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课件.ppt
《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课件.ppt(1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四章预防与,课程内容,第一节 医院感染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第三节 手卫生、无菌技术、隔离技术,2,课程内容第一节 医院感染2,第一节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概念和分类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3,第一节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概念和分类3,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定义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4,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定义4,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2、判断医院感染的原则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有助于及时发现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的征象等,5,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判断医院感染的原则5,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的排除标准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值而无炎症表现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产生的炎症表现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发病)的感染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6,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的排除标准6,按部位: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二、医院感染的分类,7,按部位: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二、医院感,二、医院感染的分类,内源
3、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属于常居菌或暂居菌,通过移位或活动造成的感染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病原体有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8,二、医院感染的分类内源性感染8,三、医院感染的特点,发生率高,治疗费用高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率高多数细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为主,9,三、医院感染的特点发生率高,治疗费用高9,四、医院感染的原因,机体内在因素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心理因素机体外在因素诊疗活动医院环境医院管理体制,10,四、医院感染的原因机体内在因素10,五、医院感染形成条件,感染源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
4、人或动物),是导致感染的来源传播途径微生物从感染源传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易感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11,五、医院感染形成条件感染源11,(一)感染源,患者自身正常菌群 易感染的患者及病院携带者环境贮源动物感染源,12,(一)感染源患者自身正常菌群 12,(二)传播途径,内源性感染:易位/移位外源性感染环境贮源动物感染源,13,(二)传播途径内源性感染:易位/移位13,(三)易感宿主,年龄、性别、种族和遗传正常的防卫机制是否健全疾病和治疗情况,营养状态生活形态精神面貌持续压力,影响易感宿主防御能力的因素,14,(三)易感宿主年龄、性别、种族和遗传营养状态影响易感宿主防御,(三
5、)易感宿主,婴幼儿及老年人免疫系统疾病者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者,接受侵入性治疗者手术或住院时间长者营养不良者缺乏主观能动性者,常见的易感宿主,15,(三)易感宿主婴幼儿及老年人接受侵入性治疗者常见的易感宿主1,六、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阻断感染链消除感染链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6,六、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阻断感染链16,六、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加强三级监控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阻断感染链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与更新,17,六、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加强三级监控1,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消毒
6、灭菌的方法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18,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消毒灭菌的方法18,一、相关概念,清洁用物理方法清除物品表面的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目的是使消毒的对象达到无害化灭菌用物理方法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19,一、相关概念清洁19,一、相关概念,清洁常用方法:水洗、机械去污和去污剂去污使用范围:医院地面、墙壁、家具、医疗护理用具等物体表面和物品消毒、灭菌前的处理特点: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而花钱少、无化学污染的基本措施,20,一、相关概念清洁20,一、相关
7、概念,消毒预防性消毒没有明确的感染源存在的情况下,对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所做的消毒疫源性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疾病感染源的场所消毒,以杀灭或清除感染源排出的病原菌随时消毒: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随时进行消毒终末消毒:在感染疾病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对隔离室的消毒,21,一、相关概念消毒21,一、相关概念,灭菌是绝对概念,是最高水平的消毒无菌物品,22,一、相关概念灭菌是绝对概念,是最高水平的消毒类型病原微生物致,二、消毒灭菌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23,二、消毒灭菌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23,(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干热湿热辐射消毒法 日光曝晒紫外线消毒法臭氧灭菌灯消毒法,电
8、离辐射灭菌法微波消毒灭菌法 机械除菌法,24,(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电离辐射灭菌法24,(二)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浸泡法喷雾法擦拭法熏蒸法,25,(二)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25,1.热力消毒灭菌法,概念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酶、细胞壁和细胞膜等,从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分类干热法:燃烧法、干烤法湿热法:压力蒸汽灭菌法、煮沸消毒法、低温蒸汽法、流通蒸汽法,26,1.热力消毒灭菌法概念26,干热法和湿热法比较,27,干热法和湿热法比较项目干热法湿热法导热空气空气、水速度慢快穿,(1)干热灭菌法,燃烧法(burning sterilization)特点:简单、迅
9、速、彻底、破坏性大适用不需保存的物品、实验室接种环、急用时,28,(1)干热灭菌法燃烧法(burning sterilizat,(1)干热灭菌法,燃烧法注意事项注意安全贵重器械及锐利刀剑禁用此法不得将引燃物扔入消毒的容器中,29,(1)干热灭菌法燃烧法29,(1)干热灭菌法,干烤法(dryheat sterilization)注意事项灭菌前处理:物品应清洁、干燥物品体积:10cm10cm20cm,油剂、粉剂厚度0.6cm,凡士林纱布条厚度1.3cm装载高度:不超过烤箱内腔高度的2/3有机物灭菌温度:170灭菌时间:从大到灭菌温度时算起灭菌后:温度降到40以下时才能打开,30,(1)干热灭菌法干
10、烤法(dryheat sterilizat,(2)湿热消毒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法主要利用高压饱和蒸汽的高热所释放的潜热灭菌(潜热:当1g100水蒸气变成1g100的水时,释放出2255J的热能)特点:温度高,穿透力强,效果可靠适用: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种类:下排气式、预真空式,不能用于油类和粉剂灭菌!,31,(2)湿热消毒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法不能用于油类和粉剂灭菌!3,(2)湿热消毒灭菌法,常用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32,(2)湿热消毒灭菌法常用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灭菌器类型下排,压力蒸汽灭菌法注意事项安全操作,专人负责灭菌前清洗干燥包装合适:30cm30cm25cm 30cm30
11、cm50cm装载合理:不宜过紧,(2)湿热消毒灭菌法,33,压力蒸汽灭菌法注意事项(2)湿热消毒灭菌法33,压力蒸汽灭菌法注意事项密切观察:压力、温度、灭菌时间灭菌后处理:被灭菌物品待干后才能取出备用定期监测:主要有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 生物监测法,(2)湿热消毒灭菌法,34,压力蒸汽灭菌法注意事项(2)湿热消毒灭菌法34,煮沸消毒法特点:简单、方便、经济、实用适用:耐湿、耐高热物品如金属、搪瓷、 玻璃和橡胶类等要求:100,515分钟提高沸点:+碳酸氢钠,浓度为1%2% 提高沸点105, 杀菌、去污、防锈,(2)湿热消毒灭菌法,35,煮沸消毒法(2)湿热消毒灭菌法35,煮沸法注意事项消毒
12、前:物品洗净,全部浸没水中消毒中根据物品性质决定放入时间及消毒时间水沸计时、加物重计海拔每增高300m,需延长消毒时间2min消毒后:无菌取物、取出即用、过时重煮(4h),(2)湿热消毒灭菌法,36,煮沸法注意事项(2)湿热消毒灭菌法36,低温蒸汽消毒法适用:不耐高热的物品,如内镜、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的消毒注意: 温度7380, 持续1015min,(2)湿热灭菌消毒法,37,低温蒸汽消毒法(2)湿热灭菌消毒法37,(2)湿热灭菌消毒法,流通蒸汽消毒法适用:食具、便器的消毒处理要求:100的水蒸汽,1530min,38,(2)湿热灭菌消毒法流通蒸汽消毒法38,概念:又称光照消毒法,主要利用紫
13、外线的杀菌作用,使菌体蛋白质发生光解、变性而致细菌死亡分类日光曝晒法适用:床垫、毛毯、衣服、书籍等物品紫外线灯管消毒法臭氧灭菌灯消毒法,2.辐射消毒法,39,概念:又称光照消毒法,主要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使菌体蛋白质,消毒使用的是C波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00 275nm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为250270 nm紫外线灯管杀菌机制微生物DNA失去转换能力破坏菌体蛋白中的氨基酸,菌体蛋白光解变性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1)紫外线消毒法,40,消毒使用的是C波紫外线(1)紫外线消毒法40,紫外线灯、紫外线消毒器常用的紫外线灯管15W、20W、30W、40W用途
14、空气:每10m2用一盏30w灯,2m,3060min物品表面:30w、2560cm、2030min液体:水内照射法/水外照射法,水层厚度应小于2cm,并根据紫外光源的强度确定水流速度,(1)紫外线消毒法,41,紫外线灯、紫外线消毒器(1)紫外线消毒法41,注意事项保持清洁:定期擦拭以除去灰尘和污垢消毒条件:温度2040,湿度40%60%消毒时间: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作好记录:使用时间不超过1000h 加强防护:保护眼和皮肤,照射后应通风定期监测灭菌效果: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监测法;要求强度90w/cm2 、 70w/cm2,(1)紫外线消毒法,42,注意事项(1)紫外线消毒法42,机理:臭
15、氧发生器在电场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换成高浓度的臭氧,依靠强大的氧 化作用杀菌主要用于:空气消毒、医院污水和诊疗用水的消毒、物品表面消毒,(2)臭氧灭菌灯消毒法,43,机理:臭氧发生器在电场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换成高浓度的,注意事项:大气中允许浓度为0.2mg/m3空气消毒时,人员必须离开,(2)臭氧灭菌灯消毒法,44,注意事项:(2)臭氧灭菌灯消毒法44,原理利用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灭菌。适用范围不耐热的物品灭菌如塑料、药品、生物制品等,属于冷灭菌,3.电离辐射消毒法,45,原理3.电离辐射消毒法45,注意事项放射线对人体有害,应用机械传送物品应在有氧环境下进行
16、,因氧促进射线杀菌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3.电离辐射消毒法,46,注意事项3.电离辐射消毒法46,原理:高频交流电场中,物品中的极性分子高速运动,频繁改变方向和相互摩擦,温度迅速上升,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4.微波消毒法,47,原理:4.微波消毒法47,适用范围食物及餐具的消毒、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注意应避免小剂量长期接触或大剂量照射不能以金属罐等容器盛放消毒物品水是微波的强吸收介质被消毒的物品应为小件或不太厚,4.微波消毒法,48,适用范围4.微波消毒法48,用机械的方法除掉物品表面、水、空气、人畜体表的有害微生物,层流通风、过滤除菌,5.机械除菌法,49,用机械的方法除掉
17、物品表面、水、空气、人畜体表的有害微生物 层,作用原理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干扰细胞酶的活性改变细胞膜通透性适用范围不宜使用高温消毒、耐湿的物品,(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0,作用原理(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0,使用原则根据物品性能和病原体特性选用合适的消毒剂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测比重调整浓度,性质不稳定者应现配现用,(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1,使用原则(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1,使用原则物品应先清洁、干燥,后需全部浸入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需用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2,使用原则(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2,影响使用效果
18、的因素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消毒物品表面的有机污物温、湿度pH化学拮抗物质其他:水的硬度、消毒剂的保管、更换等,(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3,影响使用效果的因素(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3,(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4,分类定义消毒剂举例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效果戊二,灭菌消毒方法浸泡法(immersion):大多数物品擦拭法(rubbing):物体表面、皮肤的消毒喷雾法(nebulization):空气、物表的消毒熏蒸法(fumigation):空气、物表、精密贵重仪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物品的消毒,(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5,灭菌消毒方法(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5,浸泡
19、法(immersion) 物品洗净擦干浸泡于一定浓度的消毒液中,在一定的浓度和时间内达到消毒作用消毒溶液:0.2%过氧乙酸、75乙醇、0.1新洁尔灭适用大多数物品,(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6,浸泡法(immersion) (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6,擦拭法(rubbing)蘸取规定浓度的化学药液擦拭被污染的物体,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常用溶液:0.2%过氧乙酸、75乙醇、0.1新洁尔灭、0.5%含氯剂适用物品表面、皮肤的消毒,(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7,擦拭法(rubbing)(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7,喷雾法(nebulization)在特定空间均匀喷射化学消毒剂,规定时间内达到消毒作用常用溶液:0.
20、2 0.4过氧乙酸、0.5 3氯胺适用于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8,喷雾法(nebulization)(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8,熏蒸法 (fumigation)在密闭空间内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之成为气体,进行消毒空气、物表、精密贵重仪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物品的消毒,(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9,熏蒸法 (fumigation)(二)化学灭菌消毒法59,熏蒸法 (fumigation)常用溶液纯乳酸12ml+等量水/100m3,30120 min40甲醛10ml+高锰酸钾5g/m3,612h2过氧乙酸8ml/m3,加热,30120 min食醋10ml+2倍水/m3,30
21、120 min,(二)化学灭菌消毒法,60,熏蒸法 (fumigation)(二)化学灭菌消毒法60,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二)常用消毒灭菌溶液,乙醇碘伏新洁尔灭,61,戊二醛(二)常用消毒灭菌溶液乙醇61,适用范围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常用浓度: 2%常用方法浸泡,消毒时间2045min,灭菌10h,1.戊二醛,62,适用范围1.戊二醛62,注意事项密闭保存;定期检测防锈: +亚硝酸钠调节pH:+碳酸氢钠灭菌后的物品使用前用无菌水冲干擦干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应注意防护,1.戊二醛,63,注意事项1.戊二醛63,属于气体灭菌剂使用范围电子仪器、光学仪器、书籍、皮毛、棉、化纤
22、塑料制品、木制品、金属、陶瓷、 橡胶制品、透析器、一次性诊疗用品等环境要求:密闭,2.环氧乙烷,64,属于气体灭菌剂2.环氧乙烷64,注意事项易燃易爆具毒性,密闭使用,环境通风塑料制品、木制品、金属、陶瓷、 橡胶制品、透析器、一次性诊疗用品等环境通风、储存于阴凉通风、远离火源、静电处、温度40 ,湿度为60%80%物品灭菌前不可用生理盐水清洗!不可用于食品类、油脂类的灭菌!,2.环氧乙烷,65,注意事项2.环氧乙烷65,适用范围耐腐蚀物品、皮肤及环境等常用浓度及时间0.05%1%,30min; 0.2%0.4%,3060min;常用方法浸泡、擦拭、喷洒,3.过氧乙酸,66,适用范围3.过氧乙酸
23、66,注意事项贮存于通风阴凉避光处,防高温引起爆炸原液低于12%禁止使用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现配现用,配制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加强防护、监测,3.过氧乙酸,67,注意事项3.过氧乙酸67,适用范围:餐(茶)具、环境、水、疫源地等常用方法:浸泡、擦拭、喷洒及干粉消毒等,4.含氯消毒剂,68,适用范围:4.含氯消毒剂68,注意事项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现配现用不宜用于金属、有色织物等的消毒如存在大量有机物,应延长时间/提高浓度消毒后的物品应及时用清水冲净,4.含氯消毒剂,69,注意事项4.含氯消毒剂69,适用范围皮肤、物品表面及医疗器械等常用浓度、方法: 70%80% ;涂
24、擦、浸泡注意事项密闭保存于避火处不适于手术器械灭菌使用浓度勿超过80%有刺激性,不宜用于黏膜及创面消毒,过敏者禁用,5.乙醇,70,适用范围5.乙醇70,适用范围:皮肤、黏膜、创面、物品等常用浓度:0.5%2.0%:皮肤消毒; 0.05%:黏膜、创面消毒。常用方法:涂擦、冲洗、浸泡,6.碘伏,71,适用范围:6.碘伏71,注意事项:避光密闭保存于阴凉、干燥处宜现用现配皮肤消毒后勿需乙醇脱碘不能消毒金属制品,6.碘伏,72,注意事项:6.碘伏72,适用范围:皮肤、黏膜、环境、物品等 常用方法:浸泡、擦拭、喷洒等 注意事项现用现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影响其消毒效果有机物的存在影响消毒效果,7.新洁尔灭
25、,73,适用范围:皮肤、黏膜、环境、物品等 7.新洁尔灭73,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灭菌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三、医院清洁、消毒、灭菌,74,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三、医院清洁、消毒、灭菌74,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 ,分为灭菌法高水平消毒法中水平消毒法低水平消毒法,(一)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75,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法中度危险性物品: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水平消毒法或一般清洁,(二)消毒、灭菌方法选择原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防 控制 医院 感染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40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