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收益波动性:来自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docx
《公允价值的收益波动性:来自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允价值的收益波动性:来自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珞珈青年学者经济与管理论坛系列论文之四十六 Luojia Young Scholars Seminar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orking Paper Series No.46公允价值的收益波动性与市场反应-来自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许新霞【摘要】本文以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1月-2009年6月间的数据为样本,对我国采用公允价值前后的以下三种收益的波动性进行了分析:新准则实施前的历史成本下的净收益、新准则实施后的净利润、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后的全面收益。发现新准则实施后的净利润的波动性与历史成本下净收益的波动性差异不明显,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后的全面收益的波动
2、性明显则高于前两者。这三种收益波动性都提供了与市场风险相关的增量信息,但新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没有向投资者提供显著的与市场风险收益相关的增量信息。三种收益的波动性指标也均未反映与股价相关的信息,即市场也没有将公允价值计量导致的收益波动性的增加视为风险增加的要素予以定价。本研究结论对于改进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加强金融市场会计监管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关键词: 公允价值 收益波动性 市场风险 The Income Volatility of Fair Value :the Evidence from the Listed Commercial Banks【Abstract】 We inv
3、estigate income volatility caused by fair value accounting for a sample of 14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from 2006 to 2009. We find that, there isnt much difference between the volatility of historical-cost net income and the fair-value net income. The volatility of the fair-value comprehensive income
4、is much bigger than the others. We find that the three income volatilit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market risk, but not the incremental volatility in fair value income .We also find that neither the three income volatility nor the incremental volatility in fair value income are related to banks share
5、 prices.Key words: fair value volatility of income market risk share prices一、引言公允价值计量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通过会计主体在计量日或报告日模拟真实市场出售资产(清偿债务),从而推导当前市场价值的过程。盯市(mark to market)是公允价值的根本特征。目前,众多的会计界和金融界人士认为,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市场的波动性通过未实现资本收益和损失的确认被传递到会计系统,增加了会计收益的波动性。与此同时,市场的非完美特征、大量非活跃市场存在条件下的公允价值参数的主观估计以及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对价值创造过程的忽略,
6、导致公允价值在反映市场波动性的同时,又向市场输入了额外的波动性,成为市场波动性的“加速器”。金融市场是一个交易特殊商品“信用”(credit)的市场,其交易价格的是众多的差异性投资者在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条件下作出的预期价值(Boyer,2007)。公允价值作为计量金融工具 “最相关”、“最恰当”甚至是“唯一的”计量属性,金融市场的心理预期因素和固有的顺周期性特征使公允价值会计波动性加速器作用得到放大,使其给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带来了不良影响。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会计收益波动性和金融市场波动性的协同作用将会推动着一部分经济体偏离稳定带,银行管理者为了稳定资产的回报率,将采取短期行为,采用资产证券
7、化等形式向外部转移风险。风险承担向金融系统外围的转移将对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带来巨大的危害:一方面,关键的金融交易者将有更强的激励去冒更大的风险,因为这些风险最终将转移给外部的投资者,相关的累积作用将推动整个经济走向金融脆弱区;另一方面,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措施不严密的共同作用下,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并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来对隐含在其中的风险进行评价(Boyer,2007;Plantin等,2004)。当金融系统的不稳定完全使金融系统不能正常运作时,就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Mishkin ,1999)。为此,国外学者围绕公允价值会计的波动性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为其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长期以来,
8、历史成本在我国的会计计量体系中一直居于统治地位,我国学者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大多围绕着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信息质量的比较展开,在研究方法上也多以规范研究为主,对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实证研究一直少有人问津。目前,IASB和FASB联手启动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改进项目,并于2009年7月发布了最新的征求意见稿。如何立足国内公允价值运用的实际状况,跟进联合项目的成果、进一步推进公允价值的运用,将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尝试着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公允价值的收益波动性进行实证分析。论文将以2006 年1月-2009年6月年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检验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后的收益波动
9、性如何?增加的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是否与风险相关?增加的波动性是否反映在商业银行的每股股票价格中?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数据样本和描述性统计;第四部分提供了实证检验结果和研究发现;最后做出研究结论并指明局限性。二、相关文献综述Jones、 R. Nachtman 、Robert Nachtmann 和 Fred Phillips-Patrick合作发表的市场价值会计和银行收益的波动性:来自投资账户的启示(1991)开启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研究的先河。美国FAS NO.107(1991)、FAS NO.115(1993)、SFAS NO.130(1997)、SFAS NO.
10、133(1998)、SFAS NO.157(2006)等一系列有关金融工具和公允价值准则的发布使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于公允价值的波动性后果研究。总的来说,该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产生背景和产生原因以及后果的理论分析。二是对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的实证检验。代表性的研究简述如下:Mary E. Barth , Wayne R. Landsman , James M. Wahlen(1995)通过重述美国137家银行1971-1990年20年间的会计报表,率先对公允价值会计如何作用于收益的波动性、增加波动性是否反映在银行的每股价格中进行了检验。由于当时银行揭示的公允价值
11、估计数仅限于投资证券,他们只检验了投资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历史成本相比较,运用公允价值对投资证券进行计量的银行收益确实存在着更大的波动性,收益波动性的增加并没有体现在银行的每股价格中。Plantin、Sapra等(2004)认为,在不完美市场存在的现实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使财务报告向金融市场输入过量的波动性,该波动性增大了公司资产定价中的外部性影响这种外部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经济萧条期,由于采用盯市的计量方式,一家公司资产价格的下降往往对类似资产的定价产生影响,导致其他公司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下降。而在经济繁荣期,交易市场上一家公司资产价格的上升往往导致其他公司类
12、似资产市场价格也随之上扬。,导致了银行短期行为的发生,对金融市场稳定性带来了不利影响。Barth(2006)将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的根源分为三类:经济活动本身具有的内在波动性(inherent volatility)(这是会计应当如实反映的)、公允价值计量误差(estimation error volatility)在IASB和FASB最近所进行的公允价值级次的划分中,不活跃市场中的不可观察参数的输入大大增加了这种波动性。(Barth,2006,P326)以及所有资产和负债的混合计量导致的波动性(mixed-measurement volatility)。在三种来源当中,Barth认为公允价值计
13、量误差(estimation error volatility)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最为相关,内在波动性(inherent volatility)与会计信息相关性间的联系最为密切,他建议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应加强公允价值计量误差的披露,以帮助会计报告使用者正确对收益波动性增加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Hodder,Hopkins 和Wahlen(2006)在Barth等(1995)的基础上对公允价值收益波动性及其影响进行了拓展性研究,第一,在全面收益基础上构筑完全公允价值收益以评价净收益、全面收益和完全公允价值收益三种不同收益波动性之间的差异,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收益的波动程度是净收益的5倍、全面收益的3倍
14、。第二,在Beaver 等(1970)的基础上,建立了收益波动性与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的计量方式,论证了收益波动性和与一系列风险指标之间(包括市场模型,股票整体回报的波动性,短期利率的绝对值、长期利率的绝对值、银行披露的市场风险的指标)之间的关系。第三,在前述基础上,作者针对三种收益波动性指标和股价之间的联系还进行了两组相关的测试。Hodder的研究表明,公允价值收益的波动程度向资本市场传递了增量的风险因素,更能反映银行的内在风险,并与资本市场在对银行股票定价所要考虑的风险更为相关;显然这与Barth et al.(1996)的研究结论不一致。Hodder认为这可能与Barth等人研究中的公允价值
15、的不完全计量有关,因为他们除了对银行的投资证券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以外,并没有揭示其他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Boyer(2007)对公允价值波动性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历史成本模式下,会计系统的作用在于追踪企业利润的产生过程,此时的会计计量完全独立于股票市场。但在公允价值模式下,股票市场的定价纳入到企业现有财务估价系统中,并被用来确定股利水平,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就会传送到企业内部的价值评估系统,从使金融市场过度的波动性将会向整个经济系统进行渗透。此外,公允价值的反应性特征比历史成本要强烈得多,公允价值参数确定过程中的主观性又加剧了金融市场本已存在的波动性。 上述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坚
16、实的理论基础,在变量选取和研究思路上,本论文和Hodder,Hopkins 和Wahlen(2006)、Mary E. Barth , Wayne R. Landsman , James M. Wahlen(1995)的研究较为接近,他们对不同计量方式下的收益的波动性进行了科学的定义和比较,并建立了公允价值波动性增量、市场证券定价与风险的间的关系模型,这为研究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公允价值的波动性后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三、样本和描述性统计、样本选择本文以2006 年1月-2009年6月年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所有商业银行为样本,我们最终的样本量包含14家银行 14家上市的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建
17、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虽然从数量上看样本量较小。但从规模上看,截止2007年末,14家银行的总资产共计298402.08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56.7%;所选择样本贷款约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80%;从盈利能力上看,14家银行共实现净利润2877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利润总额的64.4% 数据来源:2008中国上市公司年鉴第366页,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第1版。;从影响力上看,这14家银行已包括除农行外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第一梯队的所有国有商业银行
18、、处于第二梯队的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处于第三梯队的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因此,从整体来看,我们认为这些样本能够很好地反映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 我们选定2006年1月-2009年6月为研究期间。由于在2005 年8 月,财政部发布了财会200514 号文关于印发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 试行)的通知,要求2006 年1 月1 日在上市和拟上市的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该文在对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分类、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式等方面与新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基本一致如参考国际惯例的基础上修订的工商银行新财务会计基本制度已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由于新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的要求,
19、 该行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调整就很少(谷澎,金融会计,2007年第1期,第13页,会计标准国际化与新会计准则实施准备工商银行的实践、难点和体会),深发展也在2006年主动提前采用了新会计准则关于报表列表要求的标准(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因此,我们将2006年财务会计报表视同为按新会计准则编制。本文在上市商业银行2006至2009年披露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的基础上,以半年期为会计期间进行重新计算出相关变量的数值 在这里选定半年为会计期间主要是为了增加面板数据中的期数,以避免小样本回归分析中的不足。相关会计数据从沪深交易所和上市商业银行的网站中手工收集,股票价格的历史数据来
20、自于雅虎财经网,代表市场风险的系数则根据资本资产计价模型自行计算得到。表1提供了样本的描述性统计信息,14家银行权益的账面价值在55.92亿至6149.21亿元区间内变动,平均总资产在712.15亿至105114.25亿间变动,贷款总额占平均总资产的比例在0.40至0.75之间变动,存款总额占平均总资产的比例在0.60至0.97之间变动。从这些指标的变动范围来看,所选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样本选取在规模、所有制形式等方面可能出现的偏误。表1:样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均值中位数 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平均总资产(百万元)2133206.00 884149.50 10511425.00 7
21、1214.50 2799044.00 贷款总额(百万元)1110914.00 550988.00 5154526.00 30629.00 1334943.00 贷款总额/平均总资产0.57 0.55 0.75 0.40 0.09 存款总额(百万元)1760429.00 703602.00 9395010.00 50931.00 2373931.00 存款总额/平均总资产0.81 0.82 0.97 0.60 0.08 权益的账面价值(百万元)130289.90 43882.05 614921.00 5592.00 181720.30 、收益变量选取新会计准则实施前的收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方式下的
22、净收益方式(下文简称HCNI)。而新会计准则中的净利润(下文简称FVNI)是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混合计量的结果,它仍未将全部的银行核心经营活动的影响包括在内,仅包括利息收入和费用,贷款损失(如贷款损失准备),已实现的投资损益,经营费用,所得税费用等方面。基于此,我们在该利润基础上加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得到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后的全面收益(下文简称FVCI),它包括了交易性金融工具、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类金融工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套期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等金融工具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与新准则中的净利润相比较,该收益是对经营成果进行更加完备反映的一种计量方式 这
23、种混合计量下的收益仍然是一种不完全的公允价值收益,并不是对银行经营成果的最完备的收益计量方式,它没有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金融负债和活期存款等大部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些额外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反映银行的风险和获利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目前对这部分公允价值尚难以确定,本文未将它考虑在内。为了对上述三种收益的波动性进行比较,我们对样本银行披露的净利润进行了重新计算,即在现行按新会计准则披露的净利润FVNI的基础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下文简称)得到新准则实施前的历史成本下的收益HCNI。在银行目前披露的净利润FVNI的基础上加上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部分 这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允 价值 收益 波动性 来自 上市 商业银行 数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4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