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docx
《第一章 绪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绪论.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安全学第一章绪论目录第一节城市安全与城市安全学一、安全主体与城市安全1、多学科的安全研究2、安全主体的多样性3、城市安全二、国家安全系统中的城市安全1、当代国家安全的系统结构2、城市安全在当代国家安全系统中的特殊地位3、超越国家安全的城市安全问题第二节城市安全学的对象和任务一、城市安全学的对象1、城市安全本身2、影响城市安全的因素3、危害城市安全的因素4、城市安全保障二、城市安全学的任务1、描述城市安全的客观现象2、揭示城市安全的客观规律3、评价城市安全的历史现状4、探寻城市安全的合理模式5、服务城市安全的管理活动第三节城市安全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一、城市安全学的学科性质1、城市安全学是
2、一门新兴的学科2、城市安全学是一门社会学学科3、城市安全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4、城市安全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二、城市安全学的学科地位1、城市安全学在国标“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应有的地位2、城市安全学在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应有的地位3、城市安全学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应有的地位三、城市安全学的研究方法1、“综合运用和具体选用”的方法论原则2、搜集和整理材料的方法:古今中外归纳概括法3、社会学方法4、逻辑方法5、哲学方法第一节城市安全与城市安全学一、安全主体与城市安全1、多学科的安全研究安全是一个广泛涉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因而人们必然会从不同角度观察、 思考和研究各种安全问题,从而形成不同学科的安全理论
3、或安全学,以及追求保障不同主体 和不同方面安全的不同方法、措施、规范、法律等。己有的国家安全学、公共安全学、生产 安全学、交通安全学等,就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数面临的安全问题的不同学科,而本书提出 的“城市安全学”,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研究人类面临的安全问题的新兴学科。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最为重要的社会主体,国家的安全问题因而也 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安全问题,甚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超越了对人们自身安全的关注和 重视,这就不仅在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理论,而且在当代还形成了专 门的国家安全学,形成了关于国家安全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以及各种各样的国家安全 保障机构和
4、措施。我国第一部国家安全学著作认为,“国家安全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家安 全、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以及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等方面的基本现象, 揭示国家安全及其相关方面的本质和规律,探寻合理的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战略,最终服 务于国家安全现实的综合性实用型政治科学。”“公共安全”是从不同于“国家安全”的视角思考人类面临的安全问题时形成的一个概 念。虽然这两个概念可以说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安全主体”的不同这一角度划分“安全” 而形成的,但它们划分安全主体的标准却不一样,因而与它们对应的概念也不相同。与“国 家安全”对应的概念包括“世界安全”、“人类安全”、“地区安全”、“个人安全”等等
5、,而与 “公共安全”对应的安全则应是“私人安全”。虽然对于“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的关系 人们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但这并不妨碍“公共安全学”的出现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对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坤生、王彦吉等都曾专门作过论述,江苏警官学院的卜安淳也 有专文论及这一问题。但是,他们的不同点在于,李坤生、王彦吉都把“公安学”看作是“公 共安全学”的简称,而卜安淳却认识“公安学”本质应该是指“社会安全学”。虽然在政治学科领域,人们对“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讲得比较多,但在整个人类 社会中,比政治更为基础的则是物质生产以及其他的经济活动,这也是人类最初关注的安全 领域。早在国家出现之前,人类
6、就开始思考自身生活和生产中的安全问题。由于人们在生产 劳动经常会发生一些可以预料或不可预料的危险和事故,影响甚至严重影响到劳动生产的进 行和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因而就不断从生产劳动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提炼出一些行之有 效的方法和措施,并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文明提高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以安全生产特 别是工程安全为研究对象的“安全科学”(又称“安全学”),在现代民主和法治的社会环境中 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可能是由于研究安全生产问 题的学科在当代出现的较早,因而就不恰当地把自己称为“安全科学”或“安全学” 了。我 们认为,在未来成熟的安全学科体系中,“安全科学”
7、或“安全学”应成为各门具体安全科学 或安全学的统称,而不应用来专指对生产领域或工程领域的安全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应根据 其具体内容分别称为“生产安全学”、“工程安全学”等等。当然,除如上几种安全学科之外,现在还有“交通安全学”、“旅游安全学”、“文化安全 学”等,甚至有基于采矿安全的“通风安全学”,作为“现代内弹道学、装药设计原理和安全 学相交叉”而形成的“火炮装药设计安全学”等等。为此,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生活涉及 多少领域,就有多少方面的安全问题,也就必然会陆续形成多少方面的“安全学二这其实是 对安全问题的多学科研究,是在人类越来越重视安全的今天和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 趁势。在这种趋势
8、下,以“城市安全学”的名义来专门研究城市安全问题,也就成为必然。2、安全主体的多样性在传统安全观中,国家是其关注的重点所在,因而只有“国家”才是安全的主体。但是, 随着冷战的结束,非传统安全观的出现和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了 “国家”之外的其 他安全主体。一方面,安全的主体开始从国家延伸更大空间范围内不同的国际区域、甚至全 人类和全球,另一方面,安全主体也开始从国家延伸到更小范围内不同的国内区域,甚至国 民个体。这样,仅在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范围内,安全主体就已经开始呈现出多样性,除 了传统的国家安全外,还有国际方面的区域安全、人类安全、全球安全,以及国内的地区安 全、国民安全等等。此外,
9、如果把思考的范围不局限于国家或及国家的延伸,而放到人类生活和知识的更广 阔的范围中去,我们还会发现更加多样和不同类型的安全主体,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安全问 题。例如,与我们吃喝穿住行等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就有“食品安全”、“药物安全”、“交通 安全”、“旅行安全”等等,与生产劳动及其他社会实践相联系的,还有“工程安全”、“生产 安全”等,以及贯穿于如上各个方面的“人身安全”等。这说明,安全主体是丰富多样的。本书所要研究的“城市安全”,其主体正是“城市”这一特定的社会主体。但是,无论什么安全,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的安全和人的利益。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及 国家安全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不同国家中的人的安全,即
10、国民安全;全球安全虽然涉及到许 多问题,但其核心也是人和人类,是以人和人类的安全和利益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的;所谓 的“食品安全”,其本质并不是种种食品本身不被破坏,而是指人在食用(也是最终破坏)这 些物品时不会发生有损于自身健康的危险;所谓“交通安全”,虽然包括了交通中的各种“物” 的安全以及交通“过程”的安全,但最根本的则是处于交通过程中的人的安全。在与“安全”这一概念组成的各种复合概念中,被“安全”限定的复合概念,有时是一 个或一类实体,有时是一个或一类过程,也有时是一个或一类范围。例如,在“国家安全” 这一概念中,被“安全”限定的“国家”,就是一类特定的社会组织,它是指导国家这一类特 定
11、主体的安全,而不是指国家范围内的所有安全问题;在“旅行安全”这一概念中,被“安 全”限定的“旅行”则是一类过程,它是指旅行这一过程中的安全,而不是把旅行作为一个 主体来要求它的安全;在“交通安全”这一概念中,被“安全”限定的则是“交通”这一领 域或范围,是指交通领域或范围内的安全,其安全的主体可能处于交通领域的人,也可以是 交通领域中的物。3、城市安全当我们把城市这类特定的社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区别开来,作为安全研究的对象时, 就形成了 “城市安全”这样一个概念。从整体上说,城市安全的主体是城市这一特殊的社会组织。由于构成城市的有人、物及 其活动等方面,因而城市安全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其中既
12、包括人的安全,如市民的安全、 旅客的安全,也包括物的安全,如建筑的安全、财物的安全,还包括城市运行过程的安全, 如出行交通安全、供水供电安全、以及各种社会活动的安全等等。但是,城市安全的核心并不是城市本身,也不是城市所占据的土地、所承载的建筑、所 拥有的财物等,而是城市中的人一一既包括长期居住于某个城市中的本市居民,也包括暂时 逗留或匆匆经过的外来旅客。城市安全学研究的“城市安全”,虽然在内容上包括了处于城市 范围的各种事和物的安全,但最根本的则必然是生活于或通过城市的人的安全,也就是“市 民安全”和“来客安全:这就是说,城市安全的主体虽然是城市,但其核心则是城市中的人。为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
13、一个定义:城市安全就是处于城市范围内的人、财、物、地及 各种正当活动的安全。二、国家安全系统中的城市安全1、当代国家安全的系统结构虽然在非传统安全理论中,国家不再是安全的唯一主体,比国家范围更大的国际区域、 整个人类、整个世界等,以及比国家范围更小的国内地区、国民群体、国民个体等,都已经 成为当代安全研究所关注的对象,但总的来看,国家依然是安全研究最关注的安全主体,国 家安全依然是安全研究的最主要内容一一无论这种安全研究是依附于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理 论,还是依附于军事科学,抑或是近年来逐渐取得独立地位的安全研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当代中国安全研究中,不宜就城市安全论城市安全,而 应该
14、把城市安全放在整体国家安全系统中来认识和研究,把城市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 成部分来研究。为此,我们必须对国家安全有一个粗略的系统性认识。从整体上看,国家安全问题可以分四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国家安全本身及其包括的内容, 二是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三是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四是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国家安全是随着国家产生而出现的一种社会存在和社会现象。时至今日,国家安全本身 大致包括了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 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十个方面或十个要素。当然,人们也还可以列举其其他方 面的内容,如社会安全、金融安全、食品安全等等,同时人们也可以从不同的
15、角度对国家安 全进行不同的分析和分类,从不同的方面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出不同的研究和解释,但是无 论再添加一些什么内容,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分类,无论怎样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只能 进一步说明国家安全本身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方面性,说明其本身已经是一个需要运 用复杂思维而进行复杂性研究的复杂社会系统。这些不同方面,既包括传统安全观或传统安 全理论所重视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等,也包括新安全观(非传统安全观)或新安全理论(非 传统安全理论)所强调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安全 本身并不包括人们在谈论国家安全问题时常常讲到的国家安全工作、国家安全活动等。国家 安全与国家
16、安全工作、国家安全活动等等在客观上属于不同的社会现象,在主观上是不同的 概念。国家安全活动、国家安全工作等问题也需要研究,但它们并不是“国家安全”这个概 念所包含的内容,而是国家安全保障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国家安全不仅是一个包括多方面内容的复杂的社会大系统,而且还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大 系统。在内包各种构成要素或子系统并受制于各种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同时,国 家安全还外涉其他更大的社会系统和更多的社会要素甚至自然因素,并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从大的方面说,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在自然因素方 面,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人口数量等等,都会以不同
17、的形式、不同 的方式在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国家安全及其各个构成要素。在社会因素方面,国家 安全既会受到时代主题、世界格局、国际秩序、邻国关系等等变化不定的外部因素的影响, 也会受到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大政方针、国民素质、民族宗教、传统文化等外在因素的影 响。这些因素的影响,甚至是同一因素的影响,都会在影响的方向、方式、程度等等方面形 成复杂多变的局面,有时是积极的、有利的影响,有时是消极的、不利的影响;有时是直接 的影响,有时是间接的影响;有时影响较大,有时又影响较小。如果从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 看,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又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内部因素是指一国内部影 响国家安全的
18、因素,其中既包括社会制度和体制、大政方针和决策、法律法规和政策、传统 文化、国民素质、民族、宗教等社会因素,也包括人口数量、地理条件、矿产资源等自然因 素。外部因素是指一国之外影响该国安全的因素,既包括国际形势、地区安全、周边关系等 社会因素,也包括他国自然因素、全球生态环境、外层空间环境及地缘关系等自然因素。从 社会与自然两个方面看,国家安全环境又可以分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两大类。社会环境包 括国内外的各种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包括国内外的各种自然因素。那些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多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即积极的作用和消极的作用。 从消极方面来看,如果它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危害到国家安全,而成
19、为危害国家安全 的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不仅包括某些影响国家安全因素消极方面的极端表现,如雨水 过多而造成全国范围或大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更包括某些具有明确目的的社会威胁和危害, 如军事侵略、政治颠覆、间谍破坏等等。这些因素对国家安全来说不仅仅是消极因素,而且 已经成为破坏因素。这就成为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和人 为两个方面,自然方面名曰“天灾”,人为方面则称“人祸”。洪、涝、旱、震、虫、疫等等 自然灾害,是危害国家安全的“天灾”,而就“人祸”来说,则包括“内忧”与“外患”两个 方面。内战、内乱、分裂、破坏,以及在当代特别突出的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国 内恐
20、怖活动等等,都是威胁或危害国家安全的“内忧”,而军事入侵、政治颠覆、文化渗透、 隐蔽行动、国际恐怖主义、国际武器走私等等,则是威胁或危害国家安全的“外患”。当然,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威胁或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及其关系和表现形 式是不一样的,不同因素的地位和作用也是随时随地变化、不尽相同的。因此,如果要准确 认识和判断这些因素对国家安全的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危害方式等等,就要根据具体的历 史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等方面的具体状况做出具体的分析研究。国家安全保障体系是由那些以保障和强化国家安全、提高国家安全度为客观目的的各种 思想、观念、制度、规章、法律、组织、机构、措施、活动等等
21、构成的社会体系。从大的方 面看,国家安全保隙体系可以分为保障机制与保障活动两个主要方面。在历史上,国家安全 保障活动要早于国家安全保障机制。国家安全保障活动可简称国家安全活动,是以保障国家 安全为目的的各种社会行为的统称。面对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因素,为了有效地保障 国家安全,在客观上最大限度地达到安全状态,国家采取了包括政治和军事、经济和文化、 内政和外交等各种手段和行动,这就产生了既不同于国家安全而又以实现国家安全为目的的 国家安全活动,其中既包括公开的政治、军事、治安、外交等方面的活动,也包括隐蔽的问 谍情报活动;既包括战争、镇压、监禁、流放、驱逐、谍战等在内的各种“硬手段”,也包括
22、 发展经济、宣传教育、开展公关、变革创新、外交往来等在内的各种“软手段”。为了使这些 不同的国家安全活动和手段更有效,多数国家陆续建立了各种专门化的国家安全机构,其中 主要有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情报、反谍、保密、保卫、外交等机关。同时,国家和政 府的其他如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机构或部门,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也负有一定的不同形式的责任。这些有形的专门机构和非专门机构,是保障国家安全的“硬件”。 此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多数国家还形成或制定了各种各样的以保障国家安全为目的 的制度、法律、法规、政策、理论、观念、战略等等,这则是保障国家安全的“软件二这些 支持国家安全保障活动的
23、硬件和软件的统一,就是国家安全保障机制。对于包括如上四个方面的当代国家安全系统,可心大致图示如下:政治镇压一 军事攻陛监禁流放对外交因 变革创j 宣教公去 发展经L外交外事经贸文教情报部门军政机构人心所典 安全战J 法规政策 制度法硬件主 怖 -1.A气候条件I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为邻国关系 国际安全 国际秩序 世界格局 时代主题国家体制 大政方钛 国民素质国家安全内战内SL分裂破坯极端主义.国际 除点行动要 素国家安全是一个包括如上多个方面的社会大系统,而这一系统整个都是国家安全学的研 究对象。因此,2004年政法大学版国家安全学曾具体地把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国 家安全本身、影响国
24、家安全的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国家安全保障问题这样四个方面。 下面,我们在界定城市安全学研究对象上,也将依据这一方法来进行。2、城市安全在当代国家安全系统中的特殊地位上述国家安全系统及其图示没有直接出现“城市”和“城市安全”,并不意味着当代国家 安全系统中没有城市安全的位置,而只说明对国家安全系统的如上分类,不是从城市与乡村 的区别这一角度来划分的。事实上,上述的国家安全系统及其分类,是按照通常把社会结构 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来进行的。如果按城市和乡村来划分社会结构和国家 构成,那么国家安全便可以分为城市安全和乡村安全两大部分。但是,无论城市安全还是乡 村安全,都广泛地渗透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绪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3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