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标准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指导书.doc
《学生信息标准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信息标准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指导书.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生信息标准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指导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题 目: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系 名: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3年 5 月7 日目 录1引言22233 系统调研3 可行性分析概述4 技术可行性分析452任务概述6 项目目标666、假定和限制77 功能描述73. 2系统基本数据构架7 E-R模型9113. 5模型图13202021212121 硬件接口2121 故障处理2222221引言21世纪时信息产业的时代,全球信息电子化的潮流势不可挡,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使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升学率普
2、遍提高,各类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具备了学生信息的输入、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通过这个系统的使用,实现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系统化,为教师的日常管理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 这个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是管理员、教师、学生,管理员完成对学生个人信息的输入和维护,老师主要完成对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等,学生可以在该系统中查询自己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自己成绩的查询。数据存储在学生信息数据库中,进入系统后,相应的用户可以进行不同的操作。学生信息是学校管理中一项繁琐的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学生的学籍,对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编辑和维护等;学生完成一门课程的
3、学习后,教师要录入学生的考试成绩,计算平均成绩,汇总各分数段的人数;学生在学完课程后,需要查询自己已结业的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也可以查询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课程的选课情况。为此,设计一套实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大大的简化管理人员、教师的工作,同时也可以方便学生查询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的基本资料。系统主要有以下目的:(1)本系统主要应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2)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学生各种信息的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有学生选课,查询成绩等等;(3)根据学术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对被开发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性能进行完整描述,为软件
4、开发者进行详细设计和编程提供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学校系统更趋于系统化、科学化和网络化。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节省人力资源,使用方便。本着“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原则,快捷的管理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所以开发一套学校学生管理系统来代替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是势必所然的。 其次,学校学生管理体统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减少了以往的操作方式,为使用者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学校学生管理系统,查找方便,管理方便,而且一些参数还可以手动修改。 通过分析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某些不足,我们设计了一个功能全面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学生管理,课程管
5、理,班级管理,教师管理,成绩管理等等,本系统面向学校的教务人员,目的是为学校办公管理提供一个快速、简单规范的管理平台,使学院在学生信息管理方面更加规范化、快捷化。【系统流程图】系统流程图是描绘物理系统的工具,所谓物理系统,就是一个具体实现的系统,也就是描述一个单位、一个组织的信息处理的具体实现的系统。【数据流图】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简称DFD),是结构化(Structured)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工具,它描述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等,它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处理的过程。DFD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数据模型】数据模型
6、(Data Model,简称DM)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逻辑组织描述。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概念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逻辑模型(Logical Data Model),物理模型(Phycal Data Model)。在概念数据模型中最常用的是ER模型。【实体关系图】实体关系图(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简称E-R图),用来创建数据模型,描述系统中所有重要的数据对象。【静态图】静态图包括用例图、类图、对象图、构件图和部署图。其中用例图,是从用户的角度表达系统功能。部署视图,展示系统的实现环境和构件是如何在物理结构中部
7、署的。【动态图】动态图包括状态图、时序图、协作图和活动图。其中状态图,通过描绘系统的状态及引起系统状态转换的事件,来表示系统的行为。时序图,是用来显示你的参与者如何以一系列顺序的步骤与系统的对象交互的模型。 系统调研正式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之前进行调研是非常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用户的要求,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确认系统的开发是否可行。(2)提出新系统的人员并不都是系统研究人员,有些人对于其功能和处理数据的方法没有明确的认识。它们只是根据自己业务工作的需要提出了要求,系统开发人员要对此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认用户的要求可以通过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实现,保证开发的管
8、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用户提出的要求相吻合。(3)企业的现行系统可能是手工系统,也可能是使用和计算机的系统,无论是何种情况,都要详细地调查现行系统中信息处理的具体情况,系统内部功能结构,以便设计出一个合理的、好的新系统逻辑模型,为新系统的设计工作打好基础,保证整个系统开发的质量。总之,必要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的调查,明确用户需求,保证开发的新系统的功能与用户的要求相吻合,避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新系统的开发却失败的悲剧发生。 可行性分析概述可行性分析是在用户的要求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新系统的开发从社会、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新系统的开发工作可行、不可行、需要修改、追加
9、投资、暂缓开发、分步实施等方案和结论,最后完成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一般可定义为:可行性分析是在建设的前期对工程项目的一种考察和鉴定,对拟议中的项目进行全面与综合的技术、经济能力的调查,判断它是否可行。(1)可行性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系统目标可行性分析:分析新系统的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的需要。社会可行性分析:社会可行性分析主要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否符合国家法律、下策,是否能够与社会大系统实现良好的对接。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是根据新系统的目标来衡量是否具备所需要的技术,包括系统开发人员数量和水平,硬件方面,软件方面及其它应用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
10、析主要是对开发新系统所投入的资金与系统投入使用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确认新系统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管理可行性分析:管理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现行的管理体制和企业领导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 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目前有关的技术能否支持所开发的新系统;新系统开发人员的数量和水平,即人力资源;硬件和软件资源。(1)技术支持:首先根据新系统的目标,考虑目前有关的技术能否支持所开发的新系统。这里讨论的技术必须是已经普遍使用的,而不是待研究的或正在研究的。(2)硬件资源: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所需的硬件资源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系统开发人员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信息 标准 管理 系统 需求 规格 说明 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