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收入差距治理方略研究.docx
《城乡收入差距治理方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收入差距治理方略研究.docx(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西城乡收入差距治理方略研究摘 要收入分配制度在整个经济社会系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其状况不仅影响生产效率和公众的切身利益,还波及社会的协调与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城乡收入差别也逐年拉大,引起了区内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书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以广西为例,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分配的现状、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和治理对策进行剖析和探讨,在考虑全国收入分配形势“共性”的同时,在理论方法运用和研究结果上突出广西收入分配的“个性”。研究结果不仅在收入分配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发展和运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将有助于相关部门正确判断收入分配形势并指导科学决策,
2、对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绪论之后,本书主体内容分为六章。首先在第二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重要成果进行概括和评论;第三章介绍目前流行的几种收入差距估算方法,并在对比各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给出考虑城镇居民隐性补贴和城乡生活费用差距的修正方案;第四章研究广西城乡收入分配变化的轨迹和特点,运用修正方案对广西城乡收入不平等状况进行重新估计,并对区内14市的城乡收入分配情况进行分析;第五章分析广西城乡分配格局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对缩小广西城乡差距的路径选择问题进行探讨;第六章介绍治理城乡差距的国际经验与教训,并结合少
3、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给出了缩小广西城乡差距的若干政策建议;最后是结论与展望。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 广西 国际经验 面板数据分析目 录一、绪论1二、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与研究综述3(一)城乡差距的早期国外理论研究简介3(二)近期国内外研究动态5(三)文献简评15三、城乡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估算指标与方法17(一)比值法17(二)基尼系数法18(三)泰尔指数法18(四)其他方法19(五)对居民收入进行调整和修正20四、广西城乡收入分配变化的轨迹和特点25(一)广西城乡收入差距的纵横比较分析25(二)基尼系数法的对比验证31(三)调整和修正:考虑隐性补贴和生活费用32(四)小结36五、广西城乡分配格局的形成
4、原因和影响因素研究38(一)形成原因38(二)影响因素研究广西14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42(三)从影响因素看缩小广西城乡差距的路径选择51六、治理城乡差距的国际经验与教训53(一)发达国家:以美国、日本为代表53(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韩国和中国台湾为代表59(三)发展中国家:以拉美为代表64(四)国际经验对广西解决城乡收入分配问题的启示68七、总结与展望78(一)主要结论78(二)后续研究方向79参考文献81一、绪论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经济总量发展、经济效率逐步得到相对地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逐步上升为突出的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的
5、不平衡日趋严重,如不采取措施,则有迅速向两极分化和向社会承受极限接近的危险。 王艺明, 蔡翔. 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东、中、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 财经科学, 2010(8): 49-57.根据大多数研究者的观察,无论使用哪种度量指标,中国城市和农村个人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和消费差距,都反映出典型的不平等趋势。分城乡的情况观察,农村和城市的基尼系数都在迅速提高。一旦把城乡居民合并起来观察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在每一时期都分别高于农村和城市,说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大。学者们探讨了各种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集中于传统的分解方法,主要从各种因素对不平等的贡献,
6、以及不同人群的分解来讨论。由于大多数分解都显示城乡差距贡献了中国收入不平等的百分之四十到六十,所以,解释了城乡收入差距,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的不平等。 蔡昉, 王美艳. 为什么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J. 经济学动态, 2009(8):4-10.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2009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达到1978年以来的最大水平 腾讯网财经: http: /finance. qq. com/a/20100302/004535. htm。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3263.1元上升到2009年的12022元,十年间差距扩大了约3.4倍。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上升不仅对经济的
7、长期增长和整体效率的提高产生障碍,而且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在全国三大区域之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比最高,人口的民族构成也相对复杂,城乡统筹的难度要比东部和中部地区大得多。根据杨国安和徐勇(2010)的计算,2007年西部地区城乡收入比高达3.7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33、中部地区的3.02和东部地区的2.90。 杨国安, 徐勇.中国西部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的关系检验以青海省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8): 961-967.欧阳志刚(2009)计算了除重庆、四川、西藏外的大陆28个省市自治区的泰尔指数,发现相对东部、中部区域,西部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在更大的基础上以更快
8、的速度拉大。 欧阳志刚.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特征及其地区差异J. 生产力研究, 2009(19), 31-46.过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效率和可持续性,而且构成社会和政治不稳定的潜在因素。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刻不容缓。广西是12个西部省区之一,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是西南边疆欠发达民族地区的典型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2005年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 网易新闻中心: ,但与快速发展相伴随的突出问题就是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位于1000美元左右时,收入差距的扩大很可能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据2007年全国经济社会发
9、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广西的城乡收入差距已居全国其他省份前列,已经引起区内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书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以广西为例,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分配的现状、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和治理对策进行剖析和探讨,在考虑全国收入分配形势“共性”的同时,在理论方法运用和研究结果上突出广西收入分配的“个性”。研究结果不仅在收入分配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发展和运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将有助于相关部门正确判断收入分配形势并指导科学决策,对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绪论之后,本书主体内容分为六章。首先在第二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重要成果进行概
10、括和评论;第三章介绍目前流行的几种收入差距估算方法,并在对比各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给出考虑城镇居民隐性补贴和城乡生活费用差距的修正方案;第四章研究广西城乡收入分配变化的轨迹和特点,运用修正方案对广西城乡收入不平等状况进行重新估计,并对区内14市的城乡收入分配情况进行分析;第五章分析广西城乡分配格局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对缩小广西城乡差距的路径选择问题进行探讨;第六章介绍治理城乡差距的国际经验与教训,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给出了缩小广西城乡差距的若干政策建议;最后是结论与展望。89二、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与研究综述本章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进
11、行回归与总结,并简要地做出评论,以便对于研究现状有所了解,明确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一)城乡差距的早期国外理论研究简介1、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了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状况的“倒U型假说”。他认为在经济发展中,“可以假设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为:在经济增长早期阶段(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阶段)迅速扩大,而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渐缩小”。参见Kuzhets.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J. America Economic Review, Vol45, No.l, March, 1955: 18
12、.倒U型假说,是库兹涅茨根据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部分收入阶层的横截面数据所进行的经验总结,他还探讨了一些影响收入差距变动的因素,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储蓄率变化和民主化政治制度改革等(王小鲁和樊纲, 2005)。库兹涅茨的贡献在于他首次描述了收入差距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动趋势,并根据经验对收入差距的长期变动趋势进行推测。此后,很多学者对该假说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检验,支持者包括Adelman和Morris(1973)、Robinson(1976)、Ahluqwalia(1976)、H.ehenery和M.Syrquin(1975)等;质疑或批评者也很多,如Feifds(1980)、Papanek(19
13、86)、Anand&Kanbur(l987)、Albert(1984)等。赵宏.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国际经验和中国案例D. 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2、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以刘易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国家的经济结构具有二元性质,即现代城市部门与传统的乡村农业部门并存,并据此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为解释城市化和工业化、城乡收入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题为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文章,提出了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二元结构的理论模型。模型由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组成,两部门间的劳动力转移构成了经济的发展模式。刘易斯认为,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部门从农
14、业部门中脱离出来,随着投资的增加,工业部门的资本存量和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不断提高,将导致大量的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而农业部门中劳动力边际生产力非常低下,因此从该部门转移出劳动力不会对农业总产量产生影响,直到农业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力为止。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的核心是农业部门(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现代部门)转移的问题,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失,工业和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将会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经济结构也将由二元转变为一元。3、托达罗的人口迁移模型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就业水平不足,存在严重的失业现象,而农村人口仍旧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为解释城市失业增长和城乡
15、人口流动加速的矛盾,托达罗(1964)对刘易斯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改进,提出托达罗模型。托达罗认为城乡口迁移是一种经济现象,取决于城乡工资差距、城市失业率和潜在迁移者对迁移后果反映程度。只有当城市预期收入(而不是城市收入)等于劳动者在农村的收入时,农村人口才会停止向城市流动,人口在城市和农村的分布才会达到均衡。托达罗模型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城市和乡村收入差距的合理性,论证了农村部门存在的必然性,强调农业部门在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差距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李嘉图等人关于不同产业生产率的论述从各国的发展历史来看,农业与工业部门的劳动者收入差距几乎是伴随着各国工业进程的,其主要
16、原因是两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认为,工业和农业部门生产方式和产品需求方式是两部门间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首先,农业部门存在收益递减规律,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工业部门获得了大量持续的投资,工业部门收益呈不断递增趋势。其次,农产品产量稳定,且由于土地的限制,增长幅度较慢,收入需求弹性低,其价格及其时序增长都低于工业产品。由于城市居民一般从事工业和服务业,而农村居民一般从事农业,因此,农业的比较优势和生产效率的不断缩小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这种观点也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柯林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中认为,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化是城市和农村居民存在差距的
17、必然原因。在工业化进程中,第一产业比重在不断下降,且产值比例下降速度高于其就业比例下降速度,造成农业部门劳动力收入必然低于城市部门劳动力水平。根据以上分析,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农业与非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差距。从各国的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的中前期,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和农业技术的缓慢发展会导致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下降,而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所使用的设备可以再生,技术也随着三次工业革命逐步提高,生产规模、生产效率在不断扩展,投资回报和就业者的工资收人相对较高,使得与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逐渐拉开差距,因此,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有一定的必然性。随着工业化的完成,
18、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趋于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被二、三产业大量吸收,农业人口大幅度减少,而传统农业开始随着技术革新和机械设备的普及过渡到了现代农业,农业的生产效率得以迅速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也不断缩小,甚至会出现农村居民收入高于城市居民的现象。(二)近期国内外研究动态1、关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准确估算城乡收入差距是正确判断收入分配形势的基础。有关收入分配问题,国外早期的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对收入差距的估算和度量技术方面,从最早的收入比值法(城乡居民收入比、消费比等),到1922年提出的基尼系数、1967年提出的泰尔指数、广义熵指数(GE)等等。根据不同指标的不同统计口径,国外学者还系统提出了它们
19、各自的分解方法,如组内差距、组间差距等,以度量各种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程度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陆续将这些方法用于研究国内实际。陈宗胜和周云波(2000)以不同方法计量的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我国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在三成以上,魏后凯(1994)也得出相近的结论。李实和罗楚亮(2007)利用泰尔指数,把全国的个人收入差距分解为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三部分,计算三种差距对全国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全国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内容。因此,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缩小全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切入点。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衡量,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采用的指标也各
20、不相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也就有一些差别。 张奇, 张继良. 近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综述J. 调研世界, 2008(6): 33-35.王德文和何宇鹏(2005)使用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消费水平三套指标衡量的城乡差距,比较后认为消费水平较为理想。三套指标均反映城乡差距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两个上升的V字型变化格局。根据他们的计算,2003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城乡差距程度分别为3.3:1,2.9:1,2.4:1,城乡差距已经超越改革初始时的水平。王小鲁和樊纲(2005)使用19962002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年度数据,通过面板数据那个检验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变动曲线近似具有上升段的特征。王少平和欧阳
21、志刚(2007)利用协整模型对全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关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短期的刺激效应,近几年城乡收入差距仍将扩大。在实证研究中,不少研究者注意到,不论运用比值法、基尼系数、泰尔指数还是广义熵指数(GE),在中国均会碰到高估或低估的问题。高估理由是农村居民较低的生活费用没有在估计时考虑;而低估理由是城镇居民的部分隐性补贴没有加以计算。包括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1994)和山西省课题组(1998)都注意到该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李实为代表的社科院收入分配课题组(2007)利用地区价格指数估计生活费用差,利用入户调查数据估计公有住房、医疗、社会保障
22、等隐性补贴,对城乡间以及全国收入差距进行了重新估计,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而蔡昉和王美艳(2009) 则认为,由于现行的调查制度不能覆盖“常住流动人口”,从而在住户统计中低估了这个群体的收入,造成城市收入水平的夸大和农村收入水平的低估。他们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如果涵盖全部流动劳动力及其家庭的收入,城乡差距并非像观察到的那么大。从整体来看,虽然对城乡收入差距和趋势做出判断时使用的指标和方法有所差异,但大都认为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对将来走势的判断也大致相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很可能是倒U型的,只是对于拐点出现的时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张奇,
23、张继良. 近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综述J. 调研世界, 2008(6): 33-35.2、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它的答案关系到人们在对待收入不平等问题时的基本态度。Barro (1991,1997,2000)认为,收入差距通过影响生产要素而影响潜在产出,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率和人均产出水平。进一步,Galor和Moav(2004)认为,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发动机的人力资本积累替代了物质资本积累,从而改变了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体而言,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或经济处于较低水平时,物质资本积累是经济增
24、长的主要源泉,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利于物质资本的积累,因此适当的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当人均GDP位于较高水平时,人力资本对于推动经济增长逐渐起着主导作用,但收入差距的扩大制约了低收入者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收入差距不利于经济增长。类似地, Persson和Tabellini (1994)认为,经济人积累物质和人力资本的动机受到税收政策的影响,如果通过向富人征税来缩小收入差距,就会降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最终使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Aghion et al (1999)认为,在信贷市场不完善时,投资机会的利用依赖于个人的资产和收入水平,穷人更倾向于对相对回报率更高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因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乡 收入 差距 治理 方略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4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