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第十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ppt课件.pptx
《第三篇第十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篇第十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ppt课件.pptx(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内 饶燕彪,学习目标,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治疗中以抗生素治疗最重点。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理、重要并发症、实验室检查、了解预防和预后.,概述,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由病原微生物经血行途径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临近大动脉内膜的感染并伴赘生物的形成。包括动静脉瘘、动脉瘘、主动脉缩窄等。赘生物成分:血小板、微生物、纤维、炎症细胞最常累及:心瓣膜,基础心脏病变,大多数IE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据我国资料显示,IE患者中半数以上有风湿性心脏病,8%15%有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如心肌
2、病、肺源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以及二尖瓣脱垂症等占10%,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IE近几年呈明显增加趋势,约占10%,可能与各种内镜检查和经血管的有创检查以及静脉吸毒有关。,流行病学变化特点,平均年龄增大;风湿性瓣膜病比例降低;人工瓣膜、老年退形性变、经静脉吸毒、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明显增多;医源性获得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更为常见;超声检出赘生物明显提高;因脑梗塞、急性左心衰死亡者增加;初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存活率较以前提高。,IE致病菌变化特点,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减少,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增加。随着静脉药瘾者的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已经取代草绿色链球菌成为IE的主要致病菌;随着经皮、血管内、胃肠道、泌尿生
3、殖道的手术操作明显增多,以及需长期透析的慢性肾衰病人的增多都使口腔链球菌的感染比例下降,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牛链球菌感染比例升高院内感染所致的IE与社区获得性IE的致病菌明显不同:社区获得性IE仍以链球菌为主,院内感染IE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分类,传统的分类依据病情和病程将IE分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IE)和亚急性(SIE)感染性心内膜炎AIE:中毒症状明显,进展快、迁移多见,主要致病菌为金葡菌SIE:中毒症状轻,病程长,迁移少,常见草绿色链球菌,其次肠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分类,传统分类依据瓣膜类型分为自体瓣膜心内膜
4、炎(NVE)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也有依据感染的病原体和受累部位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真菌性心内膜炎以及右心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分类,2009年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治指南摒弃了沿用多年的急性、亚急性分类方法,提出按照感染部位及是否存在心内异物将感染性心内膜炎分为四类。,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分类,(1)左心自体瓣膜IE;(2)左心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瓣膜置换术后1年发生称为早期PVE,术后1年发生称为晚期PVE);(3)右心IE;(4)器械相关性IE(包括发生在起搏器或除颤器导线上的IE,可伴或不伴有瓣膜受累)。,病理,赘生物形成是本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发病机制
5、,亚急性: 1、血流动力学:高压至低压或者血流直接损伤内膜;瓣膜狭窄较关闭不全少见,房间隔及室缺、心衰等相对少见2、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常见于湍流、疤痕、内膜受损区3、短暂性菌血症:细菌定值于无菌性赘生物上4、细菌感染无菌赘生物,发病机制,急性:活动性病灶通过粘附侵袭力感染,常见主动脉瓣,病理,心内感染及局部扩散,可造成瓣叶破坏、穿孔、腱索断裂及心肌脓肿、心包炎、传导异常等。赘生物碎片脱落致周围血管栓塞,可导致梗死、脓肿及细菌性动脉瘤。病原体血行播种在远隔部位形成转移性脓肿。激活免疫系统,导致肾小球肾炎、脾大、关节炎、腱鞘炎、血管炎、心包、心肌炎。,临床表现及体征,发热:见于95%以上患者
6、,亚急性症状不典型,急性症状明显,易出现急性心衰。心脏杂音:最具特征的是新出现的病理性杂音或原有杂音的改变,尤其常见关闭不全相关性杂音。,临床表现及体征,皮肤及其附属器和眼的五大表现:皮肤淤点,Osler小结,Janeway斑,Roth斑,甲下线状出血脾大:30%患者,与病程有关贫血:为轻、中度栓塞表现:亚急性多见,瘀点petechiae,指和趾甲下线状出血splinter hemorrhage,Roth斑:视网膜卵圆出血斑,中央为白色,Osler结节指(趾)垫处红紫色痛性结节,Janeway损害手掌、足底无痛性出血斑,常见并发症,心脏:心衰(最常见,首位死亡原因),心梗、心肌脓肿,心包炎,心
7、肌炎;细菌性动脉瘤:较少见,约3%-5%,多见于亚急性迁移性脓肿:可在任何部位形成(金葡菌及念珠菌常见);神经系统:脑梗、脑出血、细菌性动脉瘤、中毒性脑病、脑脓肿、化脑等,后三者见于急性肾脏:肾动脉栓塞,肾炎,肾脓肿;,检查,尿常规血常规免疫复合物、补体等血培养:未用抗生素,隔1小时抽血1次,共3次;使用抗生素,听2-7天;培养至少3周X线、CTA、CT、心电图等,TTE/TEE的适应证,一旦怀疑患者有IE可能,首选TTE,应尽早检查;高度怀疑IE而TTE正常时,推荐TEE;TTE/TEE阴性但临床仍高度怀疑IE者,应在710天后再行TTE/TEE检查;IE治疗中一旦怀疑出现新并发症(新杂音、
8、栓塞、持续发热、心力衰竭、脓肿、房室传导阻滞),应立即重复TTE/TEE检查;抗生素治疗结束时,推荐TTE检查以评价心脏和瓣膜的形态学及功能。,超声心动图,TTE诊断IE的敏感性为40%63%,TEE为90%100%,TE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TTE,有助于检出脓肿和准确测量赘生物的大小。,超声心动图,TTE/TEE结果阴性不能完全排除IE,因为在有严重瓣膜病变(二尖瓣脱垂、退行性钙化、人工瓣膜)、赘生物很小(2 mm)、赘生物已脱落或未形成赘生物者中,超声不易或不能检出赘生物。超声心动图也可能误诊IE,因为有多种疾病可显示类似赘生物的图像,如风湿性瓣膜病、瓣膜黏液样变性、瓣膜血栓、腱索断裂
9、、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利-萨病变(Libman-Sacks lesions,一种非细菌性心内膜炎,常累及二尖瓣)、心腔内小肿瘤(如纤维弹性组织瘤)等。此外,如何诊断局限于心腔内器械表面的IE以及如何早期准确检出小型脓肿,也是较棘手的难题。,诊断,I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同患者间差异很大,老年或免疫受损的患者甚至无明确发热病史。IE及时被检出依靠临床医师的诊断警觉性,以及“一旦怀疑立即求证”的较低实验检查门槛。超声心动图和血培养是诊断IE的两块基石。,改良杜克(Duke)标准,主要标准血培养阳性(符合下列至少一项标准).两次不同时间的血培养检出同一典型IE致病微生物(如草绿色链球菌、链球菌、金
10、黄色葡萄球菌).多次血培养检出同一IE致病微生物(两次至少间隔12小时的血培养阳性、所有3次血培养均为阳性、或四次或四次以上的多数血培养阳性。) .伯纳特立克次体一次血培养阳性或第一相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滴度1:800心内膜受累的证据(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标准).超声心动图异常(赘生物、脓肿、人工瓣膜裂开)。.新发瓣膜反流,改良杜克(Duke)标准,次要标准.易感因素:易患IE的心脏病变:静脉药物成瘾者;.发热:体温38 ;.血管征象:主要动脉栓塞化脓性肺栓塞、霉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Janeway结;.免疫性征象:肾小球肾炎、0lser结、Roth斑、类风湿因子阳性等;.微生物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篇第十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ppt课件 第三 第十 感染性 心内膜炎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6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