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宏观经济形势的新概括.docx
《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宏观经济形势的新概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宏观经济形势的新概括.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2002-07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 -宏观经济形势的新概括王检贵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南京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2002年5月南京大学斯密论坛二百多年前,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揭示了社会财富之源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之魅力,推动了人类经济思想的进步。而今,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伟大复兴需要理论创新和思想进步。南京大学商学院作为“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理应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系发起成立斯密论坛(Smithian Forum),旨在研讨中国改革与发展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为中国改革与发展作出一份贡献。作为南京大学国家经济
2、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活动内容之一,该论坛致力于活跃学术气氛、增进学术交流,为提高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论坛主要面向商学院的研究生与本科生,同时为保证论坛的开放性,热诚欢迎校内外的老师、同学参与,并在适当时候邀请著名学者参与。上述范围内的参与者只要提交一份正式的论文(发表或未发表均可),即可进入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宏观经济形势的新概括王 检 贵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政策研究室 wjg7399, TEL:65198496,北京100731 一、买方市场?过剩经济?通货紧缩?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令人始料不及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突出表现在:“供
3、不应求”的市场状况悄然而去,而“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扑面而来。其具体表现是:(1)消费品存在严重供大于求现象;(2)生产能力利用明显不足;(3)物价水平持续走低;(4)商品产销率也呈普遍下降的趋势。如何给宏观经济新形势进行定位呢?学者们各执一说,莫衷一是,并由此引发了三次激烈的争论:即“买方市场”之争,“过剩经济”之争,以及“通货紧缩”之争。“买方市场”的提法兴起于1997年,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1998 年(洪银兴,1997;韩文秀,1998)。众所周知,在漫长的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卖方市场是最显著的市场特征。因此当人们看到市场上反映出来的典型状况不再是产品的短缺,而是产品的饱和、甚至是积
4、压时,很自然地认为我国基本上告别了短缺,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时代。许多人将买方市场的出现看成是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现象,即所谓“买方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洪银兴,1997),或者说“买方市场不是暂时的现象,而是将长期存在下去,它是市场经济(或市场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常态”(韩文秀,1998)。因此可以说,买方市场的提法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至少是中性词,甚至可以看成是褒义词。因为买方市场的形成,不仅意味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日臻完善,而且意味着长期困扰我国的短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毫不夸张地说,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然而,有些学者并不
5、赞成买方市场的提法,主要理由有二:(1)买方市场一般指在供大于求的格局中,买方在买卖双方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等价交换原则逐渐有利于买方。然而在我国看到的情况是,假冒伪劣猖獗、暴利行为遍地,缺斤短两、欺行霸市已为人们无奈地认可;尤其是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笼罩下,在政府摊派式的强买强卖过程中,买方经常连用“用脚投票”的权力都没有,何谈买方市场?!(陈淮,1999)(2)由于买方市场本身并不是贬义词,因此,如果把我国供求失衡的新形势界定为买方市场,那么从战略上看,我们可能丧失忧患意识、甚至“为走出短缺欢呼”;从战术上看,我们可能将政策重心导向如何做好市场营销,即努力说服、诱导,甚至强迫消费者(
6、买方)打开钱袋等一些微观问题。一旦如此,显然无益于解决当前的宏观经济问题。“过剩经济”的提法盛行于1998年,其争论延续到1999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学者们认识到,买方市场已经不能概括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相反,“过剩经济”的提法渐渐流行。按陈淮的定义,“过剩经济是指当某种社会需要产生时,供给可以更大规模地产生;价格变动已经难以调整供求双方的经济关系,相当多的生产经营者被迫在成本线以下抛售产品;供给方的利润普遍被压低到银行利率以下,资金已经难以找到更有利的领域可供转移。”(陈淮1999)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过剩经济” 一般并不等于富裕,不等于社会不再需要,不等于市场的简单饱和,它
7、特别强调生产能力的过剩。而且,生产能力过剩往往是需求不足引起的,因此“过剩经济”非常接近凯恩斯描述的有效需求不足的概念。然而,“过剩经济”的提法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攻击:(1)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低收入国家,虽然近年来我国总供给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远远不能说中国出现了过剩经济。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各种日用消费品普及率都非常低,全国的贫困人口总计还有几千万,甚至还存在众多贫困省、贫困市、贫困县,如何能说中国达到过剩经济的程度呢?有人干脆指出,中国的经济状况可以称为低收入型的相对过剩,与发达国家的过剩不能同日而语。(2)许多人认为,从总体经济水平看,我国并没有达到普遍性过
8、剩的程度,当前的市场状况最多只能称为是结构性的过剩。这是因为,尽管有些产品存在处于过剩状态,但是另外也有很多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有些产品甚至还依赖于进口;甚至是同一种产品,一方面国内生产过剩,而另一方面又要依赖于进口,钢材、小麦都是如此(刘国光,2000)。“通货紧缩”的提法从1999年开始为大多数学者接受;然而,围绕这一提法的争论最激烈,争论范围最广、程度最深、时间最长。之所以会引起如此激烈的争论,根本原因是人们在“通货紧缩”这一概念的理解上没有达成共识。在国内研究文献中,至少出现了三种不一样的定义:(1)“单要素说”,将通货紧缩看成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持这种看法的人一般认为我国出现
9、了通货紧缩,但是对通货紧缩幅度以及危害程度的判断存在许多不一样的判断。比如不少人根据中国1996-1998年物价持续下降而判定中国出现了轻微的通货紧缩(刘迎秋,1999;范剑平,1999b;刘国光、刘树成,2000)。谢平、沈炳熙认为,中国1997年通货紧缩已见端倪,而到年底价格水平已经下降到改革开放以来物价水平最低值,通货紧缩已经明显显现。1999年,价格水平继续下降,从而可以断定,中国的通货紧缩决不是轻度的,而是严重的(谢平、沈炳熙,1999)。胡鞍钢认为,要区分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的概念。前者是指价格水平的不断下降,而后者是指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经济衰退必然伴随着通货紧缩,但出现了通货
10、紧缩不一定就会出现经济衰退。中国明显出现了通货紧缩,而且这种通货紧缩正在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因此,中国出现了危害型通货紧缩。(胡鞍钢,1999)(2)“双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是指价格总水平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根据这种定义,会导致几种不一样的判断:第一种判断认为,中国出现了价格水平与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从而可以认为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第二种判断认为,中国价格水平是下降了,但货币供应量没有下降,因此中国没有出现通货紧缩。相反,中国遇到的问题是货币需求不足,这种情况可以用“通货萎缩”来界定。在“通货萎缩”情况下,靠扩大货币供应量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陕西财经学院研究组,1999)。第三种判断
11、认为,中国货币供应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因此中国出现的问题不是通货紧缩,而是经济收缩。经济收缩与货币供应量无关。在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物价水平仍然下降,那么就是经济收缩(张泽荣,1999)。第四种判断认为,中国的物价水平下降并不是货币供应量下降引起的,而是轻度经济衰退引起的。因此,中国面临的问题不是通货紧缩,而是经济衰退(姜洪,1999)。第五种判断认为,199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出现了货币供应量持续回升、物价继续走低的现象,这种现象不是通货紧缩,而是一种类似于日本经济的“流动性陷阱”(刘宪法,1999)(3)“三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是指价格总水平、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并伴随着
12、经济衰退。据此定义,也出现了几种不一样的判断:第一种判断是,物价自1997年10月以后连续17个月下跌;货币供应量指标表面正常,实际上已全面萎缩,1998年基础货币供给几乎是零增长,说明货币供给是下降的;而且从1993年起,我国经济增长幅度一直在下降,“软起飞”一直起不来。因此,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我国已经进入了通货紧缩阶段(李晓西,1999)。第二种判断是,中国虽然出现了价格水平的下降,但是这种下降是与中国经济体制背景和国际经济大环境分不开的,在价格水平下降的时候,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依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这足以表明中国没有出现通货紧缩,因而不必大惊小怪(于祖尧,1999)。二、争论产生的根源笔者
13、认为,为什么人们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存在如此大的争议,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太快,要准确把握它自然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就是许多概念本身就没有明确公认的定义,从而使对经济形势的争论转向了对概念本身的争论。首先,在90年代中期,即我国经济形势刚刚发生变化之时,用“买方市场”来概括新的经济形势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虽然说我国还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还存在许多“无法体现消费者主权的现象”,但无可否认,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基本是沿着一条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的道路不断前进,经济学意义上的“短缺经济”已经不复存在了,买方市场的特征确实越来越明显。买方市场的出现,无疑是市场经济改革的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 资本 双重 过剩 宏观经济 形势 概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48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