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陆源碎屑岩的岩石类型ppt课件.ppt
《第三章陆源碎屑岩的岩石类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陆源碎屑岩的岩石类型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 要 内 容 一、砾岩 二、砂岩 三、粉砂岩 四、泥岩 五、陆源碎屑岩的成岩作用,陆源碎屑岩是指由母岩风化作用所形成的碎屑颗粒物质,经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并进一步压实和胶结作用所形成的沉积岩类。组成碎屑岩的三个部分:碎屑颗粒、填隙物(杂基、胶结物)和孔隙。,一、定义、命名原则 粒度2mm的陆源碎屑颗粒组成的沉积岩,据碎屑颗粒的磨圆程度分为砾岩或角砾岩,松散的沉积物称为砾或角砾。砾级碎屑(直径 大于2mm)含量大于30%者为砾岩类。 其中:砾级含量 大于50%,为砾岩; 砾级含量在3050%,砂(泥)质砾岩 砾级含量在530%,砾质砂岩或砾质泥岩 砾级含量 5%,含砾砂岩或含砾泥岩,二、成分特
2、征1、颗粒成分特征:以岩屑为主,少量的矿物碎屑。成分明显受母岩性质控制。不含重矿物,粗碎屑的成分复杂多样。化学成份少见。2、填隙物成分:以细碎屑杂基为主,颗粒粒径2mm,岩屑或矿物碎屑都有,化学胶结物少见。,三、结构、构造特征 1、颗粒结构 碎屑颗粒粗大,分选不好,磨圆可好可差,砾石表面常有一些特殊的痕迹,如冰川擦痕,沙漠漆等 2、填隙物结构 有细碎屑杂基,也有化学胶结物,但量少 3、胶结类型:多为基底式胶结,也有孔隙胶结 4、构造:砾石有定向排列,可推断与水流向。常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和粒序层理。,野外砾石剖面,四、粗碎屑岩的分类 分类原则:粒度、形状、成因、地理位置等,理想的分类是成因分类但很
3、难做到,常用多级分类 1、 按圆度: 砾岩:圆状或次圆状50%(占碎屑含量) 角砾岩:次棱角状或棱角状50% 砾岩是长期搬运的正常沉积物,而角砾岩的成因则多种:构造作用、火山作用、溶解作用 2、按砾石的大小 巨砾256mm 粗砾 256-64mm 中砾 64-4mm 细砾 4-2mm 当砾石分选差时,可用混积法命名,四、粗碎屑岩的分类3、按成分:单成分砾岩:单一成分大于75% 复成分砾岩:每种成分小于50 4、按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 层间砾岩:整合地产于岩层中间 底砾岩:分布于侵蚀面上5、按成因: 河成砾岩、 海成砾岩、 冰川角砾岩、 崩积角砾岩、 岩溶角砾岩、 构造角砾岩等,本次课程的砾岩分
4、类表,五、主要成因类型及实例1、滨岸砾岩主要是在波浪作用的淀岸地带,由河流搬运来的砾石沿海岸长期改造而成,其特点是砾石成分较单一,以稳定组分为主。2、河成砾岩常见于山区河流,多位于河床沉积的底部,砾石成分复杂,由于搬运不远,故不稳定组分仍然存在。3、洪积砾岩由山区洪流在流出山间峡谷进入平原时,流速骤减,致使带出的碎屑物质快速堆积而成。4、冰川角砾岩由冰川作用形成,成分复杂,常见新鲜的不稳定组分,分选极不好,大的砾石和泥砂混杂。5、滑塌角砾岩在地形陡峻地区的边界地带,常常由于某种地质营力作用发生崩塌,或沿斜坡发生地滑,从而形成滑塌角砾岩。6、岩溶角砾岩其形成下伏物质(如膏盐层)被溶解而移去以及上
5、覆地层的坍塌作用有关,尤其是石灰岩的坍塌。,六、 研究方法和意义 1、研究方法 野外研究常用方法: 砾石的碎屑成分: 粒度和分选性: 砾石的圆度、球度及表面特征 砾岩的构造 砾岩岩体的产状、接触关系、底面特征的观察 2) 室内研究2、研究意义1)常作为沉积间断的标志和划分地层的依据。2)有助于了解地质发展历史,如地壳运动情况、古气候条件、冰川的存在等。3)在古地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4)砾岩本身就是矿石。5)未胶结或中等胶结的砾岩常常是含水层,也可以含油、气。,定义:粒度在2-0.0063mm碎屑占50%以上的陆源碎屑岩称为砂岩。一、砂岩的成分特征 1、碎屑颗粒成分: Q石英, F长石, R
6、岩屑,三者的成分特征取决于母岩的成分和沉积物的改造历史。 云母和绿泥石碎屑:量少 重矿物碎屑:量少,有指示物源的作用成分成熟度Q/(F+R):指碎屑沉积组分在其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F/R反映物源特征 , R反映气候和风化作用的特点,一、砂岩的成分特征2、填隙物的成分: 杂基:粘土和小于0.03mm的细碎屑颗粒; 胶结物:铁质、钙质和硅质为常见。二、砂岩的结构特征 具典型的陆源碎屑结构 三、砂岩的构造特征 发育各种层理、层面、同生变形构造和虫孔等,五、砂岩的分类1、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首先必须选择在客观上能鉴定而又最能联系岩石成因的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第二,应
7、当考虑分类方案既适用于野外工作,又适用于室内研究。 最简单的分类是按颗粒大小分类: 巨粒砂岩 2-1mm 粗粒砂岩 1-0.5mm 中粒砂岩 0.5-0.25mm 细粒砂岩 0.25-0.125mm 微粒砂岩 0.125-0.063mm这是其他分类的基础,但不能反映砂岩的成分和成因特征,2、常见砂岩分类的简介 早期:只考虑成分或结构,应用方便,但对研究砂岩形成特征、沉积环境无明显意义。 20世纪中期,克里宁(1948)三角形分类,是成分分类具有成因意义。 20世纪60-70年代,吉尔伯特、福克、佩蒂庄结合成分成因的特征,先后提出自己的成分成因分类方案。 20世纪70-80年代,国内形成流行的分
8、类方案(本次课程使用的分类方案)。,这些分类的共同关注特点:1、来源区的性质(母岩成分);2、成分成熟度;3、结构成熟度;4、流动因素:搬运、沉积介质的物性;5、大地构造背景;6、原生沉积构造;7、气候及风化作用;8、沉积成岩作用,克里宁(Krynine,P.D,1948),福克(Folk,1968)分类方案,吉尔伯特(Gilbert,1955),佩蒂庄(Pettijohn,1972,现今石油系统使用的分类,3、三端元四组分分类三端元四组分分类方案详解: 首先根据杂基的含量,将砂岩分为两大类,杂砂岩(杂基15%)和净砂岩(杂基15%);其次,根据砂岩的三种碎屑主要成分,按三角形图解进行成分划分
9、;Q(石英)端元:石英、玉燧、石英岩和其他硅质岩屑;F(长石)端元:长石、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类岩屑;R(岩屑)端元:除去花岗质和硅质岩屑之外的其他岩屑,以及碎屑云母和绿泥石。,成因意义:Q 端元反映砂岩的成分成熟度,F/R值反映物质来源和大地构造状况,F端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候和风化作用的特点。,Q,三端元四组分分类方案,砂岩的名称及成分特征1、石英砂岩:Q95%, F+RR3、岩屑石英砂岩:Q=75-95%, F+R F 4、长石砂岩: Q 25%,F/R 35、岩屑长石砂岩: Q 25%, F/R 1/3,一定记住,砂岩只有七个名称,也就是说地球上只有七种砂岩,四、常见的砂岩岩石类型及成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章陆源 碎屑岩 岩石 类型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6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