的投资兴趣。”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成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一年前,滨海新区被赋予这样的定位
8、。面对新的形势,环渤海各省市都响亮地提出了区域联合、共同发展的战略举措。4月18日至22日,天津第十四届商品交易投资洽谈会(以下简称“津洽会”)如期召开,更是吸引了环渤海31个主要城市前来参展。种种迹象表明,以京津冀都市圈、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组成的环渤海地区的合作已蓄势待发,而滨海新区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滨海新区整体规划沙盘模型铁路提速拉近环渤海距离“我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从滨海新区去环渤海各主要城市的时间将大幅度压缩。”在塘沽火车站,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区域合作,交通先行,关于提速的利好消息也在参加“津洽会”的环渤海各城市参展商之间兴奋地传递着。记者了解到,提速后,从秦皇岛到
9、石家庄(经塘沽)T584次列车的运行时间比原先压缩近1个小时。同样,从北京到大连(经塘沽)的T225次列车的全程时间则从原来的10小时10分压缩至9小时23分。从齐齐哈尔到西安(经塘沽)的K548次列车的运行时间则缩短5个小时之多。塘沽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D字头的动力机车组没有途经滨海新区,但各干线的提速,还是大大缩短了从滨海新区去往其他城市的距离,从塘沽到青岛、唐山、大同等城市的时间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此外,由塘沽到东北方向的列车也进行了大面积的提速。据资料显示,这次提速最突出的亮点是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3大区域和主要干线开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和谐号”国产化动车组,部分
10、区段运行时速将达到250公里。据北京铁路局天津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京津城际快速轨道延伸至滨海新区后,也将可以实现从新区乘坐高速列车的梦想,届时从新区到北京的时间将从现在的2个半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左右。滨海新区“领舞”第三增长极在环渤海这座大舞台上,滨海新区早已粉墨登场,充分做好“领舞”的准备。滨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郝寿义告诉记者,根据滨海新区的空间发展布局,已编制了总面积为650平方公里的8个产业功能区的建设规划。滨海新区的基础设施、综合交通、新农村建设等10多个专项规划也基本完成。为了给环渤海兄弟省市创造发展条件,滨海新区在响螺湾商务区,规划和置换出近1平方公里土地,并提供最优惠政策,供各省
11、市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物流基地等。此外,还与山东、河北、辽宁、中钢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10多个兄弟省市政府和30多个中央企业签署了投资协议,总投资额达200多亿元。这些合作项目,有的已经开工,有的正在筹备。在天津港东疆港区,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千米远处,清晰可见巨型龙门吊繁忙作业,海天一片蓝色。刚刚完成接待任务的滨海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李家伟告诉记者,滨海新区在天津港东疆海域,用围海造陆的办法,建设了一个面积为30平方公里的人工岛,在这个岛上,国家批准了面积为10平方公里的保税港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现在已经围海造陆10多平方公里,年内将达16平方公里。年底前,4平方公里的保税
12、港区将实现首期封关运作。天津港东疆港区效果图远眺天津港海上深水航道记者还了解到,天津港25万吨级深水航道计划将于今年底建成,水深可达-19.5米,能够接卸所有进入渤海湾的船舶。30万吨级原油码头计划于2008年4月建成。滨海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今年将全部竣工。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年内将完成轨道工程,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主线年内达到通车条件,这两个项目都将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投入运营。同时,将规划建设40万平方米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区,在仓储、中介、信息等方面提供系统服务。建立更多的“无水港”,将港口功能向内地延伸。百万吨乙烯工程 此外,滨海新区已与国家16个部委和10多个科研机构及一批中央大企
13、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一批重大项目开始启动。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已于2006年开工建设,2009年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可达到120万吨,炼油年综合加工能力可达到1250万吨。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及配套项目正在建设中,中天航空工业投资公司与空客公司组成的合资公司将于近日开业,预计2009年第一架飞机将从天津起飞。全国循环经济试点项目4*100万千瓦北疆电厂一期工程已经启动,正在抓紧建设。“这些,环渤海兄弟省市都可以共同利用!”郝寿义信心满满地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来源:天津政务网 发布时间:2007-10-09第一部分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 天津市城市总
14、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职能为:(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海天然优势、特殊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
15、融合的现代物流业,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承担我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职能。加强金融、商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信息汇集,各类传媒业发达,商贸兴旺,科研、文化、医疗机构和人才集中的区域性服务中心。(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天津成为市民和
16、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发展目标为:将天津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我国北方经济中心;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对外联系便捷、信息网络高效、辐射能力强的国际港口城市;资源利用高效、安全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宜人居住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史迹特色突出、社会和谐、教育文化科技发达的文化名城。根据以上城市性质及职能,制定天津城市发展战略为: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养殖业,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天津市雄厚的产业基础,发挥资源、交通、科技人才和对外开放等优势,
17、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完善自主研发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孵育基地。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海洋和港口的优势,加快天津港和疏港通道建设,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加强天津机场与首都机场的合作,共同构建东北亚地区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完善陆路交通体系,加快天津各功能区与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努力构筑与周边地区紧密联系的综合交通网络。推进物流网络化和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物流基地,建立国际贸易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进环渤海地区在产
18、业结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镇空间与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发挥天津港口、交通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为环渤海地区扩大开放和产业转移提供通道和载体。进一步形成以京津冀为经济核心区、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格局。实施科教优先发展和人才战略。依托京津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密集的优势,发挥创新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多层次的科研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新基地的作用,加快培育各类高素质人才,广泛吸引人才,为天津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资源和能源。按照规划,充分利用不适宜耕种
19、的盐碱地作为城市发展用地,加强对耕地、湿地的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节约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的生态城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构筑社会防控、应急管理和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创造和谐、优美、安全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第二部分城市规模随着天津城市性质和职能的确定,天津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对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需求会大幅度增加。为严
20、格控制人口和用地规模,保障天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综合分析和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人口和用地规模进行合理布局,为我市实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人口规模是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基本依据,科学合理地预测人口规模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发挥城市规划控制作用的前提条件。总体规划按照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原则,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控制人口快速增长。大力发展科教、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满足天津城市定位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积极引导人口合理
21、布局。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1350万人,城镇人口121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90%。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城镇人口规模为630万人。总体规划严格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在利用天津现有的盐碱荒地资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需要,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发展需要,提出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彻底改变单纯依赖增加用地规模解决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总体规划科学确定各级城镇的建设用地标准,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到2010年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50 平方公里,2020年全
22、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80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2平方米;新城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其它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第三部 分滨海新区规划加快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实施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因此,科学规划滨海新区的发展建设,是本次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滨海新区包括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和天津
23、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陆域总面积约为227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科技人才密集,产业基础雄厚,交通通讯便捷,综合优势明显,在我市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将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共同作为城市主要发展地区,分工协作,各有侧重,共同承担城市的综合职能。中心城区是城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商贸服务中心,是滨海新区的依托,是反映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综合性服务职能。中心城区以提高城市要素的承载能力为主,为全市
24、和新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按照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要求,总体规划确定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总体规划明确,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中心,汉沽新城和大港新城为两翼的组团式布局结构,依托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天津港等,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滨海化工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海滨休闲旅游区等七个产业功能区,此外,结合建港造陆,科学论证,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区;
25、各城区与组团间用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廊道隔离,构建宜居的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市域对外交通体系,构筑滨海新区“十横六纵”骨架路网,形成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方便快捷的交通联系,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世界先进的开放型、创新型、多功能型现代化的经济新区、社会新区、生态新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通过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功能辐射,逐步实现滨海新区的定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生产力,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增强区域服务功能,更好地带动天津发展,服务和带动环渤海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在滨海新区范围内构建“
26、一轴、一带、三城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一轴”即沿海河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城市发展主轴;“一带”即东部滨海城市发展带;“三城区”即滨海新区核心区、汉沽新城和大港新城。滨海新区的核心区,以科技研发转化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增强为港口服务的职能,积极发展商务、金融、物流、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的综合功能,发展成为特色突出的海滨城市。汉沽新城是东部滨海发展带北部的重要节点。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积极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包括现代海洋渔业),逐步成长为中等海滨城市。大港新城是东部滨海发展带南部的重要节点,国家级石化基地。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建设成为现代化石
27、油化工基地和原油、成品油集散中心;高等教育及产业技术研发基地,努力建设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中等海滨城市。规划到202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规模为300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29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510平方公里。其中,滨海新区核心区规划面积270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66平方公里。第四部分中心城区规划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线绿化带以内的地区,现有人口420万人,面积371平方公里。包括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红桥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北辰区的部分行政区域,是城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商贸服务中心,是反映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综合性服务职能。中心城区集中了全市大部分的公
28、共设施,是全市人口和城镇建设最密集的地区,也是发挥对环渤海地域城市辐射功能的主要地区。中心城区是滨海新区的依托,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的关系是各有分工,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共同承担城市的综合职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确定,中心城区要按照“满足健康、有序的快速城镇化对空间发展需求;适应当前产业调整与未来发展;提高环境质量与景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交通网络,构建高效率交通体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载体能力与服务水平;优化布局,适当控制建设规模和土地开发强度;调整用地结构,注重均衡发展”的原则,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巩固提高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
29、市成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改善就业、住房、出行状况,建设宜居生态城市为目标,以内涵挖潜为主,通过调整优化,实施旧城有机更新,疏解人口和交通压力,严格控制城市规模。继续实施海河综合开发改造。通过海河两岸的综合开发改造,带动城市功能调整和布局完善,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弘扬城市文化;创建现代城市滨水景观,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整体形象,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加快城市住宅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继续实施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加快经济适用房和社会保障房的建设,提高人均住房面积;完善现有居住区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
30、量。优化公共设施布局。整合各项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完善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布局,提升中心城区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加强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防灾减灾、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完善信息、指挥体系和医疗救护网络,提高灾时应变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城市安全。调整工业、仓储用地布局。结合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和城市建设,继续实施工业战略东移;调整中心城区工业、仓储用地比例,在保留的工业区和工业街坊内适度发展都市型工业。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加快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改造交通难点地区;优先发展快速公交系统,加强停车场(库)配套建设,完成铁路客运枢纽的改造扩建,创
31、建完善、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加强环境建设。通过专项工程,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快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建设,改造完善市级公共绿地,重点建设主干道、快速路两侧绿化带和社区级绿地,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三级绿化体系。加快“城中村”改造。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就业与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到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面积371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70万人。 第五部分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城镇体系规划是政府协调区域内各城镇发展,保护和利用各类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综合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依据。制定和实施市域城镇
32、体系规划是加强区域发展宏观调控、引导和协调区域城镇合理布局,促进各城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积极有序地推进城镇化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基本要求。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以实现城乡和区域的统筹发展为目标,根据天津城镇人口和城镇发展的特征,在“一轴两带三区”空间布局结构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主副中心,建立由主副中心、新城、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按照循序渐进,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稳步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中心城区是城市发展的主中心。以“巩固提高国家环保模范
33、城市成果、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改善就业、住房、出行状况,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实施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快城市住宅建设,优化公共设施布局,调整工业、仓储用地布局,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加强环境建设,加快“城中村”改造,调整城市功能布局与产业结构,提升金融、商贸、科教、信息、旅游等现代服务职能,适当发展都市型工业,突出城市文化特色,改善生活环境。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控制在470万人以内。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城市副中心。规划以科技研发转化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增强为港口服务的职能;积极发展商务、金融、物流、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的综合
34、功能;加强塘沽城区、开发区、保税区港区之间的协作,实行一体化发展。规划到2020年滨海新区核心区人口规模为160万人。新城是天津城市发展轴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各区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功能区,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聚集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城镇发展的任务。新城将按照中等城市标准进行建设,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带来的机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发展动力,全面提高竞争力,形成多级增长的格局和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规划建设11个新城,分别为蓟县、宝坻、武清、宁河、汉沽、西青、津南、静海、大港、京津和团泊新城。其中,汉沽新城和宁河新城要统一规划,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共同建设芦汉新城。中心
35、镇。为改变天津目前小城镇分散发展、实力较弱的局面,实现小城镇的集中发展,总体规划将大寺、双港等30个发展基础好、区位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大的城镇确定为中心镇。根据各中心镇的不同条件,发展加工工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等,形成商贸型、交通型、旅游型等职能特色突出的新型城镇。同时,加强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形成聚集效益和区域竞争优势。一般建制镇。总体规划确定一般建制镇重点发展为大城市服务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和第三产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农村城镇化,实施迁村并点,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山区、生态保护区、蓄滞洪区内的人口逐步向新城和
36、中心镇转移。整理农村建设用地,逐步将农村建设用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耕地、生态用地等,减少对农用土地、生态用地的占用,切实保护耕地。第六部分市域空间布局规划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在深化完善“一条扁担挑两头”的空间布局结构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天津城市发展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轴两带三区”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一轴”指由“武清新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构成的城市发展主轴。“两带”指由“宁河、汉沽新城、滨海新区核心区、大港新城”构成的东部滨海发展带和由“蓟县新城、宝坻新城、中心城区、静海新城”构成的西部城镇发展带。“三区”指北部蓟县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中
37、部“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南部“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等三个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新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为天津长远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首先,明确将京津塘高速公路走廊作为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东部发展带对接,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其次,将“两带”作为市域城镇集中发展建设的地区,加快建设东部滨海发展带和西部城镇发展带,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之间盐碱荒地,发挥交通优势,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在发展轴和发展带交汇处重点建设滨海新区,加强环渤海地区内各类要素的对接和流动,有利于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协调。第三,在市域北部、中部和南部,规
38、划三个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首次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作为我市空间布局结构的一部分,协调城市建设与区域生态保护的关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把宜居的生态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重点,划定空间管制区域,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区域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和谐发展。第七部分对外交通规划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确定天津对外交通的发展目标是:“依托海、空两港,充分利用欧亚大陆桥桥头堡的优势,积极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努力构筑与周边及“三北”地区紧密联系的综合交通体系,成为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综合交通枢纽。同时,建设各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快速转换、通达腹地的区域一体化的现代交通网络
39、,促进区域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共享。”围绕发展目标,规划重点从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构筑区域一体化交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策略。为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规划将重点加大海港、空港和内河航运等三个方面的建设。天津港作为天津的最大比较优势和核心战略资源,对天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进一步发挥天津港的优势作用,促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总体规划提出了将天津港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深水大港,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我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国际物流和资源配置的枢纽港”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天津港年货物吞吐量将达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000万标准箱,步入世界一流
40、大港行列;港区布局方面,实施“一港多区”布局,规划逐步形成东疆、北疆、南疆、海河等主要港区,重点建设北疆港集装箱物流中心、东疆港区(含东疆保税港区),扩建南疆散货物流中心;重点建设深水泊位,加快25万吨级深水航道和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建设;同时,结合填海造陆工程,建设国际客运码头;加快京津冀区域口岸一体化进程,实现与内地重点城市口岸的直通。在配套设施完善方面,通过完善区域干线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以高速公路直接进港为核心的多方式、多层次的综合集疏运网络,同时通过实施港城分离措施,缓解港城交通的相互干扰,提高集疏港效率。随着天津港液体散货的不断增加,总体规划强调进一步加强管道运输能力,建设天津港与天
41、津石化基地之间的油气管廊,规划天津港、天津石化基地至北京、石家庄、保定、沧州、黄骅的油气管廊。同时,为把天津建成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总体规划提出要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航空货运中心及东北亚航空货运集散地”。通过扩建滨海国际机场,提高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客货运吞吐能力,同时考虑远期发展,在京津城市发展主轴上的武清河西务一带预留首都第二机场用地;通过将中心城区地铁2、4号线的联络线延伸至滨海国际机场、建设贯通航站区的快速路联络线来改善机场的集散交通环境,同时将京津城际铁路引入机场,以加强与首都机场的联系。此外,以机场为依托,大力发展与航空港相适应的综合产业,建设特色航空城,推进航空经
42、济的发展。在内河航运方面,规划保持海河下游段通航功能,发展海河特色旅游客运,其他二级以上河道重点发展旅游通航,同时利用潮白新河、北运河、海河发展京津之间的旅游通航。为把天津建设成为北方国际物流中心,总体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海陆空联港的优势,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优化物流基地布局,推进物流网络化和信息化,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的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重点建设东疆港、南疆港、航空港、天津港保税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5个国际物流区,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15个区域物流基地,同时,努力推进物流网络化和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国际贸易信息基地。围绕海、空两港,加强铁路、公路建设,构筑区域一体化的现代交通网络
43、。在铁路方面,形成由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通铁路三个层次组成的铁路网络。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作为区域快速交通,提升天津的区域客运交通枢纽地位,规划提出加快建设京沪、津秦等高速铁路及京津、津唐、津保城际铁路天津段。普通铁路则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货运铁路网络;其中,重点建设直通西部、北部腹地的铁路运输通道,形成欧亚大陆桥新的通道,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域铁路枢纽,强化枢纽环线功能,改造现有铁路设施,提高天津铁路枢纽综合运输能力。 在公路方面,形成由国家高速公路、区域高速公路、市域高速公路、一般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系统5个层次组成的高效、快捷公路网络,保障城市职能的发挥。其中,国家及区域高速公路重点强化与北京的
44、联系,同时加强通往华北、西北、东北及沿海方向的直通通道建设;市域高速公路则强调新城与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各新城之间的高速互通;一般干线公路注重与市域空间布局的结合;农村公路系统主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与干线公路相衔接、与新农村布局规划相配套的网络建设。第八部分城市交通规划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确定天津城市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发挥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构筑沿城市主要发展轴和发展带的复合交通走廊,优化城市道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创造良好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环境,构建各种交通方式转换便捷的“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围绕发展目标,本次规划
45、重点从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停车设施等方面制定城市交通的发展策略。优化中心城市道路网络,完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道路系统。中心城区形成以“两横、两纵、两环、两条联络线”快速路网为主骨架的环放式路网。在中心城区外环线外围地区,形成由环外快速环路及20条放射状快速路和高速公路联络线组成的环外快速路系统,作为中心城区与其外围城镇组团及中心城区外围各城镇组团之间联系的快速通道。在海河南侧规划中心城区至滨海新区的津滨大道,与海滨大道相交,形成滨海新区“T”字形交通骨架。滨海新区核心区形成方格网状与自由式路网混合式的路网结构;中心城市其它组团道路大部分为方格网状路网结构,规划各组团的道路面积
46、率不低于20%,道路网密度不低于6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城市公共交通由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及出租车构成,规划形成以轨道和快速公交为骨架,常规地面公交与其配合为主体,出租车等多种方式为补充,线网等级清晰、枢纽布局合理、换乘便捷的一体化客运交通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由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等多种形式组成,规划市域范围轨道交通主通道总长度约980公里。规划中心城区由9条线形成环放式轨道交通线网结构,线网总长度235公里;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区核心区内轨道系统以大运量地铁系统为主、中运量快轨系统为辅。滨海新区核心区以地面轨道为主,作为市域轨道交通补充。中心城市各组团及新城之间规划形成16条轨道线;在武清预
47、留北京主城区至首都第二机场的轨道线路,在京津之间的北京中心城?通州?宝坻?京津新城?宁河新城的密集城镇走廊上预留轨道交通的通道。此外,规划进一步加大停车泊位建设力度。在轨道交通、对外交通站点等换乘枢纽配备相应规模的停车场(库),提高停车设施的使用效率;由中心城区外围至中心城区核心区采用逐步减少泊位供应、逐渐提高停车收费的措施,限制小汽车进入核心区;同时,进一步完善停车管理系统,按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框架,积极建立集收费管理、停车诱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第九部分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明确,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做好水资源供给、能源供应、信息通讯安全,为天津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城镇供水工程规划。保障供水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现区域联网供水。逐步改造现有供水设施,配套建设新区供水设施,形成完善的供水系统。合理布置水厂,在城市新建津滨水厂和临港工业区水厂,扩建凌庄水厂、塘沽新河水厂、塘沽新区水厂、开发区水厂、大港油田水厂、大港水厂和大港石化乙烯水厂等,在汉沽新城和滨海新区核心区各新建1座海水淡化厂。配合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建设西河水源枢纽泵站、扩建宜兴埠水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49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