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浅谈会计基本理论(doc 49页).docx
《专家团浅谈会计基本理论(doc 4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家团浅谈会计基本理论(doc 49页).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3期会计研究动态之“学术动态”会计基本理论1会计信息质量经验研究的完善与运用1中国会计研究成效问题分析以会计研究(19802002)为样本1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2关联方交易监管:充分公开2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起源与经济影响3试论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3董事会制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关联性研究述评4企业管理层及其利益相关者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5会计准则与制度62004年我国会计改革的回顾及2005年改革的任务6从会计契约论看会计政策的选择6构建我国特色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独立监管模式6试析控制概念与合并范围确定7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说下的财务报告列报和使用7会计准则制定参与方作用分析8金融工具会计
2、的国际发展8构建新型会计信息生产模式的研究9合并会计报表中关联交易差价的抵销10全面收益理论对我国收益呈报改革的启示11成本管理会计12成本控制战略之演进逻辑:基于产品寿命周期的视角12成本会计的新方法资源消耗会计概述12弹性边际成本法的强盛生命力德国成本会计概述13财务管理14基于信托的企业资产融资结构及融资效率研究14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析与对策14企业产权改革和我国后发优势的转变15问题类证券公司破产原因及处置方式研究162005年中国股市政策改革的重心与难点16论财务发展的基本趋势17股权多元化的国有企业产权界定研究17审计19政府审计结果公开机制评析19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研究基
3、于审计市场经验数据的聚类分析19内部审计外包:述评与展望20审计师变更决策与审计意见改善20审计独立性与会计信息质量20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定期轮换制的博弈分析21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监管制度分析及政策建议21企业战略审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个综述21构建我国特色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独立监管模式22会计教育23对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23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24预算会计财务报告的改进24从概念框架的制度属性看政府会计的模式变革24公司绩效 激励与控制26银行高层激励:美国20家银行调查26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设计26基于选择性理性的激励模型及应用研究27国有企业外部人控制的寻租解释2
4、7家族公司的公司绩效、管理防御与管理继承28英文杂志目录与摘要30国际财经2005年第2期(总14卷)(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ume 14, No.2, 200530美国外来移民资源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Immigration US Outsourcing: effects on labor markets)30资本监管与存款保险下的金融电子商务(Financial e-commerce under capital regulation and deposit insurance)30货币、利息与价格(定价):来自世界
5、各国的证据(Money, interest, and prices: 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31风险资本诱发的遍历理论(An ergodic theory of venture capital solicitation)31计件工资缺口与近期股票价格上涨的分析(The productivity-wage gap and the recent stock price increase: an analysis)31一种针对不同规模股票投资组合产生的领先-滞后效应而采取的同化分析方法(A cointegration approach to the lead-lag
6、 effect among size-sorted equity portfolios)32美洲自由贸易协议和哥伦比亚:劳动力群体的再分配(FTAA and Colombia: Income redistribution across labor groups)32会计杂志2005年3月(Journal of accountancy, March 2005)33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如何帮助其成员为小企业服务(How the AICPA helps members serve small business)33工资清单的约束作用(Pay roll: A tie that binds)33个人退休账
7、户与养老金计划的选择(RAs and 401(k)s: How to pick the best plan)33区域营销战略的构建(Frame a travel strategy)33所有者与经营者的长期疗养保险(LTC insurance for owners and executives)34信托服务:评估IT控制更好的途径(Trust services: A better way to evaluate I. T. controls)34数据的可存取性与提供对假设分析的推动(ADD even more muscle to “what-if” analyses)34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与数据
8、标准化:改变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方式(XBRL and data standardization: transforming the way CPAs work)34保险业公认会计原则的差距缺口 (A gap in insurance GAAP?)34会计研究期刊2005年3月,第1期,总43卷(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ume 43, No.1, March 200535内部人员出售他们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时会操纵盈余吗?(Do insiders manipulate earnings when they sell their shares in an
9、 initial public offering?)35外部审计人员在新兴市场中履行公司治理者的角色吗?来自东亚的论据(Do external auditors perform a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in emerging markets? Evidence from East Asia)35强制标准与普遍接受的循序渐进:英美电子商务的机密披露与实务的比较研究(Enforced standards versus evolution by general acceptanc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commerce privacy
10、disclosure and pract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36职工股票期权、权益计价以及授权定价模型下的认股权证估价 (Employee stock options, equity valuation, and the valuation of option grants using a warrant-pricing model)36商业风险在审计费用确定中的重要性:客户违规的案例分析(The importance of business risk in setting audit fees: evidence f
11、rom cases of client misconduct)37文献索引3847会计基本理论会计信息质量经验研究的完善与运用至今,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仍然存在严重问题:很多新提出的反映其特征的概念之间关系模糊不清;经验研究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和替代变量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存在缺陷;理论研究的成果没有在会计监管,尤其是在会计准则制定中较好地加以运用。为此,本文围绕会计信息质量经验研究进行了探讨。作者首先从盈余质量、价值相关性、及时性、可比性、披露质量和透明度六个侧面对会计信息质量经验研究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作者归纳出会计信息质量经验研究的主要特点:第一,主要从外部投资者角度,以证券市场投资决策有用性
12、来测量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二,对会计信息质量本身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多侧面、较深入的研究;第三,发展了相当多的、反映会计信息投资决策有用性的替代变量;第四,更侧重于对盈余类项目的关注。为有助于研究成果很好地运用于指导会计监管,尤其是会计准则的制定,作者就形成会计信息质量经验研究的完善与运用问题提出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分析:1.在多个财务报告目标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应该既重过程又重结果,同时还要关注不同使用者群体的经济后果。就会计准则制定来说,切入点应当是程序先于结果。2.在多个财务报告目标下,确立可信性、及时性以及法律义务等前置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有意义的。3.应该思考有没有会计可以控制的会计信
13、息质量?哪些是会计可以控制的会计信息质量?像可信性、可比性、及时性及可稽核性等信息质量特征都具备了会计本身可以控制的条件。4.在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中,必然要考虑确认计量与披露质量、盈余信息与资产负债表信息质量的关系的协调问题。与国外侧重盈余信息质量相比,我们应更加关注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质量。5.需要对检验会计信息质量的变量加以归类,并分析其特点和适用性。除了国际上通用的会计变量、市场变量、调查评估变量和综合变量这4种变量以外,我国还可以进一步地挖掘和发展,开放和开发来自政府的变量以及国有企业的财务数据。此外,在完善变量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协调经验研究与概念框架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概念含义之间
14、的关系。(张艳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3期,作者:魏明海)中国会计研究成效问题分析以会计研究(19802002)为样本文章运用“中国会计研究规范问题探讨”(杨雄胜等,2004)一文中建立的“原创”与“后继”标准,以会计研究23年所发表的有关文章遵循研究规范的状况做出统计分析,试图对最近20年中国会计研究的成效作一个大致的描述。根据研究设计,作者首先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原创性研究、继续性研究、争论性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一些描述性的统计数据反应了各领域文章数量及比例、创新总体分布情况以及各类型原创分布情况,然后通过假设检验及解释对“领域原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得出结论:宏观社会经济环境是会
15、计理论创新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学科自身的发展也会对会计环境创新产生影响。同时,文章还反映了继续性研究、争论性研究的分布情况和知识移植、方法移植的总体应用情况。通过上述分析,作者得出了关于中国20余年会计研究发展演进的一些初步结论。首先,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研究重心的转移,从纯理论研究向应用性研究转移;伴随研究重心的转移,创新重点也发生了转移;伴随学科的交叉趋势,创新方式有所转变;继续性研究与争论性研究具体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其次,作者指出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没有找准理论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没有处理好“原创”与“接着说”的关系;缺少科学批判的传统,争论性亟待加强;知识移
16、植和方法移植存在跟风现象。最后,作者提出了本项研究有待继续探讨的几个问题,如:“科学论文”能否代表“科学研究活动”?“科学论文评价”能否代表“科学评价”?以会计研究(19802002)作为研究对象是否合适?如何处理科学评价的“延时性”与“时代性”?(邹纯格摘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作者:杨雄胜 张国法等)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本文以我国内地在沪深两地上市交易的1000余家公司2002年、2003年年度报告为研究对象,通过表格的形式,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第一,各行业披露的比例取决于行业与环境的相关程度;第二,披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环保投资、环保拨款、排污费等方面;第三
17、,以货币形式披露为主,兼有非货币形式披露以及同时以两种形式披露;第四,除了企业当期发生的重大环境事项在企业的重要事项中反映外,主要采取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的形式进行披露,此外,几乎很少采用其他的方式;第五,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非常少。根据以上调查分析,作者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一系列问题:总体披露比例不高,而且主要集中于一些重污染行业中;披露内容不独立不完整,未能体现环境信息的重要性、明晰性;披露方式不规范,行业间可比性差;历史性信息居多,对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信息披露带有随机性;披露的环境信息的实用性较低,缺少对公开披露的环境信息的必要鉴证;有关环境信息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针
18、对上述问题,借鉴国外环境信息披露的经验,作者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外部环境的建设。比如,健全环境法律、法规,制订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确定并公布重污染行业及重污染企业名单;建立全国性的上市公司环境报告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公布企业的环境信息;设立专门的环境信息审计机构或组织等。第二,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内部环境的建设。比如,鼓励企业通过ISO14000系列认证;鼓励企业通过网络手段披露环境等。第三,及时发现、解决实施环境信息披露体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防止立法强、执行弱的现象出现,加强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等。由于环境问题的敏感性,环
19、境信息披露体系从建立之日起,就注定会存在着阻力,所以可考虑着重在上市公司推行。(张艳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作者:肖淑芳 胡伟)关联方交易监管:充分公开文章认为,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存在有利也有弊。关联方关系和关联方交易不应当限制或取缔,而应当允许其自由存在和发展,但也不能像一般交易那样任由公司自主进行,而应当加以特别监管。关联方交易的监管重点不应在交易价格和财务处理上。这是因为,首先,禁止价格不公允的关联方交易既不可取也不可行:其一,价格不公允是关联方交易的本质特征。其二,由于关联方交易的特性,其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在交易发生时往往很难确定。其三,国际上关联方交易规范和监管的重点并不在交
20、易价格的公允性上;其次,禁止将显失公允的关联方交易价格确认为当期利润的规定,既不必要,也不可行。关联方交易监管的有效方法应当是保证关联方交易的充分公开。所谓充分公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现在的中小投资者能参与公司关联交易的决策和日常监督;二是要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监管者及其他有关人士及时、全面、如实地获悉公司关联方交易的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投资或信贷决策,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和采取其他有效对策。为实现充分公开的第一层含义,要求做到:建立董事会知情同意制度;建立、健全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即指当某股东与股东大会讨论的决议事项在存在特别的利害关系时,该股东或
21、代理人不得就该决议事项行使表决权的制度;建立累积投票权制度,即指在股东大会上选举两名以上董事、监事时,股东所持有的每一股份都拥有与当选的董事、监事总人数相等的投票权,股东既可以把所有的投票权集中选举一人,亦可以分散选举数人的选举制度;建立电子投票制度;改变独立董事的聘任方式,使独立董事真正成为中小股东的代言人;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即指当公司怠于通过诉讼追究公司管理人员责任或实现其他权利时,而依据法定程序代公司提起诉讼的一种诉讼制度。为实现充分公开的第二层含义,要求做到:完善关联方交易披露会计准则;改进关联方交易的审计和行政监管;引进“揭开面纱原则”和“深石原则”,以更有效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22、“揭开面纱原则”也叫“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原则”,是指在肯定公司具有法人人格的一般前提下,在特定法律关系中,揭开公司的法人面纱,否认公司的法人人格,将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作为一体,让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权人承担责任。“深石原则”是指当控股股东对子公司从事了以下几种不合法的行为资本不足、违背诚信义务而滥用控制权、实质上无视独立法人主体及资产混同等,导致公司破产或无力清偿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权要列于子公司其他债权人之后获得清偿。(赵宇凌整理自当代财经2005年第3期,作者:吴秋生 胡玉可)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起源与经济影响本文试图深入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内涵、起源和经济影响,以丰富我们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关于谨
23、慎性的内涵,有以下三类:一是在受托责任观下,谨慎性是指不预计利得,但预计一切损失,这种观点有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公允表达的要求。二是在决策有用观下,谨慎性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审慎反应,在未来收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之间有同等的可能性时,要求使用比较不乐观的估计数。此定义指出谨慎性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是对谨慎性认识的一个新突破。三是在实证研究中,主要分资产负债表导向和损益表导向两种观点,后者更为流行,即指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的确认比对坏消息的确认要求更加严格的证据。三种类型表明谨慎性由早期的蓄意低估股东净利和净资产转为尽量不高估资产和利润。对谨慎性原则起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解释:一是契约解释,即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家团浅谈会计基本理论doc 49页 专家 浅谈 会计 基本理论 doc 49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4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