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债券信用评级方法.docx
《大公债券信用评级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公债券信用评级方法.docx(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公债券信用评级方法二九年十月5目录概述1第一章 大公债券信用评级基本框架3第一节 大公债券信用评级的基本理念3一、主体信用级别与债项信用级别3二、信用风险的类型4三、大公信用级别与信用风险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4第二节 大公债券信用评级分析框架5一、偿债能力评级6二、行业信用风险对偿债能力级别的校正6三、主体信用级别评定7四、债项信用级别评定7第二章 大公主体偿债能力评级分析9第一节 导论9一、偿债能力三大支柱9二、偿债能力评级内容9第二节 债务分析11一、债务规模11二、债务结构12第三节 现金偿付能力分析13一、现金偿付能力13二、现金偿付能力风险14三、现金偿付能力评定21第四节 资产流动
2、性分析22一、资产流动性对债务的保障22二、资产流动性风险23三、对资产流动性债务保障程度的评定25第五节 外部支持分析26一、外部支持对债务的保障26二、外部支持风险27三、对外部支持债务保障程度的评定29第三章 大公主体信用评级分析31第一节 行业信用风险对偿债能力级别的校正31一、行业信用风险分析的基本框架31二、行业信用风险分析内容33第二节 偿债意愿对偿债能力级别的调整36一、偿债意愿对校正后偿债能力级别的调整36二、大公偿债意愿分析要点36第三节 大公债券信用评级主要指标(主体部分)37一、主要评级指标汇总表37二、评级指标标准的确定45第四章 大公债项信用评级分析47第一节 债券
3、信用级别的影响因素47一、主体信用级别47二、债项偿付安排对偿付能力的影响47三、大公债项信用分析框架49第二节 对债项的现金偿付能力49一、现金对所评级债项及所有先于其被偿付债务的保障程度50二、现金对所评级债项偿付的保障程度50第三节 资产流动性对债项偿付的支持50一、对债项设定抵押或质押资产的流动性对债项偿付的支持50二、其他债项设定抵押或质押资产对债项偿付的影响50第四节 外部支持对债项偿付的支持51一、债项所获得外部支持51二、其他债项获得外部支持对债项偿付的影响51第五节 大公债项信用评级主要指标(债项部分)52一、主要评级指标52二、评级指标标准52概述本文件系统阐述大公对债券信
4、用评级的定义、信用评级分析框架、主体信用级别评定方法和债项信用级别评定方法,是大公进行债券信用评级的纲领性技术文件。本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公债券信用评级是指大公接受发行人委托,对拟发行债务工具的信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出具信用级别和信用评级报告的活动。大公债券信用评级所评定的级别包括主体信用级别和债项信用级别,其中主体信用级别主要是对发行主体违约概率的度量,债项信用级别则是对债项预期损失率的度量。履约能力不足或意愿不足都可能导致合同当事方违约。大公从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两方面评价发行人的违约概率和债项的违约损失率,其中发行人对特定时期所有债务的偿付能力和偿债意愿影响其违约概率,发行人针对特
5、定债项的偿付安排或保障措施的效力则影响该债项的违约损失率。现金、资产流动性和外部支持对债务的保障程度是大公偿债能力评价的三大支柱。其中现金偿付能力主要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对债务的覆盖,它构成了发行人对包括拟发行债项在内的所有债务的第一偿付能力;资产流动性是指非现金资产 包括非现金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在特定时点迅速转化为确定金额的现金以补充发行人流动性的能力;外部支持则是发行人在特定时点从银行、股东、政府等外部机构获取支持的能力。在现金暂时性不足时,发行人自身非现金资产的流动性和外部财务支持构成了现金偿付能力有益且非常必要的补充,是发行人的第二偿付能力。在债务规模和结构既定的情况下,任何对经营活动
6、现金、资产流动性和外部支持产生影响的因素都构成了发行人的信用风险,大公在评级过程中既充分考虑一般性信用风险因子,也充分评估受评对象因行业、区域、所处生命周期等导致的特殊信用风险因子对偿债能力的影响。对信用记录的分析是大公评价发行人偿债意愿的主要工具。大公将违约行为区分为非故意违约和故意违约两种类型 对债务合同的违约,受评对象在违约时点缺乏偿付能力的,大公认为违约是由偿付能力不足所导致,因此是非故意违约;如果受评对象在违约时点偿付能力不存在较大问题,那么大公认为违约时受评对象缺乏偿债意愿所导致;对非债务合同的违约都被视为故意违约。 ,只有故意违约才会被大公推断为缺乏偿债意愿。在对发行人针对特定时
7、期的所有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进行评价以确定主体信用级别的基础上,大公还进一步考察发行人对所评级债项的偿付能力以确定债项的信用级别。所评级债项在偿付顺序中的位置,所指定偿付资金来源的可能情况,担保、抵押或质押等针对该债项设定的偿付保障措施,发行人对其他债项的抵押或担保等都会对该债项的现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外部财务支持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大公债项信用级别评定环节考察的核心内容。大公债券信用评级方法第一章 大公债券信用评级基本框架 大公债券信用评级是指大公接受发行人委托,对拟发行债务工具的信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出具信用级别和信用评级报告的活动。所谓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受评对象对债务
8、工具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及由此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此处所指的债务工具是指发行人向投资者直接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目前我国已经发行的债务工具包括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金融债等,其中企业债/公司债还包括可交换债和可交易债等附有期权的债券。第一节 大公债券信用评级的基本理念大公对债券的信用评级是对发行人信用风险及其所发行债务工具本身特有的信用风险的全面评价,由主体信用评级和债项信用评级两个环节构成,相应地,评定出主体和债项两个信用级别。一、主体信用级别与债项信用级别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PD)、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LGD)、违
9、约风险暴露(Exposure at Default ,EAD)和债务有效期(Effective Maturity,M)是信用风险的四个基本要素 这是巴塞尔协议确定的信用风险四要素。其中违约风险暴露是指受评对象有可能发生违约并导致损失的债务本息金额;违约概率是指受评对象在评级观测期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违约损失率是指一旦发生违约所导致的损失严重程度;债务有效期是指债务的有效本息偿付期限。大公认为,违约风险暴露和债务有效期属于确定变量,无需评级,因此大公信用评级的标的是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或者说,两者的乘积预期损失率(Expected Loss,EL)。大公的信用级别符号系统针对预期损失率(违约概
10、率、违约损失率)进行定义,高信用级别的预期损失率严格比低信用级别的预期损失率低,要么是违约概率较低,要么是违约损失率较低,或兼而有之。大公认为,受评对象在特定时点对其中一项债务的违约应推断为对该时点所有债务的违约,即主体的违约概率与债项的违约概率是一致的,因此大公对违约概率的分析和评级主要在主体层面进行,主体的信用级别侧重于从违约概率,或者基于违约概率和主体纯信用债务工具的违约损失率计算的主体预期损失率进行定义。与违约概率不同,即使同一主体发行的债项,由于偿付顺序等偿付安排方面的差异,主体一旦违约,债项的损失程度也很可能不一样,因此大公对违约损失率的分析和评价在债项层面进行,债项信用级别是根据
11、主体违约概率和债项违约损失率计算的预期损失率评定的。由于偿付顺序等偿付安排方面的差异,部分债项的违约损失率会低于信用融资,因而债项的信用级别可能高于主体的信用级别,但通常不太可能低于主体的信用级别。二、信用风险的类型受评对象为什么会发生违约?既有可能是受评对象虽愿意如期足额偿付约定的债务本息金额,但在偿付日却没有足够的现金或非现金资源进行偿付,即缺乏偿付能力(也称为偿债能力风险);也有可能是受评对象缺乏如期足额偿付约定债务本息金额必要的主观意愿(也称为偿债意愿风险 源自偿债意愿的信用风险比较少见,毕竟对大多数受评对象来说,缺乏恶意违约的动机。但恶意违约的现象并不是没有,尤其违约成本远小于违约收
12、益会促使有些中小企业(甚至有些大型企业)逃避债务偿付。),即恶意违约或故意违约;也可能兼而有之。偿债能力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经营风险,是指经营方面出现恶化导致现金流不充足的风险,这既可能是不利经营环境给受评对象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导致企业经营恶化,也可能是因为企业缺乏应对不利经营环境的禀赋和适当的策略所导致的;第二,财务风险,是指财务策略与经营策略不匹配导致现金流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断裂的风险,如财务策略未能匹配经营策略的变化而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者经营管理者不顾资金链实际情况盲目扩张等。偿债意愿的风险则主要来自股东和管理层 这是公司治理结构及机制的重要内容,但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不仅对偿债意愿有
13、重要影响,而且对战略与管理乃至公司经营情况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也影响偿债能力。股东(主要是控股股东)拥有对企业的所有权或控制权,对企业资源的分配具有重大发言权,可以对管理层施加债权人无法比拟的影响力。管理层则是企业资源分配的实际执行与操作者,因而对企业资源的分配有着直接影响。这两者对待债务合同和债权人利益的态度,尤其是当股东或管理层的利益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出现一定冲突时(比如,派发现金股利、股票期权等)对债权人利益的态度,决定了受评对象是否缺乏如期足额偿付约定债务本息的主观意愿。三、大公信用级别与信用风险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偿债意愿通常只影响主体的违约概率,因此偿债意愿分析只出现在主体信用级别评
14、定过程中。但偿债能力既会影响到违约概率,也会影响在主体发生违约时债项的损失挽回率,因此同是主体信用级别评定和债项信用级别评定的核心内容。同时一旦发生违约,债项的特征对违约损失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债项特征也是债项信用级别评定的重要内容。大公信用级别与信用风险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债项特征 偿付顺序 偿付安排(担保、抵押、质押)信用风险类型偿债意愿风险公司治理债权人信用记录偿债能力风险 经营风险 经营环境 经营与竞争 战略与管理 财务风险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债项预期损失率主体信用级别债项信用级别信用风险要素信用级别 主体预期损失率图1:大公信用级别与信用风险的逻辑关系图第二节 大公债券信用评级
15、分析框架大公债券信用评级分为偿债能力评级、行业信用风险对偿债能力级别的校正、主体信用级别评定、债项信用级别评定四个部分,如图2所示: 现金偿付能力 资产流动性 外部支持行业信用风险校正偿债能力校正前级别主体信用级别判断校正后级别债项特征债项信用级别判断偿债意愿评价图2:大公债券信用评级分析框架一、偿债能力评级偿债能力是大公债券信用评级的核心内容,偿债能力评级是指大公全面揭示受评主体对评级观测期 大公也称为评级时间窗口,由评级时点之前若干年、评级时点当年、评级时点之后若干年组成。内所有债务偿付能力方面的风险,并为其偿付能力大小评定级别的过程。大公偿债能力评级是一个比较分析的过程,采用与行业参照标
16、准 参照标准应当是同行业企业,并且规模和市场地位较为接近的主要竞争对手。由于行业信用风险存在特殊性,绝大部分评级指标会随所处行业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即使是同一行业内的企业,不同规模和市场地位的企业,可比性也较差。因此应针对不同行业建立不同的评级标准,大公还在行业评级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规模和市场地位的不同设定不同的评级标准。的比较和排序,以确定受评对象偿付能力的相对大小,并根据相对大小以确定级别。在同一行业内,所评定的偿债能力级别与偿付能力之间存在严格的单调关系,即高级别企业的偿付能力高于低级别企业。二、行业信用风险对偿债能力级别的校正偿债能力评级所评定的级别是通过与同行业企业的比较和排序
17、得到的,因而度量的是相对偿付能力,并不具有跨行业的可比性。但大公信用级别所度量的预期损失率是跨行业可比的,即使处于不同行业,低预期损失率企业的信用级别也应比高预期损失率企业高。大公通过加入行业信用风险 行业信用风险是指行业整体的信用风险,代表行业内所有企业共同面临的信用风险大小。特定行业固有的特征对行业内所有企业的信用风险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导致行业整体信用风险大小方面的差异,不同的行业,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系统性信用风险水平。评价模块来对偿债能力级别进行校正以实现信用级别的跨行业可比。为方便起见,大公将第一阶段所得到的偿债能力级别称为校正前偿债能力级别,通过校正后得到的级别则称为校正后偿债能
18、力级别。行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块在大公行业信用风险特殊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业信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并利用行业信用风险评级模型 大公从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供需结构、市场结构、国际竞争等方面选取关键性的行业信用风险因子构建了用于计算行业信用分的行业信用风险评级模型。所得到的行业信用分值对校正前偿债能力级别进行校正。行业信用风险越高,行业内所有企业在行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块得到的行业信用分越低。对处于高风险行业的企业来说,即使其在行业内获得了最高的校正前偿债能力级别,在加入行业信用分值后得到的校正后偿债能力分值将低于在低系统性信用风险行业内获得最高校正前偿债能力级别的企业,因此校正后偿债能力级别具有
19、跨行业可比的良好属性。三、主体信用级别评定大公主体信用级别评定是指在校正后偿债能力级别的基础上,对受评对象偿债意愿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校正后偿债能力级别进一步修正后得到主体信用级别的活动。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缺一不可。如果受评对象偿债能力良好,但缺乏偿债意愿,那么照样也会发生违约。偿债意愿评价是大公信用评级的重要内容,大公主体信用级别是根据偿债意愿评价结果对偿债能力级别进行修正后得到的。 大公偿债意愿分析主要是识别受评对象是否存在恶意违约行为。偿债意愿主要与股东或管理层对债务合同的态度有关,通常并不因行业而异,对偿债意愿的评价并不需要建立行业参照标准,因此偿债意愿评价可放在偿付能力级别校正
20、后进行。四、债项信用级别评定债项信用级别应根据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计算得到的预期损失率确定;而违约概率在主体信用评级过程中已有评定,因此债项信用级别评定的核心是确定债项的违约损失率。主体信用评级着眼于综合判断受评对象在评级观测期内所有债务的安全性,债项信用评级关注的焦点则是所评级债项的安全性及其在受评对象发生违约时能够挽回的金额,而不是其他债项的安全性和损失挽回率,但大公在债项信用级别评定时也充分考虑其他债项对所评级债项偿付产生的影响。51第二章 大公主体偿债能力评级分析第一节 导论一、偿债能力三大支柱除预收账款外,绝大部分债务需要主体用现金 此处的现金,是指现金流量表所定义的广义现金。包括现
21、钞、银行存款等构成的货币资金,以及由短期内(通常是3个月内)能迅速转化为固定金额的有价证券构成的现金等价物,通常是具有活跃市场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如短期国库券、以及高流动性的股票、债券、权证等(受评主体持有它们通常不是以投资为目的,而是迅速变现以备支付为目的)。予以偿还 当然,对进行债务重组的主体来说,经过与债权人之间的协商,可用存货、固定资产等非现金资产抵债,也可以债务转股本,或者兼而有之。,尤其是信用评级机构所关注的债务工具,因此现金存量和流量相对于债务的充足性(大公称之为“现金偿付能力”)是债务的第一偿付能力,特别是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对债务的充足性 大公对现金偿付能力的评价主要侧重于经营活
22、动产生的现金流以及由此形成的现金存量相对于债务的充足性。本文件后续部分如无特别说明,现金偿付能力均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以及由此形成的现金存量对债务的覆盖程度。但有时候,库存现金暂时不足也不至于对偿付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因为企业可以通过处置资产直接偿付债务或获得偿付债务所需的现金(大公称之为“资产流动性”);也可以通过向股东、银行等外部机构筹集资金偿付到期债务(大公称之为“外部支持”),对部分政府背景或国有背景浓厚的企业来说,甚至可以向政府筹集用于偿还债务的资金,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部分企业(如中央国有企业、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企业)虽然自身经营活动现金流并不充裕,但仍能如期偿付到期债务的重要
23、原因之一。 资产流动性和外部支持都能在必要时让受评主体临时获得可用于偿付债务的现金,其中,存货等流动资产的处置与经营活动现金流有关,非流动资产的处置主要与投资活动现金流有关,外部支持主要与筹资活动现金流有关。资产流动性和外部支持是现金偿付能力的必要补充,与现金偿付能力一起构成大公偿债能力评级的三大支柱。二、偿债能力评级内容对应于偿债能力三大支柱,大公将偿债能力评级分成现金偿付能力、资产流动性对债务保障程度、外部支持对债务保障程度三个部分。对每一部分的评级包括:第一,全面揭示受评主体对评级观测期内所有债务偿付能力方面的风险;第二,对受评主体在评级观测期内的偿债能力与同行业企业进行比较和排序,形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公 债券 信用 评级 方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49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