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实施方案.docx
《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实施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一、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新发展阶段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农业 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二、深化农村制度改革一、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加强农村承包地日常管理服务, 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 的基础上,放活承包土地经营权,加强土地流转监管服务,妥善化解 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加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转化应用,建 立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信息数据库和承包经营管理应用平台,持续
2、开展 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地押云贷金融试点。二、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 闲置农房政策,积极稳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 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 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落实一户一宅、户有所居要 求,严禁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禁城镇户籍居民利用农村宅基地建 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乱占耕地 建房行为。建立健全宅基地管理机制和信息系统,加强部门协作配合, 探索设立村级宅基地协管员。总结推广余江宅改经验,提升宅基地规 范管理水平,做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
3、登记颁证工作,分类规范逐步 解决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注重稳步有序,不图快,只图稳,既要解 决问题,还不造成社会影响。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 度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 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探索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 抵押、担保、转让、继承等具体办法,探索村民委员会事务和村级集 体经济组织事务分离的具体办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扩大农村 集体经济组织农权贷试点,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增强农 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成员能力
4、。四、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主体和权能。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 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允许农 村集体依法收回农民自愿退出的闲置宅基地、废弃集体公益性建设用 地使用权,按照规划用途直接入市。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增值收 益分配制度,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 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健全城乡统一 的建设用地市场,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完善审批实施程 序、节余指标调剂及收益分配机制。三、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
5、全保障水平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 务。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 生产、储备、流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 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第一节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一、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定从上到下的粮食生产任务清单,层层落实粮食生产责任,落 实粮食种植面积,确保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430亿斤以上。提高粮食 生产考核绩效比重,将防止耕地非粮化作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重要 内容,切实提高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考核指标权 重,加强对稳定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硬约束。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并 与相关支持政策和资金相衔接。二、完善
6、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积极落实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用好稻谷补贴、产粮大县 奖补等政策,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巩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 成果,推进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与农民保护耕地责任相挂钩,充分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政策支持力度,相关扶持 资金优先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 合作社等种粮主体的政策激励,支持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按规定 开展全省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试点,研究推进水稻等收入保险和价格保 险试点。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支持现代粮食烘干、仓储、物流体 系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粮食经营效益。三、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优质稻
7、米工程、优质粮食工程和赣 产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推广粮食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大力发展优质 大米、富硒功能大米、有机大米三大优势品种。加强新品种新技术集 成创新,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重点支持优 质稻、特色稻、再生稻、功能稻等新品种示范推广。因地制宜适度发 展玉米、大豆、小麦、薯类等旱粮作物。第二节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一、坚决守住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违规占用 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 地,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防止非粮化。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同
8、的 管制目标和管制强度,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 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加 强和改进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坚 守耕地保护红线。健全耕地数量和质量检测监管机制,加强耕地保护 督察和执法监督。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 核、统一上图入库原则,优化高标准农田规划布局,优先在粮食生产 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土地平整、 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 输配电六大工程,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国家下达的 新
9、建高标准农田任务,对已建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健全高标准 农田建后管护长效机制。加大土地出让收入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 度,地方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要优先用于支持高标准农 田建设。三、大力提升耕地质量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计划与土壤肥力提 升工程。探索建立耕地养护鼓励机制,促进耕地用养结合,实施保护 性耕作。推进退化耕地治理,严控工矿企业排放和城市垃圾、污水等 农业外源性污染。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沼肥应用、增施有 机肥等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恢复和培育 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养分健康循环通道,促进农业废弃物和环境有 机物分解。第三节提高
10、重要农产品供应水平一、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油料、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调优农业产业结 构。深挖油菜扩面增产潜力,加快发展油茶产业。扩大蔬菜产业发展 规模,提高蔬菜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蔬菜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我省 成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的蔬菜供应基地。按照以柑橘 为主,多种特色水果共同发展的一主多特水果产业格局,加快标准化 水果基地建设,做强做优赣南脐橙、南丰蜜橘、马家柚、井冈蜜柚、 新余蜜橘等柑橘优势区,提高欷猴桃、火龙果、葡萄、蓝莓等高效设 施特色水果比重。加快发展道地药材,稳步扩大优势区中药材规模, 大力推广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构建特色明显、质量可靠的中药材种 植产业
11、群。以江西茶香天下为主题,以生态、绿色、有机为方向, 重点建设四绿一红(四绿:狗牯脑、婺源绿茶、庐山云雾、浮梁茶, 一红:宁红茶)茶叶优势产区,统筹建设赣州市、宜春市、抚州市、 萍乡市、鹰潭市等茶叶产区,推进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生 态、绿色、有机茶叶,培育省、市龙头茶企,开创茶叶产业发展新格 局。建立赣菇优势产区,推动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稳 定棉花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蚕桑、芝麻等其他作物,丰富 种植业品种结构。二、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按照稳产提质保供给、融合协调促转型、健康绿色可持续的思路, 巩固提升生猪产业,加快发展牛羊和家禽产业,着力优化畜牧业产业 结构,深入推进
12、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经 营体系、产业体系和监管体系,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落细 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现代化屠宰加工,十四五 期间生猪年出栏稳定在3000万头以上。加快牛羊产业发展,实施牛羊 大县建设战略,打造一批肉牛、肉羊养殖大县和标准化牛羊规模养殖 基地,进一步提高牛羊肉在肉类总产中的比重。做大做强家禽产业, 打造优质地方肉鸡、水禽、蛋禽优势产区,加快推进家禽屠宰加工业 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等地方鸡 和特色水禽市场影响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蜂、兔、鹤鹑 等特色畜禽养殖,加大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
13、增加优质 特色畜产品市场供应。三、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做大 做强养殖业,科学发展生态渔业,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不断提升 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效稳住水产品基本盘。在稳定现有池塘养 殖规模的基础上,加强河湖管理范围外荒滩、荒水、洼地的综合开发 利用,推进池塘标准化建设,积极拓展工厂化、陆基等设施渔业,大 力推行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充分挖掘低洼田、冷浆田、内涝田等宜渔 稻田潜力,创新集成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按照亩产百斤鱼 (虾、蟹)、千斤粮、万元田的要求,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 坚持一湖一策一库一策思路,科学评价大水面水域承载能力
14、,合理确 定养殖容量,有序恢复大水面生态渔业生产。第四节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吉泰盆地、赣南丘陵盆地、赣西丘陵 盆地为重点,加强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推动相关资金项目和支持政 策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优先支持水稻目标作物种植。加快建设粮 食安全产业带,以产粮大县集中、基地条件良好的区域为重点,加强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工产能,完善仓储流通 设施,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二、加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重点建设700万亩(含水稻和油菜籽复种区600万亩)重要农产 品生产保护区,严格落实生产功能区内目标作物油菜籽种植任务。加 强
15、赣北油菜高产区、京九铁路沿线油菜长廊、浙赣铁路沿线油菜长廊 建设。在将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的基础上, 积极谋划相应的支持政策,调动农民种植目标作物的积极性,充分发 挥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的基本盘作用。积极争取和引导国家、省、市 项目资金投入和财政支持政策,把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作为农业现 代化建设的各项政策重点支持领域,推进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 品牌化建设,提高利用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掘特色资源优质,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增加小而精、特而优的特色产品供给。加强赣东、赣西北、赣南生态特色农业带建设, 推动农林复合发展,建设林业、茶叶和果业
16、产业基地,鼓励发展生态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强化科技支撑、质量控制、品牌建设和产品营 销,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培育一 批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色畜产品、特色水产品和林特产 品,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第五节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一、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干旱洪涝等灾害监测预警,及早做好技术和物资准备。严防 严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制定分区防控预案,推广全程专业化统防统 治模式。持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严格落实消毒灭源、监测排查、检 疫监督、调运监管等常态化防控措施,深入推进分区防控,提升养殖 场生物安全水平和非洲猪瘟防控能力。组织实施春秋两
17、季集中防疫行 动,统筹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兽 医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按照补短板、强弱项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动物 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基层防疫检疫设施,强化兽医公共服务基础 设施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做好渔业安全生产、防汛防台风 工作。加强生物灾害监测体系、动植物检验检疫体系建设,着力提高 农业风险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共 建共享共用农业气象灾害大数据平台,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和影响 研判能力。二、增强重要农产品收储能力深入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探索实施更加有效、 合规的补贴措施,加快建立健全支持保护政策。健全粮食储备体系
18、, 优化地方储备粮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与宏观调 控体系。继续推动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整合利用现有仓储设施资源, 提升拓展仓储设施功能,打造绿色智能现代化粮食仓储设施,提高粮 库智能化应用水平及数据采集、分析能力,大力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 品收储调控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军粮供应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完 善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应急设施建设,提高应急能力。完善粮食 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强化粮食流通秩序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促 进猪肉市场保供稳价。依托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冷链物流企业 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和完善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应急收储制度,防 止出现卖难和买难现象。三、深化农业对外
19、合作充分发挥江西绿色生态资源优势,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 江西茶叶、赣南脐橙、南丰蜜橘、鄱阳湖水产、有机蔬菜、高山油茶 等绿色生态农产品出口安全示范区建设,把江西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 带上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示范的重要中心、农业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 台、绿色有机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适时组 织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和非洲、美洲等国家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促进活 动,深耕非洲传统市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稳妥推进国际 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扩大江西农产品 的国际份额。巩固完善江西海外农业投资联盟机制平台,努力培育一 批更具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本土跨国公司
20、,提升江西农业企业 在全球竞争与合作中的整体地位。加强区域合作,建立健全农业贸易 促进体系,构建农业贸易厅际联席会商机制,整合展会资源,加强农 产品对外营销促销公共服务。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主要帮扶 政策总体稳定,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 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第一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 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核查, 实行动态管理。健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数据共享
21、,充分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监测准确性,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库。建立农 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走访发现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 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 返贫。对纳入监测的对象,坚持因人因户精准施策,综合实施医疗、 教育、养老、低保等各项保障政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 坚持开发式帮扶,激发其内生动力,引导勤劳致富;对丧失劳动能力 或无劳动能力的,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 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二、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建立健全易致贫返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 入帮扶政策范围。健全控辍保学
22、工作机制和联控联保责任机制,确保 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 不失学辍学。落实教育帮扶资助政策,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 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巩固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 兴战略。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农村危房改 造等多种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和地震高烈度防范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 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巩固维护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持续加强农村 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 障水平。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求,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 后评估系
23、统。三、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后续帮扶措施,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确保 搬迁群众搬得出、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 扶持,强化后续产业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积极促进安置区产 业发展,盘活迁出地农业农村资源。优化安置社区治理,落实属地管 理责任,完善资金支持、产业就业、社区管理、社会融入等一揽子政 策,推进宅基地复垦和土地增减挂、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等工作,加 强社区治理信息反馈与沟通,提升安置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将安 置社区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的重点范围,基础设施投入 优先保障安置社区。促进搬迁群众融入社区,充分发挥社区作用,积 极开展心理咨询
24、、邻里互助服务,加强社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打造 社区文化室、图书馆、健身馆等文体设施,鼓励社区高效率开展形式 多样的社区服务及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活跃文化氛围。挖掘乡贤等 草根精英在后续帮扶过程中引领社会组织发展,发动搬迁群众参与热 情,培育社区公共精神。落实定期回访制度,建立关心关爱机制,定 期回访搬迁脱贫人口和同步搬迁的其他困难群众,及时帮助其解决生 产生活困难。第二节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一、推动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引导各地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突出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发 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广、带贫效果佳、适合本地发展等标准精准选择 主导产业,注重质量优先,通过扶持建设产业基地,做大做优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化 农村 制度改革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3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