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法律法规与标准单元一课件.ppt
《老年法律法规与标准单元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法律法规与标准单元一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老年法律法规与标准学习单元一 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初识,单元导读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2015年底我国老年人数量超过了2.2亿。“白发产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有关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第一,用地保障,民政部等四部门明确规定,用于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用地、用房,不得挪作他用。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养老服务设施的用途。各地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第二,
2、财政支持,中央财政下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24亿元,支持在吉林、山东等8个省份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发挥中央财政的“杠杆撬动”作用,促进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问题;第三,养老模式,通过税收优惠力促做大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以房养老商业保险试点破冰、“医养结合”模式开始在北京等一些地方积极探索;第四,社会投资,降低审批允许个人办养老院、在本科教育开办养老服务专业等。,学习目标,学习情境:李大爷和张大妈是住在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对老夫妻。两位老人今年分别为68岁和65岁。年轻时为响应国家关于计划生育的号召,二老只有一个女儿。女儿从小勤奋好学,大学毕业后又去美国深造,之后一直
3、留在美国工作。,模块一认识我国养老服务业,随着二老年纪逐渐增大,养老成为摆在这个家庭面前的最为现实的问题。“以前我们俩身体还不错,但是这几年身体的毛病越来越多。你看我老伴,一直有糖尿病、高血压,这段时间心脏也出现问题了,不知道以后岁数再大怎么办!”李大爷说。其实,女儿一直建议父母亲搬到美国跟自己一起居住,生活上也有个照应。但是两位老人从心底里不愿意去。一是考虑自己年纪大了,女儿工作忙,孩子还小,搬过去住增加女儿的负担;二是不愿意离开家乡,到美国后生活习惯、语言交流都成问题。这成了两位老人无法言表的“烦心事”。,情境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扩大,传统的
4、家庭养老越来越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这种现实困难促进了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快速成长。我国养老服务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但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仍然突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这一“民生”事业。,一、社会养老服务的含义与社会背景(一)社会养老服务的含义与特点所谓社会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法律援助等一系列方式给老年人提供优质全面的社会化服务。广义的养老服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涵盖了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狭义的养老服务则侧重指为老年人日
5、常生活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特点:,(二)人口老龄化催生养老服务业1人口老龄化人口的老龄化是指总体人口范围内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或者青少年人口比例不断递减的过程。,2养老需求,二、我国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三、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我国“十二五”期间养老服务发展状况,情境反馈:家庭的小型化、空巢化严重影响了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实现。社会养老服务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按照国务院35号文的要求,到2020年,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符合
6、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40张,服务能力大幅增强。,知识链接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http:/,案例分析家住北京的顾女士今年83岁了。一年前,老伴突发疾病去世。“现在的人面对老人的养老问题,无奈会多一些”,这是顾女士唯一的儿子张先生说的话。张先生今年56岁了,一直在美国硅谷的一家公司上班。公司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率要求很高,每年张先生能回家的时间非常有限。去年张先生的父亲张老先生去世后,
7、张先生向公司请假一个月回来料理丧事。由于母亲顾女士年纪很大,难以自己在家生活,张先生不得不急着给母亲找一家合适的养老机构。就这样,顾女士还没来得及从丧夫之痛中走出来,就住进了地处昌平区的一家养老机构。前几年顾女士腿脚还算灵便,这两年突然就走不了路了,需要依靠四角拐杖才能行走。“不愿意来也得来”,这是顾女士对自己住养老院的认识。,【分析】 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日益小型化、劳动力人口的流动化,单纯依靠家庭成员“反哺式”的养老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大量的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得不到来自子女的照料,对社会化养老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案例中,顾女士属于高龄、半失能、空巢老人。由于子女照顾能力有限,
8、这类老人对社会化服务需求明显,是我国养老服务保障的重点人群。,模块二 老年服务与管理法律法规概述,学习情境: “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2013年,70岁王大爷的老伴生病去世,他独自一人生活。他的二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为此,王大爷经常唉声叹气。这天社区工作者小王来到王大爷家,告知王大爷,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该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9、王大爷却问小王,“咋样叫常”?一周一次?一月一次?还是半年一次?”“看看该怎么看?带钱还是带水果、营养品,还是什么都不带,回来一圈扭头就走?”“如果一周一次,那是不是说全国很多在外打工的孩子都违法了?”,“他为了我们家里生活更好出去的,不能“常回家看看”就说他不孝顺啊?”,情境分析:根据我国宪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老年人除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之外,在民事权利(如个人财产所有权、个人财产处分权、公共财产使用权、财产继承权等财产权利;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名誉权、著作权等人身权利)、婚姻家庭(婚姻自主权、受子女赡养权)等方面享有广泛的权利。在合法权
10、益受到侵害时,有受保护的权利,可以请求法律保护。,一、老年人的界定一般来说,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老年人可以有多种标准,包括年代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参与年龄等。本书所探讨的老年人一般都是按照年代年龄的标准进行的界定,即老年人。按照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标准,一般将60 周岁或65 周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我们国家对老年人的界定是60 岁以上的人群。,二、老年人合法权益(一)老年人权益的相关定义1权益所谓权益是指公民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在法律语言环境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权益的表述,比如我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2老年人权益老年人权益则是指老年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所享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年 法律法规 标准 单元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5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