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心得精选范文.doc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精选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建议心得精选范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给教师的建议心得精选范文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不仅给我排解烦恼,为我指点迷津,还给我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受益颇丰。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欢迎大家参阅。给教师的建议心得1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一、教师,珍惜学生对你的信任“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
2、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
3、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给教师的建议心得2古人云:“
4、开卷有益”。于是,我借假期的闲暇,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鲜活的实例阐述、精辟的理论分析娓娓道来,时而让我茅塞顿开、时而让我拍手叫绝、时而让我柳暗花明、时而让我冥思苦想众所周知,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生前留下了40多部成果著作,600多篇论文,1200多篇儿童小故事。他的教育思想历经千锤百炼,浮现如玉瑰宝,已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内心世界,他的名字在人们心中无疑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教师职业中走向成功的典范。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我认为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
5、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给教师的建议攫取了他教育教学思想和策略的精华,给了我们一线教师切实可行的一百条建议。书中许多思想、许多教育方法、教学策略,让我产生了共鸣,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书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怎样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问题。大家老师平时都会说:我们要一视同仁、善待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大家老师平时也会说:我们要因材施教;大家老师还会说:我们不能歧视后进的孩子。说归说,要做到确实很难,但是我们依然得努力做到才行。聆听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一条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让我懂得了,做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同
6、时,不要对学习能力弱的孩子抱怨,不要对他们说某某人行,你为什么不行?这样会伤了孩子的自尊。而是要让他们跟自己比,鼓励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不仅让他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让他知道,全班的人都看到他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喝彩。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无愧我们口中的一视同仁和因材施教,才真正做到善待每一个孩子、不歧视每一个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赏识每一个个体”,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这一思想不仅仅体现在这第一条建议中,而是贯穿于整本书中,激励着每一位教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有个性的学生。未来的教育阵地上,我一定努力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让我的每一个学生在赏识中成长
7、、进步。书中让我幡然醒悟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的必要性。也许我们曾经以为:我们小学教师,不就是孩子王嘛,教教他们,现在的学识储备已经绰绰有余了。“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苏霍姆林斯基一语道出了教师成长的秘诀读书。如今,“教师要多读书”这个观点已越来越为大家接受。可我有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备课、上课、批作业、补差等已忙得我焦头烂额,哪有时间读书呢?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觉得自己有点黔驴技穷,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长此以往,周而复始,使得我不阅读
8、也心安理得。然而,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第18条、第19条建议和后边的相关建议后,我深深感受到读书的必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用惊奇、赞叹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读书竟有此奇特的功能,那于我们教师而言定也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吧!再者,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我们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养,读书是条实惠而必要的途径。我相信每个教师都渴望自己才学渊博,上课旁征博引,
9、学生身临其境。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与平时自己对书籍的广泛涉猎是息息相关的。专业书籍的阅读、领会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对于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会有裨益;非专业书籍的阅读同样重要,它会从另一个角度来拓宽我们的思路,更加广阔地增加我们的智慧。我会牢记书中所说“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显得像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我懂了,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贵在持之以恒,贵在养成习惯。今后的人生,我定要求自己与书为伴,让自己始终与时俱进,让自己始终在进步。品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仿佛亲耳聆听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经验之谈,让我在聆听中不断反思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经历,使我在
10、反思中悟出了许多教育教学的真谛,它将成为我教育阵地上享用不尽的财富!给教师的建议心得3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不仅给我排解烦恼,为我指点迷津,还给我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受益颇丰。以下就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历发表一下我的观点。一、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
11、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他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
12、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二、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怎样从“三人”中学习他们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建议里为新教师提出了几点经验,这些经验同样值得我这个工作二十年的“老”教师借鉴。怎么确定该向哪位老教师学习?苏氏的方法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那
13、就是“看学生的练习本”。原来学习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幸好平时我改作业还算认真,但以后还得得加倍认真了。明确了学习对象后,就要走进他们的课堂去听课。因为一个班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关。从课堂上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表现思考教师是如何引导的,再和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想想他取得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照搬别人的经验,不能把名师的经验当作“放之四海”的标准,我们要学的应该是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样你就不会为自己明明按照名师课堂实录上课却达不到人家的课堂效果而惶惑了。在学习别人的经验的同时,我们就会越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种认识
14、必将推动我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到那时,你也许就会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了。其实不光是老教师的经验值得学习,年轻教师一样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习的.三、怎样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同时他还提出:“直观性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来说,具有广泛的含义。但如果把直观教具仅仅看
15、作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那么这不仅仅对教学,特别是对智育,都是很有害的。”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建议 心得 精选 范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