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038消除城乡消费水平差距的经济模型分析.docx
《0104038消除城乡消费水平差距的经济模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04038消除城乡消费水平差距的经济模型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消除城乡消费水平差距的经济模型分析从资源要素角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9700007)王晓坤 张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100083)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进行分析,明确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是造成二者消费水平差距的根本原因,指出了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人多地少这一基本的资源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城乡消费水平差距的经济模型,力图从原理上证明: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结构的调整,可以消除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关键词 消费水平 收入水平 GDP 资源配置1 引言1.1 中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及影响2000
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增大。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从1978年的267元,猛增至1999年的4832元,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差距水平实际增长了2.55倍1。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农村消费市场低迷,严重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从GDP计算的支出法角度来看,GDP的增长取决于三个方面: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简称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对于带动总需求的增长有积极的作用,因而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3、两个部分,而居民消费是主要部分。如果能够增加农民消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巨大差距,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以1999年为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每年为6750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每年为1918元,二者之间差距为4832元1。按此数据测算,在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每增加1元,将引起8亿多元的有效需求;如果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赶上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就是说将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全部消除,将引起近4万亿元的有效需求,拉动GDP增长约5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是现阶段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1.2 导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
4、的原因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居民的消费水平主要是由其可支配收入决定的2。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上的巨大差距是导致二者消费水平差距的最主要原因。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从1978年的209.8元猛增至1999年的3643.7元1,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比发现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消费水平差距有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经过对这两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相关系数为0.998767,证明二者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导致二者消费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讨论增加农民收
5、入的问题,必须对导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这是个复杂的问题,里面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社会、经济的因素,但我国农业生产人多地少这一基本矛盾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截止2000年11月,祖国大陆居住在乡村的人口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3。目前我国农村尚有l5亿农业剩余劳动力,若无重大举措,到2015年,将由现在的1.5亿增加到2.5亿。相对于国土面积来说,我国耕地资源的比重很低,截止到1996年10月31日,我国有耕地19.51亿亩1。这样计算,我国农民人均耕地只有2.42亩。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3%,美国的11.2%,
6、与同样属于人口大国的印度相比,也仅相当于印度的42.2%4。显而易见,在如此之少的耕地面积上,即使农业生产率再高,农民农业生产的收入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农民人均耕地稀少,成为农民收入提高的资源“瓶颈”。1.3 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途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必须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二者收入差距入手。围绕农民增收问题,政府部门和理论界提出了种种措施,比如农产品增产和提价、国家补贴、劳务输出和发展乡镇企业等等。但这些措施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转向小康以及农业发展主要受市场需求约束的新形势,必然要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农
7、民增收只是现象,问题的实质在于通过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增加消费需求,从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我们认为,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可以从资源的合理配置入手,从根本上解决消费水平差距问题。2 基本模型的构造为了对问题做出清晰简洁的描述,我们把国民经济的运行抽象为两个企业的相互作用过程。企业1代表城镇居民群体,生产工业品;企业2代表农村居民群体,生产农产品。两个企业通过互相交换满足各自对工业品和农产品的需求。在不失一般性,而且能够充分说明问题的情况下,我们做出以下基本假设5:第一,两个企业构成一个经济活动的封闭系统,所有产品的生产及交换均在系统内进行,与外部没有交易联系。第二,假定两个
8、企业没有产品剩余,生产出的产品除自己消费外,全部用来交换。第三,不考虑资本品的作用,也就是不考虑投资的影响。第四,两个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变。第五,个人的收入全部转化为消费,即边际储蓄倾向为零。第六,两个企业的人均农产品消费水平相同。2.1 资源流动前的平衡状态设企业1的劳动力数量为,人均收入水平为,因此企业1的整体收入水平可以用表示,该数据也代表了企业1工业品的总体生产能力。由于假定个人的收入要全部转化为消费,企业1中每人的消费水平也为。假设企业1中每个劳动力自己消费的工业品价值为,那么每人农产品的消费水平就是-,企业1总体的农产品消费需求为(-)。这部分农产品需求需要企业1用自己生产的工业品同
9、企业2进行交换来满足,因此企业1需要交换出(-)价值的工业品。设企业2的劳动力数量为,人均收入水平为,因此企业2的整体收入水平可以用表示,该数据也代表了企业2农产品的总体生产能力。由于假定个人的收入要全部转化为消费,企业2中每人的消费水平也为。假设企业2中每个劳动力自己消费的农产品价值为,那么每人工业品的消费水平就是-,企业2总体的工业品的消费需求为(-)。这部分工业品需求需要企业2用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同企业1进行交换来满足,因此企业2需要交换出(-)价值的农产品。为了与实际情况相对应,我们假设,。也就是说企业1的人均收入水平高但劳动力少;企业2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但劳动力多。在两个企业的产品没有剩
10、余的情况下,其各自生产出的产品除了自己消费外,应全部用来交换。因此,企业1交换出工业品的价值应该与企业2交换出农产品的价值相等。也就是说存在下面的等式:(-) =(-)通过交换,两个企业的消费需求都得到了满足,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此时,整个经济的总体需求为(+)。该平衡状态可用下图表示: 自身消费:C1N1 农产品:(I2-C2)N2 企业1 企业2 I1N1 I2N2 工业品:(I1-C1)N1 自身消费:C2N2图1 资源流动前的平衡状态2.2 资源流动后的平衡状态尽管在资源流动之前,两个企业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但由于企业2的人均消费水平较低,整个经济的总体需求水平也较低,因此这种平衡是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104038 消除 城乡 消费水平 差距 经济 模型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4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