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有害生物田间调查ppt课件.ppt
《第三章有害生物田间调查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有害生物田间调查ppt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有害生物田间调查与预测预报,3.1 有害生物的田间调查3.2 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3.3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3.4 植物病害的流行,3.1 有害生物的田间调查,3.1.1田间调查的意义与原则意义:病虫害防治常需掌握病虫发生的时期,发生的数量、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及防治效果等,这些都必须进行田间调查。通过调查,获得准确的数据资料,经过分析,做出正确判断,为制订防治工作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调查积累的资料,也可以为植保工作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制定防治规划及长期预测预报提供参考。,原则:明确任务、对象和目的,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调查内容,写出调查计划;调查时要实事求是,防止主观片面、
2、弄虚作假,必须正确反映客观实际,弄清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3.1.2 有害生物田间调查方法,3.1.2.1 调查时期和次数调查时期依目的而定,对于病虫害一般发生和为害情况的调查,可在作物不同生育期或规定适当时期进行调查;对某一病虫发生危害程度的调查,应在病虫发生盛期进行;,对某种病虫发生规律调查,必须从播种到收获,定点定期进行系统调查,一般每隔3-5天调查一次;对储藏期发生的病虫,定期取样观察,或结合查仓查窖进行检查;调查药剂防治的效果,则应事先确定处理区和对照区,在施药前和放药后的一定间隔期进行调查,最后测产,确定防治效果。,3.1.2.2 调查取样方法田间取样常用方法:大五点式、对角线式
3、、棋盘式、平行线式和Z字形取样。 前三者适用于病虫田间分布均匀情况,后两者在边行发生较严重或点片发生的病虫多有采用。,对田间植株发病程度不一致的病害,除记载调查总样本数及有病样本数外,还应该根据发病程度的轻重将样本分级加以记载,计算病情指数,以表明其发病程度。,表3-2 纹枯病病情调查表,3.1.3 调查数据的计算,一般调查资料用被害率、虫口密度、病情指数及损失率等项目的计算结果来表示,3.1.3.1 被害率的计算被害率主要反映病虫危害程度。根据不同调查对象,采取不同的取样单位。对于病害,有病株率、病果率、病叶率;对于虫害,有被害率和有虫株率、白穗率、卷叶率等。,计算公式:被害率=被害株(叶或
4、果)数100%,调查总株(叶或果)数,发病率=病叶(株或穗)数100%,调查总叶(株或穗)数,3.1.3.2 虫口密度的计算 虫口密度表示一定数量植株上或面积内的害虫数量,一般用百株虫数或每亩虫数表示。,计算公式百株虫口数=查得总活虫数100%,调查总株数,亩虫数(以面积计算)=查得总活虫数667m2,调查面积,亩虫数(以稻丛计算)=查得总活虫数亩稻丛总数,调查总丛数,3.1.3.3病情指数的计算首先按病情轻重定出分级标准,每一级用一个数字表示,一般分4或5级。以5级为例,04,0级代表无病,4级代表最严重的发病程度,代入病情指数公式,即可算出病情指数。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株)数该级级数 10
5、0%,调查总叶(株)数最高级级数,例:稻瘟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分为:0级:无病1级:叶片病斑少(少于5个)而小(小于1cm)2级:叶片病斑小而多(多于5个)或大(大于1cm)而少3级:全叶病斑大而多4级:全叶枯死,害虫方面也可用此分级记录统计计算危害指数,危害指数一般用在总结经验、制定防治指标、比较不同品种的抗虫性等方面。,危害指数= 该级虫害数该级级数 100%,调查总数虫害最高级数,3.1.3.4 损失率计算一般病虫用病情指数和被害率都不能完全说明损失程度,损失主要表现在产量或经济收益的减少,即指用生产水平相同的受害田和未受害田的产量或经济总产值的对比来计算,也可用防治区与未
6、防治区的产量或经济总产值的对比来计算。,(1)通过调查,(2)通过试验: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防治与不防治两种处理。,(3)通过产品比较:因病虫害导致作物产品品质下降也是一种损失,以经济价值衡量。,(4)采用调查分级法 将受害植株先行分级,定出各级损失率,然后再计算。如水稻穗颈瘟的分级标准是:0级:无病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2级:每穗损失20%左右(1/3左右枝梗发病)3级:每穗损失50%左右(穗颈或主轴发病)4级:每穗损失70%左右(穗颈发病,大部瘪谷)5级:每穗损失90%左右(穗颈发病,造成白穗),计算公式:,3.1.3.5药剂试验结果的计算(1)杀虫剂药效试验结果计算 一般用
7、虫口减退率来表示。以此式计算的害虫死亡数包括药剂作用死亡数和自然死亡数,一般情况下,自然死亡数很少,此式基本上反应出正常药剂效果;但是当自然死亡数较高,时,此式反应不实,应用校正计算,即设不施药处理作对照,从而计算出校正死亡率或校正虫口减退率,公式:,对于蚜虫和螨类,有时候还应考虑它们在为害期间繁殖力很强,施药后,如果药剂的作用缓慢或较差,则害虫还可能繁殖,对照区蚜虫数在处理后要比处理前增加。有些药剂对害虫无杀卵作用,施药后卵继续孵化为幼螨,不仅对照区螨的数量比防治前增加,处理区数量也可能增加,此时药效计算:,(2)杀菌剂药效试验结果的计算 应根据病害种类、为害性质而异。如:防治苗期立枯病,可
8、取样,检查一定数量苗株内的病株或死株数,计算发病率,根据防治前、后发病率,计算病害减退率或防治效果。,防治花生叶斑病等病害时,可分别检查药剂防治区和未施药对照区的各级病叶数,计算防治区和对照区的病情指数,再用病情指数来计算防治效果:,除草剂药效试验结果的计算 施药后,在药效高峰期分别在对照区和处理区,以对角线取样,各取3-5点,每点面积1平米,统计各点内杂草株数,平均后按下面公式统计除草效果:,3.1.4 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为了反映不同年份或不同条件下病虫情况变化,可以列成比较表。例:在多次调查不同类型棉田第二代棉铃虫的卵量和虫量后,把调查资料整理成表:,不同类型棉田棉铃虫调查表,通过比较
9、,越是长势好、发育早、蕾花多的田块,棉铃虫的卵和虫数也就越多。,3.2 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是根据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生物的物候、气象预报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作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等估计,预测有害生物未来的发生动态,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植保工作人员等提供虫情、苗情报告。,3.2.1 预测预报的类别,3.2.1.1按预测内容分:发生期预测:预测病虫发生时间发生量预测:预测病虫发生数量扩散蔓延预测:预测病虫扩散蔓延情况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预测病虫发生程度(可能造成的产量损失),3.2.1.2 按预测时间长短分短期预测:期限大约在20d以内,从上
10、一虫态预测下一虫态的发生情况。中期预测:20d到一个季度,从上一世代预测下一个世代的发生情况。长期预测:期限在一个季度以上。一般是根据越冬后或年初某种害虫的越冬有效虫口基数及气象预测资料作出其全年的发生动态展望。,3.2.2 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方法,统计法:田间调查统计实验法:室内试验观察确定病虫发生进度观察法:直接观察害虫的发生和作物物候变化,明确其虫口密度、生活史与作物生育期的关系,应用物候现象、发育进度、虫口密度和虫态历期等观察资料进行预测。,3.2.3有害生物发生期预测,3.2.3.1 发育进度预测法(1)有关概念始见期:该虫态开始出现的日期始盛期:20%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高峰期
11、:50%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盛末期:80%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终见期:最后发生该虫态的日期,3.2.3.2 历期预测法历期:昆虫完成一定发育阶段所经历的天数。 根据某种害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历期,预测下一虫态的发生期。,通过田间对某种害虫前一二个虫态发生的情况的调查,查明其发生进度,如化蛹率、羽化率并确定其发育百分率达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加上当地气温下,各虫态的平均历期,即可推算后一虫态发生的相应日期。,3.2.3.3 期距预测法期距:昆虫两个发育阶段之间相距的时间。 根据历年两个高峰期之间的时间距离,来预测下一个高峰期。,3.2.3.4 有效积温预测法有效积
12、温:害虫的每一个阶段发育都需要的一定的有效温度的积累。有效温度:害虫发育起点温度以上的温度。发育起点温度:害虫开始发育的最低温度。,根据积温公式可推算,如已知害虫某一虫期的有效积温和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即可根据近期气温的实测值或预测值,计算该虫期所需时间。,3.2.3.5 物候预测法利用害虫与其他环境条件的物候关系来预测害虫的发生期。棉红蜘蛛预测:“天热少雨发生快,南洋风起棉叶红”棉叶螨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气温在2028之间时,随温度的升高,生长发育加快。雨量是影响棉花叶螨田间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天旱少雨则利于其发生,大雨或田间温度过高,则对棉叶螨发生不利,因此“天热少雨发生快,南
13、洋风起棉叶红”是气候影响棉叶螨发生的总结。 小地老虎:“榆钱落,幼虫多;桃花一片红,发蛾到高峰”蝗虫:“先涝后旱,蚂蚱成片”,因为先涝有利于蝗虫喜欢啃食的芦苇、稗草、茅草和水葱等湿生和半湿生植物生长。后旱一方面抑制了蝗虫天敌的繁殖,另一方面天气晴朗温度高、湖沼河滩的水位下降,为蝗虫的繁殖提供了场地,炎热干旱的环境还利于虫卵的孵化和发育。如果持续低温多雨,蝗虫卵的孵化期将延长,幼虫死亡率也相应地上升,同时湖沼河流的水位上涨,虫卵将被水淹没,一般不会出现蝗灾。,3.2.4 有害生物发生量预测,(1)有效基数预测法P为繁殖量,即下一代的发生量;P0为上一代虫口基数;e为每头雌虫产卵数;f为雌虫数;m
14、为雄虫数;M为死亡率,%,某地秋蝗密度为每公顷450头,雌虫占总数的45%,雌虫产卵率为90%,每头雌虫产卵240粒,越冬死亡率为55%,预测来年夏蝗的密度。 解:P=P0e*f*(1-d)/(f+m) =450X240X45%X45%X90% =19683头/公顷,(2)气候图预测法 昆虫种群数量受气候影响较大,因此可利用昆虫与气候的关系对昆虫发生量进行预测。将害虫相连许多代实际发生的数量与各代气候图的特点比较,找出与害虫大发生有关的气候图的特点,据以预测害虫数量的消长。,(3)经验指数预测法 如天敌指数、蚜情指数、病情指数、危害指数、温湿系数等。 (4)形态指标预测法 根据害虫适应环境所起
15、的形态及生理变化,预测害虫数量,如蚜虫在不良环境下便产生有翅蚜。因此,统计有翅蚜的多少,便可预测蚜虫的动态。此外,成虫颜色的变化,越冬虫期脂肪体的发育程度及含量都可作为预测指标。,(5)数学回归分析法 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有害生物发生量与温度、湿度、上一代的发生基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模型,对害虫进行数量预测。,(6)专家系统预测法 综合治理专家系统是针对以作物为中心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决策支持系统。,3.3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3.3.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3.3.2植物病害的流行,3.3.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是寄主植物与病原物在一定环境
16、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指病原物从与寄主接触、侵入寄主到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简称病程。一般将其分成四个阶段:一、侵入前期二、侵入期三、潜育期四、发病期,3.3.1.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一、侵入前期 也称接触期,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接触并形成某种侵入机构的时期 病原物通常借助气流、雨水、虫媒、农事操作等达到寄主感病部位,当然还有其他方式(如:土壤中的病原线虫和一些真菌的游动孢子可主动向感病点移动,还有植物表面有水滴时,寄主伤口或自然孔口附近病原细菌可以向其主动移动,但这些主动移动距离有限);,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接触后并不立即侵入寄主,而是在植物表面有一生长阶段;此期病原物与寄主
17、相互识别,表现出亲和或是非亲和,以示寄主植物是否能接受病原物的接触。,二、侵入期 指从病原物侵入到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所经历时期1.侵入途径和方式侵入途径:细菌多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病毒能从寄主细胞的轻微伤口侵入;线虫和寄生性植物可以直接从表皮侵入寄主;真菌侵入途径较多,自然孔口、伤口、表皮、角质层等。,直接侵入 病原物直接穿透角质层和细胞壁 自然孔口侵入 自然孔口如气孔、皮孔等,可 作为病原物侵入途径 伤口侵入 植物表面伤口如虫伤、机械伤等外界因素造成的伤口以及叶片脱落后的叶痕和侧根穿过表皮层时所形成的伤口等都可作为病物侵入途径,2.侵入所需时间和数量 病原物侵入所需时间通常很短;病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有害生物 田间 调查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6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