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运动性病症ppt课件.ppt
《第三篇运动性病症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篇运动性病症ppt课件.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三章运动性病病症,2,运动性病症,教学任务: 了解各种常见运动性病症的病因、发病机理、症状与诊断,掌握它们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重点 :运动性病症的表现、诊断及预防处理,3,一、过度训练,过度训练的定义 指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或疲劳伴有健康损害,4,好发项目 过度训练多见于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动作为主的运动项目,一、过度训练,5,1、过度训练的基本原因,(1)训练安排不当未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运动量过大和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缺乏必要的奏,超过人体的负担能力,6,连续比赛缺乏足够休息,或体力、精神准备不充足的情况下参赛训练后得不到
2、充分的休息或社会活动过多,破坏原有的生活规律,特别是睡眠不足使体力消耗过大,(2)生活规律破坏,7,(3)训练方法单调、枯燥无味(4)在身体机能不佳的情况下或未完全恢复时,参加紧张的训练和比赛感冒旅途劳累、时差反应,1、过度训练的基本原因,8,(5)饮食营养不合理,消耗的物质得不到及时的补充(6)各种心理因素,1、过度训练的基本原因,9,2、多度训练的发病机理,可能是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兴奋与抑制过程均衡性被破坏,引起各系统器官功能失调。,10,可能是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或体内应激系统发生一定的“衰竭”或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从而导致过度训练的病理性改变。,2、多度训练的发病机理,11,(二)
3、征象,1、早期(过度疲劳期) 睡眠欠佳(多梦易醒)食欲下降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疲倦体重稍下降,晨脉稍增加运动成绩下降体格检查无异常。,12,2、晚期 (1) 心血管系统 可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心率不齐晨脉与晨压不稳定,比平时略高,血压以负荷后舒张压不变或上升为常见脉率和血压恢复均延长,(二)征象,13,(1) 心血管系统联合机能试验出现异常;心电图异常,ST段下降(尤其负荷后更明显);还出现各类型心率失常(如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二)征象,14,(2)消化系统方面 以食欲下降最常见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肝区疼痛,亦可出现腹泻或便秘。 个别运动员可以出现消化道出血,(二)征象,15,(3)
4、运动系统方面 肌肉持续酸痛、负荷能力下降,易痉挛和微损伤过度使用症状:疲劳性骨膜炎、跟腱腱围炎、髌腱周围炎等。,(二)征象,16,(4)其他 还有体重下降,身体抵抗力差,免疫球蛋白降低易感冒、低热和患传染性疾病(如肝炎等)。运动后可能出现蛋白尿、运动性血尿、运动性头疼。,(二)征象,17,女性出现月经紊乱,男性出现遗精次数增加。患者专项运动成绩明显下降,反应迟钝、动作不灵活和协调性差。,(二)征象,18,(三)检查,1、体重:持续下降。 下降超过1/30是诊断过度训练的重要依据之一2、心血管系统心率:安静时增加12次以上血压:晨血压高20%或超过正常值心电图: ST段下降 下降1mm为诊断的重
5、要参考指标各类型心率失常(如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19,(三)检查,3、血液检查: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降低;白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4、泌尿系统:有时蛋白尿或血尿5、消化系统:胃肠功能紊乱;个别肝脏肿大6、内分泌系统女性出现月经紊乱,男性出现遗精次数增加血睾酮测定:睾酮/皮质醇比值被认为是敏感指标 低于30%可以考虑过度训练7、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下降,20,(五)诊断,1、过度训练史 2、自觉症状3、对运动负荷的反应4、体检有无阳性等,21,(六)处 理,1、消除病因2、调整训练内容或改变训练方法3、加强恢复措施4、对症治疗。,22,过度训练早期处理,调整训练计划,控制运动
6、量和运动强度,避免参见剧烈比赛。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营养调节,饮食适量减少,比例适中,23,暂停专项训练停止大负荷、大强度训练,以小强度、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放松性练习为主。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加文娱活动,过度训练晚期处理,24, 理疗:温水浴、按摩与针灸(针刺或艾灸内关、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承山等穴位)、医疗体育。 药物治疗:补充营养素(VB1、VC、VB12,微量元素,葡萄糖或ATP)或服用中草药及镇静剂。,过度训练晚期处理,25,(七)预防,1、合理安排运动训练。 2、最佳训练负荷原则 3、及时发现过度训练的早期表现,26,二、运动应激综合征,定义: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
7、比赛时,体力负荷超过机体的潜力二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现象。 好发:训练水平低、经验较少的新手,27,(一)病因,1、训练水平差和生理状态不良,缺乏比赛经验。 2、因病长期停训后突然参见剧烈运动和比赛。 3、患心血管疾病可导致猝死,28,(二)类型和征象,1、 单纯虚脱型 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和大汗淋漓等症状。 2、脑血管痉挛 运动后突发一侧肢体麻木,动作不灵,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短时间内恢复。,29,(二)类型和征象,1、 单纯虚脱型 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和大汗淋漓等症状。平卧、保暖和热饮后逐渐好转,一般12天病情可恢复。必要者可吸氧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
8、30,2、晕厥型,征象:突然出现一过性神志丧失。清醒后全身无力、头痛、头晕,可伴心、肺、脑功能降低。处理: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脉搏、血压、体温、心电图等检查吸氧、静注高渗葡萄糖效果不明显者送医院救护,31,3、脑血管痉挛型,征象: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一侧肢体麻木,动作不灵活,常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处理:平卧,头稍低,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脑部的一系列检查,以便发现是否有病变,32,4、急性胃肠综合征,征象:在剧烈运动后很快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如呕咖啡样物、大便潜血(+),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处理 停止专项训练,休息观察,进食流质或半流质,必要时服用止血药物。一般12周内可
9、恢复训练。若反复出现症状及胃出血者,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33,5、急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损伤,征象:症状较轻者表现为:呼吸困难、憋气、胸痛,心跳加快、心律不齐等症状,预后良好症状重者会出现: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甚至骤然晕倒、抽搐而死亡。,34,5、急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损伤,主要诱因由于过度疲劳、兴奋和精神紧张以及运动后立即洗热水浴等因素诱发心血管疾患所致,35,5、急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损伤,治 疗 半卧位、保持安静并保暖,给予吸氧等紧急处理后送医院进一步治疗现场急救针刺或指掐内关、足三里穴。昏迷:加百会、人中、合谷、涌泉等穴呼吸、心跳停止: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36,(四) 预 防,1、身体
10、检查:心血管机能不良者,患有感冒、急性胃肠炎等均不应进行剧烈运动 2、循序渐进原则:避免缺乏锻炼参加剧烈比赛,避免伤病初愈就参加比赛,37,(四) 预 防,1、加强医学观察和自外监督,尤其少儿、老人 2、充分的准备活动饭后1.5-2小时才进行体育活动,38,三、晕厥,定义:晕厥是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 也是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形式。,39,三、晕厥,(一)病因和发病机理1、精神心理状态不佳 由于神经反射引起急性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一时性脑缺血。,40,(一)病因和发病机理,2、重力性休克 疾跑后突然停止而引起的晕厥肌肉泵作用停止,大量血液聚集下肢,
11、回心血量骤减,脑供血不足,41,(一)病因和发病机理,3、胸内压和肺内压增高 吸气后憋气后,使胸内压和肺内压增高,回心血量下降,心输出量下降,脑缺血。,42,(一)病因和发病机理,4、直立性血压过低 体位突然变化:长时间站立不动或久蹲后突然起立,长期卧床后突然起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血液重新分配反应力下降,回心血量骤减,脑供血不足。,43,(一)病因和发病机理,5、血中化学成分改变低血糖:脑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减少,氧利用减少低碳酸血症:过度通气,CO2排出过多,44,(一)病因和发病机理,6、心源性晕厥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 (2)激烈运动引发心律失常所致。 (3)冠状
12、动脉因免感性增强或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而痉挛引起心肌缺血。,45,(二)征象和诊断,晕厥:患者失去知觉,突然昏倒1、昏倒前全身软弱无力、头晕、耳鸣、眼前发黑有冷汗及强烈的饥饿感(低血糖者),46,(二)征象和诊断,2、昏倒后:面色苍白,手足发凉脉率快而细弱血压下降或正常、呼吸加快或减弱。一般昏倒数秒,长者12小时,3、清醒后:有头晕、全身乏力等症状。,47,(三)处理,1、一般处理患者平卧,头部稍低, 松开衣领保暖点掐人中、合谷等穴位12分钟若有呕吐,将头部转向一侧 清醒后饮热糖开水一杯和维生素B1、C等注意休息,48,2、病因治疗,低血糖性晕厥者:注射50%葡萄糖 低碳酸血症者:减慢呼吸深度和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运动 性病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