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相的鉴别标志解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洲相的鉴别标志解析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角洲相的鉴别标志,2,1.岩石类型单一 三角洲沉积以砂岩、粉砂岩、粘土岩为主,在三角洲平原中常见有暗色有机质沉积。无或极少砾岩及化学岩,这是与河流相和湖泊相区别之一。碎屑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比河流相高。,三角洲相的鉴别标志,2.粒度分布特征 由陆向海方向,三角洲砂岩中的碎屑粒度以及分选有变细变好的总趋势三角洲由陆向海方向,砂岩中的碎屑粒度和分选有变细变好的总趋势,在图上,三角洲前缘具有和段,并以段最发育。在概率图上,远砂坝沉积的粒度分布主要由细粒的单一悬浮总体组成,河口坝沉积有三个次总体发育,以跳跃总体为主,分选好,其它两个总体含量少,分选差。,4,3.多种沉积构造 层理类型复杂多样,
2、河流中沉积作用和海洋波浪、潮汐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同时发育。见流水波痕、浪成波痕、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以及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包卷层理、冲刷充填构造、变形构造、生物扰动构造等。,4.生物化石混生 海陆混生,原地生长的主要为广盐性生物,如瓣腮类、腹足类,介形虫等,异地搬运埋藏的主要为河流带来的陆生动植物碎片,在一个完整的三角洲垂向层序中海生生物化石多出现于层序的下部,向上逐渐减少,但陆生生物化石向上增多,甚至在顶部出现沼泽植物堆积而成的泥炭或煤层。,6,5. 发育三层结构和反旋回沉积层序,三角洲在垂向上出现由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沉积组成的三层结构,前三角洲和三角洲前缘沉积构成
3、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为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层序。,6.砂体形态 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呈朵状或指状,垂直或斜交海岸分布,剖面上呈发散的扫帚状,向前三角洲方向插入泥质沉积之中,与前三角洲泥岩呈齿状交叉。高建设性三角洲前缘砂坝的延长方向与岸线垂直,高破坏性三角洲前缘则发育与岸线平行的砂坝或砂堤。,三角洲的亚相沉积特征,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可将河控三角洲相划分为三个亚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等几个沉积微相。,分流河道微相 分流河道是搬运陆源物质的通道,它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骨架。 (A)岩性
4、:构成三角洲平原体系中的砂质格架,主要为砂质;发育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河床可发育边滩或心滩。最上部为含有大量植物根系的粉砂岩和泥岩。 (B)沉积构造:底面有侵蚀面,向上为较粗的滞留沉积,垂向上具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常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具有不对称波痕及冲刷一充填构造。 (C)生物:化石少见,最底部可见植物碎片。 (D)砂体形态:横剖面呈透镜状,沿河床呈长条状;, 陆上天然堤微相 天然堤分布在分流河道两侧,平行河道延伸。 (A)岩性: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粒度向下游及远离河道变小。 (B)沉积构造:小波痕层理、透镜状层理、水平纹层、植物根系和碎屑以及动物的潜穴。生物扰动构造也很发育。由于洪
5、水期与平水期的交替,天然堤的层序呈粉砂层与粉砂质粘土层互层特点。 (C)砂体形态:横断面成楔状或不对称的透镜状,向河道一侧较陡,另一侧较缓并逐渐过渡到河道间其他沉积。,决口扇微相,洪水漫溢河床,冲破天然堤形成决口扇滩,可形成较大面积的席状砂层,但比河床沉积细,与河流相决口扇沉积类似。,沼泽微相 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的低洼地区,其表面接近平均高潮线。沼泽中植物繁茂,排水不良,为一停滞的还原环境。 (A)岩性:深色有机质泥岩、泥炭、褐煤,夹有洪水成因的纹层状粉砂岩,含有丰富的黄铁矿、菱铁矿等自生矿物; (B)生物:富含保存完好的植物碎片,当排水通畅时,泥岩中的有机质不发育,并可见昆虫、藻类、介
6、形虫、腹足类等化石。 (C)形态:沼泽沉积约占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90,广泛而稳定分布的层状有机质沉积可作为三角洲平原地层对比的标志层,根据其分布范围,可圈定三角洲平原的大致轮廓。,淡水湖泊微相,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湖泊面积小,水体浅,通常为34m; (A)岩性:沉积物主要为暗色有机粘土物质,并夹有泥砂透镜体。 (B)构造:粘土沉积物显示极好的纹理。 (C)生物:多见原地生长的软体动物贝壳;可见黄铁矿、蓝铁矿,但不成结核,虫孔发育。 (D)河流支流注入时,可形成小型的湖成三角洲沉积。,(2)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是陆上分流河道的水下延伸部分,在向海延伸过程中,河道加宽,深度减小,分叉增多,流
7、速减缓,堆积速度增大。 (A)岩性: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泥质极少; (B)沉积构造:常发育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冲刷一充填构造,并见有层内变形构造; (C)砂体形态:垂直流向剖面上呈透镜状,侧向则变为细粒沉积物。,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天然堤微相,它是陆上天然堤的水下延伸部分,为水下分流河道两侧的砂脊,退潮时可部分地出露水面成为砂坪。 (1)岩性:沉积物为极细砂岩和粉砂岩;常具有少量的泥质夹层; (2)粒度: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为单段或两段型,基本上由单一的悬浮总体组成。 (3)沉积构造:波状层理为主,局部出现流水的、与波浪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交错层理。 (4)有时可见植物碎片。,分流间湾微相,它是水
8、下分流河道之间相对凹陷的海湾地区,与海相通。当三角洲向前推进时,在分流河道间形成一系列尖端指向陆地的楔形泥质沉积体,称为“泥楔”。 (A)岩性:以泥质沉积为主,含少量粉砂和细砂,砂质沉积物多是洪水期河水漫溢带来沉积的,常呈薄透镜体; (B)沉积构造:泥岩发育水平层理,砂岩具有透镜状层理,可见浪成波痕及生物介壳和植物残体等,虫孔及生物搅动构造发育; (C)在层序上,下部为前三角洲粘土沉积,向上变为富含有机质的沼泽沉积。,(分流)河口砂坝微相 它是在分流河道入海口附近形成的砂质浅滩。海水的冲刷和簸选作用,使泥质沉积物被带走,砂质沉积物被保存下来,分流河口砂坝沉积物主要由分选好、纯净的细砂和粉砂组成
9、。 (A)岩性:主要是砂岩及粉砂岩,分选磨圆都很好,缺乏泥质组分; (B)沉积构造:槽状、楔状交错层理,小波痕交错层理,浪成交错层理,层面可见有波痕构造。有时可见气胀构造、泥火山或底辟构造; (C)生物:化石稀少,偶有破碎介壳分布。 (D)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多呈新月形,或与河口平行的伸长形,横剖面呈双凸的透镜状。,远砂坝微相 远砂坝位于河口砂坝向海侧的前方,坡度向海缓缓倾斜,又称为末端砂坝,沉积物比河口砂坝细。 (A)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和少量泥岩;常形成泥质粉砂岩层。 (B)沉积构造:发育水平层理、砂纹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和波痕以及冲刷一充填构造。 (C)生物:可有底栖生物生活,含有生物化石
10、及潜穴遗迹,生物扰动构造非常发育。 (D)砂体形态:多为延伸较远的层状,一般均分布在河口砂坝之下,前三角洲粘土沉积之上。远砂坝与河口砂坝沉积一起构成一个典型的、向上变粗的垂向层序,这是与河流相沉积层序的重要区别 。,前缘席状砂微相,河口砂坝、远砂坝受到波浪、潮汐和沿岸流强烈改造和再分布,并发生侧向迁移,呈席状或带状广泛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形成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 (A)岩性:细砂岩及粉砂岩,分选好,成熟度高,质纯,可成为很好的储集层; (B)沉积构造:发育平行层理及砂纹层理; (C)生物:化石稀少; (D)砂体形态:砂层面积较大,层厚向岸加厚,向海逐渐变薄; (E)它是破坏性三角洲的沉积微相类型
11、,在高建设性三角洲相中不发育。,(三)前三角洲亚相,前三角洲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是三角洲沉积最厚的地区。沉积物大部分是在浪基面以下深度范围内形成的,基本上不受浅水波浪的干扰。 (1)岩性:主要为暗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可含少量细砂,有时可见海绿石等自生矿物,富含有机质; (2)沉积构造:常发育水平层理及块状层理; (3)生物:常见有广盐性的生物化石,如介形虫、瓣鳃类等。随着向海洋方向过渡,正常海相化石增多,生物潜穴及生物扰动构造发育; (4)前三角洲暗色泥岩由于富含有机质,可以成为良好的烃源岩; (5)前三角洲泥向盆地过渡为浅海陆架泥质沉积。,3、河控三角洲平面相组合及垂向层序,三角洲内部的平面相组合由陆向海依次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个单元。,在发生进积作用的情况下,三角洲的垂向层序具有“海退”旋回的特点,从下向上岩性表现为从泥岩(页岩)向砂岩的过渡,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 (1)下部:前三角洲和浅海环境沉积的暗色、富含有机质的泥岩; (2)中部:以发育浅水、受海水扰动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为特征,具有典型的向上变浅变粗的沉积序列; (3)上部:为夹有浅色分流河道砂体的大量暗色层(深灰色至黑色),为沼泽广泛发育的三角洲平原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25003.html