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doc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编号 毕 业 论 文 (2017届本科) 论文题目: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学 院: 教育学院 专 业: 学前教育 班 级: 2013级学前一班 作者姓名: 陈倩倩 指导教师: 何国宏 职称: 讲师 完成日期: 2017 年 5 月 16 日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2、 2017年 月 日目 录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3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4三 、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4(一)幼儿自身原因4(二)教师评价标准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4(三)家长不正确教育观念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4(四)电视、网络游戏、动漫等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4四 、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4(一)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41 .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对待告状行为42 .了解动机和目的,区别对待告状行为4(二)家长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4五、 总结与反思4致 4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陈倩倩(陇东学院 教育学院, 庆阳 ) 摘要:幼儿告状是指3-6岁的幼儿
3、将自己或同伴受到的欺负向教师或家长转述的过程。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告状行为是由幼儿发起的几种师幼互动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种。幼儿频繁的告状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有助于幼儿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幼儿同伴间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本文根据笔者在幼儿园的实习经历和教育教学的实践分析了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教师对待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关键词:幼儿 告状行为 指导策略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笔者在幼儿园实习期间发现幼儿的告状行为非常频繁,几乎每天都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幼儿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来找老师告状,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正常秩序。因此,了
4、解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以及教师对待告状行为时该使用怎样的策略来应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举措有助于幼师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两种方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很多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剖析对比,或针对“幼儿告状行为”这一关键词进行了文献查阅;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幼儿告状行为作了实际的案例记录,并将这些案例作为行为研究的实践依据。二 、幼儿“告状”行为的含义及类型(一)幼儿“告状”的含义告状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又不能自行解决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这是从人际关系和心理学角度上来说的。幼儿的“告状”是指幼
5、儿认为自己受到同伴欺负或发现某种行为和幼儿园集体规则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师幼互动行为。(二)幼儿“告状”的类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已有研究者按照幼儿的告状动机将幼儿的告状行为分为“求助型”、“试探型”、“检举型”、“关爱型”、“表现型”和“嫉妒型”六大类: (1)“求助型”告状:是指当幼儿受到同伴攻击或伤害时向教师或家长采取的告状行为,意在寻求帮助或保护。例如:“老师,XXX抢我的玩具”。 (2)“试探型”告状:是指当幼儿看到同伴在触犯或违反规则时向老师或家长告状的一种行为。如:“老师,XXX上课说话。”这说明告状的这名幼儿已经懂得了老师说过的“上课时不能说话”这项规则,他的告状是
6、在试探教师对此事的态度,若教师对此不置可否的话,那么告状的这名幼儿之后很可能也加入 “上课说话的小朋友”这一行列。 (3)“检举型”告状:是指幼儿在道德发展的基础上,为了维护规则或伸张正义而采取的检举他人不良行为的告状行为。有的幼儿告状,既不是为自己争取或辩解,也不是因为和他人产生了矛盾,而是代别人告状或者揭发他人的不符合行为规范的行为。 (4)“关爱型”告状:是指幼儿对发生争执的两人中弱势的一方产生同情而采取的告状行为。 (5)“嫉妒他人型”告状:这是幼儿出于自己对他人的嫉妒或报复心理而产生的一种告状行为。一部分幼儿在看到他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而自己在当时情况下却无法拥有或超过时,产生了不
7、安、烦恼、痛苦、怨恨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并试图破坏别人的这种优越状况时,就会激发幼儿的告状行为。 (6)“表现自己型”告状:有些幼儿在看到同伴的不当行为时,会为了获得教师的好感和认同而向教师告状,以此来让老师注意到自己。三 、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 告状行为是我国幼儿特有的一种典型性社会行为。因为幼儿年龄尚小,所以他们还未形成完整且深入思考的思维方式,想法十分单纯和直观。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也不懂得隐藏自己的情绪,因此,幼儿间的一件件在大人看来是无关痛痒的小事都会引发矛盾和争执。这时,出于对老师的依赖,幼儿需要教师的帮助来评断一件事的对错,所以告状行为频繁发生。 以下是笔者根据自
8、己的教育实习经验总结出的几点幼儿告状的原因:(一)幼儿自身原因幼儿的评价多依赖于成人,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他们对是非善恶的理解非常直观和肤浅,因此,常常需要通过告状来让大人们帮助评判一些人或事,从而确定自己的判断;也有的幼儿为了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承认,就会经常说:“老师,XXX吃饭时说话,我就没有说。”、“老师,XX抢别人的东西”这样的话,这类幼儿向老师告状只是希望受到表扬或奖励。也有部分幼儿因为嫉妒同伴而讨厌对方,向老师告发的,但这种性质的告状只是少数,因为幼儿的喜怒哀乐是随情境转移的,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嫉妒等并不会持续很久;还有一部分幼儿为了维护班级常规秩序,当他们发现某些幼儿的行为与老师的要
9、求不符合时就会向老师告状。(二)教师评价标准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 通过在幼儿园的细心观察,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上课时,经常会听到:“老师,某某又说话了。”这样的话。这反映出来一些幼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那就是:教师为了让幼儿有秩序的进行活动,将孩子们管得太“死”,因为怕麻烦,很多事情不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传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教师产生的影响。 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有些幼师仍然认为温顺、乖巧、听话,懂事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那些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又调皮捣蛋的,自我意识较强的孩子有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稍有“越轨”的行为便会立即成为被告
10、状的对象。(三)家长不正确教育观念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在幼儿教育领域中,传统的家庭教育观与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在如何看待子女的问题上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儿童观认为孩子在小的时候不好好接受教育,长大难以有所作为。因此,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忽略了对幼儿合作、互助、友爱,关心他人等思想品德的培养,缺少责任心。由于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平时有什么需求家人们也都尽量满足,这使部分幼儿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且任性而为、不懂谦让等不良行为习惯,不会独立解决问题,导致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出现行为问题,从而引发告状。(四)电视、网络游戏、动漫等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幼儿模
11、仿能力很强,他们会不自觉的模仿身边接触到的人和事以及电视节目和动漫、游戏中的场景。幼儿看后就会模仿动漫中人物的行为,长时间的影响使幼儿攻击性行为增加;幼儿在追逐打闹的过程中发生摩擦,由此引发告状行为。四 、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多种多样,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告状行为也很常见,但幼儿告状也并不都是不好的行为,它也有积极的表现:这正是他们亲近社会的一种表现。幼儿之所以会发生告状行为,是因为他们对行为规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幼儿道德判断和对事物评价能力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和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一)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1 .保持良好的心态,
12、宽容对待告状行为 当幼儿出现告状行为时,老师千万不要觉得不耐烦,粗暴对待,一定要认真听幼儿把话说完,微笑面对幼儿,耐心地指导幼儿的告状行为,坚持这样做下去,幼儿会变得更自信、更勇敢,也会更加地信任和尊敬老师。2 .了解动机和目的,区别对待告状行为 多数情况下,幼儿向老师告状,只是希望从老师这里寻求帮助和保护,或者得到认可。如果教师不问清楚事情的缘由,只是应对一句“老师知道了”的话,就会导致幼儿的是非观混乱,还会挫伤孩子的正义感,甚至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这将不利于教师日常工作的开展。因此,对于幼儿的“告状”,教师既不能置之不理,一概而论,又不能一味支持、鼓励。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每种事件情况
13、不同的分析,区别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1)在处理幼儿试探型告状行为时,教师对幼儿试探的问题要给予明确的答复,明确表明教师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初步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案例1:在一次午休起床后的间隙,我忙着帮小朋友整理衣服和床铺的时候,中班幼儿齐长晟跑来跟我说:“老师,孙佳瑶在玩水呢。”我当时正忙,就回了句“老师知道了。”可当我整理完床铺,到盥洗室一看,刚刚还向我告状的齐长晟居然和孙佳瑶一起在玩水,并且他俩玩得很开心。 指导策略:上述案例中齐长晟这名幼儿的这种告状行为,就是对规则的一种试探。他向老师告状,就是想知道老师对“孙佳瑶玩水”这一事件的态度究竟是支持还是反对。显然,我在这件事上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幼儿 告状 行为 研究 及其 指导 策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30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