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最新动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最新动态.docx(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会计最新动态2009年第10期(总第10期)中国会计学会 2009年7月15日目 录国内动态2009年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及试点培养单位 联席工作会议暨“首届中国MPACC教育发展论坛”召开1会计信息化与市场经济发展正相关2新工会会计制度“变脸”3德国会计法改革影响中国在德上市企业7“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将于2012年底前7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全面推行7财政收入转正 基础依然不稳8出口出现好转迹象 退税政策调整步伐或暂缓10国资委要求央企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监控12央行营业管理部建议“灵活调整双率”13资源税征收或将与价格挂勾14法规信息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19关
2、于印发工会会计制度 工会新旧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 处理规定的通知21第77页国内动态2009年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及试点培养单位联席工作会议暨“首届中国MPAcc教育发展论坛”召开为抓住机遇加快MPAcc项目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MPAcc教育质量,“2009年全国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及试点培养单位联席工作会议”暨“首届中国MPAcc教育发展论坛”于2009年6月27日至28日在成都金牛宾馆召开。此次会议由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西南财经大学承办。出席会议的有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四川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领导,以
3、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3多所高校的领导与专家。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全国25所试点培养单位MPAcc教学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及以及来自全国各MPAcc培养单位的师生代表共计1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6月27日上午,“2009年全国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及试点培养单位联席工作会议”隆重召开,全国MPAcc副主任委员、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司长主持会议。会议介绍并通过了2008年MPAcc教育改革及工作方案,并主要围绕“中国MPAcc教育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研讨。全国MPAcc教指委主任委员、财政部王军副部长作了题为抓
4、住机遇,改革创新,构建高水平、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培养体系的主题演讲。王军副部长指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会计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自2004年设置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全国MPAcc教指委及各试点培养单位不断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端会计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建立起了比较成熟的高水平、高层次、应用型的培养体系,MPAcc项目逐步地被社会各界所认可,成为我国专业学位体系中一个特色鲜明的品牌项目。王军副部长强调,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会计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我们要积极研究、认真总结,准确把握会计职业未来的发展趋
5、势、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在危机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MPAcc教育的“第二次创业”,推动中国的MPAcc事业取得更大发展。会议。国务院学位办李军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MPAcc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内初具规模,MPAcc这个品牌也正逐步融入社会,这更需要我们提高MPAcc的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MPAcc的教育机制、加强相关制度的创新。教育部学生司姜刚副司长在讲话中指出,今年实行MPAcc全日制招生的举措是贯彻落实解决就业压力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更是进一步加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调整步伐的一个重要契机,要切实把握住这个机遇,加快专业学位的发展。作为本次联席会议的延伸,27日下午及28日继续进
6、行了“首届中国MPAcc教育发展论坛”,论坛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陈毓圭秘书长主持。与会领导为2008年全国MPAcc优秀学位论文获奖者(10名)和优秀学位论文提名者(10名),以及2008年全国MPAcc优秀教学案例获奖者(10名)颁奖,并分别举行了三场主题演讲和两场讨论会。 在主论坛上,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司长,复旦大学李若山教授、西南财大马永强副教授分别就MPAcc的入学考试和培养模式、MPAcc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做了主题演讲;在分论坛上,举行了两场讨论会,各试点培养院校的参会人员就中国MPAcc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方向、MPAcc案例教学、学位论文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摘自 中国会计硕
7、士网2009年6月28日)会计信息化与市场经济发展正相关7月9日,由河北省会计学会与河北省经贸大学联合主办,张家口市财政局承办的河北省会计学会第六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会计与经济发展”高级研讨会在河北省赤城县召开。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应唯、河北省财政厅副厅长赵文海、河北省会计学会会长郭长悟、张家口市财政局局长郭英、清华大学教授于增彪等参加此次研讨会。 应唯副司长就会计信息化与市场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她指出,会计信息化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会计信息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社会管理者与工作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社会应正确定位会计与会计信息化,并将创新作为主旋律
8、,要在制度与技术层面,支持会计与会计信息化,以建立国家信息平台。”同时,应唯指出,今后应在全国会计领军人物及会计人员评选中加入在会计信息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于增彪教授从金融危机角度谈到了会计创新问题。他提出,要把会计准则制定与会计监督相结合,以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会人员还围绕三鹿集团破产案,就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金融危机下融资战略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次研讨会上,河北省会计学会作了工作汇报并对学会理事会进行了调整。(摘自 中国会计报第47期)新工会会计制度“变脸”财政部近日发布工会会计制度,并将于年月日起在全国各级工会组织范围内实施。新工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是我国工会会计发展
9、史上首次以国家部委规章的形式规范会计核算,不仅将提升工会会计的法律地位和工会组织在社会上的诚信度,在制度设计上也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新制度“变脸”了新制度与当前会计准则体系接轨。新制度由两部分组成,共章条的规章条款,和旧制度的章条比较,新制度根据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披露进行章节安排,更符合当前会计准则和习惯;同时,取消了原制度中的会计凭证与账簿、年终清理结算与结账两章,这两章涉及的内容已经由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覆盖。新制度对工会会计报表体系做了重大调整。工会会计报表综合反映了各级工会财务状况、业务活动和预算执行结果,是工会利益相关人关注的焦点所在。新制度适应工会经费拨缴方式、业务活动的变化,对
10、工会会计报表体系做了较大调整。首先,报表的假定使用者发生了变化。旧制度假定的报表使用对象是“各级工会领导和上级工会”,而新制度的报表使用对象是“各级工会领导、上级工会及其他会计报表使用者”,这一变化注重了与工会组织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同时与工会经费改革相适应,弱化了宏观经济管理对工会会计信息的要求,简化了工会汇总会计报表的编制规定,不再对汇总会计报表的时间和内容进行具体规定。其次,改变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基础和结构,使资产负债表真正成为反映工会财务状况的时点报表。原制度资产负债表左边为资产类,包括资产和支出;右边为负债类,包括负债、净资产和收入。这样的设计依据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11、而该等式是过渡性质的,并非最终结果。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反映时点数,而收入、支出数是时期数,因此旧制度下的资产负债表其名称与报表所反映的内容不相符。新制度中,资产负债表建立在“资产负债净资产”基础上,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收入、支出类两项,在净资产下增设“结余”,这一改革使工会资产负债表与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一致,也便于报表使用者分析和利用报表。在会计科目设置上,新制度更好地符合业务活动和信息反映的要求。新制度首次规定了“政府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科目,明确了财政对工会的补助资金的核算范围和方式,正式将政府给予工会的补助资金纳入工会预算收支范围。这一规定有利于反映工会
12、组织的收支全貌,又顺应了国家财政预算改革的形势,为工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新制度突出了工会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宗旨。新制度设置了“维权支出”、“业务支出”等新核算科目,使维权资金投入、基层工会组建、困难职工帮扶、就业培训教育、法律援助服务、劳动争议调处和劳动安全保护等一系列工会重点工作有了统一明确的界定、计量和业绩考核口径。在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下,工会送温暖和救灾活动将是工会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制度将原在“工会业务费 其他业务费”项目下列支的送温暖补助、救灾补助单列出来,作为“工会业务费”的二级科目进行控制和管理,突出了其在工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调账先要做好准备工会年仍按旧制度进行会计
13、核算和报表编制,但自年月日起,应当根据新制度设置新账目,将各会计科目年年末余额转入新账并作调整后,作为新制度各会计科目年的年初余额,并按照新制度编制年的年初资产负债表。在编制年度其他报表时,如有“上年数”一栏无法确定的,不要求填列。工会应当在年年终决算前对本单位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清查,对于清查中发现的问题按以下规定进行分类处理:清查中发现的资产盘盈、报废、毁损、盘亏,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借记相关资产科目或“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或相关资产科目;如有清查出的应入账而未入账的资产或负债,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借记相关资产科目或“结余”科目,贷记“结余”科目或相关负债科目。新旧科目如何
14、结转工会在上述资产、负债清理的基础上,按照新制度设计会计科目,再将年的旧科目余额按以下方法转入新制度年账目中。对于原制度下的个资产类 科目的结转方法可归纳为种:保持原科目及余额不变。这包括“借出款”、“固定资产”科目。更改科目名称,余额直接转入,包括原制度下的“现金”、“暂付款”、“库存材料”、“专项资金占用”、“应收上解经费”科目。两个科目合并成一个科目。将“银行存款”、“经费集中户存款”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新账中“银行存款”科目的相应明细科目,将“有价证券”和“投资”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投资”科目。新设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应收上级经费”科目,下设应收上级补助、应收上级转拨经费、应收建会筹备
15、金个明细科目。将原账中“应收上级补助”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应收上级经费”科目的二级明细“应收上级补助”中,按条件设置科目。采用本级工会与工会机关分账核算方式的县级以上工会,可以自行增设“拨出经费”科目,同原账“拨出经费”科目。对于原制度下的个负债类科目的结转方法,可归纳为种:保持原科目及余额不变,如“借入款”科目。更改科目名称,余额直接转入。包括“暂存款”、“拨入专项资金”、“应付上解经费”科目。分析调整。新制度对“代管经费”科目的核算内容进行了严格限定。工会应对原账中“代管经费”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符合新制度规定的部分转入新账中“代管经费”科目。冲销余额中的其他金额,相应增加“结余”科目
16、余额。新设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应付下级经费”科目,下设应付下级补助、应付下级转拨经费、应付建会筹备金个明细科目。将原账中“应付补助下级经费”转入新账中“应付下级经费”科目的二级明细“应付下级补助”中。工会也可按条件设置科目。采用本级工会与工会机关分账核算方式的县级以上工会,可以自行增设“拨入经费”科目,同原账“拨入经费”科目。对于原制度下的个净资产类科目进行以下处理:“固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不变。将“后备基金”转入“后备金”,“经费结余”转入“结余”。“专用基金”核算内容比原制度增加了工会干部权益保障金。此外,由于收入支出类科目年末无余额,不需要进行调账。(摘自 中国会计报第47期)德国
17、会计法改革影响中国在德上市企业根据今年月底通过、明年开始实施的德国会计准则革新法案,德国公司在财务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将进行诸多变动。专家认为,这同样涉及到在德国设立子公司以及在德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德国德和信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宁近日表示,新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是欧盟一系列方针在德国法律中的落实,它既努力向国际准则靠拢,也保留了许多德国特色。新的改革包括强化对上市公司监事会人员构成和监督范围的规定,公司年报中也加强了对审计、内部监督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张宁说,这些变革对在德国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它们一直都是依照国际会计准则来准备财务报表的。但对于已经或计划在德国主板外市场上市的中国公
18、司来说,则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年以来,在德国上市的家中国公司当中,除了中德环保和亚洲竹业两家在主板市场上市外,其余均在非主板市场上市,它们将受到此次会计法调整的直接影响。多家正筹备在德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同样也会受到影响。(摘自 新华网2009年6月24日)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将于2012年底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全面推行作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将在2012年底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推行。财政部近日发布了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总体目标,即2012年底前,力争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近期首先将粮食、油料
19、、棉花、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民族自治地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基层财政的扶持和指导,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意见提出了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就是在政府间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资金往来、预决算、年终结算等方面,实现省财政与市、县财政直接联系,开展相关业务工作。意见明确,在进一步理顺省与市、县支出责任的基础上,要确定市、县财政各自的支出范围,市、县不得要求对方分担应属自身事权范围内的支出责任。转移支付、税收返还、所得税返还等由省直接核定并补助到市、县;专项拨款补助,由各市、县直接向省级财政等有关部门申请,由省级财政部门直接下达市、县。市级财政可通过省级财政继续对县给予转
20、移支付。在编制财政预决算方面,市、县统一按照省级财政部门有关要求,各自编制本级财政收支预算和年终决算。市级财政部门要按规定汇总市本级、所属各区及有关县预算,并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年终各类结算事项将一律由省级财政与各市、县财政直接办理,市、县之间如有结算事项,必须通过省级财政办理。 此外,资金往来方面,省与市、县之间建立财政资金直接往来关系,取消市与县之间日常的资金往来关系。省级财政直接确定各市、县的资金留解比例。各市、县金库按规定直接向省级金库报解财政库款。(摘自 新华网2009年7月9日)财政收入转正 基础依然不稳全国财政收入在今年前4个月同比下降9.9%、前5个月同比下降6.7%之后,6月
21、迎来了19.6%的增长。财政部分析说,近期财政收入增幅回升,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成品油税费改革后转移性消费税增加较多以及一些一次性收入增加的影响。但是,财政收入增幅有所回升,很大程度上是离不开我国经济回暖的局势。经济持续回暖迹象最明显的体现,自然还是在投资方面。今年前5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5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9%,增幅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与投资持续高涨相对应的是,银行贷款继续保持较平稳增速。银行信贷在前5月超历史的增长以后,6月份在信贷冲动下再次以1.35万亿元的天量超出市场的预期。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给经济的回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之形成呼应的是在6月的最后一天,国家
22、发改委罕见地在其网站上迅速公布了6月全国发电量数据:自6月15日起,全国已连续9天日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6月23日达到108.04亿千瓦时,为今年以来新高,当月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2.37%,预计6月将扭转连续8个月发电量负增长的局面。而来自南方电网权威消息,南方地区6月份售电量实现了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正增长。虽然连续高温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经济景气度回暖是主要的方面。按照逻辑,经济回暖了,财政收入回升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从目前的形势看,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全年财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难改上半年负增长格局。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国的外贸形势仍由于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而难
23、改负增长的局势。据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825.7亿美元,同比下降17.7%。这是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第8个月的双双负增长,其中,出口下降21.4%,进口下降13.2%。虽说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降幅比今年前5个月累计同比降幅分别减少7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环比来看,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11.2%,出口增长7.5%,进口增长15.6%,表明我国的外贸形势正在逐步走向好转,但是这个态势还是很不明朗,我国的出口市场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改观。实际上,从国际市场来看,尤其是随着消费领域的去杠杆化持续深入,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模式已发生了不小改变,过分依赖出口推动
24、经济增长的模式已走到了一个拐点。同时,发达国家也在不断地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这就可能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外贸进出口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从这个局势来看,我们除了继续稳定出口的形势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不断地提高我国的内需市场的发展,努力调整结构上的发展,这样才能够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真正走向复苏。当然,从财政收入的具体情况来看,地方财政收入中的非税收入增长也是全国财政收入回升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统计显示,5月全国非税收入同比增长了1.3倍,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加大了征收力度。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大幅增长很可能是由于地方政府通过新增各种五花八门的收费来维持的,这种局面将极大地打压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而企业效益的最
25、重要税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仍然有所下降,国内增值税同比下降4.7%,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8.9%。反映出目前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可见,在全球经济复苏情况不明朗的形势下,中国经济依然难以走出单行线,在财政收入转正的局面下,我们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对非税收入的征收有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不能只考虑政府的钱包,而忽视百姓的收入。(摘自 上海证券报2009年7月15日)出口出现好转迹象 退税政策调整步伐或暂缓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出口下降幅度大大收窄,且环比出现较高幅度的增长。有关专家指出,出口已经出现好转迹象,四季度正增长或将来临。业内人士认为,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余地已经不大。四季
26、度出口或现正增长交通银行研究部研究员刘能华指出,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已经出现一些积极信号,而经济形成底部可能要到今年三季度以后,2009年底或2010年初有望启动复苏进程,我国出口也有望在年底走出低谷。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也指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7个月上升,将逐步反映在下半年的进出口同比数据中,今年四季度我国出口很可能出现同比正增长。事实上,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率先出现转机,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总体降幅21.8%的水平。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58.6亿美元,下降8.5%;鞋类出口129.1亿美元,下降4.3%;家具出口
27、117.6亿美元,下降9.8%;塑料制品出口65.7亿美元,下降7.1%;箱包出口58.9亿美元,下降7%。同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066.7亿美元,同比下降21.2%。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243亿美元,下降22.7%;机械设备出口1038.8亿美元,下降18.9%。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表示,随着系列促进出口政策效应的显现,外贸今年就会出现转机,明年会出现持续上升趋势。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空间有限记者近日从税务部门了解到,自从去年8月我国7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以来,在总计13000多个税号商品中,已经有15%实现了出口全额退税。数据显示,经过最近连续7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在总计13
28、000多个税号的出口商品中,已有1971个税号商品实现了出口全额退税,占总量的15%。业内人士认为,从长期来看,发展的方向还是以稳定的方式实行出口商品零税率。但是目前,出口退税政策仍然带有浓郁的宏观调控色彩,这一目标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张永军指出,目前出口已经进入底部徘徊阶段,出口形势不会进一步恶化,四季度可能会开始好转,进行政策调整的迫切性大大降低。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也表示,出口退税政策确实能为企业减轻压力,但是国外客户会要求我们让利,企业并不能完全享受到出口退税政策带来的优惠,相对于调整出口退税而言,直接给企业减税可能更为有效。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
29、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告诉记者,出口退税率不应该进一步提高,因为这样做的效果有限,目前调整空间也有限。2009年,中国财政收支紧张状况突出。国家财政2009年预算是按照收入增长10%、支出增长20%进行核算的。财政赤字预算为9500亿。按全国经济增长率8%计算的赤字率是3%,尚在安全线内。但是,按照上半年的财政收支走势,完成全年预算非常困难。据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估算,如果收入增长5%、支出增长25%,那么全年财政赤字将会达到13650亿元,赤字率为4.2%;若收入增长为0%,支出增长25%,赤字率将超过5%。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赤字率超过3%,系统性风险将会增加,通货膨胀、汇率贬值
30、、资本外逃、资产沽空等都可能发生。这些风险对于中国而言是难以想像的。因此专家认为,政府进一步减税的余地已经不大。业内人士称,出口退税虽在短期内有助于企业度过危机,但不能指望财税政策帮助出口企业维持落后的经营模式。从长远来讲,出口企业要加大调整商品结构的力度,加快产业升级,提高商品技术含量,从根本上促进外贸平稳健康发展。(摘自 上海证券报2009年7月13日)国资委要求央企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监控为避免金融危机的风险向中国恶意转移,国务院国资委8日发布通知,要求央企总部应当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的监控,并按照季度向国资委提交报告。通知要求,金融衍生业务季报由从事金融衍生业务的集团和各级子企业将所从事的期货
31、、期权、远期、掉期及其组合产品(包括通过国内银行购买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逐项填报(同类业务也可以合并填报),集团总部审核汇总后于每季度终了随当月企业财务快报一同报送国资委。通知要求,各中央企业集团总部应当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的监控,及时对金融衍生业务的持仓规模、资金支付、交割情况、新增业务、盈亏情况、套期保值效果、风险敞口评价等情况进行分析,认真撰写金融衍生业务季度报告,随金融衍生业务季报表同时报送。国资委要求,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监测和季报工作。凡从事金融衍生业务的企业应如实填报所从事的各类金融衍生业务,全面真实反映业务实际情况,新增加的金融衍生业务应当及时纳入填报范围
32、,确保上报信息准确完整、不重不漏;集团总部应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关注子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必须审慎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严格坚持套期保值原则,与现货的品种、规模、方向、期限相匹配,禁止任何形式的投机交易。国资委人士表示,金融衍生业务具有高杠杆特性。它既是企业稳定收益、对冲风险、参与国际市场经营与竞争的有效工具,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滥用或运用不当则会放大风险,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包括中国远洋、东方航空、中国国航在内的一些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已经相继曝出巨额亏损。为此,财政部4月发布的关于当
33、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切实加强企业金融衍生品投资管理,根据企业主营业务发展需要,审慎从事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品投资;健全企业内部金融衍生品投资控制制度,完善管理和决策程序,杜绝金融衍生品的投机行为。(摘自 上海证券报2009年7月9日)央行营业管理部建议“灵活调整双率”央行营业管理部昨天在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称,应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促进信贷稳定增长,避免信贷投放忽松忽紧增加宏观不确定性。央行应根据银行业盈利状况和市场流动性状况,灵活调整利率和准备金率。文章建议加强对宏观经济指标的监测、分析和发布,加大反通货紧缩政策的宣示力度,稳定和引导社会公众的预期;
34、综合考虑总体和核心通货膨胀两类物价指数,区分影响物价水平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因素,提高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前瞻性;关注资产价格波动,防止资产价格崩溃或暴涨对市场信心和宏观经济的冲击。同时,要关注大规模流动性注入的潜在通货膨胀效应,根据经济走势做好政策预案,做到未雨绸缪。文章认为,我国当前通货紧缩“迹象”主要是由翘尾因素造成的,通货紧缩未成现实。从经济增长前景来看,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基础并不稳固,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构成下一阶段物价下行的主要压力。一季度以来,我国消费增长平稳,但强劲增长尚需时日;此外,政府投资突飞猛进,但投资增速难以持续;去库存化过程仍未结束,关键行业产能过剩状况可能加剧。同
35、时,新增贷款持续扩大,不良贷款余额可能上升。(摘自 京华时报2009年7月14日)资源税征收或将与价格挂勾资源税改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酝酿已久的资源税改革方案其实已在2008年年末提交国务院,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这项改革不得不停滞下来。而随着近几个月来经济的转暖,中央政府开始频频发布推进资源税改革的信息。5月25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发改委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研究制订并择机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在财政部6月17日召开的2009年“两会”资源税改革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座谈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将资源税改革类建议提案确定为今年重点办理建议提案
36、”。水、黄金等或将纳入资源税科目种种迹象表明,搁置许久的资源税改革似乎已近在眼前。有消息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相关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全国人大法工委,只待启动改革工作。“像这样大的税种改变,最后还得全国人大法工委向国务院提建议做最后裁定,然后上交国务院之后,由更高层领导考虑择机出台。”6月17日,王军表示,随着经济的转暖,资源税改革势在必行。会议还传出了资源税改革的完整思路:扩大征收范围、改革计征方式、提高税负水平、统筹税费关系。据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向记者介绍,目前,我国征收资源税的税目主要有原油、煤炭、天然气、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盐等。这七个税目覆盖了
37、大部分已知的矿产资源,但仍有许多自然资源未包括在内,如水资源、黄金、地热资源、森林资源等。但是,此次资源税改革方案会不会增加部分税目,是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现在资源的重要性已经被大家所认识,而且构成资源税的内容延伸了很多,比如黄金、水等,尤其是水资源浪费很严重,所以,下一步资源税税目要向这类产品扩大。现在至少水资源是要进入的。”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计征方式从“从量”到“从价”资源税改革除了扩大征收范围,改革计征方式也成为多年来业界的共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价格与税收研究室副主任张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征收方式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或者从量和从价相结
38、合来提高税负,能够通过价格调整改变资源税,应是改革的重点之一。”我国的资源税开征于1984年。1984年9月28日,财政部发布的资源税若干问题的规定指出,从1984年10月1日起,对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先行开征资源税,对金属矿产品和其他非金属矿产品暂缓征收。“1984年资源税主要是为了调节资源开采中的级差收入、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而对资源产品开征的税种。”刘桓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资源税若干问题的规定是以实际销售收入为计税依据,按照矿山企业的利润率实行超率累进征收,其宗旨是调节开发自然资源的单位因资源结构和开发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公开资料显示,从1994年1月1日起,资源税开始实行从量定额
39、征收的办法。对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开始实行“普遍征收、级差调节”的新资源税制,征收范围扩大到所有矿种的所有矿山,不管企业是否赢利普遍征收。但是,十几年过去了,目前资源税依然采取从量定额征收的办法。以煤炭行业为例,原煤每吨征收资源税2-5元,焦煤8元,综合起来平均每吨3.5元。“从量定额征收在价格变动不大的情况下无所谓,可是这几年价格变动很快,煤的价格过去每吨200、300元,现在变成了上千元。而在价格上涨过程当中,那些资源型垄断企业的收入增加很多,而政府的税收却没有增加,对此,政府和老百姓都有意见。”刘桓说。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资源品价格尤其是肥焦煤的价格像坐过山车一样,从最低时
40、每吨才600多元,达到最高时每吨2000元,这样算下来,资源税征收不足每吨煤销售价格的1%。煤炭价格上涨,但是资源税仍然保持不变,也就是说,现有的税率完全不能反映资源价格的变动。资源税税率已经到了必需改革的时候了。但对资源税税率应该按什么比例征收,业内众说纷纭。“方案有很多,大部分方案认为资源税的比例达到5%-8%比较合适,甚至还有提出更高比例的。”刘桓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据悉,目前,学界提出的比较高的方案是将资源税的征收比例提高到销售价格的10%,以煤炭为例,资源税将从平均每吨2-3元左右,提高到平均每吨20-30元。也就是说,将煤炭资源税税率最高标准将从1%提升至10。值得一提的是,资源税是
41、地方税种,一旦开征,将显著提高资源类企业所在地的财政收入。但是这样的税率对资源税改革的最大利益相关方资源型企业来说,意味着要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销售价格的10%给地方政府,企业从心里并不欢喜。方案出台时机已成熟在财政部上述会议召开不久,6月28日,“首届百家矿业企业峰会”在青岛召开。在此次会议上,有企业提出“免征资源税,从根本上降低矿山企业税费负担”观点,得到众多矿业企业一致认同。据悉,上百家国内知名矿业企业在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一份“建议”,准备递交国土资源部,寄希望其主管部门能顾及到企业的经济不受影响而助企业一臂之力。针对企业的免征资源税要求,张斌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企业负担
42、重就免征或减税是惯用的思路,但对矿产资源这类型的企业来说,矿产资源税不是太重而是太轻了。“对企业而言,没有喜欢重税负的。如果说企业的经营困难,金融危机背景下现在很多企业的经营也都很困难,如果因为企业经营困难就希望免征或降低税收,而且是免征或降低资源税的税收,这个问题还需要从长计议、综合考虑,不能企业说什么就是什么。”张斌说。刘桓则从垄断的角度阐述了资源类企业的亏损减税问题。“目前,能源产业的现象很是微妙,员工和企业的开采成本等,一般是按照高煤价格确定的,一旦煤炭或石油价格下跌,按照他们的计算方法可能会亏损;尽管如此,但是员工和管理层的工资依然很高,看看那些煤老板买股票、买房子的疯狂劲头就知道了
43、。现在关键问题不是他们的企业是否亏损,而在于他们整个的薪酬核算体系本身存在诸多的疑问。”刘桓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是否减税不能完全听企业怎么说,要测算一下企业的毛利水平到底是多少。尽管企业呼声如雷贯耳,但是从长远来看,矿产资源税费标准上调似乎不可避免。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在相关场合表示,去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的措施,估计今年减税额在5000亿左右,而改革资源税初期增加的税负也就是二三百亿左右,相关行业增加这样一个税负,和国家给予他们的大量减税数额相比是可以冲抵的,所以今年是改革资源税的最好时机。“最起码,征税能够唤起全民的节能意识,从长远看还是有好处的。”刘桓说。(摘自 中国经济
44、周刊2009年第27期)法规信息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9117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各中央管理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国家出资企业在改制、产权转让、合并、分立、托管等方式实施重组过程中,职工安置问题事关有关人员的切身利益、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当前,在有关职工安置费用的财务管理中,存在制度不健全、政策不统一、执行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分配不公。为进一步规范企业重组行为,正确评估企业净资产价值,维护职
45、工和国有权益,现就涉及产权关系变动、股权结构调整的企业重组中,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通知如下:一、企业重组过程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给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职工的经济补偿,以及为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的职工一次性缴付的社会保险费,按照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第六十条规定执行,其中产权转让的按本通知第七条规定执行。二、企业重组过程中涉及的离退休人员和内退人员有关费用,应按照“人随资产、业务走”的原则,由承继重组前企业相关资产及业务的企业承担。企业对上述费用实行预提的,在重组过程中评估企业净资产价值时,根据权责一致原则,对企业资产未来可能实现的收益,也应当予以评估确认。企业对预提的上述
46、费用不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在重组过程中评估企业净资产价值时,应当按照本通知规定予以调整确认。三、企业重组过程中,对符合重组企业所在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经批准可以从重组前企业净资产中预提,预提年限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人寿保险业务经验生命表计算。国家对离休人员安置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四、企业重组过程中,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劳动保障部门规定条件的内退人员,其内退期间的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经批准可以从重组前企业净资产中预提。内退人员的生活费标准不得低于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70%,同时不得高于本企业平均工资的70%,并应与企业原有内退人员待遇条件相衔接,经职
47、工代表大会审议后,在内退协议中予以明确约定。五、重组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三、四条预提的有关费用,应当分别计算离退休人员和内退人员的预提年限,并以重组基准日相关费用为基数,以同期限历史平均通胀率计算未来各期企业应支付的费用后,再按照同期限银行贷款利率进行贴现计算。预提费用计算公式如下:一次性预提费用=其中,T为预提年限, 为预提年限内第t期费用, 为预提年限同期限内历史平均通胀率, 为预提年限同期限银行贷款利率。六、企业实行分立式重组,将离退休人员和内退人员移交存续企业或者由上级集团公司集中管理的,上述预提费用由重组后企业以货币资金形式支付给管理单位。重组后企业如货币资金不足,可以自重组完成日起5年内分期支付,但应当按照重组基准日5年期银行贷款利率向管理单位支付分期付款的利息。有关利息支出作为重组后企业财务费用处理。七、企业重组涉及产权转让的,按照本通知第一条、第二条规定应当支付、缴付或者预提的各项职工安置费用,在资产评估之前不得从拟转让的净资产中扣除,也不得从转让价款中直接抵扣,应当从产权转让收入中优先支付。对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预提的职工安置费用余额,在资产评估之前应当调增拟转让的净资产。八、重组企业离退休人员及内退人员的管理单位应当对预提费用实行专户管理,并按约定从专户中向相关人员支付费用。预提资金不足支付相关费用的或者有结余的,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46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