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置换术后个案查房课件ppt.ppt
《股骨头置换术后个案查房课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骨头置换术后个案查房课件ppt.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个案查房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护理,yx,了解髋关节的解剖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概念及适应症,重点掌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功能锻炼方法,查房目标,掌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解剖生理,概念,股骨头置换术:是通过植入人工半髋关节假体治疗髋关节疾患的外科技术, 是成人髋关节成形术中最常用的方法,具有关节活动好,下床早的优点。,人工股骨头外形,适应症,1、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股头颈头下型骨折,移位明显,愈合有困难。2、股骨颈头下型粉碎性骨折。3、股骨颈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股骨颈已被吸收。4、不能配合治疗的股骨颈骨折病人,如偏瘫,帕金森氏病或精神病人。5、成人特发性或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范围大
2、,而髋臼损伤不重,用其它手术又不能修复。6、不应行刮除植骨术的股骨颈良性肿瘤。7、股骨颈原发性或转移的恶性肿瘤或致病理性骨折,为减轻病人痛苦,可以手术置换。,禁忌症,1、年老体弱,有严重心、肺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2、严重糖尿病病人。3、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骨髓炎。4、髋关节结核。5、髋臼破坏严重或髋臼明显退变者。,术后常见并发症,感染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与术后患肢制动患肢胀肿等导致血流缓慢有关)疼痛关节僵硬假体松动,评估,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专科情况辅助检查入院诊断心理社会状况病程经过,病史介绍,患者姓名:王培良 性别:女 床号:10住院号:201412469年龄:85岁
3、民族:汉 入院日期:2014年5月9日 13:24诊断:右股骨颈骨折术后、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腔隙性脑梗死、老年性痴呆,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不慎跌倒致右髋部肿胀、疼痛,不能站立、行走,立即来我院急诊骨科就诊,X线提示右股骨颈骨折,住院完善相关检查后,与一周后再全麻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目前遗留右下肢乏力、髋关节活动受限,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拟“右股骨颈骨折术后、老年痴呆症”收住我科,病程中,患者有肺部感染,目前以控制,无恶心呕吐,饮食一般,睡眠白昼颠倒,大小便失禁,既往史:右股骨头置换术后过敏史:无家族史:无结核、肝炎、性病等传染性疾病,无糖尿病、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心理、社会、经济状况:心
4、态平和,情绪较稳定,医护配合度、依从性较差,家属已接受患者目前状况,对疾病有一定了解,能给予一定支持。患者省医保,已退休,无宗教信仰。,一般状况,入院生命体征:T:36.4 P:78次/分 R:18次/分 BP:112/72mmHg 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听力下降,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充盈(-),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胸廓挤压试验(-),两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律齐,未及杂音,腹软,肝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右髋局部压痛阳性,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外侧可见一长约15cm手术切口,已拆线,敷料干燥。右下肢轻度浮肿,触痛阳性。右下肢肌力4级。足
5、背动脉可及,足趾血运及感觉未见明显异常。余肢体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ADL评分:15分疼痛评分:3分Morse跌倒坠床风险评分:75分日常生活功能评分:15分Braden风险评分:XXX髌骨上缘10cm:左侧29.5CM,右侧31.5cm髌骨下缘10cm:左侧41CM,右侧42cm,辅助检查,4.4我院X线示:右股骨颈骨折,头下型,移位明显4.5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4.5头颅MRI示:两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疏松,老年脑萎缩4.7双下肢血管彩超示: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4.7心脏彩超示:左房轻度扩大,提示左室舒张松弛功能下降,轻度三尖瓣返流,提示
6、轻度肺高压,主动脉扩展硬化,轻度主动脉瓣钙化,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转归,患者经综合康复治疗,病情好转,现能在陪护帮助下助行器辅助行走。,护理问题,1、躯体移动障碍:与患者右股骨颈骨折术后有关(5.9)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ADL评分为15分(5.9)3、有跌倒坠床的危险:Morse跌倒坠床评分为75分(5.9)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与高龄、长期卧床、D-二聚体持续升高 有关(5.9)5、有假体脱落的危险:与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有关(5.9)6、睡眠障碍:患者睡眠颠倒(5.10)7、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患者二便失禁,双下肢水肿有关(5.9)8、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患者高龄,胃口差
7、,吸收不良有关( 5.10)9、疼痛:患者疼痛评分为3分(5.9)10、有走失的危险:与患者老年性痴呆有关(5.25),护理诊断,P1:躯体移动障碍:与患者右股骨颈骨折术后有关(5.9)II:1、协助病人翻身,更换体位(5.23DC) 2、指导和鼓励病人最大限度的完成自理活动 3、保持肢体功能位 4、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活动 5、在移动病人时保证病人的安全 6、指导病人循序渐进的行康复治疗 7、预防不活动可能导致的并发症 8、指导病人及家属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如何使用辅助器材O1:患者停一级护理、Q2H翻身,可下床用助行器辅助行走(5.2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术后早期
8、进行康复锻炼的目的是:保持关节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各种并发症原则:遵循个体化,渐进性 ,全面性,术后的功能训练,术后2448小时至术后4周,术后4周8周,术后8周以后,第一阶段训练,目标: 术后2448小时至术后4周,患肢维持固定于外展中立位。由轻到重,由易到难,由被动到主动,进行关节肌肉功能锻炼。促进相关肌群肌力的恢复,早期促进患肢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并发症,促进手术周围区域血液循环,减少周围组织粘连,促进手术区域主要肌群肌力恢复,第一阶段训练,具体方法 1、趾与踝的功能锻炼:患者上身平躺在床上,肌肉放松,趾关节与踝关节以匀速做
9、一个跖屈和背屈为一组,保持1530次/min,30min/组,24组/天,若关节有主动活动困难的患者,可以由旁人协助先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第一阶段训练,2、局部肌肉的收缩锻炼:下肢伸直固定不动,股四头肌、臀大肌做最大收缩并保持10S,然后放松5S为一个动作单位,1020个动作单位为一组,24组/天,第二阶段训练,目的: 术后48周,是在第一阶段训练的基础上辅以髋膝关节屈伸锻炼。有被动屈伸和主动屈伸。对肌力的恢复,髋、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防止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使关节活动改善,增强韧带强度从而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第二阶段训练,具体方法: 1、患肢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屈伸锻炼:
10、 患者上身平躺于床上,患肢固定于下肢关节持续活动器(CPM)上,将CPM于伸直位调节至患者感觉无痛的最小角度,屈曲位调节要求90的无痛范围,以2min为一个周期,持续运动1小时,2次/天,以后随病情恢复可动范围逐渐增大,频度为1次/天,隔天进行,第二阶段训练,2、患肢髋关节和膝关节的主动屈伸锻炼: 该练习适合于坚持2周第一阶段锻炼后以及1周的CPM被动活动,完成锻炼任务较好,主观感觉轻松的患者。从第四周开始,应每天做受累关节主动活动1020次,逐步增加助力运动,以恢复关节活动度,每天进行一两次,包括无重力负荷的主动屈伸练习以及逐步增加阻力负荷的主动屈伸练习。,第二阶段训练,患肢髋关节和膝关节的
11、主动屈伸锻炼包括:1、卧床练习2、坐位练习3、站位练习,第二阶段训练,1、卧床练习a、踝关节屈伸练习:双腿伸直,踝关节做跖屈和背屈运动,一个来回为一次,速率保持在每分钟2030次,每10分钟为一组,两组每天,第二阶段训练,b、膝关节伸展练习:仰卧位,大腿伸直,绑紧大腿前的股四头肌肌肉,依靠肌肉的力量,向下压患侧膝部,保持5s然后放松为1次,连续做2030次为1组,2组/天,第二阶段训练,c、膝关节屈曲练习:仰卧位,轻微弯曲患侧膝部,脚后跟用力往下按,利用腓肠肌的力量收紧膝盖后部大腿肌肉,保持5s然后放松为一次,连续做2030次为1组,2组/天,第二阶段训练,d、膝部和髋部屈曲练习仰卧位,慢慢弯
12、曲患侧膝部,使脚跟向臀部滑动,始终保持足底平贴于床面,再慢慢恢复原位为一次,连续做2030次为1组,2组/天,当足跟上下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膝部垂直于床面,不要左右摇晃,第二阶段训练,e、髋部外展练习:仰卧位,保持患腿向外滑向床沿,然后慢慢恢复原位为一次,1020次为一组,2组/天,此期间保持膝部伸直,脚趾和膝盖朝向天花板,在来回滑动的过程中,不能让下肢随意向内或向外旋转,不要试着从床上抬起下肢,在床面和下肢之间放一层塑料纸,以减少摩擦,第二阶段训练,f、膝部和髋部屈曲练习:仰卧位,提起患腿,在髋部和膝部弯曲,并且足部抬离床面,髋部屈曲不能超过90,然后慢慢放下患腿为一次, 1020次为一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股骨头 置换 术后 个案 查房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