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docx
《《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 ME315_2、课程名称(中文):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 课程名称(英文):Cutting Theory and Process Control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4、先修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材料、金工实习、工程力学5、面向对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工程,动力机械工程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造技术与自动化所7、推荐教学参考书:教材:金属切削原理第2版,陈日耀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开设对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是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中有关切削及加工质
2、量控制内容的深化,以便本专业学生更进一步深造和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机械加工、加工控制及有关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任务和要求:1. 能从理论上解释金属切削过程中若干物理现象,分析与各种物理现象相关的影响因素,能够按照具体生产条件,从切削加工角度,制定出合理的工艺方案。2. 初步掌握生产过程中有关切削加工表面完整性方面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技能。3. 对金属切削理论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工艺有概括的了解。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 教学内容1. 基本定义刀具工作角度和标注角度之间关系及对切削加工过程的影响。2. 刀具材料刀具材料的最新动态及
3、发展趋势。3. 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金属切削变形区划分,变形程度表示方法,前刀面的挤压与摩擦及对切屑变形的影响,切屑变形的变化规律,切屑的卷曲与折断,脆硬材料的切削加工规律。4. 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切削力、切削热的理论研究,测量方法,切削温度的分布及对工件、刀具和切削过程的影响。5. 刀具耐用度和刀具破损刀具耐用度选择原则,刀具破损形态及原因。6.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切削加工性概念,影响因素及改善途径,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性,非金属材料切削加工性。7. 切削液切削液分类及作用机理,添加剂,切削液使用方法。8. 已加工表面质量精密切削加工表面质量及保证措施。9. 刀具几何参数合理选择前角及前刀面,后
4、角,主偏角,副偏角及刀尖形式,刃倾角。10. 切削用量合理选择切削用量三要素的确定,切削用量优化,提高切削用量的途径。11. 磨削原理砂轮表面形貌,磨削力,磨削温度,高效磨削技术。(二) 基本要求:通过32学时的课堂授课以及4学时的实验课,要求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能对前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所出现的有关切削加工和刀具方面描述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2. 掌握切削加工过程若干基本概念和学术用语,能够阅读理解有关切削过程质量控制及刀具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科技文章(中文、外文)。3. 能够以相对系统全面的有关切削加工控制方面的知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基本问题,如:切削加工中积屑瘤、刀具磨损控
5、制、切削液选择使用、刀具选择及切削用量优化选择、加工表面质量控制等方面。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相关教学实验共4学时,包括切削力、刀具磨损的测量等,以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课内教学活动中能力培养的安排及要求:要求学生全面领会教学大纲中规定内容。以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应主动参与讨论。2. 课外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并完成相关实验内容。使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培养从事科研的能力。六其他说明撰写人: 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 间: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 ME316 2、课程名称(中文):
6、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名称(英文):Introduction to Mechanical Design3、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4、先修课程:机械设计(I)(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材料与成型工艺5、面向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7、推荐教学参考书: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或同类型书2 教学参考书: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是近机类及非机类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1 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机构的基本特性和设计方法;2
7、使学生掌握有关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的知识,学会根据具体条件选用零件的类型,并对其强度或工作能力进行简单的校核;3 使学生了解有关通用零件的维护方法;4 使学生会初步使用机械零件手册和与本课程有关的标准、规范,设计简单的机械传动装置。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绪论介绍本课程的任务、性质以及学习方法,了解有关机器、机构、构件和零部件的概念,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方法和一般步骤。2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掌握运动副及其分类,以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为重点,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3 平面连杆机构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重点介绍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急回运动、死点位置、压力角和传动角的
8、特性,曲柄存在的条件和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了解速度瞬心在速度分析中的应用。4 凸轮机构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介绍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掌握按给定运动规律绘制凸轮轮廓线的方法,介绍设计凸轮机构时应注意的问题。5 齿轮机构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掌握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渐开线的形成和特性及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掌握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掌握一对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及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的概念;理解斜齿圆柱齿轮机构传动的啮合特点;了解圆锥齿轮机构传动的啮合特点。6 轮系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应用,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理解和
9、掌握周转轮系和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简介几种特殊的行星轮系传动。7 其他常用机构简介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间歇运动机构和组合机构。8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介绍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具体过程、要求和方法,执行机构的设计方法、方案评价和协调设计。9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理解机械零件的体积强度和表面强度,了解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及其选择,了解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及机械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10 联接理解螺纹的主要参数和类型,掌握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了解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联接件,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掌握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和螺栓组的受力分析;了解
10、螺旋传动的特点、类型;了解键联接的特点和类型,掌握平键联接的选择原则和强度计算;了解花键联接、销联接、过盈联接等其他联接型式。11 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理解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和齿轮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的方法,掌握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比较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与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的不同之处,了解齿轮的结构;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类型和应用,了解蜗杆和蜗轮的材料和结构,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了解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12 带传动和链传动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掌握带传动的几何关系计算,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11、了解带的型号和尺寸,了解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和设计计算,了解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同步带传动简介;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理解链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掌握滚子链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了解链和链轮的材料和结构,了解滚子链的失效形式及其计算。13 轴了解轴的分类和材料,掌握轴的初步强度计算,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掌握轴的复合强度校验计算,了解轴的刚度和振动稳定性计算。14 滑动轴承了解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结构和材料,了解滑动轴承的摩擦状态,了解常用的润滑剂和润滑方法,掌握不完全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理解动压滑动轴承动压油膜的形成原理和压力分布方程。15 滚动轴承掌握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和代号,掌
12、握滚动轴承的选择,掌握滚动轴承的承载能力计算,掌握滚动轴承组合的结构设计。16 联轴器和离合器了解联轴器的主要类型、结构、标准和选用,了解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17 弹簧了解弹簧的类型、应用和选择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一) 实验的学时数应不少于课程总学时数的8。(二) 实验内容:1、 多媒体演示及机械工程陈列室参观2、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3、 机构系统(运动循环图)测绘4、 机构系统创新设计综合实验5、 机械传动方案创新设计综合实验6、 带传动、齿轮传动实验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课内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安排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工程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使他们能分
13、析、设计和制作基本的机械零件和机构系统,学会运用一般机械工程知识来对机械零件设计的细节进行分析。2 课外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安排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掌握如何形成设计方案、分析确定零件尺寸、以及功能的测试,通过团队设计项目强化团队工作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面报告和口头答辩能力,通过项目强化抽象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六其他说明本课程应通过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撰写人: 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 间: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 ME317 2、课程名称(中文):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A类) 课程名称(英文):Materia
14、l and Forming technology3、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4、先修课程:金工实习5、面向对象:机械与动力学院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7、推荐教学参考书:工程材料 朱张校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 严邵华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阐述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机械设计加工和使用中的合理取材奠定必要的基础。材料成形工艺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必修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材料成形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了解现代成形技术
15、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概述2、材料的结构与性能3、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4、金属材料5、高分子材料 6、陶瓷材料7、复合材料8、功能材料9、机械零件的失效与选材10、典型工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设计 11、工程材料的应用12、材料成形理论基础13、铸造14、塑性成形15、焊接16、粉末成形 17、非金属制品成形 18、现代材料成形技术19、材料成型工艺自动化20、材料成形方法选择及机械产品质量控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综合性、系统性的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16、。通过综合工程素质教育和现代制造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本课程有意识地增加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六其他说明撰写人: 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 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 ME3182、课程名称(中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英文):Term Project on Mechanical Design3、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4、先修课程:机械设计(I),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机械设计基础(同时修)5、面向对象:船舶与海洋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
17、、核科学与核工程、航空航天工程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7、推荐教学参考书: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张培金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2. 教学参考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吴宗泽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邹慧君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核科学与核工程和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设计实践必修课,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把在机械设计基础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等)中所
18、获得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设计工作中综合地加以运用,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并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机械装置与产品的全过程设计训练,激发学生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意识,了解机械产品设计的一般步骤,完成从方案构思与方案设计,到技术设计和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的全过程,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初步具备一个机械设计工程师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工程设计原理的理解,使他们能分析、设计基本的机械零件和系统。1. 设计方法:功能分析与分解、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参数设计、结构工艺设计和分析评价功能分析、功能求解
19、、机构创新方法;机械运动方案的构思与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简单系统和机械零件的参数设计、结构设计;确定标准零件的工程设计要求,预测可能发生的失效形式,采用正确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根据设计规范设计机械系统和机械零件。2. 设计训练:某简单功能机器的设计 给定一个产品的功能和要求,运用方案设计方法,形成产品设计方案 从功能、制造、设计投入和现有的条件出发,对方案进行评估,然后进行详细设计 收集参考资料(如:产品目录、手册和教科书等资源),来分析其中特殊的机械零件 进行失效分析,包括刚度、静强度和疲劳强度,从而确定通用零件的尺寸,如:带传动、滚动轴承、齿轮和轴 决定某个零件是采用标准件还是自己
20、设计、制造3. 设计成果:设计说明书 + 可视化的设计方案 + 答辩设计训练的最终成果体现为设计说明书打印文本、设计方案的三维视图、装配图、零部件图。通过设计训练,不仅强化学生对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基本机构和零件设计、设计成果表达、设计文档等方面的动手能力,还强化计算机在设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工具的能力。4. 设计合作:设计小组的协同合作精神设计训练采取设计小组的形式,以培养学生在设计活动中的分工、协作的合作精神,以提高对实际设计工作的适应能力。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设计的大部分工作都在计算机上完成。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课内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安排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建立机
21、械设计的基本过程、方法和思路,能够初步进行由产品要求进行分析、并最终给出设计方案的一般机械和零件的设计。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基本机构及零件的能力和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能力以及开发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机构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包括计算、绘图、仿真等)。2. 课外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安排运用现有的工程应用软件进行建模和辅助设计。六其他说明撰写人: 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 间:测试技术(B类)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 ME319 2、课程名称(中文): 测试技术(B类) 课程名称(英文):Measurement and Tes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 切削 理论 过程 控制 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44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