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发展形势分析.docx
《氢能产业发展形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能产业发展形势分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氢能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一、市场导向组织创新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要求企业创造顾客和顾客满意,将顾客利 益摆在核心地位。许多企业在此基础上也开始认识到兼顾行业、合作 伙伴、社区和国家利益对企业成功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地位。然而,在 实践中真正贯彻这种观念,保证企业健康成长,却并不容易。面对现 代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环境急剧变迁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企业必 须对自身组织与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形成能够全面有效地招律顾客并 为之提供良好服务的机制。里特尔咨询公司在总结卓有成效的公司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 了一个高绩效业务模型。该模型将企业资源与组织配置列为基础。我 们可以将它作为企业组织与体制创新的主要原则来讨论
2、。(一)满足利益方的要求在今天的价值交换体系中,企业绩效及其利润目标只有在能使其 他利益方获得利益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企业及其经营业 务,都要确定利益方及其要求。一般地说,利益方主要包括顾客、供 应商、经销商、企业员工和股东。如果这些利益方觉得不满意,就不 能实现理想的合作,导致整体绩效下降,甚至经营失败。为此,企业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满足每一个利益团体的最低期望。企业要致力于为不同的利益方传递高于最低限度的满足水平。同时, 也需要根据不同程度满意水平,为员工尽好责任(基本满意水平), 为经销商提供绩效满意水平。在确定这些满意水平的时候,企业必须注意,不要让利益方之间 感到相对待遇有失
3、公平。各方利益关系的协调本质上仍然是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从经营 动态关系上看,通过顾客满意达到包括股东在内的其他利益方满意, 又是建立在企业组织与制度革新所创造的高质量环境基础上的。建立 一个面向市场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高水平的员工满意;通过员工积 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建立高度的顾客满 意,从而带来更多的交易,更高的企业利润,以及供应商、经销商的 利益。各方满意的结果,又会促进新一轮更高质量的良性循环。(二)改进关键业务过程达到满意目标必须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管理才能实现。目前,大多 数企业的这种管理都是通过以专业职能分工为基础的部门组织来进行 的。这种传统的组织结构往往使
4、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追求自身目标 最大化而不是企业目标最大化,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理想的合作,从 而也使企业保有高度满意顾客这一总体目标及其战略规划不能有效地 遍及整个业务各环节和全过程。因此,使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高度面向市场并热心于同其他部门 协作,是十分必要的。为适应以快速变化为主调、灵活反应为关键的 外部环境,企业必须突出和加强对关键业务过程的管理,通过组织革 新,建立多功能的团体,将市场和企业的各种声音和谐一致地协调起 来,形成自己的管理核心业务的能力。(三)合理配置资源业务过程的执行,需要配置相应的人、财、物及信息等资源。企 业必须设计出一个决策框架,使有限资源能够按照使顾客和企业都满
5、 意的方式来有效配置。这需要寻求拥有资源并对各业务的资源分配与 使用实施控制。同时,企业还应努力寻求运用协作资源的可能性,以 充分利用外部获得的非关键性资源。研究表明,高绩效公司往往十分 重视自己拥有并培养那些能构成业务核心的资源和能力,以此形成自 己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将好钢用到刀刃上,而将非关键性资源配备转 移到企业外部。(四)组织革新企业的组织要素通常包括组织结构、政策与文化。这些因素在市 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不相应变革,往往会成为企业维系和发 展与市场有机联系时的机能障碍。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 的沉重任务,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组织与市场不相适应而派生出来 的。二、传统企业
6、组织(有的学者称之为“命令一控制式组织”)的致命 弱点是阻碍市场知识的积累及其在组织内部的广泛传播,影响 企业的决策水平及营销观念的全面贯彻。企业要根据环境的变 化对其组织结构和政策进行革新。与此同时,也要通过长期艰 苦努力,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重点任务(一)构建产业创新体系1、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实现燃料电池技术完全自主可控为目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 关。持续提升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的制造工艺,重点突破CCM (催化剂涂 层膜)涂布和多层纳米结构涂层技术,提升双极板冲压、焊接、镀膜 等工艺水平。加强对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泵、增湿器、DC/DC变换器 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力度,实现对燃料电池辅助系统核心
7、技术的掌握, 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业链。全面提升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 系统的批量制造技术,实现产品可靠性和耐久性等性能指标的全面提 升,关键部件率大幅提高。重点开展船用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大排 量氢气循环泵和空气压缩机、大功率等级功率变换器等关键技术研发。 发展绿色规模化制氢技术,重点突破PEM电解水制氢中电催化剂、质 子交换膜、膜电极、扩散层、双极板、端板等技术;开展能量利用率、 氢气纯度、产气压力更高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制氢技术的研发。 围绕氢能综合利用,重点突破耦合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高效低成本氢储 能技术。2、完善创新支撑载体打造一院三平台创新支撑体系,加快推进以市场为导向、
8、企业为 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载体建设。支持建设 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积极引进专注于氢能产业政策及发展形 势研究的高端人才,为我市及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打造 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权威智库平台。支持建设氢能和燃料电池公共检 测平台,支撑我市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等关键核心 技术自主研发,同时为长三角地区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燃料电池系统 等提供综合检测认证服务,致力于创建长三角规模最大的燃料电池系 统研发检测及标准研制基地。支持建设氢能和燃料电池新型研发平台, 积极推动院士工作站与我市高等院校深入合作,建立科学高效的人才 引进培育机制,引导创新资源向氢能
9、和燃料电池产业倾斜,吸引集聚 一批产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团队,进一步提升我市氢能和燃料电池产 业科技创新水平。支持建设氢能和燃料电池国产化适配平台,开展国 产材料和部件的适配试验,尽早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 促进成本快速降低。(二)打造产业高地扶持壮大燃料电池龙头企业,引进关键部件装备企业,聚焦燃料 电池研发制造环节,打造核心发展区。支持周边区县发展配套产业, 开展氢能综合利用技术示范。1、集中规划燃料电池产业核心发展区把燃料电池产业作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振兴先导性产业 进行培育、支持和推动。在金安经济开发区集中规划燃料电池产业核 心发展区,建成燃料电池产业园,打造成为我市氢能
10、产业创新核心承 载区。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依托金安区氢能及燃料电池研发与产 业化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聚焦关键组件制备工艺,实现大功率 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规模化制造,不断提升燃料电池产业化能力。以 龙头企业为核心布局燃料电池产业,吸引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 等燃料电池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入驻,围绕氢气供应 系统、空气供应系统、热管理系统、DC/DC变换器、驱动电机、阀件等 关键零部件,积极对接国内外先进技术团队和企业。到2025年孵化引 进10家左右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企业落户。全力开展燃料电池产品关 键材料和零部件的规模化开发生产,推动形成燃料电池研发与产业化 重大新兴产业专
11、项一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一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梯次推进 的格局,将燃料电池产业培育成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引领带 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支持周边区县发展配套产业充分利用我市在汽车及电子精密零部件、汽车叉车零部件产业等 方面的基础,鼓励本地企业转型为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配套企业,培 育面向燃料电池汽车的电机、汽车电子、高效变速器等产业链,提前 布局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在制氢场所约束放宽情况下,选 择金寨、霍山、霍邱等可再生资源丰富地区,试点开展质子交换膜纯 水电解制氢、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解水制氢等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展 氢储能、热电联供、备用电源、工业应用、天然气掺混等氢能多元应 用技术示
12、范,为打造基于氢的能源高效利用产业集群打下基础。(S)推动多元应用以公交车、物流车等交通运输领域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城市公交、 厢式物流等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引导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 车错位发展,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进程。开展燃料电池船舶 示范运行,推动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智能化家用和公共建筑用燃料 电池冷热电联供的示范应用,构建氢能多元应用格局。1、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应用结合快速公交(BRT)线路建设,制定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方 案,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范围,支持鼓励在新增及更新公交车、 环卫车、市政工程车时采购燃料电池汽车。积极推动在合六城际客运 等线路上进行燃料电池汽车
13、替代示范。依托全市物流园区建设,把握 长三角一体化、合六同城化发展、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契机,推动市内、 城际间以及区域内燃料电池物流车的示范运营。创新运营模式,积累 示范经验,为燃料电池物流车规模化推广提供可行的商业化运营模式。 到2025年,全市范围内累计推广燃料电池公交车、市政用车、城际客 车等100辆左右,推广燃料电池物流车500辆左右。到2030年,随着 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高度自主化,成本显著下降,燃料电池汽车推 广规模化效应显现,全市范围内累计推广公交车、市政用车以及城际 客车等IoOO辆左右,推广燃料电池物流车2000辆左右。到2025年,在现有301路公交线路的基础上增加10路作
14、为公交 推广线路,累计推广燃料电池公交车80辆左右;在环卫车、洒水车等 市政用车中探索燃料电池汽车替代,累计推广10辆左右;推动在53 路合六城际线路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替代,累计推广10辆左右。到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将从小规模示范运营向规模化批量化推广拓展,在开展存量替代或新增推广的同时,城市间以及区域化 协同推广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预计燃料电池公交车、市政车、城际客 车等推广数量将达到千辆级。到2025年,燃料电池物流车以市内物流运输示范为主,推动实现 城际间物流运输的示范推广。在传化智慧物流产业园、中国供销大别 山农产品物流园、大别山中药材交易中心等物流园区率先推广燃料电 池物流车示范
15、运营。到2030年,随着燃料电池物流车推广运营模式的多样化发展以及 区域氢能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推广规模将显著扩大,城际间物流运 输潜力进一步释放。2、开展燃料电池船舶示范运行依托本地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以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为契机, 开展燃料电池船舶示范运行。到2025年,从中小型支线航运船舶改造 入手,基于现有轮渡船结构引入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在旅游航道以及 货运航道开展小型燃料电池游船、货船的示范应用,并推动船用燃料 电池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金属矿石和矿建材料等干散货船升级改造, 探索燃料电池货运船舶商业运营模式。到2030年,在示范运行取得一 定成效后,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数量,同时积极探索区
16、域合作推广运 营模式,向铜陵、安庆、芜湖等长江沿线城市推广燃料电池船舶动力 系统的应用。在佛子岭、磨子潭、梅山、响洪甸水库等库区旅游航道开展小型 燃料电池船舶示范运行。依托金寨港区、舒城港区、霍山港区旅游码 头建设,推动船用加氢站的布局以及燃料电池游船的示范运营。逐步 在济河航道、济淮航道、泮河航道、汲河航道等货运航道,开展燃料 电池货船示范应用。到2025年,我市燃料电池船舶示范数量累计为10 艘左右。随着技术进步,燃料电池船舶的示范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示 范规模达百艘左右。3、加大非交通燃料电池示范力度积极推广分布式燃料电池发电及冷热电联供系统。鼓励燃料电池 作为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的市场推
17、广。探索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站与能 源互联网融合发展关键技术与运营模式,促进氢能与电能互补协同, 实现我市能源系统多种能源协同互补。探索燃料电池产品在便携式电 源、无人机、航天等特种领域的应用前景。中远期探索建立氢能与电 力、热力等共同支撑全市终端能源供给的氢能综合应用体系。到2025 年,建成氢-电综合调峰电站1座,燃料电池固定发电系统在储能、备 用电源和冷热电联供等领域的累计装机达到100台(套)左右,燃料 电池分布式能源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到2030年,争取建成氢-电 综合调峰电站3座,燃料电池固定发电系统在储能、备用电源和冷热 电联供等领域的累计装机达到IOoOO台(套)左右。4、探索
18、在冶金化工领域的替代应用集聚我市及周边地区氢能领域科研院所研发资源,探索拓展低成 本的清洁能源制氢在钢铁、化工等行业作为高品质原料和热源的应用 潜力,着力突破工业领域氢能替代关键技术及成本障碍。研究钢铁、 化工企业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营造有利于工业领域氢能应用 的市场与政策环境。(四)构筑供应网络1、确保氢源稳定充分利用安徽省内炼焦、氯碱、丙烷、煤化工等工业副产氢资源, 以马钢、昊源化工、晋煤中能、中盐红四方为重点,布局工业副产氢 提纯与应用相关技术与产业,降低工业副产氢成本,加强与气体企业 的气源供应合作,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氢能供应体系。鼓 励与省内供、用氢企业合作,利用已有
19、工业气体生产、运营经验,分 步构建完善的氢气储运网络。结合现有工业副产氢产能及工业用氢消 费地理布局,形成覆盖六安、合肥、阜阳、铜陵、马鞍山工业副产氢 产销链条,实现廉价副产氢就近使用,确保氢气资源的低成本稳定供 给。依托金寨、霍山、霍邱等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加大太阳能、水 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力度,加快电解水制氢技术研发,提升大规 模电解水制氢设备对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适应能力,打造立足于 本地清洁能源的中长期绿色氢气供应体系。2、统筹布局基础设施围绕氢能产业布局、氢源保障及终端推广应用统筹推动加氢基础 设施布局。重点选择在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周边、高铁站等重要交通 枢纽、加油(气)站以及
20、合六城际客运枢纽等布局建设加氢站,为燃 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的规模化运营以及市政专用车、城际客运车的 示范推广提供加氢支撑。加强与合肥在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筹布 局和一体化发展。探索多元化建站模式,积极推动加油(气)站改建 加氢站或扩建为油(气)氢合建站。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合作模式, 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站,实现加氢站商业化运营。明确行业 主管部门,出台加氢站审批及管理办法,打通行政审批流程,推进加 氢站科学规范建设。提前开展船用加氢基础设施研究布局,推动审批 制度创新。新增4座左右固定式加氢站,保障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等推 广应用所需氢能供给。加氢站选址位于重要交通枢纽(火车站)等
21、周 边、物流园区以及油(气)站等。合六城际客车的示范运行将推动沿 线加氢站的布局。新增10座左右加氢站,在新增公交路线沿线、物流园区、重要交 通枢纽、城际沿线以及港口航道等布局加氢站点,保障新增燃料电池 汽车及船舶等的加氢需求。(五)加强区域合作立足我市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基础和先发优势,坚持本地研发制造 与周边应用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加强与合肥、长三角城市、长江和淮 河流域城市的氢能发展合作,不断拓展应用市场,推动实现关键核心 技术联合攻关、应用市场深度融合和各地区互补有序发展。1、依托合六经济走廊,与合肥一体化发展氢能产业利用合六经济走廊作为合肥都市圈核心廊道的区位优势和定期会 商的协调机制,扩
22、大我市燃料电池市场应用空间,依托我市燃料电池 自主研发能力和合肥高端研发资源集聚优势,联合创建燃料电池汽车 示范城市群,打造技术自主可控、应用场景丰富的合六氢经济走廊。 共同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形成科学 高效加氢网络和氢能供应系统,构建协同高效的氢廊道。开展氢能和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创新区域政策体 系,推动构建有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制度环境,破除制约产业发 展的制度性障碍,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三、发展形势(一)国际氢能产业发展态势1、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将氢能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制定氢能发 展战略,明确产业定位
23、,推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美国将氢能和燃料 电池技术定位为维系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的技术之一,并将技术应用 作为实现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2002年,美国能源部发布了国家氢 能路线图,最早提出氢经济发展蓝图。近年来,美国能源部十分重 视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大力支持产业链重点技术研发和商业化。 2019年,美国燃料电池和氢能协会制定美国氢经济路线图,提出 氢能是美国低碳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至2050年氢经济发展 路径。日本将氢能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战 略。2017年,日本发布氢能基本战略,提出构建氢能社会的宏伟 目标。2019年,制定并发布氢能利用进度表,进一步明确至
24、2030 年日本应用氢能的关键目标。韩国将氢能产业确定为三大创新增长战 略投资领域之一,通过发展氢能实现能源多元化和碳减排目标。2019 年至今,韩国先后发布氢经济路线图促进氢经济和氢安全管理 法,旨在打造世界最高水平的氢经济国家。欧盟将氢能作为能源安 全和能源转型的重要保障。2020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氢能战 略,提出清洁氢能将成为欧盟脱碳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新引擎。德国是欧洲发展氢能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将氢能与可再 生能源融合发展作为可持续能源系统和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德国发布国家氢能战略,明确了绿氢的优先地位以及氢 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国际氢能委员会对氢能发展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 发展 形势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32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