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银行的三大战役(2).docx
《中外银行的三大战役(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银行的三大战役(2).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产品服务:业务创新将成下一个战场与网点布局上,中外银行在沿海大城市的短兵相接不同。产品服务方面,中外银行目前还在各自阵地保持着领先地位,但竞争态势很快就会改变,中资银行必然加强中间业务和产品创新,一场新领域的竞争必然兴起。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和产品创新上谋求技术垄断受网点数量和政策限制,外资银行很难与中资银行直接在存贷业务方面进行竞争。因此,外资银行普遍将更多资源用于开展中间业务和金融创新,如衍生品交易、QFII、QDII、个人理财等。自2006年起,外资银行在国内市场加快推出与黄金、石油、股票等重要资产挂钩的创新理财产品。截至2006年12月底,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业务品种超过100种,115
2、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首先,个人理财已成为国际活跃银行业务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在国内市场,部分有实力的外资银行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设了“卓越理财”、“显著理财”等个人理财服务。由于对这些外资银行实力的普遍认同,加上它们具有全球投资的经验和便利,使得它们已经成为内地富裕阶层理财服务的首选。轰动一时的所谓“花旗银行帮助内地居民违法进行海外投资事件”,从侧面反映了外资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优势地位。其次,外资银行还拥有发达的全球分支和客户网络,因而在外汇资金的存贷、结算等业务上具有天然的优势。目前在华外资银行资产仅占中国境内银行业总资产的1.3%左右,而其办理的出口结算业务则占有
3、内地市场份额的40%以上。在经营外汇业务方面,外资银行凭借灵活的风险控制方式、便捷、快速的服务程序和较为宽松的贷款担保条件,获得了较多的三资企业和一部分国内优质企业的青睐。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外资银行正力图形成它们在技术上的垄断。一个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申请金融产品专利,在中资银行面前竖立一道“专利壁垒”。从1996年到2003年底,花旗银行已经向国家专利局递交了19项发明专利申请,其中大部分直指网上银行业务。虽然目前尚不能评估确认这些“专利壁垒”对中资银行经营造成的影响程度,但可以肯定它们将构成未来中资银行业务发展的障碍。在非利息收入的竞争中,外资银行拥有绝对优势。外资银行非利息收入比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 银行 三大战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45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