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古诗词标题、送别题材古诗词常见的解读路径.docx
《精彩古诗词标题、送别题材古诗词常见的解读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彩古诗词标题、送别题材古诗词常见的解读路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彩古诗文标题1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适用于珍惜时间。白昼不要白白地度过,青春一去不更返。出自清翟濒风俗编时序:“白 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2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适用于顺应时势,看清时局,抓住规律等。聪明的人能顺应时势制定计划,愚蠢的人却违背 道理采取行动。出自后汉书朱浮传:“盖闻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常窃悲京城 太叔以不知足而无贤辅,卒自弃于郑也。3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适用:谦虚,不要夸耀。伐、矜都是夸耀的意思,出自老子第二十四章:“自见者不, 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4】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适用于借助外物(路),奋斗,前行等。这是收入全唐诗外编的唐代
2、诗人龚霖老学庵 笔记之四中的诗句,仅此两句。“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意思是说,只要有可以向上 攀登的路,更高的山,人也能攀登上去。诗句是条件复句。“但有路可上”是“更高人也行的 必要条件,有了这个必要条件,就有可能产生“更高人也行的结果。这两句诗虽然说的是登 山之事,但有丰富的哲理情趣。5莫倚高枝纵繁响,也须回首顾螳螂。适用于警醒、警惕,不要沾沾自喜等。宋代陆元光为晋陵宰时,当时幕僚中有好谗谤同列者, 一日同会,忽闻蝉声,幕官谓陆日:“君既能诗,可咏此也。“陆辞之不可,即席作咏蝉: “绿阴深处汝行藏,风露从来是稻梁。莫倚高枝纵繁响,也须回首顾螳螂。因以是讥之,其 人愧而少戢。这首诗写了“螳螂
3、捕蝉,黄雀在后的相互关系。6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入在后头。适用于可持续发展等。这句选自诗歌书扇示门人,作者是范仲淹,原诗为:一派青山景 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这首诗明白如话,但哲理深刻。 一派青山风景恬静幽美,这是前人的田地为后来的人占有,但是占有田地的人不要得意不已, 还有想占有这田地的人在后面呢。山河依旧,人事更替,得失不是永远不变的。今天的得会 转化为明天的失,事物总是按着这样的辩证规律发展着的。相似的有: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选自翁格的暮春: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 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7物各适其天,夫岂论大小。适用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尽自
4、己的最大的努力就好。原诗为元朝方景山写的杂咏: “昆鹏奋云霄,尺栖野草。物各适其天,夫岂论大小。”适其天,即适应其本能,也就是 遵循客观规律。鲤鹏和尺相比,大小之别不言而喻,而小的尺鹦“腾跃而上,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和鲤鹏展翅数万里无法相比,可是它也是飞之至也。它尽了主观上最大的 努力。这首诗可以启示我们,一切事物都遵循着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各尽所能,人在各自 的岗位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充分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能作出较大的贡献,发挥最 大的人生价值。8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适用于适合自己最好。清代顾嗣协杂兴中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 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
5、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诗歌每句都适合 做标题)“生材贵适用”和“物各适其天,一从施用上讲,一从本性上言,其理相通。9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山林自在啼。适用于自由。原诗为宋代欧阳修写笼中鸟的画眉鸟:“百喈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 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山林自在啼。哪怕是“金笼总不如“山林”,关键在于自由的可 贵。10虽是见春迟,还免逢秋早。适用于祸福相依,转换;不利和有利,不幸和幸运。原诗为明朝高启叹墙下草:青青 墙下草,经霜未枯槁。虽是见春迟,还免逢秋早。墙下草经霜后还是“青青的,“经霜说 明秋己深。诗人缘此慨叹“虽是见春迟,还免逢秋早。如果没有“墙的条件,而是一般的原 上草,那
6、它们的“见春”和逢秋都是同时的。因了“墙,所受光照少、地温低,则它感受春 的气息便迟,陆游的梅花诗中也曾说: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也是这个 道理。“见春迟是不幸,秋来晚则是大幸。这首诗说明了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在一定的条 件下,矛盾着的双方都能向其对立方面转化。墙下草虽不得先占春光,却可免早枯槁的命运。 有了这认识,就能正确对待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不利条件,尽量使之转化为积极的因 素。11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适用于志向,每个人都发光。原诗为明代张羽的兰: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寸心, 区区之心,言兰花极小。这看去似有贬意,实乃是为了下句的“扬:区区之心却
7、容纳着散不 尽的香气,那阵香气,乃是由其“寸心”习习飘出。啊,真是令人心醉神怡!这一笔,跌宕成 趣。适用于志向,自信,自强等。原诗是清代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 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解自是低等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 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13妣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适用于不自量力,不自知等。原诗为韩愈的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 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蛇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诗人将它拟人化了,目的化了,似乎批 蜉想要撼动、摧倒大树。于是,展现出一幅大自然的奇妙景观:大树参天、枝叶怒放、郁郁 苍苍!如此高大,如此
8、青翠,如此劲挺,如此充满生命的活力!而树阴之下,局处一隅的小 小的蚂蚁居然奔波劳形地钻穴打洞,想要扳动树根。多么可笑的对比!这里展现的是大与小的尖锐对比,是力量的不协调。诗人又用了一个“撼字,充满了嘲弄意 味,更加浓了这种不协调。由此得出结论:“可笑不自量!这就一笔骂倒了那些在李杜文章 光焰面前摇唇鼓舌的群儿。14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适用于磨难,困难等,出处唐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意思是不经过千百次冶炼,怎么 会知道寸金的精纯!15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适用于熟能生巧,练习,勤习苦练等,出处唐储光羲江南曲其一,意思是惯在湖边居 住,船小不怕风浪。16英雄不失路,何以成功名!出处清屈绍隆赠朱
9、士稚,意思是英雄如果不经受挫折,怎么能成就功名!【17】不遇阴雨后,岂知明月好!出处清孙枝蔚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释义是不遭遇阴雨,怎能知道明月的美好呢!18此生泰山重,勿作鸿毛遗。适用于有价值地生活,奉献等,出处宋苏轼和陶咏三良,意思是生命像泰山一样重, 别把自己像鸿毛那样轻易遗弃。19欲穷大地三千里,须上高峰八百盘。适用于不断攀登,不断奋斗,自强不息等。出处明刘基登白云绝顶,意思是想把数千 里之外的大地尽收眼底,必须登上盘旋曲折的高峻山峰。20年少当及时,蹉昵日就老。可以替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南朝乐府子夜歌(其十六):年少当及时, 蹉昵日就老。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21得知千载
10、上,正赖占人书。适用于阅读,传承等。这首诗选自陶渊明的赠羊长史。陶渊明认为,他从“古人书中可以得到知识和娱乐。读书,既要有继承性,又要有目的性, 还要有选择性,把这三者融会贯通,变为自己有用的知识。古人书”是可贵的。它是后人认 识古代社会的窗口,也是借鉴前人经验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同时 还要学习世界文化,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我们要有目的地读书,还要有计划地读书,既要博 览群书,又要精读好书,择善而从,这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总之,欲知千载上,必读古人 书!【22】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适用于学习,知行合一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担心自足而不学习,担心学习了不去实践。原诗 选自韩愈
11、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五)。这是韩愈被贬往潮州时所写的一首临别赠诗。 诗首先围绕读书求学中的知行问题提出自己的哲理性观点,接着对元十八在这方面的修养和 取得的成就加以赞扬,最后慨叹自己因被贬南海(即潮州),无法为元十八宏鸣高飞助一臂 之力。通俗中见深邃,素朴中含深情。23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适用于读书等。选自唐代翁承赞书斋漫兴二首(其二):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 茅斋。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当诗人忙完公事,在暮色之中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赶回家门时,只见茅舍中亮着灯光,孩子 正在琅琅有声地诵读着诗文。此时此刻,诗人不禁涌起一股喜悦和欣慰的心潮,并很快由感 性的激动上升为理性
12、的思考,吟出了“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的诗句。24书卷多情似故人选自明代于谦的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 一点尘。活水源头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2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适用于认识到别人的成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等。选自王安石的题张司业诗:苏州司业 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是王安石对张籍诗的品 评诗,同时道出了“寻常和“奇崛、容易和“艰辛”的深刻哲理。26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意思是一句话语也不能实践,读万卷书也是没有用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选自明代周立勋的饮酒:儒
13、生好奇古,出口谈唐虞。倘生羲皇前,所谈意何如?古人既 己死,古道存遗书0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我愿常饮酒,不更知其余。该联巨大的艺术概括力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因而具有了超越特定对象的哲理意义。 读书万卷,积累理论知识,是重要的,因为“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但是,理论知识 的重要性正在于它能够指导自身的实践,因此,要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就必须密切联系实 际,与实践相结合。反之,如果理论脱离了实践一一“一语不能践,那么理论再高妙、再丰 富,都是空虚的、徒劳的,它犹如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都是虚幻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一一“万卷徒空虚。作者从现实批判中所凝聚成的这两句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力度
14、和警策作用。【27】举世人生何所依,不求自己更求谁?适用于自己奋斗,自立等。原诗选自唐吕岩的渔歌子方契理:举世人生何所依,不求 自己更求谁?绝嗜欲,断贪痴,莫把神明暗里欺。28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适用于自己去闯荡,发挥主观能动性,历敢等。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一一同样适合做标题。选自唐聂夷中行路难: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出处全在 人,路亦无通塞。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自从乐府诗行路难出现以后,世人多借此“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乐府古题要 解)。鲍照说:“男儿身世坎坷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拟行路难);李白云:“大道 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归去来。唐代
15、诗人聂夷中却不这样认识。他在行路难 中唱道:“莫言行路难,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寒。”这两句诗意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事 在人为“没有走不通的路的意思。将其视为格言、警语也能讲得过去。格言饱含哲理。易 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命运不通称之为“穷穷则思变,要干,要突破。这 不就是聂夷中诗的绝好注脚吗?要干,要有出路,全在人。“全在人三字,重如千钧。 人是“出处”路通寒的前提,“全是关键。一个“全字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天下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人间任何艰难险阻,都会被勇于攀登的英雄好汉踩在脚下,即使是穷途末路, 只要艰难地走下去,莫听“行路难,归去来的呼唤,就会有出处,就会成为坦途。只有那
16、些 懦夫才在岔道口徘徊不前,感到路难行,去不得,途不通。29陋巷箪瓢亦乐哉!适用于安贫乐道等。选自元代宋方壶中吕山坡羊道情: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 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 达,志不改。30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适用于要经历磨难,才能成长;要经受漂泊,才能有所作为。原诗选自于明朝俞大猷的秋日山行:溪涨巨鱼出,山幽好鸟鸣。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 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忠勇之心,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地刻画出热血男儿的刚毅形象, 令人赞叹。逆旅,客舍之谓也。庄子山木:“阳子之宋,宿于逆旅。以旅店为家,谓 生活不安定,长年在旅途中奔波,联系到俞
17、大猷的军旅生涯,这是真实的写照。“丈夫不逆 旅是反诘,也表现出某种矛盾心境:丈夫也有父母妻儿,也该享受天伦之乐,他何尝不知 道逆旅之苦累,思乡之痛楚,却决然离家而去。这一取一舍,用最质朴的语言表现出来,却 放射出眩目的光辉0 一家不圆,为的是万家团圆;一人弃家,为的是苍生有家;一夫甘受鞍 马劳顿之苦,为的是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责任感,可敬可钦。31劝君平地上,还似过坡时。比喻人在顺境中,容易疏忽大意,掉以轻心,而出错误。故顺境之中尤要谨慎,保持警惕之 心。选自袁枚的小心坡:“险极坡难过,小心容自持。劝君平地上,还似过坡时。” 可以改编成:劝君常有“过坡心。清田松岩题劳山杖
18、诗:路当坦处亦防倾。”也可以直接做标题。32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出自唐代崔涂的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 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33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出自诗经小雅鹤鸣,皋:水边的高地。九皋:指深泽。诗句以鹤即使身处低处,鸣叫 声也能响彻云外,比喻真理和才能是不可抹杀的。34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适用于谦虚,天外有天等,出自唐杜甫木皮岭,诗句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告诉人们 不可妄自尊大或拘于一隅。3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适用于发展,时代更替,前进。出自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彩 古诗词 标题 送别 题材 常见 解读 路径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3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