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和功能区划研究.docx
《1-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和功能区划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和功能区划研究.docx(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和功能区划研究(主报告)目 录第一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确定第一节 地域范围确定基本原则与主要指标一、行政界线的完整性二、生态系统的相对完整性三、区域经济协作的统筹性及县域经济之间的依存性四、城乡居民点体系的系统性五、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相对完整性第二节 研究主要结论一、研究区的确定二、城镇空间联系隶属度分析4三、人口经济指标的离散程度分析四、推荐方案的形成6五、多方案比较8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域范围最终确定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中部地区其它试验区的地位比较第二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区划第一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第二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
2、功能重要性评价一、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二、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三、防洪蓄洪功能重要性四、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重要性五、生态系统的产品提供功能第三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一、土地(耕地)承载力二、水资源承载力三、生态环境承载力第四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的开发密度分析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分析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分工与空间布局分析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战略分析第五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体功能分区一、主体功能分区的区划原则二、禁止开发区及其政策导向三、限制开发区及其政策导向四、重点开发区及其政策导向五、优化
3、开发区及其政策导向第六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一、农业用地区二、生态林用地区三、城镇及工业用地区四、湿地保护区附件1:研究技术思路54第一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确定第一节 地域范围确定基本原则与主要指标一、行政界线的完整性本研究以保持县域界线的完整为原则,一是由于县级单位长期以来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县域单元的数量、国土面积、经济实力和管理手段比较适中;二是依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原则上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三是社会经济数据大多都是以县为单位统计,这是区域研究分析的基础。二、生态系统的相对完整性保持流域整体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完整的理想模式,但鄱阳湖流域
4、占江西省全部国土面积的97.2%,如此大的国土面积作为一个经济区建设,显然不够现实,为此,本研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把直接流入湖区的近湖区水系流域全部包括,而远湖区的水系(五大河流)作为重要的水资源输入点,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口作为水资源输出点(位于湖口县和九江县交界处)。通过调研,近湖区的水系有徐埠港、土塘水等十大河流,涉及鄱阳、彭泽等15县(市、区),这15个县(市、区)应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之内。三、区域经济协作的统筹性及县域经济之间的依存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既有分工,更有协作,应是高度统筹的一个经济体,这种统筹主要表现为县域经济的依存关系。研究运用“区域经济联系量”分析
5、县域间经济联系隶属度,既可反映经济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也能反映周围地区对经济中心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四、城乡居民点体系的系统性“人地水”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纽带,土地是经济活动的载体,水则是区域生态系统的命脉,而人类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体,区域人类因素集中反映在人口聚集程度和区域城乡居民点体系布局二个方面,人口聚集程度反映着人力资源的数量,影响着产业布局;而城乡居民的分布,反映着经济产业的分布,也反映着对生态环境的干预程度或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程度。五、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相对完整性作为一个经济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是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纽带,正是这些交通基础设施把区域内各地的经济产业连接在一
6、起,从而才能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区域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是否形成是一个网络,也是衡量区域经济能否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指标。在以上五个基本原则下,研究重点对水系与地形地貌、县域经济基础与经济特征、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人口分布等四个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第二节 研究主要结论一、研究区的确定从生态角度看,滨湖地区和直接流入湖区的水系流域涉及的县(市、区)理所当然属于区域范围,这包括南昌市区(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九江市区(庐山区、浔阳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九江县、湖口县、都昌县、鄱阳县、余干县、彭泽县、东乡县、丰城市、樟树市和瑞昌市等23个县(市、区)
7、(图2)。为了便于方案的调整,采用先扩大研究范围再科学精选的原则,在上述23个县(市、区)基础上,考虑周边县(市、区)经济发展基础,以县(市、区)为单位往外围进行了相应地扩大,增加了景德镇市区(昌江区、珠山区)、鹰潭市区(月湖区)、新余市区(渝水区)、抚州市区(临川区)及万年县、安义县、高安市、乐平市、贵溪市、余江县、浮梁县、奉新县、武宁县、靖安县,共38个县(市、区),作为研究区域(图1)。图1:研究区域基础地理信息二、城镇空间联系隶属度分析以南昌市区为中心,测算其余31城镇和南昌市区的绝对经济联系量,分析31个城镇相对于南昌市区的经济联系隶属度。结果表明星子、浮梁、湖口和彭泽四县与区域中心
8、经济空间联系隶属度最低,但由于星子、彭泽、湖口是区域生态联系的组成部分,故只有浮梁县在可剔除之列。三、人口经济指标的离散程度分析(1)总人口离散程度分析:38个市县区平均人口是60.97万人,离散程度较大的分别是安义县、浮梁县、星子县、德安县、靖安县(如下图)。(2)人口密度离散程度分析:38个市县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是0.04万人/Km2,如下图所示,离散程度较大的县是:浮梁县、武宁县、永修县、德安县、贵溪市、奉新县、靖安县。(3)GDP总量离散程度分析:研究区的平均GDP为83.86亿元,剔除南昌市区、景德镇市区、九江市区、新余市区和鹰潭市区后,剩余的27个区市县的平均GDP为48.35亿元,
9、根据如下图所示,离散程度较大的是浮梁县、九江县、武宁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贵溪市、靖安县、万年县。所以,综合总人口、人口密度和GDP总量三个因素,与研究区域关联度较差的县有浮梁县(频度3次)、靖安县(频度3次)、武宁县(频度2次)、星子县(频度2次)、德安县(频度2次),由于星子县和德安县属鄱阳湖滨湖区,不宜剔除,浮梁县、靖安县、武宁县则在剔除之列。四、推荐方案的形成综合城镇体系及空间联系度、人口经济离散程度等内容分析,除了浮梁、武宁、靖安三县与区域整体的紧密度较低,可剔除外,其余35个县(市、区)均应属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之内,即形成推荐方案:南昌市区(东湖区、西湖区
10、、青山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九江市区(庐山区、浔阳区)、景德镇市区(昌江区、珠山区)、鹰潭市区(月湖区)、新余市区(渝水区)、抚州市区(临川区)及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九江县、瑞昌市、星子县、德安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鄱阳县、余干县、彭泽县、万年县、安义县、樟树市、丰城市、高安市、东乡县、乐平市、贵溪市、余江县,共35个县(市、区)。图2为推荐方案(为便于与其它方案比较,称为方案一)基础地理信息图。图2:推荐方案基础地理信息图五、多方案比较为了进一步论证区域范围的科学性,把推荐方案与目前学术界提出的二个代表性方案进行比较,其中方案二是关于界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范围的几点意见提出的
11、范围(附图1);方案三是国土资源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的省部共建项目“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确定的研究范围(附图2)。三个方案在范围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包含了相同的32个县(市、区),因此,他们没有本质的区别,特别是在生态系统的相对完整性上高度一致,只是在极个别县(市、区)是存在一点争议:方案二与方案一比较,多了浮梁县,少了奉新县、新余市区(渝水区)和抚州市区(临川区);方案三与方案一比较,只是少了新余市区(渝水区)。1、三个方案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整体比较三个方案的社会经济指标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方案一的人口规模、城镇水平、工业化程度,还是人均GDP、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速度具有较明
12、显的优势,基础更加牢固。所以方案一要优于方案二和方案三。表1:各方案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情况指标年末总人口非农业人口GDP(当年价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GDP主导产业产值主导产业占GDP比重单位万人万人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元亿元%方案一合计1873.06594.252621.54288.711385.68947.14120071054.1640.2%产业结构11.0%52.9%36.1%占全省比重43.2%51.2%56.1%36.7%59.7%60.6%111.6%方案二合计1683.06527.262332.46255.721222.46854.2711637924.3
13、639.6%产业结构11.0%52.4%36.6%占全省比重38.8%45.4%49.9%32.5%52.7%54.6%108.1%方案三合计1792562.42440.5272.81277.7889.911639963.4739.5%产业结构11.2%52.4%36.5%占全省比重41.3%48.5%52.3%34.7%55.1%56.9%108.1%2、三个方案交通密度与连通度比较三个方案的区域交通密度和连通度见表2,方案一的线网面积密度是53.03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人口线网密度15.1公里/万人,公路网连通度为226.8,铁路面积线网密度为2.4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人口线网密度0.
14、7公里/万人,铁路路网连通度10.2,虽然有些指标要低于方案二和方案三,但从总体上看,方案一要优于方案二和方案三。表2:三个方案的区域交通密度和连通度情况表指标单位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境内公路里程公里192802064120986境内铁路里程公里868954868总人口万人127513371341区域面积(A)百平方公里363.6407.6395.4节点数(N)个202222公路面积线网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53.0350.6553.07公路人口线网密度公里/万人15.115.415.7A*N727289668699sqrt(AN)859593公路网连通度226.8217.3225.7铁路面积线网
15、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2.42.32.2铁路人口线网密度公里/万人0.70.70.6铁路路网连通度10.210.09.33、三个方案的经济辐射力比较三个方案的经济辐射力或辐射半径(见表3)。从表中可以得到,“方案一”的辐射力最强,“方案三”的辐射力次弱,“方案二”的辐射最弱。表3:三个方案的经济辐射力的比较排名指标单位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土地面积及其排位平方公里45,228.0242,530346,309.61总人口及其排位万人1,873.121,683.131,930.61城镇人口及其排位万人594.62527.336091生产总值及其排位亿元2,621.5412,332.532,5712经济密
16、度及其排位万/KM2579.61548.43555.2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排位亿元1,244.492874.2731,268.111财政收入及其排位亿元139.51126.03132.32第二产业产值亿元1,36011,22331,3332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及排位51.9%252.4%151.8%3实际利用外资及其排位万美元179,8791163,8623172,5962城市化率(%)及其排位%0.31710.31330.3162辐射力综合排名132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域范围最终确定通过上述分析比较,最后确定方案一为鄱阳湖生态经济的地域范围(图3、4):区域总人口4339.13万人,占全省
17、的43.2%,非农业人口1160.7万人,占全省的51.2%;2006年生产总值4670.53亿元占全省的56.1%,第一产业增加值786.14亿元,占全省的36.7%,第二产业增加值达2 320.74亿元,占全省的59.7%,第三产业增加值1 563.65亿元,占全省的60.6%,而人均GDP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到111.6%。,主导产业占GDP比重40.2%。图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遥感平面图图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遥感立体图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中部地区其它试验区的地位比较在中部地区已有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经济区、皖江经济区,除与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实力有明确差距外,与其他3个经济区并不差上下。
18、尤其是在各自省里地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一些指标上的优势更为突出(如下表所示)。数据说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高校学生数在本省中的地位高于其他两个城市群;经济密度、进出口、城市化率处于中间水平。2005年中部地区三大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占各自省的比重(%)主要指标/区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皖江经济区土地面积211347人口271936生产总值433744经济密度万/KM2)500878365人均GDP1.571.81.17固定资产投资384845财政收入463341第二产业484149进出口总额516845实际利用外资554643高校在校学生76
19、73城市化率(%)42.948.128.5第二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区划第一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研究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水土侵蚀、水资源和水环境、生物多样性、自然灾害与生态安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酸雨敏感性、水环境敏感性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土壤侵蚀敏感性,选取了降水冲蚀力、土壤质地、坡度和植被类型作为评价因子;酸雨敏感性选取基岩类型、土壤类型、植被及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水分盈余量等因子;水环境敏感性,选取径流深、水功能区划类型、工业点污染程度、农业面污染程度、血吸虫分布等因子。在GIS技术空间叠加技术的支持下,运用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模型,将鄱阳
20、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敏感性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度敏感等5个等级(图5)。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不敏感,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80.41%,显示鄱阳湖区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具有一定的生态优势;轻度敏感区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6.84%,散布于各个县市区,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包括九江市区、进贤县、丰城市;中度敏感区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7.22%,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包括星子县、进贤县、瑞昌市、鹰潭市、高安市、抚州市区;高度敏感区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4.60%,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包括安义县、进贤县;极度敏感区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0.94%,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包括九江市区、永修县、瑞昌市、贵溪市、丰城
21、市、抚州市区。不同区域敏感性的主导因素也不同,滨湖区主要是水环境问题,而鄱阳湖县市主要是土壤和水土流失问题,城市区域与水环境和酸雨有一定联系。 图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第二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一、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属于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但四季分配严重不均,水源涵养和洪水调蓄至关重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建有约23381 Km2的生态功能试点保护区和623.24 Km2森林公园,这些区域均属于水源涵养功能重要区域。二、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研究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土保持功能相对不重要(水域等)、一般地区、比较重要、
22、中等重要和极重要面积分别占总土地面积80.41%、6.84%、7.22%、4.60%和0.94%。三、防洪蓄洪功能重要性分别位于余干县、鄱阳县、南昌县、新建县的康山、珠湖、黄湖、方洲斜塘为国家蓄滞洪区,总集水面积794.63 Km2,蓄洪面积549.55 Km2,有效蓄洪容积26.24亿m3。还有貊皮岭分洪道、泉港分洪区、清丰山溪滞洪区、箭江口分洪工程等蓄滞洪工程。依重要性划分,则康山、珠湖、黄湖、方洲斜塘4处国家蓄滞洪区功能极度重要,约占研究区域面积的12.2%;其它分洪和蓄洪区、“双退”区域功能中等重要,占研究区域面积的8.8%;“单退”区域功能轻度重要,占研究区域面积的10.6%;其它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鄱阳湖 生态 经济区 地域 范围 功能 区划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4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